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小驸马-第5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同于过去。安排一下午时间,我们要一个个地见,一个个地问,一个个地询问他们的政见,考核他们的政绩,以后不能马虎。”

    荀彧略想一下,道:“大朝时,上午例行晋见,下午安排时间接见他们。”

    姜靖笑道:“全国上上下下这么多的官员,每次述职,全部由文若公亲自考核,亲自问话,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我这次接见他们,是要听听他们汇报什么,那些需要着重汇报,那些不需要着重汇报,我们要借述职时达到什么目的,都要借这次晋见弄出个纲要。总比流于形式,彼此浪费时间要好。如果述职象征意见大,一来一去,劳民伤财,可以将述职时间拉得长一点。现在信息达,职司又配备完整,政衙这边能精简的事务,尽量精简,否则精力都花在事务性问题上,未必是件好事。”

    说完,姜靖站起身来,微笑道:“你们公务繁忙,我就不打扰了。”

    荀彧叔侄送姜靖出来,出了政衙大门,姜靖往南宫门处一望,见糜家车驾停在宫门前,笑道:“我上午去了趟银行司,讨论新币的相关事宜,子仲公下午就找上门来了。”

    荀彧一愣,随即说道:“造纸术、印刷术工艺日新月异,不少印坊已有仿制旧币的能力,这事确实不能再拖了。”

    姜靖道:“子仲先弄出初案,到时还得文若公费心协调诸事。”

    政衙大门距离南宫门只有里余,姜靖往宫门走时,早有人报知车驾内的糜竺。糜竺从车驾内下来,迎着姜靖走了过去,笑道:“太子说的那个孙诚,真是有心人,不仅现旧币不少问题,制造新币的预案也做得很完整,我看了一遍,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将预案送来,太子再给把一下关。”

    姜靖与糜竺说着话,一同到东宫客堂坐下。姜靖接过糜竺递上的报告,认真翻看一遍,点点头,道:“这个孙诚是个有心人,也是个行家,我看这个年轻人不错,这事就让他具体办理。年轻人有冲劲,经验却不足,子仲公要把一下关。”

    糜竺点头应下,道:“孙诚是孙家近支子弟,国学长沙分院弟子,来京时间不长,交往人却不少,多是将门子弟。今天与我谈论旧币弊端时,曾经说过一个异常情况,卢家印坊最近进了一款纸,与纸币质地十分接近,以卢家印坊的工艺水平,若是仿制纸币,百姓怕是分辨不出来。”

    姜靖眉头一皱,道:“不是说外界若是仿制,需要两三年时间吗?”

    糜竺道:“纸币有些防伪工艺,目前外界还掌握不了,这些工艺主要体现在细节上。假币到了银行工作人员手中,只要稍微观察一番,就能辨认得出。百姓平常接触纸币少,很少有人上心琢磨,见外观大致相仿,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姜靖扭头对张一安说道:“你让齐隶大人来一趟。”说完,又问糜竺道:“工艺水平较高的印坊有多少家?”

    糜家是印刷大户,糜竺对印坊熟悉异常,道:“若说印坊工艺,以曹家最强。曹孟德当年献地而降时,虽将长安印坊均交接给了朝廷,但将印坊的造纸匠、雕版匠、印刷技工等都留为己用。又出资让格物研究院代其开了几项技术,仿制假币的能力,以曹家印坊最强。次外,卢家印坊和郑家印坊,都有传统工艺的印坊,这些年高价聘请不少国学格物系的弟子和熟练技工,工艺提升很快,已经抢了不少印刷市场。”

    姜靖琢磨一会,对张一全说道:“你通知郑度大人和卢毓大人来一趟。”

    郑度是郑家的代表人物,虽是世家出身,但是有名的谦谦君子,才学人品皆让人称赞。郑度旧朝时任益州从事,跟随刘焉归降以后,先在光禄寺任司官,后来出任武都太守。郑度品德高洁,从不贪腐,官声极佳,成立监察司时,升为监察司副主事。

    卢毓是卢植嫡长子,才华不下其父,曾任珠崖太守。姜述立朝前,皇族串连众人,意欲谋逆,卢毓闻讯,到姜述府中告,替卢植赎罪。卢植最终配到东莱,后因体弱多病,得姜述,返回原籍养老。卢毓因卢植之事自请辞职,一直跟随卢植左右侍奉,是著名的孝子。卢植返回原籍以后,姜述征辟卢毓为学曹司官,改组政衙时,担任学曹副主事。

第508章世家印坊不简单() 
郑家、卢家自新朝以来,一直比较低调,与郑度、卢毓日常劝诫有关。郑度、卢毓都是聪明人,见姜述用人多用寒门子弟,就知新朝忌惮世家,告诫子弟低调的同时,皆深入简出,很少参与宴会之类的公众场合,在洛阳官场算是默默无闻的人物。

    自占城天书案开始,姜靖秘密调查世家情况,知晓不少隐密,后来联姻王家,对五大世家的底蕴了解得十分透彻。卢家、郑家尽管低调,姜靖也不敢掉以轻心,在两大世家安排了不少暗子。

    姜靖监国以前,齐隶常侍姜述左右,在宫中配有公房。姜靖监国以后,齐隶虽然不常跟随身边,但无事时多在宫中公房当值,接到通知,不一会赶了过来。

    齐隶是姜述亲传弟子,人品端正,处事精细,以往给姜靖出力不少,所以姜靖对齐隶十分敬重。齐隶见完礼,道:“太子传唤,有何吩咐?”

    姜靖笑道:“师兄先请落座,有件棘手的事我们一同商议。”

    糜竺介绍完关于假币的事情,齐隶略思一会,道:“情报司的暗线曾经说过几件异常的事情,譬如诸家研究造纸工艺、印刷工艺,贵妃娘娘执掌情报司时,并未联想到这件事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件事情既然可能危害社会经济,我这就安排相关人员详查此事。”

    姜靖道:“可以将此事与假币案并案侦查,这三家潜势力很大,办案人员宜精不宜多。查到相关证据以后,不要打草惊蛇,继续深挖,将相关蛀虫都给挖出来。待会郑度与卢毓过来,我会敲打他们一番,若是郑卢两家涉案,近日肯定会毁灭相关证据,你们可以沿着这个线调查。”

    正在这时,熙影进门说道:“郑大人和卢大人来了。”

    糜竺与齐隶一听,一齐起身告辞。姜靖送糜竺、齐隶出门,顺便将郑度和卢毓接进来,拉了一会家常,话题转向正事,道:“两位大人,今日请你们前来,是有一件事情通报一下。最近边境地区和异族人聚居区现大量假币,据相关人员分析,能够制造假币的印坊不少,现在案件正在侦破中。目前政衙正在立法,要严厉惩治制造贩卖假币者。听说你们两家皆有印坊,而且工艺水准很高,有制造假币的能力。两位大人品德高洁,肯定不会涉及其中,但是你们两家家大业大,人员众多,说不定会有害群之马,与两位大人约谈的意思,是想两位通报族内,若是涉及这个案件,及时停下手来,以免案件侦破之日,家族受到牵连。”

    郑度和卢毓都是聪明人,进门时遇到齐隶和糜竺,又听姜靖提及假币,皆知朝廷这是要下重手打击制售假币者,连忙起身应允,承诺若是族人涉案,定会将其扭送官府。

    姜靖送走郑度、卢毓,坐在书房深思。自从监国以来,事情千头万绪,即使朝堂人才充裕,许多事情也不得不亲历而为。姜述雄才伟略,文治武功都让人钦佩,但也有弱点,内治法律松驰,尤其修改诛连罪,给治政带来不少困扰。

    若是刑法严峻,参与制售假币者皆族诛,相信世家无人敢冒这些风险。旧朝许多诛连大罪,根本不管你是否出籍,只有能沾上边,先抓入大牢再说。现在修改了诛连罪,世家根据现行刑律,很快找到漏洞,故意将部分族人出籍,专门干违法乱纪的事情,后来即使案,也只涉及极少数人,与整个家族无碍。姜靖当初查走私案时,获得大量证据,最后落到实处判罪时,只是一些小鱼小虾,幕后主使者隐在暗处,根本没有伤其毫。

    再如姜靖亲身办的事情,指使黄巾子弟当街杀人,只要子弟有人顶罪,幕后人根本不受牵连。姜靖没有姜述的经历,不知民主是何物,也不知疑者无罪是何物,但他认为治理偌大帝国,律法若是太松,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

    但是明知律法过轻是弊政,但是弊政并不好改,因为这是姜述留下来的规矩。按照古礼,“父死,子不改道三年”。父亲死了,儿子三年里不能更改父亲定下来的事情。姜述现在只是出巡,姜靖目前只是监国,调整相关人事可以,姜述回京若不满意,重新调整就是。修改律法却是大事,姜靖只是太子,监国期间将律法改得面目全非,姜述回来会怎么想?

    姜靖尽管是合魂者,比起创建帝国的姜述,还是没有可比性。眼下最要紧的是稳定朝局,前期强力扳倒曹家,虽然立了威,但是与曹家彻底撕破了脸。现在曹家蛰伏不动,但在后面虎视眈眈,朝局一旦出现风吹草动,他们立马会联络不安分的世家,毫不犹豫地将姜靖扳倒。

    前面与曹家撕破了脸,马上又要调整吕布等人,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再有大事生。万一事赶事,遇上祸不单行,曹家、何家这些失势的贵族,联合对姜靖不满的将领,加上蠢蠢欲动的世家,联起手来攻讦,可能会酿成天大的风波,后果将会不堪设想。弊政要革除,但要一点点来,要寻找合适的时机,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授人以柄。

    姜靖正在盘算计划,熙影进来说道:“老十三求见。”

    姜靖想了想,道:“定有什么大事,否则老十三不会上门的。让他自个儿进来吧。”

    姜策给姜靖请过安,见室内并无别人,道:“四哥,我听人说最近侦查假币案,我知道一些线索。”

    姜策闹宫前后过程,姜靖已了解得清清楚楚。姜策虽然受了曹家人挑唆,对夺储生出野心,但是姜策并未按照曹操的思路行事,行的是自己独特的一套,足以说明姜策不愿做别人的傀儡,从这点上讲,没给皇家丢人。

    姜策是个很识事务的人,闯宫闯出祸来,立马伏头认罪,将曹家人供了出来,一来减轻自己的罪责,二来也是向别人变相声明,自此与曹家断绝关系。

第509章老十三出卖曹操() 
姜靖同样很聪明,他讨厌在后生事的外戚,更痛恨被人利用而不自知的同胞骨肉,姜策如此做法,至少说明他心中有数,知道什么人可以利用,什么人可以抛弃,虽然显得有些凉薄,但是这份决绝值得称道。

    姜靖其实并不心忧假币案,相关家族皆有暗子,若有大的动作,他会第一时间得到消息。何况对于帝国的经济来说,前期现的一点假币,根本只是小事一桩。姜靖之所以亲自部署侦破假币案,并非因为已经现不少假币,而是心忧有人大批量制造假币。现在新币预案已经出来,只需政衙调派人员,组成专门机构负责,只需半年新币就会大批量上市流通。

    姜靖心里虽然有底,表面却是不动声色,道:“老十三,你说说,现什么异常了?”

    姜策迟疑一下,道:“我昨日在德祖公府上饮宴,宴前德祖公跟我说了一个消息:德祖公担任威远太守时,曹家以一名远支族人的名义,在当地购买了一处偏僻山地,面积极大。德祖公在任时,曹家在那里投入了不少资金,俨然似个小城。”

    德祖是杨修的字,姜策所言的德祖公就是博士杨修。杨修是弘农杨家嫡子,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刘协长安立朝时曾任黄门侍郎。黄门侍郎官职虽然不高,但是杨修颇得刘协信重,职责似如今的办公室主任一样。

    杨修当初很年轻,十分贪玩,经常在当值时溜出宫外游玩。杨修十分了解刘协的习性,溜走前写好几个纸条,交代手下心腹吏员,说刘协来寻他时,肯定会问道几个问题,而且问题次序肯定是这样的,你只须将写的纸条逐一交给内侍就行。

    刘协有时派人来找杨修,问道的事情和次序,果然与杨修写的纸条一般无二,年余刘协竟未现杨修旷工。有一天,杨修又出门游玩,写好纸条交待给吏员,不料这天风大,将纸条吹落在地。吏员捡起纸条时,不慎将次序弄乱,结果刘协问事时,吏员递的纸条顺序不对,这才露了陷。

    正因为杨修很聪明,所以调头很快,姜靖将矛头刚刚对准曹家,杀曹洪、免满宠时,杨修已经秘密向姜靖靠拢,并给曹操出了个合族请辞的馊主意。在满宠去职返回原籍、其余文臣心腹多在地方的情况下,曹操身边除了杨修,没有其他重量级的谋士可用,竟然相信了杨修的一派胡言。

    在此期间,恰好许攸回京述职,也认为这个主意不错,向曹操建言:“曹家与夏侯家同气连枝,文武官员很多,太子对曹家十分忌惮,矛头对准曹家是必然的事情。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