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5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涛,你以为大宋在西北能立得住?”

    “能!”马涛断然道。

    “为什么?”宋庠追问。

    “因为我们不会允许任何人,抢走属于我们的东西!”马涛充满了斗志。几个月的光景,他从最底层,混到了人生巅峰。

    除了他,还有成千上万的士兵,他们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许多人是第一次拥有了土地,拥有辽阔的牧场!

    几百亩,上千亩的田,哪怕家乡最大的地主,都没有他们富有!

    还有的士兵,家里娶不起媳妇,不得不娶二婚的妇人,或者长得丑的,有残疾的,脑子有毛病的……这样的情况,在许多山村,穷苦人家,并不少见。

    说到底,就是一个字:穷!

    现在不一样了,他们有了钱,有了地位,遍地的黄花姑娘,等着他们挑。

    因为有免税的特权,许多部落,都把最漂亮的女人跳出来,主动和士兵们联姻。从没有瞧得上眼,到人人追捧。

    变化胜过云泥。

    “宋相公,我的弟兄们,是离开了行伍,不能替朝廷打仗了,可是我们依旧会蓄养武士,好好训练,以后要是李谅祚打过来,我们还能上战场拼命!不止我们,家乡的邻居,族里的兄弟,他们知道了打仗能过好日子,各地的年轻人,都准备投军。小人听说了,王爷增加一万人马,其中有5000是新兵,过来报名的,足有三万多人!还有好多人,暗中塞钱,希望能进入军中效力呢!”

    宋庠听着,都觉得新鲜。

    这么多年来,谁不知道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居然有人花钱,要挤进军中,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可是宋庠也清楚,马涛不敢骗他,看似荒诞的事情,居然是真的!

    宋庠忍不住摇头感叹,他又想起了王宁安的那几句话,把资源倾注在老兵身上,让他们变得受人羡慕……看起来,王宁安是说到做到啊!

    “马涛,你们有信心很好,可那些蛮夷也不是吃素的,盘剥得狠了,他们可是会作乱的!”

    “没什么好怕的!”

    马涛豪气挥手,“这西北,总共有多少蛮夷,这些日子杀了不下两万,又有七八万人充作劳力,女人多半嫁给了汉家儿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们还能反叛不成?那些小孩子也都送到了少年营,念的也是大宋的书籍,等几十年之后,小子觉得这天下都会变成汉家的土地,住得都是汉人!”

    宋庠不屑一笑,年轻人异想天开啊!

    但宋庠至少明白了一件事,如果王宁安不犯错误,把西北完全消化了,应该没有问题。而且靠着土地牧场,他又培养出一个庞大的军功集团。

    官吏,农场主,商人,士兵,大家全都卯足了劲头儿,想要在扩张之中,捞到好处。

    王宁安啊!

    还真是个天才!

    他要是生在一百年前,只怕赵宋的江山,都会落到他的手里……想到这里,宋庠突然一阵恶寒,他甩了甩头。

    “马涛,你好好干,做官吗,也未必一定要科甲正途才行,就,就说西凉王,人家不也是另辟蹊径吗!”

    马涛脸都红了,“小子可不敢和王爷相提并论……不过,要是能当一个县令,知州,就是祖坟冒青烟了。”

    这个野心就不小了!

    宋庠终究没有打击马涛的热情,还把他送出了大门。

    “以后有什么消息,就到老夫这念叨念叨,我喜欢听!”

    “只要相公不嫌弃,一定来。”

    马涛受宠若惊,连忙告辞离开。

    他刚走,宋庠想要歇息一会儿,好好理理。

    正在这时,又有人来了。

    这位戴着宽大的帽子,全身都裹在长袍之中,几乎看不清面目。宋庠迟愣之时,这个人连忙把帽子摘下来,深深一拜,然后再拜!

    “学生吕诲,拜见先生。”

    宋庠吃惊,脱口道:“你怎么来了?”

    吕诲忙陪笑道:“学生在数月之前,被调入御史台,这一次是奉了王相公的命令,到地方巡视青苗法的落实情况。学生还请恩师帮忙,多多抓个贪官污吏才是!”

第731章 找茬儿() 
听到吕诲要抓贪官,宋庠的脸色瞬间一变。

    “献可,当着老夫的面,就不要打哈哈了,有什么打算,直接说吧!”

    吕诲就是一惊,他很熟悉宋庠,这位是高富帅出身,又是三元及第,超级学神,很讲究体面风度,说话含蓄有礼,从来不会如此直接。

    或许到西北这几个月,把老师的脾气改了?

    吕诲稍微想了想,便立刻说道:“恩师,弟子的确是奉命,监督青苗和方田二法的。”

    宋庠暗暗冷笑,就算监督这二法,也不用急吼吼跑到兰州啊!

    摆明了,这是过来找茬儿!

    想要让自己帮忙火中取栗!他没有急着戳破,而是问道:“献可,朝中争论还很多?”

    “多,越来越多!”

    吕诲的回答,有些超出宋庠的估计,按理说,耆英社的人被赶出来京城,连最能搅动风云的文彦博也滚蛋了,顺带着还带走了一大帮有罪的官吏,甚至不少将门子弟也都来了。

    没了这帮家伙掺和,京城应该平静才对啊,怎么会更乱?

    要是这么想,那就是一厢情愿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纷争,这帮人走了,非但没有天下太平,反而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各种乱子,更甚以往。

    有人质疑耆英社的案子,认为根据各种证据,确实证明赵世迈和高家有接触,而且赵世迈的父亲赵从古也和耆英社的人不错,但是,却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耆英社号令高家干什么,也没有证据,能表明耆英社介入了太祖一系的夺嫡之争。

    而王宁安逼死富弼,朝廷冒然发配诸位老臣,与朝廷律法不和,请求废除判案,将诸位硕德元老迎回。

    “放屁!”

    宋庠听完吕诲的叙述,气得拍桌子!

    “他们是恨老夫不死吗?怎么这个案子还敢提出来?他们就不怕惹恼了陛下,掀起更大的冤狱,到时候朝廷衮衮诸公,能保住的没几个!”

    吕诲本以为老师会高兴呢,毕竟有人帮他说话了,没想到宋庠会如此震怒。吕诲只好赔笑,“恩师,大家伙确实是想替您老,还有几位前辈鸣不平……没有你们在,王相公太过分了!”

    宋庠瞬间明白了,敢情是王安石又惹出来麻烦,这帮小兔崽子,借着给他们鸣冤,实则给2王安石难堪!

    宋庠很讨厌被人当做棋子,尤其是这种情况。

    他臭着脸道:“老夫戴罪之身,不问世事,怕是帮不上什么忙!”

    “别啊!”

    吕诲情急之下,都顾不得师生之礼。

    “恩师,您老虽然被发配了,但依旧老当益壮,不改初心,办学兴教,宣扬孔孟之道,誓于奸佞周旋到底,学生佩服得紧啊!”

    宋庠被说的老脸通红。

    丫的真会贴金,老夫办学,那是被逼无奈,不当教书匠,就要饿肚子了!宋相公不好承认自己怂了,只能说:“献可,老夫能力有限,真的未必帮得上忙!”

    “帮得上,只有恩师能帮弟子了。”

    吕诲告诉宋庠,在王宁安离京之后,新的政事堂组成。刚刚一个月,包拯就请了病假,日常运作的大权,都落在了王安石的手里。

    王安石一项以勇猛无前,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著称!

    以往王宁安在,他是反对疾风骤雨式改革,尤其是客观条件不具备,贸然推行太多新法,只会出乱子。

    王宁安主张,将青苗法,方田均税法,还有考成法,这三条落实下去,真正推行起来,就算是变法成功了。

    他的想法很中肯,也很现实,王安石不得不赞同,当然了,除了王宁安之外,文彦博把持政事堂,压制王安石,也使得拗相公没法施展拳脚,他只能按照王宁安规划的路线往前走。

    可是王宁安高升西凉王,主政一方,顺带着把文彦博也给拐走了。

    朝中再也没人能让王安石低头了。

    这位好像从五指山蹦出来的猴子,一口气抛出了《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三项,后续还有不少新政要抛出来。原来的二法就没有落实下去,现在又冒出三个新法,自然是沸反盈天,反对声四起,天下议论纷纷。

    别看耆英社被干掉了,旧派的臣子数量还非常惊人,尤其是王宁安不在了,就凭你王安石,也想压制我们,做梦去吧!

    宋庠也不是白痴,稍微脑补一下,就能猜到朝廷的局面。

    “王介甫不是个轻言认输的人,他如何应付的?”

    “恩师英明,王相公派遣了提举官,去各路巡查,强推新法,弟子就是秦凤路的提举官。”

    “原来如此!”

    宋庠看了看吕诲,突然轻轻一笑,“提举官,数量不少吧?”

    “嗯,有四十几个。”吕诲老实回答。

    “嗯,这就是了……其中每个人的主张也不同吧?新旧官吏,充斥其中,我说的可对?”

    不得不说,老狐狸就是老狐狸。

    哪怕在诸多老狐狸当中,比较弱的,也能碾压后辈!

    王安石希望用提举官,帮他推行新法。

    想得很好,可是每一个官员,都有不同的心思,就算是王安石精挑细选,这四十个人当中,也未必都是一心一意,服从他的指挥!

    而这个吕诲,就是其中最反对王安石的一个。

    吕诲官职不高,只是侍御史,年纪也不大,资历更是浅薄,他凭什么和王安石叫板呢?如果你去查查吕诲的家室,就不会有这种怀疑了,他的祖父叫做吕端!

    有人不知道吕端吗?

    想必有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叫做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没错,就是能和诸葛孔明比肩的宋初明相吕端!

    吕诲出身名门,不骄不躁,好学不倦,当年拜在宋庠门下,不是宋相公开恩,而是人家资格足够!

    你三元及第又如何?

    比起人家真正的名臣,还差得远呢!

    有显赫家室,吕诲又踏实肯干,低调做人,在士林之中,声望极高,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充足的自信,没有人敢轻易把他怎么样。

    “恩师,弟子承认,我反对新法,不过弟子没有私心,完全是为了大宋着想,为了祖宗江山社稷,不能眼睁睁看着他们胡来!”

    如果放在几个月之前,宋庠或许会相信,可是此刻的宋相公,早就没了义愤填膺的热血,他是真的听进去王宁安的话了,没有利益,鬼才反对呢!

    “献可,为师劝你一句,新法也好,旧法也好,只要对大宋有利,就值得推行……至于其中会有多少弊端,一定要就事论事,没有真凭实据,能说服人的东西,可不要冒然抛出来,全盘否定,你可知道,陛下,还有无数人,是寄望新法的。”

    宋庠这话,和以往的口风大不相同。

    吕诲吃了一惊,他并没有觉得老师变了,而是以为老师是提醒自己,不要搞诬告,不要随意罗织罪名,毕竟对手非常强大,这不,老师都被发配西北了吗!

    “恩师,弟子绝不会随便诬陷构害,这是弟子查到的东西,请老师过目。”

    宋庠将信将疑,把东西拿在手里。

    他一目十行,扫了一下,原来上面写的是青苗钱的借贷清单。

    秦凤路最近一年,尤其是半年之内,借贷数额,暴涨了五倍不止,而且其中九成都借给了横山沿线,包括兰州等地。

    吕诲怒冲冲道:“恩师,这里刚刚经历战乱,人口锐减,百业凋敝,怎么会消耗这么多的青苗钱?而且把这些钱借给了他们,能还得起吗?”

    吕诲杀气腾腾,“根据弟子猜测,应该是贾昌朝他故意放水,贾老儿把他的孙女嫁给了王宁安的弟弟,双方结了亲。老家伙便公然拿着朝廷的钱,去帮着王宁安扩充实力,收买人心,他们这是图谋不轨啊!”

    宋庠听完,忍不住摇头,想象力还真丰富。

    “献可,老夫只能说,你想的未必对。”宋庠语重心长道。

    吕诲也急了,“恩师,昭然若揭了!如果没有问题,弟子情愿意拿人头谢罪!”

    宋庠摇了摇头,“这样吧,老夫陪着你去四处转转,亲眼看看,究竟这些钱流向哪里,有没有问题,如果有……老夫也不拦着。”

    说实话,宋庠是不想管的,当问题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就算看在死去的吕相公的面子,也不能看着他的孙子一头栽进去啊!

    而且宋庠隐约有了猜测,他似乎知道这些钱去哪了。

    吕诲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