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俊经过这样的提点,马上就领会赵桓的意思,眼神猛然亮了起来。
他并不是个没有政治智慧的人,要不也不会历经两朝恩宠依旧,君不见岳飞不光是自己身死,就连儿子也没有幸免于难,除了一个流放途中逃跑的,其他儿子都被赵构杀了。
第16章 张觉死,赵桓改军制()
“招募燕地流民,为军户。这倒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这些人和契丹人相处的久了,本就是些骁武凭陵,弓马娴熟的勇士,如果能够收为己用,自然是好的。但是辽国的那些士卒会诚心诚意地为我们卖命吗?”
张俊马上就有了自己的考虑,眉头又一次紧锁的起来。
的确很有道理,这些人虽然都是汉人,但是已经在辽国人的统治下过的数百年。而且契丹一向对待汉人比较宽厚,要让他们诚心诚意的为大宋卖命可绝对不容易。
“若放在平时,自然是不容易的,但是现在却有一个机遇。”
赵桓微微的笑了笑,似乎是卖了一个关子。见到对方不搭话了,这才继续说下去。
“瞧瞧这封信吧!”
说着,赵桓就从桌子上的一摞书中取出的一封信,递给了眼前的张俊。
对方虽然有些疑惑,但还是。不带迟疑的接过了这份信,豪不犹豫的展开看了起来。
只不过才看了没几行字。脸色就突然变的惨白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嘴里还不住的咒骂着。
“这群蠢货,怎么可以杀张觉呢。既然已经接受了人家的投降,现在又把人家杀了,这样岂不是绝了燕云百姓投靠我们的念头。”
张俊只是稍稍的看了看信件就已经猜想到了后果。
然而可悲的是就连这位武将都可以称清楚的想明白,远在汴京城的大宋文臣们,却连一个明白人都没有。
“还不止这样,杀张觉可不是仅仅说是个昏招,就可以了事的。”
赵桓听到了张俊的话之后微微的笑了笑语气轻松地接着解释道:“金人不过用了区区数年就完全灭掉的契丹。吞并下这么大的疆域之后,内部必定暗流涌动。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在辽国健在的时候,由于契丹人一向以中国人自居,在这里实行汉法的,两个种族之间倒也是相安无事。而现在的女直人却是在这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因此,燕云民心必然不稳,如果我们可以保下张觉,燕云之人必然会源源不断的投靠大宋。只可惜在我们杀了张觉之后,反倒是大宋失去了燕云的民心。原本应该被内部矛盾所困扰的女真人,坐在家里就解决了矛盾。”
伴随着赵桓的话,张俊反倒是愈发疑惑了,连忙追问道:既然如此的话,我们岂不是更难从辽国旧民招募勇士了,为何殿下反倒说这是一个机会呢?”
“将军可曾听说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凡事哪有那么绝对呀!”赵桓微笑着说道。
这下子更是引起了张俊的兴趣。
“殿下到底是什么意思?还是别卖关子了。”
赵桓听后,这才收起了脸上玩味的笑容,继续说道:“民心这东西,有时候很难笼络有时候却特别简单!”
说着,赵桓便又出抽出了一分奏折,递了过去,示意张俊可以读一读。
“臣赵桓书,泰宁军节度使张觉,为人谦和,忠心为国!虽身陷敌营,依旧不改其志,以平洲归降,今骤然身死,实为可叹。儿臣斗胆,泣血上表,请陛下善待其后人,并追封张觉为义国公,其子孙后代亦应该入朝为官。擅杀张觉者实乃国贼,亦应该罢官流放。”
这份奏折的内容并不长,没过多久,张俊就读完了,可以眼中的疑惑却没有丝毫的消退,反倒是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太子殿下,这个奏折若是递了上去,恐怕便是泥牛入海了吧。朝廷刚刚杀了张觉,又怎么会封赏他的后人呢?”
谁知道听了张俊的话之后,赵桓反倒是说道:“我要的就是这份奏折泥牛入海,而且这份奏折也不是给皇帝陛下看的,而是给那些燕地的旧民看的。”
说道这里,赵桓不由的顿了顿,缓了一口气,这才接着说道:“我和赵不试商量过了,打算于五日之后,在应天府外召开水陆大会,并亲自哭祭张觉,然后我会邀请已经被我笼络住的几位燕民的首领们前来商议事情,并且把这份奏折给他们看。这下子有了这群人的宣传燕民自然会将消息传出去,而我也料想到了这份奏折在递上去之后,便不会再有下文了。辽国旧民对于朝廷必然会进一步失去信心,到时候我这个独树一帜,为张觉鸣冤的太子殿下,岂不是和朝堂上那些佞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民心哪里还有不归附的道理。”
听到这里,张俊才有得豁然开朗的感觉。凭心而论,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事,一定也会倾心归附的。不由得觉得自己的豪赌,真的下对了赌注。
“在我收拾了民心之后便会进一步的开始招兵。并且我还打算要改革军制!”
赵桓信心满满的继续说道。
不过他的话却如同石破天惊一般,即使是久经沙场的张俊在听后,也不由的愣住了,顿了好一会儿,这才说道:“太子殿下如果这样做了,岂不是公开向朝廷示威嘛,到时候惹得朝廷大军进剿,怕是免不了玉石俱焚的下场了。”
张俊的担心不无道理,他现在手底下只有区区四五千人。若是朝廷发诸道之兵前来讨伐,他可没有那么大的自信心可以打败来犯之人。
“放心朝廷顾不上我们的。”赵桓微笑着说道,语气里却是满满的自信。见对方依旧不理解,便又解释着说道:“金人在解决了内部矛盾之后必然会继续南侵,我敢断言,不出一年必定犯边。我们行事的时候,尽量保密,拖延个半年左右再让消息流传出去。等到朝堂之上的那些佞臣们,决定要对付我们的时候,由于金国人的牵制,怕是就已经再也抽不出力量来了。”
听了这番解释之后,张俊这才算是稍稍放下心中的大石头。因此注意力也转移到了所谓的军事改革之上。
“不知道殿下有什么章程,要如何进行改革。”张俊问道。
而他的话才刚刚问完赵桓就迫不及待的说道:“我打算恢复先秦的军功爵制度。”
第17章 军爵制度()
“殿下是认真的吗?”
张俊满脸兴奋的看向了赵桓不由得又询问了一次,像是在确认一切。
的确,对于一个武将来说,秦朝的制度是他们最好的时代。凭借战功就可以不断地加官进爵,不会有任何文官前来掣肘。
“自然是认真的,不过你先别高兴的太早,听我将设想说完。”
赵桓先是微笑着点了点头,暂时认可了对方的话,不过却又接着说道:“我打算将军功爵位作为荣衔,并不列入实际的官阶。”
“荣衔?”张俊有些疑惑,便接着又问道。
“不错!”赵桓点了点头见到对方依旧不明白索性就解释了起来,说道:“在我的设定之中,与先秦时期的制度不同。军爵位分:下伍,中伍,上伍,下士,中士,上士,少尉,中尉,上尉,少校,中校,上校。少将,中将,上将,大元帅。并且在赏赐爵秩的原则上还有较严格的限制。”
“哦?”张俊立即来了兴趣,急忙追问了下去。
于是乎,赵桓便继续说道:“其原则之一,是“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凡战士能斩得敌人一颗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及与之相应的田宅、财物,也可以做官。斩杀的敌人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越高。如果能斩敌人首级五颗,还可以役使六品以下的官员。
其原则之二,是爵位高者赏赐重,爵位低者赏赐轻,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而赏格依少校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少校以上的高爵赏赐重,在正常的官爵升迁之外还有“赐邑“、“赐税“、“税邑“等。而对少校以下的低爵,则只赏赐官爵一级,或者最多加赐几十贯钱、一些牛马而已。
其原则之三,是赏罚并行,立功有赏,无功者罚,赏罚分明。我心目中的军队以伍为基本战斗单位,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战死,其余四人即获罪;如有二、三人战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将功折罪的唯一方法是杀敌:一人战死,须杀敌一人。二人战死,须杀敌二人。所以战士要想得到“斩一首爵一级“的奖赏,必须是在斩杀敌人的数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数后,方能获得。”
不得不说,这一系列的条款是极其苛刻的,当兵的虽然能够得到奖赏,但是受的责罚也绝对不轻,尤其是一伍死一人,其余的人获罪这一条更是苛刻至极。
赵桓一口气说了一大段的文字。不过张俊却始终听得聚精会神的,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字眼,并没有丝毫的反驳,主要原因有两条。
其一就是北宋末年的军队里有很大的比例是罪犯,这一系列条款看似苛刻,实则却给了他们将功折罪的机会,甚至有可能改变命运。
而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宋一朝,武将的地位极其低下,哪怕是可以因为战功升官到枢密使的位置,与文官的宰相相比,还是矮了一头。就比如说被后世成为大英雄的狄青,即使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朝廷中也是不断的受人排挤。
其实这种情况,归根结底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乱象惹的祸。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各地的节度使掌握着兵权,财权和官员的任免权,俨然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小国家。
就以五代时期的梁唐晋汉周来说。
几乎没有一个朝代是坚持了超过十年的。
而推翻了前朝,并且开国的君王必定是前朝的藩镇。也就是赵匡胤还算是个例外,不过他也是后周的殿前都捡指挥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三军总司令。由此可见,武夫乱国的事在五代十国时期是屡见不鲜的。
甚至还流传出了一句话,叫做: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赵匡胤当了皇帝之后,大力抑制藩镇的兵权,这样的情况才有所改观。而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军队的战斗力大幅下降。
不过由于赵匡胤乃是一位马上天子,又是五代十国时期不世出的名将。在他的手里下宋还是完成对中国的统一。
到了赵光义篡位当了皇帝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作为一名骁勇的将军,他虽然也是经常上战场的,但是由于军事才能本就不如自己的哥哥赵匡胤,北宋的军事实力开始持续下降。
原本若是能够一直这样持续下去,也还算勉强可以接受。
谁知道就在后来,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了宋朝历史的事情。赵光义在带兵讨伐幽云十六州的时候,遭遇了高粱河惨败,要不是杨家将的首领杨继业拼死相救,恐怕连性命都保不住了。自此之后被辽国人吓破了胆的赵光义再也不敢上战场了,不过,由于对于武将的不放心,他却定下了一条贻笑千年的规矩。
那就是从此之后,宋军打仗必须按照他所绘制的阵图来打。如果有将军敢不按阵图行事,即使打了胜仗,也要处斩。
这就造成了一个大问题,战场之上一向讲究随机应变。宋军这么打仗,哪里还有不失败的道理。
而由于军事上的不断失败。武将的地位也不断的下降。北宋的后期,军队已经成了犯人的代名词。
此时,赵桓提出要提高武将的地位,张俊哪里还能不上心?
不过即使是在高兴,他却还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说道:“殿下,如果要这样实行的话恐怕会遭到天下士大夫的反对吧!而且军纪方面恐怕不好控制,难免会出现杀良冒功的事情。”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军,对于军队中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他还是很了解的。张俊说考虑的事情也很现实。
杀良冒功这事儿本来就在各朝各代屡禁不鲜。就连雄才大略的有着军神之称的李靖李卫公的麾下都没办法避免。
若在此时实行,更是会有大批的军队干出杀良冒功这种事。
“所以我才要编练新军,前几日我已经大致草拟出的一份新的军规,名叫三杀四责令。”赵桓说着竟然有抽出的一张写满字的纸递了过去。
第18章 笼络人心()
“三杀四责令?”看着手中的纸张,张俊有些疑惑的问道。对于上面所写的字,不由得又仔细的读了一遍。
军纪:
不听号令者,杀。
劫掠百姓者,杀。
私藏缴获者,杀。
私自离营者,杖80。
营内饮酒者,杖80。
虐待士卒者,挞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