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球长-第7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原以为早上到地方吃的东西,也就是一顿入伙饭,之后就要吃苦了,可想不到的是到了中午还有,不过还是始终要和其他人统一活动,始终有人看着,不过,那些管理他们的士官也拿着相同的餐具打饭,而那些打饭的人也就是对他们说几句闲聊的话,打饭的时候却是狠狠的给一勺,但吃的是一样的东西。

    这些汉子吃东西却堪称狼吞虎咽,虽然其他人的吃相也不太好,但是他们吃饭的技巧明显更加娴熟,尤其是那带皮的煮鸡蛋,胡三七也只能看着别人那样一下下的磕开,然后剥皮,免不了的会浪费时间,外加留在鸡蛋上的琐碎蛋皮,但是那位班长却是轻描淡写的那么一磕,然后整块的蛋皮就被带了下来,然后将那一整个完好的鸡蛋扔到那一大碗菜里面,就着菜汁,吃了起来。

    三个大馒头,每一个好像都经不起咀嚼,眨眼睛就被吃掉,然后是那一碗鸡蛋汤喝下去。

    就这个功夫,胡三七才吃到第二个馒头。

    那排长吃完饭,就开始催促起来,说道:“快点吃,这要是在战场上,吃东西耽误的功夫,就足够马贼骑着马冲过来砍掉你们的脑袋啦!”

    当然了,这也不是瞎说的,不是吗。

    吃完饭,胡三七以为还要去学那什么“站军姿”的劳什子,不过却让人惊喜的是,起码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午饭后,排着队的新兵被带去了营房,小站练兵营住的是大连队设计,三十人一个排,十五个上下铺,在排长的指挥下分别找到该住的地方,胡三七分到的是一个上铺,他腿脚还在麻利,稍微一翻身就上去了。

    将发下的铺盖准备好,什么牙刷脸盆准备好,自然就是一阵的新鲜和满足。

    他从小住的是火炕,一家子睡在一起,对于几十个挤在一起却也没什么不满,接下来却是班上的人坐在下铺,挨个说自己叫什么。

    胡三七忽然觉得不安起来,不过说谎话本身也是一个技能,于是就说自己不记得自己家到底是什么地方,只记得是父母死光了,现在在逃荒。

    在明末这个背景下,这种经历的人没有百万也有八十万了,事实上和他一起的人这样凄惨过往的大有人在。

    事实上,作为来自一个起码表面上左翼的教育背景下国家的子民,长老们阶级军队的喜好自然是溢于言表,甚至标榜自己的军队都是工农出身绝非贬义,比起未来几百年西方国家军官被权贵把持,想上军校需要议员推荐这种奇葩事情来说,中国的传统虽然有因为儒生出现而歧视读书人的情况,但在未来,一支庞大的全球性军队的需求下,士兵地位的提升是必不可少的了。

    士兵并不是机器,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述求,对于长老们来说,军队的存在,首先是为了实现自己布局地球的政治目的,如果军队不能被握在他们的手中,军刀就算再锋利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反过来说,若是军刀钝得什么都砍不动,这样的废柴军队就是握在手里也毫无用处。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保证军队既有一定战斗力,又要被统治阶层牢牢控制呢?作为一个需要严明纪律的武装集团,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最重要的灵魂就是士官和军官。而为了统治阶层的利益,就必须保证大多数军官必须是统治阶级中间出来的人,或者至少要在出头之后被统治阶级用利益和联姻笼络。

    但问题是,在任何一个国家,统治阶层的人数都是有限的,能够拿出来笼络人的利益也是有限的。

    如果军队的规模过于庞大,导致军官和士官的数量同比例增加,以至于没法把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纳入上层阶级的范围,那么在对外作战的时候或许尚可,一旦遭遇挫折,可就是要伤筋动骨了。

    欧美列强在很早就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德意志第二帝国时代,容克军官团为了保证自己对陆军的稳固掌控,竟然长期刻意限制德国陆军规模按理说来,在用普遍义务兵役制集结了前所未有的百万大军,并且凭着二比一的兵力优势成功打败法国之后,德国人应该一直把这个法宝奉为圭臬才对。但实际上,从普法战争结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意志帝国再也没有真正贯彻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

    普法战争时代,整个德国只有四千三百万人口,却依然拉起了一百万大军,可到了一战前夕,德国人口增长到了六千七百万,整个海陆军反而缩水到了只有八十九万……咳咳,这显然不是因为钱不够用,真正的原因是,在当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能够充任军官的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子弟已经不够用了,为了厚颜无耻的容克军官团的根本利益,号称****的德国不得不有意限制军队规模。

    哪怕当时容克贵族们几乎将自己所有的合格子弟都投入到军队当中充任士官,但是一战前夕的德意志帝国,基层军官贵族出身的军官和士官也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加上资产阶级出身的士官和军官才有三分之二,堪堪保持着统治阶层对军队的控制权当然,高级军官职位基本为容克贵族所垄断和把持。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不得不一再扩充军队,最后在大战的四年间总计动员了一千三百万人。军队规模一旦像这样几倍几十倍的扩大,就不得不让平民成为中低级军官的主体。

    我们的元首这样的屌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军的。

    如此一来,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的皇冠,就纷纷在战争当中跌落和粉碎了这些王朝的覆灭,固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败,但在一战之前,欧洲国家今天打明天和,今天胜利明天失败,都在过去的历史上打过很多败仗。尤其是在拿破仑战争时代,这三家都曾经被拿破仑大帝揍得惨不忍睹,为什么那个时候虽然败得很惨,但还不至于灭亡整个皇朝,而一战却让它们最终灭亡了呢?

    因为在总体战出现之前,战争是一种“职业选手”才能参加的激烈运动,即使在战争中失败,军队仍旧掌握在贵族手中,仍旧能够拿去镇压起义的民众,而总体战却使得军官的主体从贵族变成了平民,这样一来,军队实际上已经不在贵族手中,只能对外作战,无法镇压国内革命了。

    当然了,对于长老们来说,学习欧洲人的路子肯定不可能,反而是后世的美利坚帝国提供了一条足够好的道路。

    

第870章 胡三七的故事9() 
只有掌握最强武力的人,才能掌握最高权力。

    对于长老们来说,军队军官的来源,如果是与原本的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地主或者城市居民,那么被渗透进来就很可怕。

    对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来说,一场全面扩军总动员的总体战,就意味着军队实际从上层阶级滑落到了平民手中,如果打赢了,那么还能用战争红利来缓解国内矛盾,然后通过主导战后的军队复原工作,重新让上层阶级在军官和士官当中占据主导地位,恢复帝国的旧秩序,如果全面战争打败了,那么帝国就注定要在平民起义当中灰飞烟灭,根本无法使用武力镇压。

    而对长老们来说,这些事情都不是事儿。

    他们就目前来说,最缺乏的东西就是人力,但人口不等于人口红利,年轻人不等于劳动力,绝对是入门级别的经济学常识。

    好比后世的印度三哥,拥有着所谓最年轻的人口比例,但种姓制度之下,贫民受教育的程度基本上就是略等于无,比起世代以读书改变命运的东亚人口来说,对于印度人来说,维持自己的种姓才是根本。

    事实上,哪怕印度人一夜之间将原本高种姓的人都杀光,从美国、英国、法国刷盘子的那群高种姓却无法继承财产的家伙会一边表情悲哀一边暗自窃喜的回来继承自己的土地和一切。

    但人家依然是将其巨大的人口当做优势而不是某种负担。

    一个真正的士兵要养成,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消灭他,只需要一发几毛钱的子弹。

    这也是为什么长老们对于兵源的要求开始降低,年龄段的上限30岁,下限能够看起来是个小伙子就好。

    缺乏自己自己基本盘的长老们知道这种事是急不来的,在他们的规划中,一个最底层的小伙子将经历这样的生活:基本的义务教育,建立起自己是谁,是什么国家的国民的概念,不过因为继承制度的关系,如果无法读书上进,考进中学、大学,成为第一批接触到长老们从天上带来的知识的话,那么入伍参军,到全世界去镇压那些土着和暴君,将仁义与文明带给那些野蛮人。

    无论如何,按照长老们的计划,一个普通退伍兵可以得到的土地,肯定是其他没有当过兵的人的一倍,而如果立下军功,那就更多了,当然了,由于对手的始终都是菜鸡里的菜鸡,长老的地球解放军不会是一支拿命换钱的军队。

    依靠参军改变命运其实也不错,当然了,正确的洗脑,交给他们当兵是要保护群众,而不是鱼肉乡里,自然也很重要。

    在宿舍里休息了一会,将名字互相认识,胡三七发现自己的同伴的来源当真是天南海北,什么地方都有,河南山东为主,甚至连南方滞留在北方的漕运漕丁都有。

    他们都诉说自己的过往,几乎没有不在过去的岁月里死过家人的,提起官府自然是恨的牙痒痒,当然了,对于什么是官府他们是没概念的。

    说完这个小型的哭诉互相见面会,外面下面就是有人分班去办理什么士兵证,跟在后面,胡三七被指挥坐在凳子上,看着面前的一个黑色的圆形东西,过了一会,终于命令他站起。

    “胡三七是吧,这个名字得改,就叫胡得胜吧。”

    不得不说,这个军营里不愧是下层人民翻身之地,他们的名字居然绝大多数都是这种以数字为名,几乎你随便喊个数字,就可以有人答应。

    胡三七,哦不,胡得胜也只能遵从,他很快得到一个红色的小本子,上面有他的年龄和姓名等等,当然了,内页正中贴着一张照片,正是他本人,这就出乎他的意料,胡得胜事实上没见过自己的模样呢。

    算是正式“入伙”了,胡得胜开始学习各种规矩,下午虽然依然是“站军姿”的练习,但也多了队列和跑步。

    排长没有任命下面的班长,因此只能自己到处指挥,谁没有按照规定,脚步或者快了或者慢了,有的正步没有踢到位的,都是不准。

    到了晚上,吃过了一顿丰富的晚饭,却是没有了训练,但是却被安排了节目。

    看电影。

    作为拉仇恨的保留节目,李香君版白毛女绝对是将地主阶级当做了十恶不赦的存在,将他们那些行为完全曝光出来,还结合了不少大明时代的特色,甚至有些行为,哪怕是农民自己都已经习以为常。

    当然了,这种杀戮通常是地主屠杀农民时候的所为,一旦这种屠杀倒转过来,那可就。

    无论是黄世仁还是大春都大明化的扮相,当然了,大春变成了一位投靠帝都长老的进步士兵,回到家乡看到了这些灾难后,回去求来了帝都的天兵,拯救了这些普通黎民。

    总的来说,在拉仇恨方面,黄世仁绝对是第一名的,他干的坏事几乎是全方位的,这种仇恨攻势几乎让小小露天广场上近千号汉子全都哭了出来。

    唯独不哭的自然是胡三七。

    胡三七觉得这些事情都是平平常常,有地有粮有力气的自然可以多吃多占,既然当了农民就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的屠杀就好,被地主看中了,那是多大的福分。

    胡三七见了太多的,那些佃户为了佃了地,将妻女送上门被玩弄的样子,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在一群人里,突然有个不哭的,也太显眼,不过混乱的情况下,事实上也无人注意,长老们基本上不可能安排多少内线去调查。

    但这个电影对于胡三七实际上是起了反效果的,在他看来,佃户居然敢造反,真是大逆不道,记忆起自家遭难的事情,却是对于长老们的仇恨更加的大起来。

    当然了,这影戏到底是如何来的,就没人知道了,好在他们在小站见过的新鲜玩意多了去了,自然也不在话下。

    这种时刻,没人想的太多,一无所有,血海深仇,愤世嫉俗,脑海里满心想着的是复仇,但又不知道该去杀谁。

    人类和人类之间为什么会有斗争?从刀枪剑戟,到炮火轰鸣,再到巨舰战机,时代如车轮流转,人类究竟为何而战?

    真的就像动物一样,完全是为了生存和繁衍下去,为了更好的活下去,而残忍地彼此厮杀吗?

    这种形而上的东西,没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