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昏君-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当种师道的话还没有说完,赵桓却否定道:“不!”

    听了太子斩钉截铁的回话,种师道显得有些诧异,明明刚才首先显露出悲观的就是赵桓,怎么此时反倒是又这么有信心了。

    旋即便向着对方投射出了疑惑的眼神。

    “当下金国战斗力强大,那是不争的事实,可以以后却不一定了。”赵桓又重复了一遍自己的回答,稍稍地顿了一会儿之后,这才又接着说道“女直人身处苦寒之地,食不果腹。劫掠就成了发家致富的唯一手段。而且女真军队不禁止劫掠。每次出征士卒皆认为可以借此发财,因此战必奋勇,其实若论弓马娴熟,老林子里面的野人怎么也不可能比契丹人这样的马背上的民族强悍。就好像秦人为何奈苦战一样,有了实际上奋斗的目标,军队的战斗力自然会高很多。”

    赵桓微笑着说道,语气里却隐藏在惊涛骇浪,眼看对方已经上钩了,不由得按耐下心思,卖起了关子。

    “不错!”

    种师道下意识的点了点头,也算认同了这个说法。

    “不过,女直人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说既可以帮助金国崛起,也能够轻易毁掉这个国家!。”赵桓微笑着说道。不由得又卖了一个关子。

    “哦?”

    种师道来了兴趣,急忙追问。

    “那就是女直人的文化实在是太过于落后,当然,我说的意思并不是说是说金人不读孔孟不修德行,而是说他们的社会结构太过于落后。”

    赵桓缓缓地说道,可嘴里的话却大大出乎了种师道的眼界。

    “社会结构?”

    种师道失声说道。

    “不错!”赵桓点了点头,见到已经吊足了胃口,便继续说道:“金人此时虽然已经模仿辽国建国了,但是不出十年必定会内乱频频。”

    赵桓斩钉截铁的说道,伴随着他的话种师道愈发疑惑了。

    “内乱?为什么?”

    种师道将目光投向了赵桓,便闭口不言等待对方的解答。

    “金人的确仿照中原的制度建立了官署和朝廷,可是实际上还是部落制度,百官之中大多数都是完颜家族的贵族,并且独立于太子之外还有一个大权独揽并且可以继承皇位的勃极烈。”

    赵桓越说越快,语气也越来越自信。

    他接着说道:“当下金人的皇帝起于寒微,可谓是雄才大略,女直人的完颜诸人自然是心悦臣服,但是之后呢?他的后人还能够降服这些功臣宿老吗?就像百十年前的辽国,诸王不断地反叛,而皇帝为了巩固地位必定会大肆杀戮宗室,这就导致了国力必然会大幅下降。以辽国为例,我大宋立国之时,辽人的大将多是耶律氏,能征惯战这不可计数,就比如耶律休哥。但是到了十年前,辽国领兵的将军不光是本事低下,而且大多都是外族,比如萧氏或者燕人。所以我断言不出十年,金国的皇帝必将开始大肆杀戮功臣。这就是为什么我主张暂时忍让,励精图治,到时候就可以乘着金人内乱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赵桓的话越说越多,种师道也听得越来越认真,眉头不断地紧蹙或者舒展,似乎是在不断地思索着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赵桓和种师道愉快的聊着,本来不应该有任何交集地两人竟然就这样投契的交换起了意见。

    天色也渐渐地暗了下来。

    ————————————————————————————————

    半月之后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西风正紧,扑面而来。

    一行五人骑着骏马,疾驰而来。

    “驾,驾,驾”

    “昔时曾从汉梁王,濯锦江边醉几场。拂石坐来衫袖冷,踏花归去马蹄香。当初酒贱宁辞醉,今日愁来不易当。暗想旧游浑似梦,芙蓉城下水茫茫。”

    时节不过是初夏,南京城外,五道疾驰的身影一闪而过,除了为首者乃是一袭锦衣,其余的每一位都是将军打扮,背着弓配着箭,到是有些英武异常。而这五人虽然骑术都颇为不俗,却隐隐分着主次。

    中间的是一位骑着一匹没有一根杂毛的白马的年轻人,其余四人则是纯黑色的骏马,五人一路飞奔期间到是射杀了不少的猎物。

    “哈哈,殿下今日心情不错啊!”

    一个不过二十出头的汉子哈哈大笑,和前面为首的年轻人对其话来。

    “不错不错,笼破鸟飞。笼破鸟飞。伯英,前面就是应天府的地界了吧!”

    为首的人笑着开腔,正是赵桓。

    此时的全然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样子,一路上放声高歌,一首唱完还不尽兴,紧接着又唱了一首词。

    而跟在他身后的四个人此时的面色也是各有不同。

    赵桓吟唱的第一首诗乃是中国历史上最残暴的造反者黄巢所写,其中的意味昭然若揭。其他几个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这首诗的意义。

    在离开了汴京之后,一直压在赵桓心间的大石头也算是稍稍落下,他这副神采奕奕的模样简直和之前判若两人。

    相应的也能借此看出,四个将军里和赵桓的关系也有远有近。

    最为亲近自然就是那位被称为伯英的男人。

    五人沿着宽阔的的官道一路疾驰,不过这道路到是愈来愈窄,这才转过一个山坳,几个拦路的人却挡住了,赵桓的去路。

    “下官赵不试参见太子殿下。”

    一位身着便服的中年人,带着几个下人此时就等候在官道旁边的凉亭里,微笑着躬身作揖。

    赵桓见到对方之后也没有迟疑,立即勒住了马头,利落的跳下了马走了过去。

    “族兄,别来无恙!”

    赵桓一把扶起了作揖的赵不试。

    直到此时才发现,这人竟然就是应天府的府尹。

第13章 应天府初典归德军() 
“这几位将军是?”

    赵不试显然和赵桓极其的熟络,毕竟此人乃是太宗皇帝的六世孙,虽然是旁支,但是绕来绕去却还是赵桓的族兄。

    “我来给族兄介绍一下。”

    眼前的这位赵不试即是大宋的宗族,又是进士出身,很早就已经被赵桓笼络在了麾下,甚至还成了赵桓的心腹谋士之一。

    赵桓微微一侧身,微笑着指向了身后的四个人,接着说道:“第一位乃是张俊将军,乃是老种经略相公的心腹爱将。”

    赵桓首先介绍的便是刚刚被他称为伯英的年轻人。

    “末将参见府尹大人!”

    张俊从容的向前一步,躬身作揖。

    赵不试见状亦微笑着拱了拱手,算是还礼了。

    “此人乃是韩世忠将军,亦是西军中的一员猛将。”

    随即,赵桓又指向另一个年轻人,说道。

    韩世忠应声向前一步,对着赵不试行了一个军礼。

    不等赵不试回答,赵桓又指着剩下两个面容相似的将军,接着说道:“这二位是吴阶和吴麟将军,他俩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也是能征惯战的大将之材。”

    相应的在听到介绍之后,也不敢怠慢,一齐向前一步躬身作揖。

    “还有一位种洌将军乃是种家的虎子,此时正在十里之外整顿部队。”

    赵桓又补充了一句。

    这下子才算是彻底介绍完。谁知道赵不试反而并不在乎,有些敷衍的笑了笑。宋朝由于重文轻武,武将的地位一向极低。赵不试即是进士又是宗族子,虽然知道赵桓很器重其他的几个人,但下意识的还是有些轻视。

    “殿下打算从何事开始入手?”

    对着几位将军微微颔首之后,赵不试又将目光转向了赵桓。他的话说的并不快,字里行间却又仿佛藏着什么别样的意味。

    他的脸色挂着些许莫名的笑意,似乎是早就已经知道了答案。

    果然,赵桓也只是相视一笑,反问道:“族兄以为呢?”

    不但没有回答,反倒是把球抛了回去。

    “归德军!”

    赵不试压低了说话的声音,小声说道,却引起了赵桓的的共鸣。

    ——————————————————————————————————

    “咚咚咚!”

    “咚咚咚!”

    厚重的战鼓声响彻了天际。

    在应天府之外,一座绵延数里的军营就伫立在眼前。

    随着鼓声望出去,才发现在军营外二里左右的地方,赵桓正端坐在点将台之上,而他的身边坐着的则是五个全副武装的将军,除了之前就已经见到过的老面孔,还有一个黑面无须的中年人。想必这就是之前没有露过面的种家军少帅种洌。

    赵桓下首的五个人中,种洌和张俊分列两边,坐在首位。至于韩世忠和吴氏兄弟又坐在他俩的下首。

    此时的赵桓一袭戎装,身披暗青色的明光铠,腰间挂着一把极其精美的横刀。要知道横刀的做法在宋时已然失传了,流传下来的无一不是世代相传的宝刀。在这盔甲宝刀的衬托之下,原本还显得有些文弱的赵桓竟然变得英武非凡了起来,仅从外表来看还真像是一员猛将。

    不得不说,宋太宗赵光义的基因还真不错,毕竟也是当年追随自己的哥哥太祖赵匡胤征战天下的猛人。

    “多久了!”

    只不过和盔甲所表现出来的意气风发不同,赵桓的脸色却是铁青一片。

    他看着点将台下姗姗来迟的诸部禁军,神情不由得越来越难看。

    早在三日前他就已然将今日点将的命令传了下去,谁知道即使是这样,今日真正开始阅兵的时候,军纪涣散的诸部禁军却还是迟到了。

    “已经一个时辰了!”

    张俊的目光汇聚在了眼前的归德军禁军,面露不屑之色。

    而赵桓也有着同样的心情。

    张俊一直所效力的西军本就是大宋最精锐的部队,弓马娴熟,战力更是冠绝大宋禁军,因此见到眼前归德军的这些连军姿都站不稳的部队,打心底里看不起这些人。要知道古时打仗,并不是一群人一拥而上,十分的讲究阵法和进退,一切的战术和打发都是看主帅的将旗的,这也是为什么主将可以鸣金收兵,若是像后世的电视剧一样一窝蜂的冲上去,那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打群架。这种部队遇到了正规军就是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

    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的三千玄甲军可以打败窦建德几十万大军。

    像归德军这样披甲站立都摇摇晃晃的部队,战场上的战斗力恐怕还不如野兽群。

    “点香!”

    赵桓突然变得平静了起来,语气和缓的接着说道:“一炷香时间不来者,士卒十抽一杖责五十,将校皆斩首。”

    他的话说的并不快,也不激动,但是嘴里的话却杀气十足。

    赵桓所说的本来是军营中最常见的军纪,只不过在宋军中极少实行。

    “大帅,那些不守军纪的将校就不说了,这么对待士卒只怕会引起哗变啊!”

    韩世忠脸色大变,急忙站起身向前一步,焦急的劝阻了起来。

    作为军中宿将,他可知道赵桓口里十抽一杖五十并不是像衙门对待犯人那样脱裤子打屁股。而是指将犯罪的部队分为十人一组,每组选出一个人来受刑。组内的其他九人必须手持短棍行刑,一起击打选出的那个人五十下军棍,期间有胆敢徇私这立马处死。因此,这其实就是十抽一杀一人,而且和被斩首不同,活活被打死所受到的痛苦是截然不同的。

    这种方法一般是用来惩罚败军的,结果赵桓此时竟然用来对付不守军纪的士卒。

    然而,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张俊却一脸嘲讽的反驳道:“韩将军,有些小题大做了,若是这么点小事就哗变,这种部队怕是不堪大用吧!而且你当我们西军的四千兄弟都是吃素的?”

    说罢,张俊似乎还不解气,扫视了一圈归德军的禁军,接着说道:“如此的部队,哪怕有十万我西军也不怵。”

    “你!”

    韩世忠一向不善言辞,他本来想要反驳,但是在听完了张俊的话之后,却又不得不承认,对方说的没错。这种部队即使是列阵了,西军也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击败。

    其实对于对方涣散的军纪他也有些生气,旋即便不再说话了。

第14章 杀鸡儆猴() 
张俊所说的话并不是妄自尊大。此时赵桓的点将台所处的地方乃是一片旷野。归德军皆是步兵,而西军却都是常年在边境与西夏和辽国人作战的精锐骑兵。

    即使是在汴梁,宋军中最精锐的步卒,也不敢说可以抵挡的住西军的冲击。像归德军这样,军纪涣散的部队。

    张俊口中所说的以四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