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如烟-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父安心,奉先已经率六万大军回到了湄城驻扎,到了大典当天让奉先守在岳父身边,任何宵小必伤不得岳父分毫。”

    一听吕布已经回到长安外,董卓顿时安心了下来。这时他想起一个人,开口问李儒道。

    “贤胥,你说那两人里会不会有司徒王允?”

    李儒踌躇了一番,说道。

    “应该不会。王允此人是个滑头的老狐狸,他一面讨好岳父,一面又讨好小皇帝,左右逢源,深通为官之道。如此机密的事,恐怕伏完不敢和这个两面三刀的老狐狸商议。此次也正好测试一下王允,若他真和伏完勾结行刺,就斩于当场;若他没有和伏完狼狈为奸,岳父等大位后倒可以真正重用此人。”

    董卓点点头。

    “不错,不错,正好在禅让大典那天看清这些人的面目,消除隐患。他们最好识时务,没有和伏完勾结,不然,哼哼!”

    董卓大笑,同意了李儒的法子。殿上众人连忙歌功颂德,称董卓英明,李儒神算,汉室宵小定然翻不起什么浪花。

第五章 大汉将亡() 
山雨欲来风满楼。

    赌上皇座,这是保皇派和董卓之间的最后一搏了。

    和外面的紧张气氛不同,此刻司徒府的书房里飘散着一股恬静。

    “都安排妥当了吗?”

    和昨日相比,王允显得异常平静。

    他拿着笔正伏在书桌上写着什么,不时还翻翻身旁的书考究一番。

    或许,接受现实后才能更清醒地用最后一丝力气去挣扎。

    “各处传回消息,计划顺利。”

    老管家站在一旁几欲张口,似乎在犹豫什么。见王允问话,他还是先回答了王允的问话。

    王允点点头,他专注于眼前的文章,没有注意到管家的异常,只是又静静地说道。

    “那些死士有家眷的,派人送出城去,再过几天长安大乱之后我们就照顾不到了。记得多给些金银,反正以后我们也用不到了。”

    老管家沉默了一小会儿。

    “那些死士本来就没几个还有家眷的,昨天我早安排出城了。待会我再派人追加些银票送过去就是了。”

    “老爷,既然你还惦记这他们的家眷,那就别顾着写你这张稿子了,先给小姐写封信吧。”

    老管家的语气有些责怪,很难想象他会这样对王允说话,但他现在不是王府下人的身份,而是以轻语长辈的身份说这番话。

    王允的身子微微一颤,笔停在了半空中,他目光游离,好像逃避着什么。

    他放下笔,长出了一口气,站起来往外走。

    “老爷!你忍心一句话不给小姐留吗?”

    王允顿住了。

    “我害怕。”

    不知道她有没有变得成熟些?不知道她有没有意中人了?不知道她现在过的到底开不开心?

    怎么可能放心的下?

    王允终究没有逃出去,他转身回到座位颤颤地坐下,两眼直勾勾地盯着前方,有些失神。

    “想到她,我害怕自己变得怕死。”

    我本不该害怕。

    官拜三公,位极人臣,深受皇恩。

    无数人与我志同道合,他们有些已经为国捐躯,有些也即将赴死。

    玩弄权术,戏弄着无数人命的我,到头来反而怕死了?

    这是不被允许的。

    繁华落尽,富贵如烟。

    王允忽然感到一片空虚。

    “老任啊,江东有什么消息吗?”

    “听说建业发生了一场叛乱,江东世家起兵围杀外出的孙策,后被孙策逃脱。孙策回到建业后血洗了十几个世家,消息上说,小姐无恙。”

    听到这里,王允点点头一阵安心,他哼哼笑道。

    “哼!季书这混小子,我撕了他的卖身契还他自由身、给他取字、写推荐信给韩嵩让他出仕江夏,是让他能为汉室出力。可他倒好,跑去江东为孙氏卖力,现在倒是名传诸侯了。”

    “孙坚不像市井流言那般,他对汉室的忠心,老爷你应该知道。”

    被管家轻轻反驳,王允有些意兴阑珊道。

    “······我自然知道,可他儿子孙策就不同了,恐怕孙策都恨死汉室了!偏偏是刘表!唉,讨伐国贼不见他,落井下石就有他的份!”

    “也对!也对!季书怎么会辅佐这样的蠢材。报应啊报应,现在孙策重掌江东,恐怕下一个就要拿刘表祭他父亲了。”

    “刘表为了玉玺伏击杀了孙坚,刘虞打开城门迎来袁绍杀了公孙瓒,刘焉占据益州闭关逍遥。皇室走到今天这个地步,这些汉室宗亲难辞其咎。”

    他怔怔地叹息。

    “大汉要亡了!”

    ······

    转眼就到了禅让的日子。

    十天时间,皇宫的东边筑起了一座恢弘的高台,大典将在这里举行,意为紫气东来、新皇入主。

    礼仪、鼓乐都已准备妥当,文武百官身穿正服,头戴朝冠,白袜黑履,腰悬美玉、仪剑,依照官位大小围绕着禅让台依次排开,缓缓跪坐下来等待大典开始。

    无数卫士涌入场中,十步一人,森严肃穆。

    其中通向禅让台的大道上更是严密,三步一人,防的跟铁桶一样。

    禅让台上是不允许百官上前的,只有许多宫女提着星灯跪坐其上。

    董卓缓缓沿着大道穿过宫门,走了进来。他走在大道正中,吕布则提着方天画戟走在侧道上随行。

    走在这条道路上,董卓有些恍惚,一时间竟忘了行刺的事,思绪飘向了远方。

    他生于西凉之地一个富实的豪强家族,只是这里的世家有些被人看不起。那些人觉得边陲之地好勇斗狠,不读圣贤书不过是野蛮粗鄙之徒。

    不过董卓没有在意,他还真懒得读那些书,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游历各地,广交好友。

    因为董家是西凉豪强世家,所以许多羌族豪帅还是非常乐意结交董卓的,

    董卓不仅体魄健壮,力气过人,还通晓武艺,骑术、弓术娴熟。董家家底殷实,董卓对羌人也是比较豪爽的。

    久而久之,董卓的威名就在羌族中流传开来,许多羌人归附于他。

    后来,朝廷赋税沉重,连中原百姓都不堪重负,何况边陲?于是羌族反叛了。

    内忧外患,朝廷根本没有兵力可以调来平叛。这时,西凉的地方官极力向朝廷推荐了董卓。董卓稀里糊涂就步入了仕途了。

    凭借归附于他的羌人和朝廷在西凉保有的兵力,再加上他在羌族中的名望,很快董卓就平定了叛乱。转眼间,董卓就成了西凉的第一人。

    原来权利这般简单!董卓渐渐不满足做一个地方长官。

    当黄巾起义的时候,他带兵前去剿贼,没想到竟然大败又被贬回了西凉。

    当大将军何进招他入京对付十常侍的时候,董卓知道机会又来了。他想也没想,又带兵出发了。

    然后,大将军竟然被十常侍杀了!京城乱作一团,他的西凉军一到,整个京城都控制在了他的手中,甚至连天子也是如此。

    董卓震惊了,他忽然发现他可以为所欲为,连天子都不敢指责他!在他面前,天子只会瑟瑟发抖,他的胆子变得更大了。

    夜宿龙床,享用着给天子预备的女人,这让他觉得有些刺激、上瘾。他看向天子,感觉就像一个瑟瑟发抖的儿子一样。

    他有些不满这样的“儿子”,所以他打算换一个。然后丁原跑来给天子出头了,然后自己仅仅是同意了谋士的计策,送出去一点黄金和一匹宝马,丁原就死了?!

    得到吕布的效忠,董卓觉得已经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畏惧了,别人敢反对他,杀了便是。他逍遥快活、为所欲为,心想着干脆不要小皇帝了,自己做皇帝。

    可是那个万恶的曹操,献了把宝刀给自己马上就跑没影了,他后来才知道原来曹操是打算行刺他的,只是见没有机会才借献刀之名脱身。董卓大发雷霆,誓要杀死曹操,没想到曹操带了十八路诸侯来,把他赶出了洛阳。

    他这才有点怕了,收敛了许多,也没敢想做皇帝的事。

    结果,那些诸侯拿下洛阳之后自己打起来了,根本不管皇帝了,各自征伐。于是董卓的胆子又大了起来。

    走上禅让台,看着台下蝼蚁一样的百官,董卓畅快地大笑起来。

    今天开始,他就是皇帝了!

    “大风”“大风”“大风”

    是皇宫西门!羽林军?

    “怎么回事?”

    董卓一阵惊怒。他这才发现小皇帝还没到。

    按理说,三公应该已经接来了小皇帝,在禅让台上等他才对。他刚才一阵恍惚,竟然没多想,只是先走上了禅让台过下瘾,毕竟他觉得小皇帝迟些到再交玉玺给他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现在情况好像有些不对!

    董卓正往下走,伏完就突兀地站了起来。

    身后是吕布,主道上密密麻麻都是自己的亲兵,董卓底气十足地看着伏完冷冷一笑。

    “伏完老贼,你想造反不成?”

    不少卫士开始把兵器指向伏完,只等董卓一声令下。

    伏完没有答话,甚至没有看向董卓,他用审视的目光看着还在地上跪坐着的百官大声说道。

    “众位同僚可愿意为陛下效死吗?”

    许多双惊讶的目光看向伏完,伏完要在这样的场面下刺杀董卓不成?

    许多人的眼中更是透着嘲弄,伏完没有理会,他拔出剑,继续说道。

    “陛下正在在羽林军的护卫下杀出城去。各位公卿不怕死的,就随我在这斩尽董卓的走狗,为陛下争取时间!”

    话音刚落,伏完就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一剑斩向了一个上表逼皇帝禅让的官员,血溅五步,人头滚落。

    好像发出了一个信号,刚才还在维护秩序的数十个护卫摇身一变成了伏完的死士,纷纷杀向身边的护卫和董卓一方的官员。

    哗~~

    百官顿时炸锅了,四散奔逃。不少护卫顾不上其他,只是防备地看向身边其他护卫,深怕也遭了黑手。董卓的亲兵连忙围成一个圈把董卓护在其中。

    有些大臣跑向董卓这边求救,却被亲兵当成刺客杀死。

    有些大臣开始挥剑看向其他大臣。

    场面乱成一片。

    董卓怒发冲冠,气的吐血。

    “伏完老贼!你敢!”

第六章 大汉葬歌(上)() 
皇宫西面。

    羽林军奉命在此集结,每个人都有些无精打采的。

    献帝禅位,这么大的事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们怎么可能会不知道呢?

    即使他们愿意为大汉最后一战,可他们的大统领——羽林郎伏完却似乎已经放弃了。

    聚集在这里,他们开始猜测,董卓即位后羽林军是不是要解散了?

    王允从宫中走了出来,他站在略高的台阶上审视着羽林军。王允知道,他们肯定有很多疑惑,很多猜测,很多不满,但在他眼前依然是一片肃然严整的羽林军,他很欣慰。

    羽林军副统领赵申公暗中得到伏完的密令,今日需要听从司徒王允的命令,此时见到王允他连忙抱拳一躬道。

    “参见司徒大人。”

    身边两个统领也连忙对王允施礼,羽林军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了王允身上。

    王允点了点头,向前迈了一步,问道。

    “众位将士,你们为陛下尽忠为的是什么?”

    众人有些愕然,左右互相看了看,却没有人答话。

    王允笑了笑,继续说道。

    “有些人可能是为了生计从军的,有些人可能是为了光宗耀祖,很多的原因。很多。”

    “但羽林军只收千里挑一的猛士!你们今天能站到这里,一定还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在听到“千里挑一的猛士”时,许多人骄傲地挺了挺胸,他们期待地看着王允,想知道他口中的那个答案。

    在他们打量王允的同时,王允也扫视着他们每一个人的眼神,那一双双眼睛中又恢复了精神。

    “自从周天子失去威权后,诸侯开始互相征伐,争夺霸权。先有春秋五霸,后有战国七雄,天下战火不绝,绵延了五百多年。”

    王允张开双臂,激动道。

    “五百多年?”

    “五百多年啊!百姓之苦何以述说?”

    “我等尽忠陛下为的是什么?为的是守国之重器,保天下安宁!不让天下重回春秋战国的旧路!”

    不错,或许他们中没有人能说清楚这样的道理,但这正是每一个羽林军将士肩头的责任,也是他们的骄傲。

    “高祖皇帝至今,大汉尔来已有400余年历史。”

    “遥想当年,秦历经数世变法图强,终于成为天下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