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豪商-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在座的除了蔡京,还有王黼、梁师成、余深、蔡翛(蔡京之子)、蔡绦(蔡京之子),都是赵佶在襄阳最信任的文臣。

    “荆楚之地倒是不错,江北的荆湖北路有大片水田,肥沃富庶,乃是中原所不能相比的。江南的荆湖南路地盘更大,而且人口稀疏,大片土地都被荆蛮占据。”

    蔡翛接过话题,谈起了荆湖南北两路的土地情况。蔡京虽然担着“首辅”的责任,但毕竟老迈昏聩,实际上理政的就是他的两个儿子蔡翛和蔡绦。

    在“二蔡”看来,荆楚之地还有许多人稀地阔,土地肥沃的去处,完全没有必要在江汉平原“与民争田”。

    “如果能把府兵安置在那里,倒是一举两得,既可以养兵,又能够拓土。而且还不会得罪江汉一带的士大夫……”

    “呵呵,”赵佶笑了笑,“宗子军、韩家军、宗家军、岳家军要命,还是江汉的士大夫要命?”

    当然是宗子军、韩家军、宗家军、岳家军要命了……

    七八万手里握着刀把子的汉子,真能要命的!

    江汉间的士大夫能怎么样?最多就写文章批评赵佶昏庸呗。

    而且如今这天下,也没士大夫的“桃源”了。暴周圈地,西宋圈地,东面的十三州合众之国更不用说了……

    荆楚的士大夫要是不满意,连个另投明主的机会都没有!

    王黼附和赵佶道:“不如就用荆楚的生地补江汉士大夫的熟地吧。”

    地有生熟之分的!

    所谓生地,就是没有开垦的蛮荒之地。而熟地当然就是开垦好了的土地。

    两者的价值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对于新周、东宋和赵佶的“荆楚王府”而言,生地有的是!

    但是价值并不是很高,至少在眼下没有多高的价值。

    因为生地开垦的代价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清除植被,修建道路和房屋,挖掘沟渠,当然还要教化或清除生地上的蛮夷。

    另外,南方的生地上多有瘴痢,移民屯垦是要付出大量生命作为代价的。

    而北方的生地又多苦寒,一样会冻出人命的。所以大周共和国在辽东的开发区域主要还限于辽河流域——那里并不是完全的生地,是经过辽国近二百年开发的半熟地,所以很容易就发展起了。

    府兵的主要职责还是当兵打仗,不是去开垦荒地。如果把他们安置到荆楚蛮荒之土上,那他们还当不当兵?

    而且开发蛮荒的投资不小,那些府兵还有多余的财力负担兵役吗?

    “可江汉一带多有强宗大族,”蔡绦说,“如果强迁他们,就怕宗贼作乱,威胁到襄阳的根本。”

    余深摇摇头道:“江汉的强宗大族如何能威胁襄阳?襄阳这边七八万的新军才是真厉害啊!不过咱们也不必一味打压,可以分化瓦解,授给其中一些宗族以荆南世袭之地。还可以许他们自练族兵,自备器械。”

    他的办法,就是在荆湖南路的“生地”或“半生地”行封建。

    其实宋朝也不是完全的官僚治理,封建的成分也是有的。比如西北府麟的折家,西南播州的杨家都是世袭封建的基业。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荆湖南路也有不少强宗大族,能笼络的,一样可以封他们……各家各宗有了地盘,有了名分,就不会和太上为敌了。

    安抚好了这些强宗,剩下的就好办了,还真敢对抗太上的七八万强兵不成?”

    “官制呢?取士呢?”

    沉默了半晌的蔡京忽然提出两个问题。众人一听,都在心里面暗暗佩服。

    蔡京虽老,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土地问题是一个,官制取士的问题也是一个。

    只有都摆平了,荆楚割据的局面才能长久维持。要不然荆楚政权就只能依靠七八户军户进行军管。总归是一个不接地气的政权。

    赵佶道:“北周是学校取士和公民推举相结合的办法。学校取士和科举有点像,而公民推举则类似察举。而两种出身又能互相转换,还是非常活络的。三郎那边也差不多,只是地方上威权更重。只是不知关中方面是怎么做的?”

    这就开始琢磨着抄袭了……

    “关中那边似乎还是要科举的,”蔡京道,“只是如今关陇武人跋扈,士大夫有志难伸了。”

    “关中可以搞科举,咱们却不能开科取士。”梁师成提醒道,“除非太上在襄阳复位……”

    赵佶叹了口气,“那就是一分为三了……父子之间,焉能如此?朕还是继续当太上吧。当个太上,才能把大哥、三哥隔离开来。”

    “太上圣明。”

    大臣们嘴巴上挎着,心里却都有点忐忑。

    赵佶在世,他们这些人自然可以高举太上皇的旗帜在襄阳逍遥。

    可太上皇不在了呢?荆楚之地归谁?

    官家赵桓?康王赵构?还是东南的赵楷?恐怕少不了一番争斗吧?

    赵佶接着道:“如果不能搞科举,就在襄阳重建文武学堂,选取荆楚封臣及诸军聪颖子弟入学吧。”

    “那寒门晋升之途怎么办?”蔡京又问。

    寒门子弟当然不是指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的穷光蛋,而是指不是官户出身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唐朝的时候,寒门则是指非士族出身。

    从宋朝开始的“寒门上升之途”,其实就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升官图。

    当然了,让非官户出身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通过考试入仕做官,打破门阀垄断的确是进步的。

    但问题是……谁去当兵打仗?

    打兵打仗在士族门阀时代,就是寒门子弟的主要上升渠道。当时是“投胎做官”和“立功做官”两条路。而到了宋朝,“投胎做官”的路子窄了一点,但并没有取消,而“立功做官”的路子则被大大压缩,“考试做官”则对“立功做官”形成了替代。

    当然,这种替代并不完全。因为宋朝没有举人、秀才功名,考不上进士是得不到回报的。而且宋朝的科举也不分南北榜,不搞地域平衡。所以北方沿边的河东、河北、陕西永远是科举考试倒数前三。

    对于河东、河北、陕西的地主阶级精英来说,立功上升的路子比靠科举实在。所以才会有西军,才会有岳飞这样的河北猛男——岳飞要是能有个秀才、举人功名,还练什么传统武术,从什么军?

    赵佶苦苦一笑:“如今已是战国乱世,大丈夫当从军杀人,饱读诗书能挡住暴周东贼?如果能的话,咱们也不至于流浪荆楚了。

    所以寒门上升还是靠投军吧!咱们授出去的田庄以百亩为一所,不可分割,不可买卖,必须和兵役挂钩。但是七八万户有一千万亩就足够了,江汉地阔,估计三分之一都用不上。余下的田都算私田,但是也允许私田投军……有百亩就可以立一军户庄,仍然是私田,但是可以享受军户待遇,户主或其子弟当兵即可。只要是军户子弟,读书做官都有优待,聪颖者自可上升。

    如不愿从军,那就花钱买一个民爵吧。有了民爵,也可以考取学宫,但是不得入军学。前程上也要亚军户官一等。”

第1405章 莫须有() 
樊城码头,一行商贾打扮的人站在堤街上,看着高高挂在一排木杆上的人头。一个挎着直刀,穿着戎装,操着相州口音的汉子站在这排挂着人头的木杆下面,扯着嗓子喉道:“看到没有?这就是反对太上皇的下场!谁敢反对太上皇清查田亩,统统杀无赦!”

    码头上还有不少过路的民人客商,看见人头和凶神一般的相州兵,一个个都唉声叹气,没有人敢多说一句。

    一行商贾的首领,正是从关中东下的陈遘,看着眼前的场面,眉头微皱,也是一言不发。

    他在关中转了一圈,看到的都是强取民田的暴政,比起暴周有过之而无不及。于是就寻到了那位在咸阳大魏村抗争中无端送了性命的王秀才的儿子,一同出武关,走商洛古道往襄阳而去。

    现在才近年关,他就已经到了樊城,正准备渡汉水入襄阳,不想却在码头上看见了人头滚滚的场面。

    还没等他打听,就有看守人头的相州大兵现场讲解了。

    这些被砍了脑壳的,当然是江汉一带的“宗贼”。说是“贼”,其实就是一些为了保卫自家土地和太上皇的相州兵打起来的土财主。他们当然打不过岳飞了,岳飞多厉害啊!

    从宣和六年十月到现在,江汉平原上发生的各种民变,全都被岳家军干净利落的镇压了!

    在领教了太上皇的刀子之利后,有不少识时务的荆楚大族已经选择了屈服,或是交出土地(交出的是隐田),换取了荆湖南路的“封地”,或是安排大批子弟从军成为赵佶的府兵。

    当然了,赵佶在江汉实行的“土改”并没有关中那么剧烈。因为赵佶手中等待土地的军户不过七万,有个1000万亩就足够安置了。

    所以江汉这边,原则上只对隐没田产下手。而且还给愿意配合的强宗大族一点好处——荆湖南路的领地。

    “义父,咱们不去襄阳了?”

    登上了顺流而下的客舟,跟在陈遘身边的一个少年低声问了一句。

    这少年年纪不大只有13岁,可是长得却出奇的魁梧结实,浓眉大眼炯炯有神,一张国字脸总是沉着,似乎憋着一股怨气。

    他就是王秀才的儿子王中孚,字允卿。

    他父亲被捕拿的时候,他正在咸阳的书院里面读书,所以逃过一劫。后来躲在原先的客户家中,直到被陈遘寻到。

    陈遘发现这个孩子允文允武,不仅熟读儒家的经典,写得一笔好字,而且小小年纪就武艺超群。马上马下的功夫都堪称一流,还特别善于击剑。于是就将其收为义子,带在身边了。

    “不去襄阳了。”陈遘捋着胡须,“先去永州义父的家乡,然后再去江南。也许江南会好一点吧?”

    “江南真的会好吗?”少年王中孚表示怀疑。

    也许不会吧!盘踞江南的东宋本就是和暴周雷同的工商之国。奸相纪忆背后的理性派的大本营也在江南。

    赵楷显然是靠着理性派和东南诸商市支持才上台的。这样一个商人政权,怎么可能优待士大夫?

    “且去看看吧。”陈遘叹了一声,“实在不行,咱们还可以避祸交趾……交趾国总是桃源吧?”

    “交趾国?”王中孚摇摇头,“真的要去交趾国吗?”

    “且行且看吧!”

    ……

    时光如梭,转眼已到大宋靖康元年的元月。

    因为赵桓比历史上早了一年登基。所以靖康年号也提前一年出现了。宣和没有了七年,西元的1125年就变成了靖康元年。

    不过靖康之耻大约不会发生了!

    因为在宣和、靖康年间金兵两次伐宋的总帅,靖康之耻的制造者完颜斜也,这个时候正带着金国贺正旦使团,老老实实的在朴素简陋的长安皇宫的东华门外,等着向大宋官家赵桓行万岁舞蹈大礼。

    至于金兵南下把赵桓抓去北国做囚俘云云的,斜也是做梦也不敢想的。

    他的金国现在东有暴周,西有暴凉,北有暴奚,全靠着向南面的西宋称臣才能苟延残喘。

    南下灭宋?凭什么?

    西宋虽然打不过暴周,但是在宋周之战中人家也坚持了年余,在周国动员出百万大军后才将之击败的。

    即使败了,中原战场上西宋还牢牢守着洛阳和南阳两大堡垒!

    而且退到关中的宋军,看上去仍然非常彪悍,而且士气高昂,根本不像会马上亡国的样子。

    另外,大金国还得到消息,西凉章理和灵州高尧康都向长安方面表示了恭顺。

    章理派出自己的长子章琮入朝,高尧康则亲自入朝。而且章、高两方面还向西宋朝廷贡马5000匹。

    这已经说明一点问题了!

    章、高两家都是知宋的,如果西宋真的弱,他们绝对会趁乱咬上一口。

    现在那么恭顺,只能说明西宋不可欺!

    所以完颜吴乞买咬咬牙,也拿出5000匹好马让斜也带着到长安,献给西宋朝廷。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雄壮的军歌声从东华门广场旁边的一所军营里传了出来。然后就是大队大队身披铁衣的战士,排着整齐的纵队,浩荡而来。

    这是为贺正旦的使臣和从陕西、朔方、河东(河东还有不少地区忠于西宋)、中原、四川等地入朝探听风向的官员们举行的阅兵式。

    完颜斜也连忙睁大眼珠子,仔细观察了起来。

    这队铁衣兵还是很有看点的!

    首先他们身上的铁甲就不简单,首次使用了整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