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将门-第6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光眼前一亮,王安石是当朝国丈,他去的确比自己合适多了。

    “那就有劳……”

    还没等司马光说完,突然外面有人闯进了。

    “王爷,王爷来信!”

    司马光也顾不得什么了,伸手抓过来,才看了两页,他就念阿弥陀佛了!

    师父,你又救了大家伙啊!

第915章 耳光响亮(四更)() 
看到了书信,司马光再也没法淡定了,他甚至不顾礼仪,招呼王韶、苏轼几个赶快出来。这几个家伙也挺尴尬的,刚才王安石来拜访,他们都躲了起来,现在突然冒出来,说什么啊?

    可他们又好奇,王宁安到底写了什么东西,能让司马光都如此失态。

    到底是苏轼脸皮厚,他第一个冲出来,跟王安石问好,然后就抓过了书信,看了起来,他一目十行,看得极快,随着目光转动,嘴角越咧越大,都能塞进去一个拳头了。

    “哈哈,这回可好,天翻地覆啊!”

    王韶、吕诲、陈慥,他们都纷纷传阅,每个人都喜笑颜开,要飞起来了。倒是把王安石扔在了一边,摸不着头脑。

    司马光从陈慥手里拿过了书信,郑重送给王安石。

    “介甫兄,你也看看吧。”

    王安石颔首,他把书信拿起来,从头看过去。王安石的心情和这几位不一样,他更多关心事件本身。

    王宁安没有谈任何考察的事情,而是将晏几道一案的调查结果,上奏朝廷。

    可以说,这个结果彻底颠覆了大家的三观。

    原来徐州知府宋敏求明知晏几道才力不足,难以胜任,却将征地事宜交给了晏几道去办。

    而且在落实的时候,又是宋敏求主动暗示,差役才把腐烂的铁钱送给百姓,作为补偿款,结果百姓愤怒之下,和朝廷发生争执,出了人命。

    在出了人命之后,宋敏求故意借口巡视地方,离开了徐州,晏几道受幕宾建议,调遣人马,控制了作乱的村子,后来又是幕宾建议,将这些村民都划成豪强,迁移到外面,就可以减轻罪责,甚至完成迁居豪强的任务。

    当然晏几道已经六神无主,就稀里糊涂答应了。

    等到差役将百姓锁拿,准备带走的时候,宋敏求大摇大摆,回到了徐州,直接把晏几道拿下了,并且具本上奏,弹劾晏几道的罪过。

    王宁安把情况介绍一遍,还告诉司马光,每一个环节,都有足够的差役书吏作证,并且宋敏求也开口承认了,他的确设计晏几道。

    由于这个案子还涉及到复杂的土地问题,另外晏几道的幕宾身份也十分特殊,还要继续追查……很快就会有结果。

    从头到尾,王宁安都没说有关吏部考察的事情,但是大家伙都如获至宝,因为关键就是宋敏求在吏部考评的名单上,位列上等,甚至要作为官员的表率,昭示天下。

    试问,一个设计下属,残害百姓,处心积虑,阻挠国策,这样一个恶吏,如何能被列为一等?

    你吕天官还敢义正言辞,说自己都是按照规矩来吗?

    只要有一个漏洞,就能彻底掀翻吏部的考评名单,这样一来,大家伙也就得救了。

    师父啊,你的这一巴掌,可是够狠啊!

    苏轼和王韶都兴奋着挥拳,要立刻上书,立刻去找吕公著算账。

    可是司马光却呆住了。

    他捏着王宁安的信,突然脑门冒出了冷汗!

    简直追悔莫及,哎呦,我都干了什么啊!

    吕公著拿吏部考察对付他们,司马光立刻还以颜色,冻结了预算,双方你来我往,斗得不亦乐乎。

    在外人看来,尤其是让皇帝怎么看?

    只会认为是狗咬狗,两边都是乱来,都是拿朝廷公器,来争一己私欲,都是党同伐异,都是小人!

    难怪这个名单上去,陛下一直留中,按理说赵曙和他们是一师之徒,为什么没有无条件庇护他们?道理很简单,师出无名啊!

    规矩就是规矩,哪怕身为皇帝,破坏了规矩,也要付出代价。

    这就是赵曙迟迟不敢出手的原因所在,即便皇帝在乎师徒情分,顾念同门之谊,出手惩罚吕公著,保住了他们。

    可其他人心里会怎么想?皇帝心里会怎么想?

    错了,真的错了!

    遇到了事情,就慌了手脚,急于挽回面子,结果被拖到了烂泥塘,就算打赢了吕公著又能如何?朝廷上下,能人太多了,你还能战胜几个……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败笔!

    短短的时间,司马光的后背就湿透了三次。

    等他完全平静下来,大家都发现司马光,人还是那样,可总有股说不清的变化,貌似这家伙一下子升华了?

    还真别说,司马光本来就聪慧,又读了那么多的经史子集,所欠缺的无非是经验而已,尤其是独当一面的经验,以往他都是在师父手下,负责一摊,这一次王宁安不在京城,他要总揽全局,格局不同,骤然之下,司马光难免出错。

    可是经此一役,司马光算是吸取了教训,假以时日,他也能追上几位前辈的脚步,跻身顶级权谋大师的行列。

    不过眼下司马光要做的却是如何稳住阵脚,如何把加在大家头上的生死簿给撕了。

    “你们还嫌给师父添乱不够吗?”

    司马光突然一拍桌子!

    把几个人都吓到了,他们目瞪口呆,看着司马光。

    “案子就是案子,吏部的考察就是考察,岂可混为一谈?”

    大家都愣了,见鬼了吧,刚刚高兴地花枝乱颤的,到底是谁啊?你现在叫我们不要混为一谈,这是什么意思?

    苏轼最性急,“君实相公,不是我们要扯到一起,是他们举起了刀子,还不赶快怼回去,我们也太怂了!”

    “你给我闭嘴!”

    司马光沉着脸道:“子瞻,我们是朝廷命官,理当以国事为重,你们都回去,好好处理政务,不要怠慢了……这些日子,我也有错,政事堂的事情乱成了一团,也要处理,你们都听着,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别忘了自己的本分!”

    苏轼还有些不解,可是吕诲和王韶去想通了,立刻拉着他,赶快告辞。

    司马光挺不好意思,“让介甫兄见笑了。”

    王安石倒是很冷静,司马光没拿自己当外人,就是一种表示,其实换成自己,被暗算了一把,差点栽跟头,也未必能平静下来,所以啊,将心比心吧!

    “君实,有了这个案子,吏部的考察结果怕是要推翻了……只是有些事情,也不能回避,毕竟有弊端,有民怨,朝廷必须拿出应对的法子来……以前的官员是不做事,现在有些官员是乱做事,为了做事,不择手段,一样会酿成大祸的。”

    司马光点头,“介甫兄教训的是,我倒是有个提议,这百官的考评,不如就交给介甫兄负责吧!”

    王安石心中一动,他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抱负,重新进入政事堂,主持变法,富国强兵,是翱翔永远的追求,眼下在殖民部,说句不客气的,就是个养老的衙门,面对着醉翁和贾昌朝,他连一点奋斗的目标都没有。

    假如能执掌吏部,那可就不同了!

    不管吕公著结果如何,都证明了一点,吏部天官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小角色。

    如果落到一个强势尚书手里,完全可以和政事堂掰腕子,还有,执掌人事大权,也能培植亲信,安插自己人,对于这个位置,王安石是怦然心动的。

    到了他这个地位,也不用装蒜,说什么不称职啊,难以胜任啊……那都是扯淡!

    “君实兄,此事还是听王爷的安排吧!”

    王安石没有拒绝,而是将事情推给了王宁安,司马光立刻点头,“如此最好。”

    ……

    司马光虽然约束大家伙,不要添乱,但是伴随着王宁安将案子的经过送到京城,交给刑部,整个官场,还是知道了此案。

    不得不说,这是堪称扭转乾坤的一击!

    以前大家还都是各说各话,全力保护自己人,可是随着这个案子快速掀开,宋敏求的问题可就太大了,把他列为一等的吕公著,又是安的什么心思?

    真是值得玩味啊!

    原来还有不少替吕公著摇旗呐喊,扬言如果破坏朝廷考察规矩,他们就在宣德门外撞死,或者跑去太庙上吊。

    这时候,他们都选择了安静,再也不敢多说什么,生怕被牵连进去。

    当然了,也有一些死硬的人,他们咬定了,王宁安是诬陷宋敏求,是为了替他的门人脱罪,所以才颠倒黑白,混淆视听,要求朝廷,彻查此案,还给天下一个公道。

    “荒唐……师父离京的时候,考察的名单还没公布,师父拿到了口供,是在名单争执爆发的前两天,这段时间朝中乱成一团,可师父都在查案子,没有说过一句话,他们居然敢把屎盆子扣在师父头上,简直可恶透顶!”

    赵曙又气哼哼抓起有关宋敏求的卷宗,才看了一半,就扔到了一边,痛斥道:“这就是符合吏部考核的老成干吏吗?他也配列为一等,是眼睛瞎了吗?”

    “去,把吕公著给朕叫来!”小太监急忙往下去,赵曙又叫住了他。

    “等等,朕现在还不想看见他!”小皇帝眼珠转了转,发现了一个御用的老花镜,他扔给了小太监。

    “拿着,把这个送给吕公著,他会明白朕的意思的!”

    当然明白,能不明白吗!

    这是说自己老眼昏花,有眼无珠啊!

    吕公著抱着脑袋,又是愤怒,又是无语!

    宋敏求,你当初怎么保证的,你说万无一失,就算天王老子去了,也查不出什么来,结果倒好,王宁安三下五除二,就把案子弄得稀里哗啦,你倒霉了不要紧,为什么要连累我啊?

第916章 好儿子和坏父亲() 
吕公著脸很疼,甚至说有点被打懵了。

    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吕公著绝不是傻瓜,他早就想借着考察,打压王宁安一系人马,而且已经到了迫在眉睫,必须出手的时候。

    前面王宁安清理了宰执,拿下了政事堂,整个决策大权都落在了他的手里,但这并没有高枕无忧,有了国策,还需要执行落实,所以真正关键的是地方的知府,知州,还有更高一层的转运使,安抚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王宁安的人马占据了高层,也占据了底层,很多的知县,知州,推官,判官,都是他的门生弟子,伴随着几项大工程,这些人都立功不小。

    如果这一次考评他们拿到了一等,三年之后,铁路修通,妥妥又是个一等!

    从知县到知府,一步之遥,可以瞬间升上来。

    其中像吕惠卿、章惇、苏辙、曾布等人,最少都能捞一个转运使,或者直接执掌一部,乃至进入政事堂!

    真的到了这一步,王宁安一系的布局就彻底完成了,从上到下,再也没有阻碍,想要推行什么政务,都是如臂指使,轻松如意。

    所以吕公著必须出手,哪怕拼着乌纱帽不要,也必须重创王宁安的势力,阻止他一统朝堂。

    在发难之前,吕公著计算很清楚,他身为吏部天官,执掌考察大权,这是天时,偏偏王宁安又出京了,没有了最强悍的对手,等于占了地利,另外反对王宁安的势力同样不在少数,而且还都集结起来了。

    同之前传统的士人集团不一样,变法到了今天,工商业发展,蒸汽机出现,谁都知道,发展工商,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在怎么发展上面,可就出现了两个不同的集团,一个是王宁安主导的,他坚决认为要迁豪强,落实分地,实现全民教育,把原来的社会结构打碎,重新组建一个新的工业社会,在分配上面,要尽可能公平,尽可能倾向下层百姓。

    可另一个集团呢,他们多数是豪强士绅,这些人则是希望,将他们原来的财富土地转化成工业资本,把佃农直接转化成工人,尽量满足他们贪婪的胃口。这一个集团,以东南的官僚士绅为主,还整合了原来的旧派势力,甚至他们还和曹太后取得了联系,获得后宫支持。

    正因为有了庞大的势力支持,吕公著才敢和王宁安正面硬抗,反正老夫秉公而断,一切按照朝廷规矩,最多丢官罢职而已,反正还有那么多人,他们一样会支持老夫,老夫是一无所惧!

    只是吕公著想不到,王宁安没有和他硬拼,反而从宋敏求那里撕开了口子,整个事情变得麻烦了!

    “老宋啊,亏你还是宦海沉浮几十年的人,怎么连这点小心都没有,居然被王宁安抓到了痛脚,你,你该死啊!”

    吕公著沉思了许久,他知道不能再等了。只有立刻进宫,求见赵曙,他还把赵曙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