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佾翻看着商抄,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钱庄,那么多钱,放在钱庄,要储存的仓库,要雇佣人手,结果还倒找给储户钱,这不是赔本了吗?

    王宁安那小子到底在想什么?

    曹佾可不觉得王二郎会做赔本的生意,他急匆匆让手下人驱车,找到了王宁安,一见面,曹佾就劈头盖脸问道:“钱庄怎么回事了?”

    王宁安呵呵一笑,“没什么,就是方便交易而已,给商人便利吗!”

    听着不痛不痒的回答,曹佾才不吃这一套,冷笑了一声,“二郎,咱们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我承认,或许能些便利,可是没有好处,你小子会干?我敢说,那帮商人捞到的肯定是小头儿,大头儿都在你这里呢!”

    还真别说,曹国舅一语中的。

    见被人戳破了心思,王宁安也就不瞒着了。

    “国舅爷,你这一路上,看到平县的建设还算可以?”

    曹佾不知道他想说什么,只是点点头,“不错,街道宽阔,店铺林立,洒扫干净,秩序俨然,看起来比京城还要规矩可是这和钱庄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没有钱庄,我哪来的钱弄这些。”

    “什么?”

    曹佾惊得站起来,“我说二郎,你是把存在钱庄的钱拿出去了?”

    “没错。”

    “你,你怎么能这么干?”曹佾听得心惊肉跳,“我说宁安,人家把钱存在钱庄,是图一个安全方便,你把钱弄出去了,到时候人家来取怎么办?我可告诉你啊,做生意要讲诚信,你不能坑人啊!”

    王宁安翘着二郎腿,笑道:“我怎么坑人了,他们来取巧,钱庄自然会一点不差给他们,又有什么坑人的?”

    “那,那你不是把钱都给花了吗?哪来的钱给人家?”曹国舅傻傻问道。

    王宁安都笑了出来,“我的国舅爷,这点事,你怎么就想不明白啊!”

    往钱庄里存钱的客人很多,短则几天,长则一两年,他们才会来取钱,有人是存的定期,到期的时候,需要交付多少存款和利息,钱庄完全清楚,当然也有一些临时支取,总归数额不会太大,只要留一些钱在账面上也就够用了。

    至于更多的钱,则是躺在了仓库里吃灰,简直就是暴殄天物,浪费财富!

    正好,平县需要大建设,王宁安以县衙门的名义,把钱借出来,修建道路、码头、扶持作坊、培养工人……等时间到了,把投资收回来,还给钱庄也就是了。

    王宁安计算了一下,眼下平县商机遍地,投资回报率在三成左右,从钱庄借钱,只要一成五,县衙投资一万贯,能净赚1500贯,至于钱庄,扣除百分之五的利息,也有1000贯可赚,就连储户也有500贯的利息。

    从头到尾,都是赚钱,咱们曹大国舅的脑袋瓜子不够用了。

    “我说二郎,怎么都赚钱,就没人赔钱?”

    王宁安笑得更开心了,“理论上是可能赔钱的,如果衙门投资出了差错,不但没收回钱,相反还赔了,就要拿衙门的岁入补给钱庄,如果衙门拿不出来,就成了坏账,如果坏账太多了,钱庄承受不了,也会完蛋。”

    “那,那储户的钱呢?”

    “钱庄都完了,他们的钱自然也就没了。”

    王宁安说的轻飘飘的,曹佾急了,敲着桌子,大声说道:“你,你这还是骗人啊!”

    “怎么说话呢!”王宁安也不乐意了,“国舅爷,我的投资眼光就那么差吗?再说了,钱庄也要精算,控制坏账率的,不能胡来。就算放在柜房的钱,也会遇到火灾啊,存单遗失啊,总归不能保证万全,储户享收到了利息,承担一点风险,那也是天经地义的。”

    曹佾不停摇着头,他还是没法接受,总觉得怪怪的,这里面一定有章。王宁安心中暗笑,能没有章吗,这个利息就是他坑辽国的超级神器,比起什么铁骑、**箭、、马刀,都要更加犀利。

    简直就是化骨绵掌,伤人无形,迷迷糊糊之中,就被废了全身的武功。如此阴险的算计,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曹国舅,你还有疑惑,我也不勉强,至于预留给你的股份,交给别人就是了。”

    “你要交给谁?”曹佾傻愣愣问道。

    “那人就太多了,比如河北的韩家,你可知道韩维已经跟我纠缠了好些日子了。再有王老爷子也想入股,挣点棺材本儿,还有杨家啊,六艺学堂啊,对了,你姐夫派来的苏公公也有兴趣你不要他们巴不得呢!”

    听完这些人,曹佾猛地打了一个激灵,低呼道:“拿来!”

    “什么?”

    “别装糊涂,当然是约书,我签了!”

    ……

    从县衙出来,曹佾没往别的地方去,一溜烟儿,直接冲到了钱庄的外面,他随意找了一处茶馆,要了一壶清茶,几盘点心,就眼巴眼望地看着。

    渐渐的,曹佾惊掉了下巴,从四面八方,赶来存钱的人太多了,拍成了长长的队伍,有辛苦挣了几贯工钱的力巴,也有赶着大车过来的财主,沉重的箱子,都压得车轮陷入你泥中……我的娘啊,这是多少钱啊!

    曹佾觉得自己的决定太英明了,跟着王宁安这小子,就没有亏吃!

第188章 奇迹之城(求票)() 
曹佾观察了钱庄足足五天时间,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存款,有普通百姓,也有豪商巨贾,保守估计,这几天的功夫,已经聚敛了300万贯的财富,等到榷场正式运转,会有多少钱,简直难以估量。

    曹国舅还担心,自家每年小千万贯的财富,太过惹眼,可是见到了王宁安,他才知道什么叫点石成金,富可敌国!

    区区十几间门脸,几十个办事的人员,牌子挂出去,就有无数人捧着钱送进来,相比之下,曹家弱爆了。

    等再回到东京,要不要也支起一个摊子,京城的有钱人可比平县这边多太多了,要是大家伙都捧着钱进来,那该是何等震撼!

    曹国舅的眼睛里都是一串串的铜钱,跟疯了似的……王宁安毫不在意,曹大国舅你最好这么干,要不了多长时间,曹家的那点钱都填进去也不够!

    光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开钱庄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要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样都不行。

    所谓天时,那就是榷场和市舶司,稍微懂点商业的人都会看得出来,平县未来潜力无穷,有市舶银,有榷税,各地的商旅涌进来,又会推升地价,投资平县,怎么看都不赔钱。

    至于地利,说起来还多亏了水灾,平县的百姓九成五都是灾民,一场大水冲走了他们所有的家产,也冲走了所有的束缚和羁绊……没有什么士农工商,贵贱之分,每一个平县的百姓就想着赚钱养家,谁最能赚钱,谁就是有本事。

    原来的宗族,乡老,士绅,官吏,甚至连庙里的神像都冲没了,百姓们完全轻装上阵,在废墟上,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未来。显然,在一张白纸上面创作,要比画满了颜色的纸张容易多了。

    说起人和,就不得不提到咱们英明的王知县,他没有急着招募差役公人,也没有接受包拯的馈赠,而是毫不犹豫启用六艺学堂的门生。

    看似一群小娃娃,最大的也不过二十来岁,他们能干什么?

    还真别说,这帮小家伙就是管用!

    当大家伙商量出要靠着工商立县之后,他们迅速决定,要打造一座便于经商的城市。看似顺理成章,可放在大宋简直石破天惊啊!

    士农工商,商人一直排在最后,哪怕大宋的社会开放,商人的地位也没有多高。在别的地方,或者换了一群成年人,让他们去为了商人服务,给经商大开方便之门,简直不可理喻,没有谁会答应。

    可这帮涉世未深的小家伙不在乎,朝廷倚重士人,就不惜血本养士,平县需要商人,自然就要善待商人。

    从进入县境,就给商人提供便利。

    他们还不惜重金,建造了四处邸店,所谓邸店,最初只是货栈而已,后来发展成为兼具各种功能的交易场所,唐代的首富王元宝就是靠着开邸店起家。

    平县的邸店,更加不一样,除了有衣食住行,各种享受之外,还有各种商品信息,只要在大厅走一圈,什么都一目了然。

    除此之外,这里还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交易方式。

    比如某位丝绸商人,要出售100匹绸缎,在邸店办公的小吏书办就会先检查货物,确保质量,然后书吏如实描述货物情况,并且贴在公示栏。

    这时候需要这匹货物的商人,就可以把自己出的价钱投到公示栏下面的木盒子里。

    每半天结算一次,如果有多人出价,谁的价钱最高,货物就归谁,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所有人出的钱都低于想要卖的价钱,这就算流标,商人可以赎回自己的货物,或者带走,或者重新定价。

    按照邸店的规矩,只有交易完成,才会收取一成五的抽头,其中一成作为交易税,上缴县库,剩下的半成,作为邸店的收入。

    曹佾也跑到邸店看过,这种方法实在是太妙了。既照顾了买方,也照顾了卖方,实在是太方便了,闲庭信步,吃喝玩乐之间,就把生意给谈成了。

    生意人能不愿意来吗?

    这不,平县的邸店中,就聚集了好多南方口音的商人,以江南和两淮的居多,其余湖广,四川,还有岭南,也有许多商人正在赶往平县的路上。

    以往南方的商人多数走漕运,把货物送到京城,汴京先消耗无数商品,剩余的再转运到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自从平县设立市舶司之后,就截了京城的胡。

    江南的丝绸,茶叶,瓷器可以直接走海路,到平县登陆。

    大宋的海运已经非常发达,南下南洋,甚至前往印度都没有问题,北上平县,更是小菜一碟。

    商品走海路,就能绕开运河上一道道的税卡,即便是有点损失,也是完全可以接受。

    到了平县之后,可以选择的就更多了,可以通过榷场,贩卖给契丹人,也可以通过平县,转运河北各地。

    再有最关键的是平县的蜡烛、肥皂、烈酒、皮毛制品,木材,珠宝,药物等等,都是江南需要的。

    一来一往,船都不空,赚头儿极大,有人甚至估算过,往来之间,平均能赚到五成的利润,走两次,本钱就赚出来了。

    试问天下的商人,能不往平县汇集吗!

    到了平县之后,更是发现衣食住行,每样都方便,官吏和气,效率非常高,各个作坊,为了赶工,甚至昼夜不停,人人勤奋,雇佣劳力也方便,再加上钱庄的便利!

    我的天啊,简直就是经商者的天堂!

    遍观大宋,就没有比平县更有活力的地方了。

    商人汇聚,有了物流,有了金流,有了人气……平县就像是吃了十全大补丸一样,快速发展,几乎一天一个模样,几个月的功夫,居然有了夜市!

    没有听错,就是夜市!

    要知道这个时代,除了东京汴梁之外,其他的城市都是黑漆漆一片,根本谈不上夜生活。

    刚刚建县不到一年,平县就有了繁荣的夜市,在街道两旁,高耸的木柱上面,倒挂着灯笼,这些灯笼采用鲸蜡照明,定时有人装填蜡烛,确保街道时刻都明亮无比。

    如此盛况,绝对堪称奇迹!

    百姓们沿街摆下小吃摊,各种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引得客人们食指大动,流连忘返。许多干不了重活的百姓,也靠着卖小吃,赚着生活费。

    虽然老了,但是不能废了。

    平县不养一个没用之人,只要还能劳动,就要干活儿,在过去两年的灾荒之中,有个响亮的口号:不劳动不得食!

    哪怕子女心疼长辈,不愿意让他们抛头露面,风吹日晒,老人们也会拿出这一招对付他们,不让出去,就不吃饭,别管多厉害的子女,遇到了这一招,全都乖乖投降……

    没有经历过灾荒的人们,永远无法体会到饥饿的可怕,平县的百姓用疯狂的劳动,驱散心头的恐惧。

    赚到了钱,他们最喜欢去的就是粮行,像是勤劳的松鼠,不断往家里搬粮食,最少要存够一家人三个月的粮食,这才能安心。

    ……

    “真是想不到,短短的光景,平县竟然有了京城的味道,王二郎真是了不起啊!”晏殊坐在茶楼的雅间,眺望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发出由衷的赞叹。

    他的对面,须发皆白的范仲淹淡淡一笑。

    “相比京城,老夫倒是觉得更胜一筹?”

    “希文兄,此话何解?”

    范仲淹放下茶杯,感慨万千,“平县上下,几乎人人劳动,都是靠着双手挣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