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公子无双-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纨、三春、黛玉、宝钗围成一团,贾宝玉依偎在贾母怀里,王夫人喜笑颜开。李纨、王熙凤俱在座。

    贾母嫌厅中看戏不便,单独叫了两个戏子进来吹箫、笛,选音调轻快的,喜庆宛如过年。

    其实贾母房这里还有一座正经大堂,叫做荣庆堂,规格不比荣禧堂小,不过她嫌那儿正经、肃穆,不适合享乐,花厅便成为时常的“骨肉团聚”之所。

    从史家千金小姐变成今日的老封君,老了,族事大多不过问,交王夫人总揽,贾母唯一的乐趣,便是看着子孙满堂、骨肉团聚,看戏、吃饭、说笑话。

    宁国府贾珍贾蓉一支大宗败落,或许于夜间引起她些许警觉,但,王家权大如旧,贾家的荣华富贵业已根深蒂固,元春早入宫做了女史(才人赞善),圣上恩眷未减。

    东府的事儿,她从来不管,也不便去管,倒是秦可卿的离去,让贾母好生伤心、不快了一阵子,秦可卿是重孙媳妇中,她最喜欢的一个,还是王熙凤随时会开解她、鸳鸯贴心、王夫人李纨礼节周到,她不过叹气一声,过了就过了。

    勋贵这种东西,没有实权,几代皇帝之后,皇帝说整你就整你,可惜他们不担心,也不愿去想。

    像曹雪芹家族,你说显赫不显赫?曹寅、李煦(曹寅舅子,与林如海类似),轮流上任江宁织造、两淮盐政长达几十年,曹家四次接驾。曹寅生病,康熙皇帝派人八百里加急地送药,“旷古未有之隆恩”!还给曹寅一支过继儿子,康熙当众说孙氏(曹雪芹曾祖母)是他母亲,荣宠至极!可雍正上位,一朝天子一朝臣,抓住亏空借口,整死你没商量,怎一个惨字了得!

    小小一个御史,如果揣摩对了皇帝心思,再显赫的侯爵、公爵,照样能参倒。

    当下,王熙凤扶贾母肩膀,笑道:“老祖宗,不是我瘦驴拉硬屎,瞎逞能!说宝兄弟是人中龙凤,就是人中龙凤!这不明摆着么,太太相夫教子,相得好,教得好,一出去,就考回来了,再过几年,一定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也能给太太、老祖宗挣个脸面,诰命升无可升!指不定咱家大小姐一争气,宝兄弟就成了国舅,到了那时,勋戚功名,光宗耀祖,滚滚而来,我都妒忌老祖宗了!怎么老祖宗就能教出这般好的孙儿!”

    “哈哈哈!”贾母乐道:“凤丫头牙尖嘴利,该打!该打!”

    李纨掺和道:“真真凤丫头这张嘴啊!还亏她是千金小姐出身,若是市井流氓,那还了得!京师四九城还不是你的天下?”

    花厅笑倒一片,薛宝钗深有同感:“这是春秋笔法,删繁就简、领异标新。”

    林黛玉心道:“什么春秋笔法,这是秦桧进言,琏嫂子就会讨上面欢心,借威权压下面罢了,不过都是虚情假意……”

    说笑未几,赖大为讨贾母欢心,引几个报子进来,那些报子一路敲锣打鼓:“捷报!捷报!贵府公子中了癸酉四月西路厅府试案首!”

    王熙凤愈发笃定道:“老祖宗,说曹操,曹操就到,宝兄弟又中了!”

    “好!好!”贾母从未有过如此开心的一天,吩咐道:“鸳鸯,多拿几串钱,叫小厮们赏。”

    贾府过年过节,都有打赏下人、戏子的惯例,这是贾府自我标榜的“慈善”、“清誉”。小厮们拿了钱,按照惯例,噼里啪啦丢在门口。

    那些报子脸色不好看了,当他们是乞丐吗?报子报喜,主人打赏,这也是惯例,可没这么欺负人,把钱丢在地上的。但贾府这种人家,他们又不敢得罪。

    为首的报子道:“错了,错了,不是宝玉,癸酉四月府试案首,是贵府姓贾讳琮的公子。”

    赖大也以为是贾宝玉,事先没问明白。

    贾宝玉正洋洋自得呢,他对自己的文章感觉良好,陡然泼下冷水,不悦道:“你们是不是看错了?”

    “对,怕是看错了吧?”贾母喃喃道。

    那报子掏出揭贴:“白纸黑字,贵府考中府试的只有一人,仍旧还是案首,姓贾讳琮。”

    贾赦、邢夫人突然眉开眼笑。

    王夫人脸色阴沉。

    贾母食欲全无。

    王熙凤脸色难看到了极点!刚才还没完没了地夸贾宝玉,全部无视贾琮,现下情况截然相反,脸往哪搁?

    三春、黛玉、宝钗、薛姨妈好不尴尬愕然!

第71章 震惊宛平() 
就在荣国府之人因为贾琮心思各异、或欢喜或脸疼之时,宛平同知厅外照壁大街、茶楼酒肆,但凡是身为童生的,今年四月,无人不知贾琮之名,如雷贯耳,因为贾琮又一次取得了案首!碾压无数童生精英!击败其他四个县试案首!实至名归地得到府试案首!

    更为骇人听闻的是,这位贾案首才有九岁!九岁呀!我的天!如果没有意外,今年六月贾琮再胜出,宛平就破天荒的出来一个九岁的秀才!

    这让多少皓首穷经的老童生情何以堪!

    简直让十几岁到七八十岁的童生们悲愤吐血!无颜苟活!

    是以,有人发出了严肃的质疑!这个质疑以宛平最著名的大律师罗国奇为首:九岁双案首,宛平县衙、同知厅包庇耶?忌惮贾府权势耶?贿赂耶?

    有成功,就有失败,县府院考试都有名额,即使全部考得好,后面的仍旧刷掉,这些人怎么甘心?所以,落榜的童生们纷纷响应!质疑贾琮作弊!

    鉴于哗然的舆论甚嚣尘上,宛平县衙、同知厅纷纷出来辟谣,澄清谣言,他们请来几个会印刷雕版的工匠,把贾琮取中府试案首的文章印刷数十份,满大街粘贴,认得贾琮笔法的人还是不少的,祁佳、顾贞也被请出来作证。童生们震惊了!他们震惊于这篇八股文章的力度!

    贾琮的笔法学颜真卿、柳公权,而他的行文特色,不华丽、不铺陈,平实、有力,这篇文章恰恰如此。

    不少童生们感到脸红、愧疚、钦佩,于是出现了茶楼酒肆竞相研读贾琮时文的潮流,府试不过的童生们,更是以不读贾子礼时文为耻。

    “且夫贤者在人国也,道隆则隆,否则一言以纾其急,亦国之幸也。”

    “然使所学不行,而喋喋焉为权宜之计,虽偶一听从,于百姓奚济焉?”

    一童生在茶馆念出贾琮的承题,四面童生围观,念书童生道:“这承题,让我等好生惭愧!此乃正解,空谈误国,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呢?”

    有童生道:“而喋喋焉为权宜之计,这岂不是说我等质疑!说罗秀才之质疑!贾案首竟能未卜先知!梦靥灵光,当之无愧!”

    又有童生道:“这还是说贾案首自己,其一,贾案首向顺天社仓捐了一千两银子,解民之急。其二,他的治河策论倍受赞誉,于宛平、固安两县有所成效。这般文能上榜、经能安邦的大才,我愿拜他为师,就怕贾案首不肯收。”

    “你多大了,拜他为师?羞不羞?”

    “非也,非也,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达者为先……”

    “哈哈哈……”

    “别吵别吵!”童生继续念:“呜呼!齐何饥之屡也?其弊在不行孟子之仁政!有仁政则国无横征,民有余食,故岁有恙而民不饥……”

    “写得好!八股便是要拍圣人的马屁,拍得越猛越好!”

    “受教了……”

    “学习了……”

    “共勉共勉……”

    童生又念:“盖斯民危急之状,骤言之,未有不动心者,而渎陈之,即厌为常谈。王者赈发之举,创闻之,未有不动色者,而再行之,即等为故事……”

    “这两股比得精湛,行文凝实,立意高远……”不少童生暗自思索、学习。

    那念书童生最后道:“同知大人的批语共有十六个字:中正平实、句句切题、天纵之才、上上之选。据闻沈同知是松江华亭人,能被他评为‘天纵之才,上上之选’,想必贾案首放到江南童试,也不逊色了!这实在扬我北方燕赵之威!壮哉贾案首!壮哉我幽燕!”

    还是有童生敏锐地察觉到了贾琮的祖籍……是江南金陵,但是,他们不愿意提,来到我北方考,定居几代,你还不承认是我北方人吗?

    “实至名归,再无怨言。”

    “案首之名,当之无愧。”

    隔壁一桌,祁佳、顾贞相视苦笑,祁佳道:“输得冤吗?”

    “不冤!”顾贞借酒消愁:“咱们还年轻,大不了考几十年,皇天不负有心人!”

    ……

    名声遍传内外的贾琮,仿佛对于本县童生的议论、荣国府的小波折,全然不知,此时贾琮、秦钟坐在一间民房内,位于永昌门东市集。

    贾琮思索着这几个月来的所作所为,以及下几步该怎么走。

    用比较装逼的话说:历史的车轮,已经被他移动了些许轨迹?

    至少在贾府是如此,秦师姐的命运已完全改变,但此间有一点,他必须预防:倘使院试再中,樊林、沈镐、刘东升会相继成为他的座师,而他与刘东升的关系,细查之下,之前就有端倪,刘东升参倒贾珍,即便贾珍再蠢,又如何不会起疑心?所以,除恶务尽……贾珍贾蓉,绝不能留!

    即使贾珍没了爵位权力,可有贾蔷帮衬,仍旧文恬武嬉,父子换着调戏二尤,夜长梦多,他们做出更恶劣的事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对他贾琮有威胁的可能。任何对己不利的可能,务必扼杀在摇篮之中!至于除掉他们的办法……贾琮笑了笑,一条条冷酷的阴谋在脑海拂过。

    古代宗族,并非任何一家都抱成一团,你死我活的情况不奇怪:万历年间的刘台,在遭受无情的政治打击之时,和他有仇怨的同族之人趁机栽赃,刘台被活生生整死。

    刘台是张居正的学生,他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学生身份上奏折抨击老师的人,所以,他被张居正手下、同宗之人玩死了。

    二姐姐贾迎春、四妹妹贾惜春等人的命运,也只有他在朝廷得到大权,成为家族不得不倚仗的人之后,才有可能去改变。

    可是,来得及吗?

    按照时间进度,至少有五六年贾府才抄家,在这五六年之中,贾琮最理想的进境是如此: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规避家族风险。

    然而,翰林院修撰、编修、侍读、侍讲、庶吉士等,并没有什么大权力!只是内阁的接班人,等待入阁?等待成为辅臣接班人?那要几十年?等不及!

    贾琮唯一的出路是:用朝廷的君臣关系,来压制家族的长幼关系。

    贾琮冥思苦想,慢着……秦业、刘东升都提过,他的治河策论,受到了一位大人物的赞赏?那位大人物究竟是谁?听起来不可能是皇帝,难道是亲王?有权的亲王?

    匡六合的民居外便是市集,叫卖声、杂耍声,隐隐约约从门板透过来,前店是柜台,后面是小四合院。秦钟吃不惯粗茶淡饭,他家虽比不上贾家,到底也是官家公子,秦钟嫌弃道:“子礼,这米好难吃啊,这是米吗?”

    元明以来,经济重心早已南移,北方吃的米,大部分是南方漕运运过来的,农作物格局是南稻北麦。另一时空这种格局的改变,主要在清朝,因为,适合北方大面积栽种的稻谷,是经过宋、元、明的漫长挑选、实验出来的,不容易。

    贾琮尝了几口,味如嚼沙:难怪秦钟嫌弃。贾琮不挑食,前提是要干净一点,这米汤不脏,喉结一动,他吞咽下去:“是米,不过是小米。”

    “什么叫小米?”秦钟不耻下问,他很佩服师弟的博学多闻。

    官家养出来的公子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贾琮前世出身农村,读过书,也下过田地,温言解释道:“就是书上说的五谷之一,小米,也就是粟。南方米多,所以南方人不吃粟,只用来喂鸟,这种小米,北方很多民众都用来做粥,味道十分不好。但老百姓又要服徭役、又要交税,还有多少余粮?咱们读书人,家世也不赖,若是力所能及,就去改变。不然,像晋朝的一位皇帝:老百姓没饭吃?为什么不吃肉?皇帝当成这样,真是蒙羞千古。”

    “有道理。”秦钟点头。

    匡母戴布包头、穿寻常粗布,听说儿子请来两位好友,是京城的世家公子,其中一位还是他家恩人,她哪里见过这种人物,开始话也说不出来,拘束、担心,叫儿子赶紧出去买鱼肉,自己下粥,她进来,见这两位谈吐、气度,手都不知往哪放:“两位爷,我儿就要回来,家里拮据,没有好的,你们受罪。”

    “我们和令郎兄弟相称,老人家不必拘束。”贾琮笑容随性温和,匡母才放心出去,咧嘴笑,不知该说什么,匡六合欢欢喜喜买肉回来,外面就鸡飞狗跳,还传来磨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