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一个好人儿!不知道有没有官身?若是没有的话,那可真是太可惜了,大宋怎么能让这样的好人做一介平民呢……赵佶看了看那叠厚厚的交引,没有打算拿,不过心里那个得意啊!还得意洋洋看了眼武好古,仿佛在说:看到没有?市场已经给出了评价!
又是一个马屁精!
武好古心想:你就不能有点骨气吗?做人要有骨气,要堂堂正正!我武好古怎么尽交这样的朋友?
想到这里,他一脸正色地问纪忆道:“忆之兄,墨娘子没有来?”
“墨娘子?”纪忆一怔,“没有啊……她不是一直都在城西金明池西南的莲花庵吗?”
美人儿原来在莲花庵啊!
赵佶马上就不动声色,记下了地址……他不打算再提这个问题了,作为大宋的亲王,他不能太轻佻了。
打算停当之后,赵佶又将目光投向了雅间里面还没有什么表现的二人,马植和张熙载。
张熙载还好,他不知道情况,所以就端出一副恭喜发财,人畜无害的表情。赵佶没怎么在意,然后他就被长得威风凛凛的马植给吸引住了。
马植也在看他,瞪着眼睛,显得非常惊讶。他当然不知道赵小乙就是端王赵佶——下一任大宋官家的热门人选!而且他也不知道“开封布衣书生赵小乙”什么的。
这几日,他几乎天天和童贯见面,畅谈北朝军政,哪有心情关注文人斗画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不过看纪忆、苏大郎、武好古等人对这位赵小乙的态度,也就能猜出此人的身份一定不寻常了。
“这位壮士如何称呼?”赵佶看着马植,称呼他为“壮士”。
“在下马植,河北人士。”马植见赵佶被人众星捧月一样,也不敢怠慢,起身行了一礼。不过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说是河北马植。
“河北人士,”赵佶突然想到了日趋紧张的辽宋关系,于是又问了句,“河北哪里?”
“河北东路,清州。”
清州就是日后的河北青县一带,现在是个面积很小,地势狭长的州,北面靠近宋辽边境的界河(就是海河),南面和东面是沧州,西面则是信安军、霸州和河间府。
由于黄河北流正好从清州过境入辽,使得原本战略地位并不特别突出的清州,一下子成了宋朝君臣非常关注的地方。
一旦清州有警,大宋恐怕就有大难了。
“清州地方上可安稳?”赵佶问,“北面可安稳?”
“安稳,”马植道,“黄河北流虽然害了沧州和河间府,不过对清州却是好的。”
“好?”赵佶有些不明白。
马植笑道:“清州如今成了宋辽交易的要冲,由黄河北运南来的货物,都要从清州过。
至于北面……某家就是个商人,不大清楚状况。就知道北面如今自己也麻烦缠身,根本抽不出他们的宫帐军,就是一些京州兵在瞎咋呼。”
“北面麻烦缠身?”赵佶感兴趣地问,“是甚麻烦?”
“阻卜。”马植道,“就是漠北草原上的那些游牧之民,如今号曰阻卜,有东南西北四部,北阻卜七年前就反了,契丹人一直和他们打到现在,都还没有平定呢。”
“还有这等事情?”赵佶有些吃惊。
这个时代消息闭塞,便是他这个亲王,对草原上的事情也所知不多——这当然也是大宋朝廷有点忽视情报工作造成的。
历史上北阻卜和契丹打了十几年,都不见有宋朝暗通北阻卜的史料出现。而宋金联盟,完全是辽国汉人马植在一手操办,如果不是他,大宋朝廷估计要到女真席卷燕云时才会知道辽金战争的事情。
“此事千真万确。”马植道。
他对大宋国内的“不知辽”也有点惊讶。大宋一方面有严重的恐辽症,同时又不知辽,似乎也没有派出大量的细作往辽国刺探……若是大宋真的想在将来复燕平辽,一定得多搞些细作,最好成立一个专门刺探外国情报的衙门!
赵佶想的没有马植那么深远,他只知道这回大宋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至少能在西北扬眉吐气一回,若是能乘势灭了西贼就好了……
就在赵佶有点想入非非的时候,门外又响起了小二招呼的声音:“三位客官,这边请……中二天一号雅间到了。”
这回来的是武好古的两个兄弟郭京、刘无忌,还有老军汉林万成和他儿子林冲。陆谦陆小乙并没有来,他今日有军务缠身,走不大开。
林家父子都穿着青布遥溃严吹挠行┓祝砩舷碌男型罚枷缘梅浅<蚱樱挥辛殖逶邝藿巧喜逡欢涿坊ǎ故侨盟缘媚昵峋窳艘恍�
这两父子看着依旧有些忧愁,还是在为林冲的娘子问题发愁。虽然有了武好古提供的贷款,小小一间的房子总算有着落了。
可是张木匠,就是那个什么武艺都不会的张教头依然看不上林冲……老头子嫌弃林冲没本事,怕女儿跟着吃苦。
而且就在林冲护着武好古在外行走的时候,号称开封禁军第一针的“绣花于家”的大郎于百花已经托了媒人向张教头提亲,想要娶张小娘子做填房了!
“绣花于”可厉害了,祖上是魏府牙军银枪孝节都的悍将,在“赵在礼屠军”后投靠了石敬瑭,后来又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和大宋,虽然没有得到什么高官,但也是大宋开国时代的军将。
而在天下太平之后,于家可就更了不起了,一边世世代代当着禁军的小武臣,偶尔还出几个八九品的小武官;一边还开起了绣坊,经营出了诺大一份家业!
这“绣花于家”的本事,林万成林冲父子哪什么去比?
弓马骑射……早就过时了!
赵佶对林万成父子的兴趣也不大,倒是被郭京、刘无忌两个道士给吸引住了。道教是赵宋的国教,赵家的祖先还被遵奉为道教的天尊,就是财神爷赵公明。所以包括赵佶在内的赵家之人都信道教,赵佶更是喜欢和道士亲近。
而郭京和刘无忌两个混迹江湖的假道士也真有点道亨,看见被众人围着捧着的赵佶,马上就知道这不是普通人了。
至于是谁,不敢乱猜。
打卦算命这一行也是博大精深的,不过郭京、刘无忌两人不过是入门级的水平,还不能真正看透命理术数。只能靠“看”、“听”、“说”、“演”四字真经混点小钱。
所谓看,不是看相,而是看人的表情、神态、衣着、出手等等。通过这些去揣摩对方的心思,猜测对方的地位。
而听,其实和看一样,也是通过观察进行分析,推测出对方大概的身份地位和内心的想法。
至于说和演,则都是建立在看和听基础之上的。只有看准了,听对了,才能说好演好。
而今天,郭京和刘无忌一看就看出赵佶不简单了。不仅被人众星捧月一样围着,而且气质仪态都显得高雅不凡,被人捧着没有一点扭捏,显然是早就习惯了的。
另外,他们刚才在廊道中还看见了高俅和几个端王府的护卫……所以用不着听,光是看就能看清楚了。
而看清楚后,就是“说”和“演”了。
不过要说好和演好可不容易,一不小心就会说错话,演砸锅……
好在郭京和刘无忌都是有点江湖经验的,知道“说”的关键不在话多,“演”的关键更不在戏多。
他们是神棍,又不是戏子。
于是两人互相打了个眼色,然后一起上前到了赵佶跟前,同时行礼,恭恭敬敬,一揖到地……
第151章 谁是马屁第一人(月票满450票加更)()
看见两个道士进来,武好古就在心里面暗叫了一声不好!
因为巴结端王赵佶的事情,武好古早就和郭京、刘无忌说了。而今天这样的场面,两个神棍要是再看不出赵小乙就是赵佶,他们也别在神棍界混了。
可是郭京和刘无忌一旦点破了赵佶的身份,那……可就不好玩了。
虽然“端王轻佻”的评论是流传史册的,而且也得到了公认。但是赵佶现在可不知道,他更不会知道这间屋子里的大部分人都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了。
所以一旦被点破,那么赵佶很有可能端起大宋亲王的臭架子,以后不和大家一起玩了。
这多没劲啊!
而且,武好古、纪忆之、苏大郎这些人什么身份?凭什么去巴结一个高高在上亲王殿下?
如果不是赵佶玩性大,换成他哥赵煦,你想跪舔你有资格吗?
因而看见郭京和刘无忌大礼参拜赵佶,三个一心要拍赵佶马屁的家伙,都把心脏提到嗓子眼了。
可千万别说什么“拜见端王殿下”的话!要说了就糟糕了……
不过还好,两个神棍参拜完毕,一言不发就闪到一边儿去了。
这是怎么回事?
这下赵佶糊涂了,他本来以为自己的真实身份被两个道士看穿了。可是那俩道士怎么拜完了以后就不言语了?
什么意思啊?
他们为什么拜自己?
赵佶很有些奇怪,看着郭京、刘无忌问:“二位羽客方才因何拜我?”
郭京听见问题,念了句“福生无量天尊”,然后才微笑着答道:“贫道今日出门前多饮了几杯,因而方才进门时眼花,将郎君看成天上的大道君,所以才拜的……真是叫郎君见笑了。”
什么?把我看成大道君了?这什么眼神呢?
赵佶觉得有趣,又问刘无忌道:“你呢?你也喝多了?”
刘无忌笑道:“贫道倒没有喝多。”
赵佶又问:“那你也把我看成了大道君吗?”
“没有。”刘无忌说,“只是贫道昨日梦见了希夷老祖,他说贫道今日有仙缘,可见到下凡的仙君。方才见了郎君,贫道便知老祖所言不虚,因此才拜的。”
希夷老祖就是陈抟,五代宋初时的大道人,被周世祖封了白云先生,宋太祖则封他为希夷先生。据说活了118岁,在北宋端拱初年才仙逝于华山张超谷。
在后来,这位希夷先生就被道家当成了神仙,称为希夷老祖或陈抟老祖了。
陈抟老祖托梦说赵佶是“仙君”,这个在赵佶看来是可能的……因为他本来就是“神的子孙”嘛,他家老祖是赵公明啊!
“有意思,有点意思。”赵佶听了两人的说辞,表面上只是淡淡一笑,不过心里却记住这两个道士。
赵佶顿了顿又问:“不知两位羽客高姓大名,在何处修行?”
郭京说:“贫道郭京,号清玄,在海东云台仙山修行。”然后他又一指自己身边的刘无忌,“这位是刘无忌,号清虚,和贫道一起在云台仙山。”
“云台仙山?”赵佶对这个话题极有兴趣,他不仅喜欢神仙,而且还爱玩,可惜身为亲王的他,只能在开封府地界上转悠。
“可是‘郁郁苍梧海上山,方丈瀛台有无间’的郁州云台山?”
“正是。”郭京笑着一指武好古道,“贫道就是在云台山遇见这位崇道先生的。”
“哦?”赵佶笑问,“大郎,你也去过云台山?”
“去过,”武好古说,“还在云台山画了一幅《云台山居图》。”
“《云台山居图》?在哪里?”
武好古笑道:“在潘楼街上的武家画斋中,你若想看,明日派人来取就是了。”
《云台山居图》是一幅山水画,不过也不是寻常的山水,而是一幅工笔写实山水画。完美的将云雾笼罩中的云台山美景记录在了画绢之上。
“好,好,”赵佶笑了起来,“明日便叫人去取。”
他是真的想去天下间云游的,可惜生在天家,就注定少了凡人的那份自在,也只能通过武好古的画,一览云台山的美景了。
……
丰乐楼,中二天一号雅间内传出了丝竹和欢笑的声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当真是到了宾主尽欢的时候。首次以一个“布衣士子”的身份和人结交的端王赵佶,也享受到了士子的快乐。似乎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开心……在陪宴的乐伎的丝竹和歌唱声中,赵佶甚至觉得自己如果不是生在帝王家,而是一个寻常的读书人,凭着自家的才华游戏人间,大概会比现在更加快乐吧?
平日里有些贪杯的武好古,今天却是没有一点酒兴,每次端起酒碗就只是浅浅的抿一口。因为他需要保持足够的清醒去应付赵佶,同时还要观察纪忆、米友仁、苏大郎、郭京、刘无忌五只“马屁精”的一举一动。
并不是为了鄙视他们,而是为了向他们学习!
大宋毕竟是个封建社会!可不能和后世的新中国比,不拍马屁,不说假话,想靠一身铁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