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9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根据共和军以往的作风,打下的地盘都要查清土地,然后重新分配——分给有功无地的将士!

    也就是说整个代州的田地早晚都是人家的,一针一线就不要了

    不管什么原因,反正共和军的军纪是出了名的好,一点都配不上“东贼”的名号。所以代州各地的一部分士绅,在共和军侵入后,都没有马上逃走,而是纷纷聚拢到州治雁门来探听风声了。

    而当他们到达雁门县后,立即就被到处张贴的安民告示上的内容给吸引了。

    出乎他们的预料,这份告示上非但没有提及“抑兼并”和“行均田”,而且还提到了两件让他们始料未及的好事儿——开科举和不纳粮!

    “什么?什么?东贼,哦,大周也要举行发解试了?还是在今年?”

    “快看,考中发解试就有举人身份,有举人身份就能免200亩田的两税和一户五口的免役钱、丁口钱及其他杂派这是真的吗?”

    “这里还有,还可以纳粮捐官和捐举人捐了官就是官户,可以荫400亩田和一户十口!本人还有机会授实职!捐了举人就可以直接去考礼部试,而且还是终身有效的,这可太好了!”

    “这是真的吗?不是说大周共和国不开科举吗?”

    “怎么不真?白纸黑字,安民告示,这还能假?过去没有科举那是因为没入主中原。在辽东幽燕蛮夷之地开什么科举?有人考吗?现在小武元首志在天下,当然要开科取士,收天下读书人之心啊!”

    “这才对头!治天下还得是读书人”

    “这下可好了,马上就可以考大周的发解试了”

    “考不上也要去捐一个,不就是纳粮吗?留在家里也是发霉生虫,不如去换个功名!”

    看了安民告示的一帮士大夫们都沸腾了!

    本来以为大周来了就没科举了,没想到人家也开科取士了,而且条件比宋朝那边还厚。考中了举人就是终身的,还可以享受免税免役考科举和不纳粮是士大夫们做梦都能笑醒的好事儿啊!

    就在这时,忽然有个去开封府考过好几回发解试的老措大来了一句。

    “我等都是大宋的子民,现在国家有难,我等不奋发而起,反而因为东贼开了科举而欢欣鼓舞,岂不是白读了圣贤书?”

    这话一出来,人人都露出了嫌恶的表情。不过也没有人和他辩论,而是四下散去。也不回家去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过失?而是入城去打听消息了。

    这些士大夫都是雁门地方的地头蛇,在雁门县衙,代州州衙里面都有门路——衙门里的吏员都和他们有关系。

    现在代州的通判、参军,雁门的知县、主簿、县尉兴许跑了死了,可这些吏员多半是投降了的。通过他们就能摸清新主人的底牌了

    同一时间,在代州的知州衙门里面,河东军团的总军机武义勇正在和几个穿着宋朝官服的文官在说着话儿。

    他们分别是代州的通判,雁门的知县,还有一个代州的教谕,还有一个是代州的户曹参军。统统都弃暗投明,归顺大周共和国了!

    大周共和国和辽国、金国还是不一样的,不是蛮夷之邦。

    谁也不能说武好古、武义久不是汉人啊!而且大周共和国的元老也几乎都是汉人。

    既然都是汉人,那么大周和大宋一样,都是诸夏之邦。周灭宋,也就不是亡天下了。

    现在的情况和赵匡胤黄袍加身,以大宋取得柴周也没什么不同。

    陈桥兵变后有多少殉国的忠臣?几乎没有吧?既然宋代周的时候没有什么人想不开,现在周代宋又有什么好想不开的?

    顶多就是事二主吧赵家祖宗还谋朝篡位呢!大大的不应该啊!

    “中将尽管放心,只要咱们大周的科举一开,甭管能取几个士,河东这里的读书人就会高兴的不行了。其实以往历年的宋贼科举中,河东举子的数量在各转运使路中都是倒数三名以内,根本中不了几个进士。可河东这边一群措大还不乐呵呵的在考?也没几个有志之士去投靠大周天朝啊!现在大周天朝开恩科,他们又怎么会错过?”

    正在说话的是个穿着绿袍的宋朝文官,三十多岁,白面长髯,脸上总是挂着讨人喜欢的笑容。

    此人名叫吴表臣,温州人,大观三年进士。如今官拜代州通判。在萧干举代州归周的时候,率领代州的文官吏员出降。被委任为权知代州事。

    今天武义勇把他和另外几个代州的文官都叫来,为的就是两件事儿;一是开科取士!二是筹集军粮民伕。

    这两件事儿其实是一件事儿,目的就是为筹集足够的军粮和运粮的民伕,好让河东军团继续南下。

    https:

    请记住本书:。。阅读网址:

    

第1366章 不会爱国士大夫() 
“真的会这样吗?大宋不是与士大夫治天下吗?不是养士一百数十年吗?”武义勇却有些难以置信,“大宋的士大夫应该和我国的公民差不多吧?难道不知道要爱国吗?”

    作为一个周国的二代军事公民,武义勇根本不能想象外敌入侵周国的时候,公民们不拿起武器抵抗,而是争相投靠当带路党……哪怕是天津市里面的工商公民,也不至于如此啊!

    哪回周国和敌人打仗,天津市的公民不是踊跃投军的?天津市的公民兵可不是为了田庄从军的——得到了田庄就会成为骑士或府兵,需要长期服役。所以工商公民的二代们除非考入骑士学院或海军学院,否则是不会转为骑士的。

    他们从军卫国的报酬,不过是提升公民等级和云台学宫、燕山学宫、天津北洋大学堂、燕京大学堂等几所大学的优先入取资格而已。

    其实没有优先入取资格,也有许多工商公民投军,因为几所大学的在校生、毕业生投军的也不在少数!

    这叫爱国主义!大周的小公民从小就被灌输要爱国,要学好武艺,保卫国家,保卫共和!

    难道大宋这边饱读诗书的士大夫不知道要忠君爱国吗?

    武义勇的问题真有点让人下不来台。不过在座的十几个文官都是脸不红心不跳的,这叫修养!修身养性也!

    “中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吴表臣拈着胡须,用一口浙音对武义勇道,“南朝士大夫当然知道要忠君爱国的,但是他们不会忠君爱国啊!”

    不会?爱国还有会不会的?

    武义勇一愣。吴表臣接着说“所谓知易行难!忠君爱国之事也是亦然。知道是一回事儿,要真正实行,又是另一回事了。

    譬如下官,大观九年的进士,忠君爱国的道理怎么会不知?可是要如何实行?下官是读书人,手无缚鸡之力,也不会拉弓射箭,更不会舞刀弄枪。以将军之勇,一人可战下官这等书生百人千人。

    所以下官若要实行爱国,不过是徒送性命。白白送命的事情,天下间又有几人会做?况且大周、大宋,都是华夏之邦,谁一统天下都是差不多的。”

    这话好像有点道理!

    武义勇虽然看不起吴表臣的软骨头,但也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没错。

    代州这边的大宋文官爱不爱国,都不会妨碍共和军的行动。

    吴表臣又苦笑道“而且下官只知文而不知武,也是宋贼朝廷一百几十年教导引诱之功。宋真宗的励学篇就是明证!通篇都是书中自有什么的,还说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下官从小就会背诵此篇,也照此行事,也的确有良田美妾,也遂了平生之志。可事到临头,除了一死,就不知如何爱国了?

    而这一百数十年来的重文轻武,使士大夫只知文而不习武,亦是宋贼历代君王孜孜所求之事。既然士大夫都不习武,那又如何保卫江山社稷?知道爱国又有何用?白白送命的事情,行之又有何益?如今的局面,说起来都是宋贼帝王自找的,又怪得了谁?不过万幸的是我华夏还有大周共和之国,否则如今南下的就是辽金胡虏,永嘉之祸就要再现人间了!以此而论,令尊不仅是大儒,还是华夏的圣人啊!”

    这锅甩的好,这马屁拍的也好……吴表臣的圣人之书,果然没有白读啊!

    武义勇点点头道“吴知州果然是大才子,只可惜被宋朝耽误了,如果入了云台学宫,一定是天下的栋梁了。不过本官还是会向元首推荐吴知州的,因为平定中原还是需要吴知州之智的。

    至于并代路的发解试和筹粮拉伕之事,就全权委托足下了。一定要尽快筹集到粮食和民伕!”

    吴表臣拱了拱手,“请中将放心,一切包在下官身上了。”

    ……

    武义勇军务繁忙,交待了一番后,也没在知州衙门用饭,也没收礼,拍拍屁股就走了。只留下一群“不会爱国”的文官在知州衙门里面一边吃饭,一边商量怎么为大周共和国效力。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桌面上的官员们就开始商量了,武义勇给他们下达给并代路的任务可不轻松!

    粮食要筹集30万石,民伕需要4万,各种大车要准备2万辆,大牲畜需要2万头。

    而且大周共和国执政府不会给钱,都得靠吴表臣他们几个降官去想办法。

    至于卖官、卖举人、免除将来的赋税等等,都是可以的。

    吴表臣目光在餐桌上扫了一圈,将众人的表情都收入了眼底,笑道“不就是30万石粮食和2万头大牲畜吗?也不白要,是拿官照、举人身份、免税……哦,还有大周私田的田契交换的。也不算困难吧?要不现在就把各县所需缴纳的数目定了,然后就赶紧把差事办了吧。”

    “知州,这大周真的会开科取士?他们有好多大学,可不缺能做事的官人……”

    “是啊,他们真的会开科举?”

    “不会等粮食、民伕、牲畜到手后就翻脸不认吧?”

    在场的几个知县提出了疑问。

    吴表臣瞪了他们几个一眼,刚才武义勇在的时候怎么不问?

    “哼!”吴表臣冷哼一声,“不就是几个进士吗?宋朝开国的时候一科才取十个八个进士,只是到太宗朝后才逐渐增多的。周国若是三年取士十人,也算开了科举不是?三年取十个进士,还会没有地方安排?”

    这话也对……

    吴表臣接着又说“而且周国的举人也是功名,有免税免役之权,还能以举人功名入仕做个微末小吏,谁人不想要?还怕没有人来考?

    不过也不能谁都推荐到雁门来考举人……各县都记住了,只有捐纳了粮食、牲畜、车辆的大户子弟才能推荐来考。那等穷酸,就别推荐到雁门县来了!

    大周不论什么七不准八不准的,就一个不准,不捐纳者不准考发解试!”

    宋朝没有考秀才一说,参加发解试的资格是由各县掌握的。标准则是“七不准”,也就是有七种人不准参加发解试。七种人之外,理论上都可以得到县衙的推荐。而在具体执行中,即便列于“七不准”之中的人,也可以有种种变通的办法。

    现在吴表臣自说自话给大周共和国定了个“推举秀才”的标准,就是用钱粮来买!

    捐了钱粮就是秀才,就去考举人。没有钱粮或是不舍得捐纳,那就有多远滚多远。

    吴表臣又道“捐30石麦子或一匹骡马就能当一次秀才。捐1000石麦子或30匹骡马就能当一辈子举人!

    诸位觉得这个价钱怎么样?”

    还真是有辱斯文啊!

    不过……也不怕卖不出去!

    “行啊!这个数对富家而言没有什么。”

    “1000石麦子不贵……可以荫200亩田和五口人呢!还可以做个芝麻小官儿。”

    吴表臣满意地点点头,“还有就是查田!这事儿在宋朝时难办得很,不过现在是大周国了!一定要查清楚了……不准再有隐没田产。即便咱们自己不查,回头上面派人来一样要查。难不成还有人敢对抗大周朝廷?脑袋还要不要了?

    而且人家也不会查不清,那个形学啥的,大周的小学就教了,军中的伍长人人都会的。到时候量一量,算一算,就都清楚了!”

    查田的事儿一是执行力度的问题;二是测量和平面几何。

    对大宋,两者都是问题。对大周,全都不是问题。

    “所有的田契都要换成大周共和国的私田契,按照一亩一斗麦子收取费用。”吴表臣道,“这样就又有十好几万石了!如果不想纳粮,捐举人就是了。

    另外,大周共和国的农家不交钱只纳粮。所以夏钱是不收的,只纳秋粮,纳粮也不多,代州这边贫瘠,平均一亩不到一斗,要交钱亦可,照市价折算便是。

    地方上的开销则用丁口钱维持,凡是吏员都有俸禄可以拿。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