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N道贩子康采恩-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一声沉重的应答,从老婆婆的身后传到她的耳中。年迈的老妇人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带着路边捡回来的这个小鬼,向自己家店里走去。

    康采恩一边走,一边抬头看向那家店的招牌,当“曹婆婆肉饼”几个大字映入眼帘的时候,他不禁开始为自己的运气而惊骇莫名。

    这家店曾经出现在多部穿越神作之中,其中包括新宋和一品江山,尤其是阿越对这家店的描写,甚至让很多年轻人都想穿越过来饱餐一顿。康采恩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完成了年轻人们的梦想,出现在了这个北宋第一小吃店的门外。他的心中,竟然莫名的产生了一种类似朝圣的心理。

    当然,没过多久之后,这个门外就变成了门里。而闻名穿越圈的曹婆婆肉饼,不久之后也就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面饼和碗筷,是一个比他大不了多少的伙计端上来的,那小伙子显得十分热忱,不光主夫康采恩要慢慢吃,小心噎着,还告诉他稍等片刻,便会有一碗热腾腾的汤端上来。

    端汤的是一位中年大叔,看上去好像是婆婆的儿子,但那个年轻的伙计,却称他为哥哥。两人的年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些。他们和婆婆放在一起,怎么看都像是祖孙三代的样子。

    不过康采恩并没有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一来,打听别人家的家事,实在不是什么礼貌的行为!二来,他那饥肠辘辘的肚子,需要他及时补充食物,否则根本没有足够的atp,让他在这北宋盛世问东问西。

    于是他张开自己的血盆小口,狠狠的咬在了面前的肉饼上,只听到滋溜一声,肉饼中浇灌的汤汁,转瞬之间就充满了他的口腔。这种类似灌汤包的感觉,让他想起了父亲那个山东知青的手艺。

    不过那老家伙每次做灌汤包,都会嘱咐自己一声要就着汤才好吃。

    于是,康采恩将面前的肉饼,撕碎了丢进汤里,而后连吃带喝的消灭起来。

    他没有注意到,刚才端汤的那位大叔,正在后厨门口与婆婆窃窃私语:“娘,那厮定然是个会吃的,往昔里也只有老主顾,才会知道咱家的肉饼要与汤一起吃才最美味。”

    老婆婆点点头:“只尝了一口,便知道怎样吃才最美味?恐怕就是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世家子,也不见得有这样踢出的心思,看来,这孩子是有些家学渊源的,不如我们把她收下当个厨子,你看可好?”

    中年人会心的一笑,答:“娘,这么多年来,您还是一副菩萨心肠。孩儿当年也是狼狈如此,要不是娘您搭救,并且传我这制作肉饼的手艺,我恐怕早就饿死街头。这么多年来,咱们收留的孤儿,早已不知凡几,也不在乎多他这一个。孩儿自当母亲母亲安排。”

    婆婆缓缓的点点头,赞许道:“你这大哥当得还真不赖!”

    中年人摸着自己脑门,憨憨的笑了起来。可是他的笑声还没有维持多久,就见康采恩端着个大碗,晃晃悠悠的走向后出来,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汤,还有吗?”

    中年人先是一愣,继而又朗声笑道:“当然还有,只要你不怕撑着,肉饼和热汤就管够。”

    说着,他便招呼后厨当中忙碌的伙计,为康采恩再盛上一碗汤。

    康采恩这才注意到,原来在后厨之中忙碌的伙计,远远不止一两人。看来这家铺面不大的肉饼店,其中还暗藏着不少的乾坤,这倒是一下子引起了他的兴趣,或许从这里开始自己的征程,将会收到意外的惊喜。

第4章 肉夹于馍,简称肉夹馍() 
一声惊天动地的饱嗝在肉饼店里回响,外面路过的汴京市民们,不禁惊奇地停下了迈动的脚步,心道究竟是什么好吃的美食,能够让人饱胀到如此地步,可当他们抬头看到曹婆婆肉饼几个大字之后,便立即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是这家店,那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想当初自己头一次来的时候,也是撑的几乎走不动道儿来着。

    肉饼店里,康采恩在一个剧烈的饱嗝之后,不禁舒泰的伸了个懒腰。肉饼汤在喝下去之后,似乎把附带的所有热量,透过自身的经络血脉,传到了每一个细胞里面。这种舒畅的感觉,的确是很多山珍海味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康采恩只觉得,这种美好的感觉似曾相识,却又是久违不见。

    他一时之间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绪。他原想仔细回忆一下40年来的点点滴滴,也好找出与这肉饼汤相似的东西,但她还没有张开回忆的翅膀,就看见曹婆婆拄着拐棍从后厨当中出来,一脸欣喜的看着他说道:“我原以为,恐怕要等到太阳出来,才能让你这个冰棍儿一样的家伙缓过劲儿来,没想到几碗汤下去,你个小崽子就又可以活蹦乱跳了。”

    康采恩赶紧收起慵懒的样子,站起身来,向曹婆婆躬身施礼道:“多谢婆婆救我性命!如果不是遇到婆婆,我还不知道要熬到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一碗热腾腾的饭菜。”

    曹婆婆嗤的一声笑了:“这算得上什么。还是那句老话,人,就应该趁着年少的时候,多长点儿本事,也好在以后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至于太过无助。”

    康采恩一如既往的对这个道理产生了共鸣,但如今的他已经在心中产生了别样的想法。曹婆婆和邻里街坊们的善意,值得他为他们做点别的事情。更何况他是从1977年的大海中穿越而来,即便使用时光手镯穿回去,迎接他的依旧还是冰冷的海水。他临时还没有想到,改变那一窘境的办法,所以也就只能继续在汴京城当中逗留,而趁着这个时候,为帮助过自己的好心人做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顺带为自己在大宋朝的失业铲出第一抔土,怎么看也不是件坏事情。

    于是他开口问道:“那婆婆觉得,我应该学些什么本事,才能在将来想要帮助别人的时候,行有余力。”

    曹婆婆听到他这么问,不禁欣慰的笑了起来,然而还没等她开口,就见那位中年大叔从她身后闪出来,冲着康采恩咧开大嘴笑道:“当然是跟我学做肉饼啦!”

    啪的一声脆响,老婆婆粗糙的手掌已经拍在了中年大叔的脸上,倒是把康采恩吓了一跳,看来他平时教训你,都是相当严格的。

    却听这位七旬老妪没好气儿的说道:“你还嫌咱们店里会做肉饼的孤儿不够多吗,如今他们都已经需要到其他店里帮工,才能够赚到足够的生活费养活自己,我寻思着,是不是该给孩子们另外寻一条出路了。”

    孤儿?康采恩有些惊异的看着他们两人,没想到在这家肉饼店里的伙计,竟然都是孤儿出身,难不成他们这位慈祥的老婆婆,在大街上捡回来的吗?

    不过听这位老婆婆话里的意思,好像他收养的这些个孤儿,如今的状况并不乐观。

    从老婆婆之前所说的原则,要谨慎地帮助别人,康采恩就能够猜到,他一定是为那些可怜的孤儿,提供了一个工作的机会,也就是在他的肉饼店里当学徒和伙计,进而能用他们的劳动,为他们自己赚取一份饭钱。这比毫无节制的施舍更加有意义,也更符合康采恩这个后世人的价值观。

    但曹婆婆赵家肉饼店的营生毕竟有限,所以经营的利润,无法为他们所有人开付全额工资,只好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送到其他的店里打杂帮忙,这应该就是老婆婆想要为孤儿们,寻找另外一条出路的原因了。

    不过,康采恩并没有将自己的猜测说出口,也没有主动寻求验证的意思,他只是默默的听着,观察着他们母子两人的对话,尤其是那位中年大叔,他在挨了这一巴掌之后,脸上不但没有愠怒的神色,反而是充满了疑惑。

    中年大叔在疑惑什么呢?他在疑惑为什么婆婆会突然想起来,给孤儿们另外寻找一条出路,尤其是面前的这个小子,前不久不是还说,这孩子是块做厨子的好料,而且很有可能还身怀家学渊源,这样的好料,当然要用来做肉饼了,为什么要忙着给他另外寻一条出路呢。

    他也没有将自己的疑惑问出口,反而只是静静的观察着曹婆婆的脸色,等待着他给出自己更加详尽的答案。

    果然就听曹婆婆慢悠悠的说道:“小伙子,我带你吃饼时注意到,你是个很擅长吃的吃货。我想你家中的长辈,一定有个美食行当中的明白人。所以你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受他的影响。而我们这样的铺子,也正好需要一个这方面的明白人,即便请不到你家中的长辈,能够请到你应该也是不错的。而且,我家中儿郎众多,他们有愚笨的很,除了把子力气之外别无长处。光靠我这一家小店,根本无法用工钱让他们吃饱饭,而我又不愿意让他们白白受人施舍,好男儿大丈夫,怎么能做那种没骨气的事情。再者说,我们这小本经营的买卖,也养不活几个无底洞样的少爷羔子。所以我寻思着,应该为他们另谋出路,最好是在汴京的其他地方,再开一家曹婆婆肉饼店。这样我的儿郎们,也就不用到其他人的店里帮工打杂了。可是我们店里就只会做肉饼,没有人会别的手艺。新开的那家店如果还卖肉饼,就势必会与老店产生竞争。所以我想着,如果能够有人教他们做点儿别的,说不定新店能够开得更稳当些。”

    康采恩听到这里,心中便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妇人通过他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商机。虽然他救助自己是出于善意,但依照这位老婆婆“谨慎帮助别人”的原则,她在发现商机之后也不会无动于衷。所以,她才抛出了自己的新店计划。

    一旁的中年大叔,也终于看透了老婆婆的心思。原来他所谓的另找一条出路,是准备开一家新店,从老婆婆的语气当中得知,这个计划已经酝酿了很久,但在此之前并没有付诸实践,其主要原因是担心新店会和老店抢夺生意,而老店的伙计们毕竟手艺好,这会让新店慢慢的被挤下去,如此以来,新店就会面临着开了也是白开的尴尬局面。但如果能有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卖,新店便有可能凭借其他的买卖拢住客户,照样依旧能够活得长久一些,过得稳当一点。

    不得不说,老婆婆的这个计划,的确是上佳的谋算,尤其是他的那份谨慎,是最为称道的。

    然而,对面的康采恩,却显然有着不同的想法。

    首先他认为,这位老太太的经济观念实在太过保守,虽然说汴京开封的人口总数是没有太大变化的,但他们以及他们的财富,在地域上的分布距离却是很大的。这就意味着,即便你婆婆肉饼的名声再大,也会有人因为距离太远,而不可能经常来吃。但如果在开封城内,甚至郊外地区开上几家分店的话,那么无疑能够在客人总量上得到大幅的提升。虽然说多出一家分店,并不意味着能够多出一倍的顾客数量,苯酚便在空间上的配置,本身也只是为了方便顾客前来就餐,为的也不是顾客的数量,而是他们光顾本店的频率。

    所以说,即便新店只卖曹婆婆肉饼,他也不一定会被老惦挤兑的无法生存,反而有可能会盘活一批新的顾客。只是北宋时期的商业虽然发达,但没人能够系统地总结商业现象当中的道理,这就让他们的观念和理论,都还显得十分落后,于是,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商业,也难有再进一步的发展。

    其实中国的很多东西,尤其是科技和工业方面的产业,在历史上也面临着相类似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哲学体系过于注重形而上学,让我们错过了很多客观发现,以及基于这些发现的客观规律。

    但是康采恩既然来到了北宋,他就决定小小的改变一下这种现象。要不然,又怎么能够将40个时空节点纳入崭新的秩序呢?

    于是他缓缓开口说道:“我感激婆婆的援救,自然愿意帮助婆婆开一家新店。其实,婆婆大可不必如此小心,直接开家一模一样的肉饼铺子,一样能赚上一笔大钱。当然,如果婆婆非要图个心中安稳,那我也有个办法,只需要会做这肉饼的手艺,就能做出新的花样来。”

    曹婆婆听了之后大喜过望。她原本还寻思着,如果要做个新鲜玩意儿的话,恐怕就需要儿郎们重新学习手艺,可是听康采恩所说,他的那个法子,只需要儿郎们会做肉饼,就能足够胜任。于是他赶紧说道:“我的这些儿郎们,都是自幼跟我练习做饼,别的他们可能不会,但做肉饼的手艺,那可是童子功,只要还有口气,就还能拿的起来。”

    康采恩听他这么说,也是兴奋的一挥手,说道:“如此,我也算是对得起婆婆的救命之恩了。”

    一旁的中年大叔见他模样,心中便是暗暗称许。这小子是个有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