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膝下的确萌,可是他们毕竟国力不强,再这样打下去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消耗,所以只要将防线稳定在陕西四路及河东边境,西夏就会很快就把自己耗死。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边境修筑堡垒固守的方案,早就已经出现在了很多人的心中,其中自然也包括他明镐!
第494章 你好,李元昊—18()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明镐立刻问道:“这样的话,那你能不能帮老夫也做些事情呢?”
康采恩当然求之不得,于是问道:“化基公有何吩咐?”
“我也想在边境上筑几座寨子,不过不用着急,慢慢来就行。”
“这样啊,那好办的很,你就组织一批民工,跟在我们后面学学手艺就行。等到手艺学好了,我只要把新材料往这里运,您老还不是想筑什么城就有什么城?”
明镐立刻高兴的一拍手,即将成为河东路都转运使的他,在征发民夫方面根本就没有什么限制,更何况还是为了边境安全的需要,想来整个河东路上下都会踊跃报名的,毕竟,这还关系到康采恩带来的海外秘法。
虽然这法子貌似要配合什么所谓的新材料才能使用,但是河东路的民工们又不傻。边境上那么多的成长需要修缮,康采恩怎么会不把材料运上来呢?只要有了这两项要素,那他们岂不是有一辈子的活计可干。
要知道宋朝可不是其他的朝代,秦朝人修长城那是摇曳的一部分,属于义务劳动还得自带干粮,但是宋朝人在这方面就要仁义的多,虽然姚翼也很难见面,但是,朝廷有时候也会发放一部分津贴,这就意味着干活还是能够得到钱的,做得越多也就能挣的越多。
再者说了,发不发钱这种事情,难道还不是他河东路转运使说了算吗?只要他上报朝廷,说要圆以前的某些故事惯例,便能够顺利的得到批复。
这种小小的伎俩,就算他再是心思正直,也是能够想得到的。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达成了第一件合作事项,也恰恰就在这个时候,康采恩让厨房准备的饭菜端了上来。虽然只是几样简单的清炒,但是阔别汴京城已经有段时间的明镐,显然还是很有胃口的。
只不过他刚刚拿起筷子,还没来得及大快朵颐的时候,却发现了几张陌生的菜式。
“这是传说中的土豆丝吗?”
“传说!”
这个词把康采恩给吓了一跳,就算宋朝人还没怎么见过,但也不至于用这个词来形容土豆丝吧,这玩意儿在后世可是司空见惯的菜肴,怎么想也不应该和传说两个字挂钩啊?
听到康采恩惊讶的疑惑,明镐显然也是觉察出些许意味来,于是他也讪讪的放下筷子,解释道:“早就听说小郎君把一些海外的物种带到了汴京城中,听说有很多都已经能够种出来了,想来不久之后我大宋的百姓们也都能吃上这些高产的作物了,光是这份功劳陛下就得好好感谢一下你。不过我一直在外地任官,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土豆丝呢!所以难免惊起了一些小郎君,是见多识广的人,还请多多原谅。”
刚才哪里好让对方下不来台,但她刚才的惊讶之情表现得实在太过明显了,于是思索片刻之后,只好扯了句谎话说道:“哦,小可到不是那个意思,化基公如今也已经知道,这土豆的确是相当高产的作物,但是如果流落到新乡的话,那可就不好了,吸一下,这里本来贫瘠粮食产量并不高,很多地方都是靠着放牧来维持生计,但是如果他们得到这种在荒地当中也能够出产的土豆,那么,至少在后勤粮食方面,不必太过担心了。这对我们大众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明镐一听这话,立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结果饭也不吃了,三下五除二地拿出一套文房四宝来,然后便开始写起了奏章。
奏章的内容当然是提醒皇帝陛下,一定要做好这些高产作物的保密事项,千万不能让他们流落到党项和契丹人手中。
其实皇帝在康定国的影响之下,早就已经在这方面作出了部署,只不过外面的臣子并不知道罢了。
但康采恩也不能阻止明镐但一番爱国之心,所以直到他写完奏章,两人才继续推杯换盏,聊起了别的事情。
“说起粮食就不得不提最近的一些变化,前不久陛下下旨说因为军粮运输耗费太大,所以希望能够在陕西路本地开垦农田,甚至为此还专门设立了营田司。”
康采恩对这件事也小有耳闻为了这个银田寺的建立,无论地方还是朝唐张钟都小小的吵了一架,因为各地的安抚使都需要兼任营田使。但是他们本来就军务繁忙,哪里有时间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可惜的是朝廷似乎听不进去他们的意见,甚至还把清建成的种世衡弄出去做这个活计。
种世衡毕竟是个武将,虽然你让他筑城防御的策略,开垦土地养活承载当中的士兵,也是他不得不走出的一步,但是现在就让他去管这种事情,恐怕他也是满腹怨言的。
明镐再怎么说也是个对前线战士,还有所了解的大臣,怎么可能会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呢?可是前线的粮食补给问题一直都是件很让人心烦的事情,陕西丝路每年耗费在这上面的钱量不知凡几,但那些民夫们看上去却比士兵们更能吃一路之上的消耗,几乎能够接近一半,这还是近距离运输的结果,倘若从陕西之外运粮过来,那一路上的漂没,就不知道会达到怎样可怕的程度了。
既然有着相同的认知,那么他们两个讨论起来便很快就有了一致的看法。
康采恩率先表态道:“营田固然是个可用的办法,但最根本的还是应该提高向陕西运送粮食的效率一路之上损失那么大,实在让人疑心是不是有人在发国难财。”
明镐听到国难财这三个字,也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他本人是个清官,而且脾气刚毅果决,因此颇为看不惯那些朝廷硕鼠。
可是这种疾病早就已经成为了一种惯例,依靠他们一两个人的力量根本无法彻底扭转。
最后,康采恩也只能愤愤的说道:“朝廷当中的衮衮诸公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这是打仗是应该举全国之力拼死一搏的事情,为什么偏偏让陕西丝路和邻近的州郡累死累活,而其他的地区基本上还像是没事人一样,这难道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第495章 你好,李元昊—19()
明镐也觉得这话有道理,虽然说,位于其他地区的铸钱监,也在加班加点的赶制铁钱,以避免在前线的士兵们没有赏钱可用。
但是玉津园里早就已经传出了反对的声音,他们认为,赏钱大量投入到前线当中,会让当地本就混乱的市场更加物价腾贵。
虽然说,明镐还有些弄不懂其中的原理,但是多年的民政经验告诉他,康定国等人的这个观点,极有可能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给前线的将士们发放财物,不如直接给他们发放食物,这样才能直接解决他们物质上的追求。
总之,大宋朝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是朝廷慵懒了这么多年,显然不愿意多生事端,而只是想着能够少出力多办事。
虽然说这在康定国认为的市场经济当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毕竟这就是在降低成本,但是康定国也同时强调过经济发展的质量才是最为重要的。
而显而易见的是,明镐根本不认为朝廷现在的运输政策,能够夯实前线后勤体系的基础。
没有这份基础的话,将士们在前线打胜仗的难度,便又跟着增加了不少。
可是朝廷之中究竟有谁真正在乎他们的死活,就连皇帝在乎的也是自家领土的得失。
其实就连康采恩也没有想到,宋朝经济的迅速繁荣带来的是朝廷上下的投机钻营。天天想着用低成本办大事的代价就是他们变得越来越懒惰,最终落得个偏安一隅的下场。
与他不同的是,明镐几乎把关注的重点都放在时局之中,仿佛如今的局面就已经困到没有希望的地步了。他不知道的是对于大众而言,一向只有更糟的时候,而没有最糟的时候。
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还有很多。
这个不愉快的话题,很快就被他们跳过去了。
不过,或许是时局过于艰难的缘故,他们很快又找到了一条令人更不愉快的话题。
“文彦博?海外怎么会提起这个人?”
“他可是在内的河东路副转运使也就是您的副手,我怎么能不提及呢?要知道这个家伙在川蜀的时候可是极其嚣张的。”
“是吗?竟然还有这种事,我听说他好歹也是官宦子弟啊,怎么连这点教养都没有?”
“什么教养?如今的官宦子弟,不是早就已经成为纨绔子弟的同义词了吗,”
“哈哈哈,这倒也是。”明镐轻轻地抿了一口小酒,却突然像是记起什么一般,放下酒杯说道,“我记得文彦博的父亲,好像是叫做文洎对吧?”
“没错。”康采恩曾经在山猫搜集的资料当中见到过这个人的名字,而且这家伙还有一条非常有趣的记录,“他也曾经在河东路担任过转运使!”
明镐微微一愣,这句话当中蕴含的意思,他当然不可能拼不出来。
“海外的意思是说这个文彦博来到合同之后,很有可能想要子承父志做出一番事业来,因而会和老夫在权柄上有一番龃龉。”
康采恩微微叹了一口气:“很难说呀,不过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
然而这番话还未说完,就听见对面的明镐大笑着说道:“海外莫要担心,老夫比他早中进士15年,在官场上也就多了15年的阅历,多了15年的资格,他能把老夫怎么样,难不成还想把我吃了?”
“毒蛇虽小,亦能口吞大象。化基公还是多多小心为妙!”
明镐没想到康采恩劝谏自己的幸福,竟然是如此的厌倦,可是他实在没有想明白一个小小的晚辈,才刚刚步入仕途15年而已,究竟能够给自己这个在官场上混了30年的人,带来怎样的威胁?
同时,他的心中对于康采恩的评价,也暗中的降低了不少。
于是双方的这番谈话难免再一次陷入到了尴尬之中,不过好在转机的机会就在不久之后到来。总有一些话题是他们都感兴趣的,比如说在康采恩到达丰州之后,会不会再次遭到李元昊的袭击呢?
“最多有个三五百人过来溜达两圈,我想李元昊那条大鱼是看不上我这个鱼饵的。”
康采恩的剖析一针见血,同时也充满了一种热血浇灌下的乐观情怀。
这种在后世被称为革命主义乐观情怀的情愫,其实非常符合山东人的价值品位,所以,明镐刚一听完,便拍着膝盖大笑起来。
“海外说的很有道理,我看李元昊也是别有所图,不会把进攻方向继续放在河东路的北端。这样的话,区区三五百人,就变了根本不足为惧了。更何况王从政那个纨绔子弟也不是吃干饭的,更何况还有高继宣,足可保海外无虞,”
这个高级圈不简单。虽然现在那拆迁只不过是个并州知州,但是他身上的官衔之中,可是有这样一个旁人难以企及的存在: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皇家禁卫军第一集团军司令的标志。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正任的团练使,恩州团练使。
以前的时候,康采恩总认为这条历史记载可能是有问题的,因为看过三遂平妖传的他,一直认为恩州这个地方应该在1047年才出现,也就是说他现在应该是贝州团练使。
为什么贝州和恩州是一个地方?那是因为在1047年那里发生了一场叛乱,也就是著名的王则起义。
——什么?这个起义一点都不著名,那你听说过历史上的王伦起义吗?它也发生在仁宗年间。
——什么?你认为白衣秀士王伦的起义发生在七八十年之后的徽宗年间,那恭喜你就大错特错了。
传统文学对于历史真相的认知是有着巨大阻碍的,谁都不像十年前的网文那样。推进与偏执的给大家展现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当然那个熟悉的黄金年代,过去之后大家现在能看的书也已经不多了,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去选择考古的原因。
但是康采恩不是一名考古者,他看的历史和网络都不多,因此他才会犯下这样一个错误。
倘若他一开始所接触的就是历史,而后接触的又是考究党的文学作品,那么,他绝对不会像那些读过传统文学作品的人一样,沉迷与跌宕起伏的情节当中,而忽略了历史最为要紧的因素,真实!
虽然说历史记录当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