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大宋做权臣-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官家的态度,张宝更是不怕。手里有兵,心里不慌,眼下是赵佶在求着张宝办事,张宝完全没必要表现的太软弱。没听说求人办事还态度趾高气昂的,那不是求人办事,那是找抽。

    张宝已经给出了解决的方案,被朝廷招安的宋江,朝廷新组建的皇卫军,有了这两支人马,要说朝廷缺少平叛人马并不可信,无非就是朝廷有人想要借平叛之机削弱梁山军,来个搂草打兔子。

    可惜张宝不是兔子,没那么蠢,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为由断然拒绝了朝廷的这个决定。梁山军不是接受朝廷招安的宋江一伙,也不是由朝廷组建的皇卫军,朝廷的圣旨在梁山军这里并不好使。

    不过黄经臣在张宝这里碰了一鼻子灰,却不代表在童贯的西军那里也同样会碰壁。童贯可不敢像张宝那样恣意妄为,没办法,谁让他童贯端的碗是大宋的呢。在接了朝廷的圣旨以后,哪怕是会影响到西军接下来对西夏的战事,他也只能忍痛抽调出一部分西军交给黄经臣带回汴梁听候朝廷差遣。

    童贯的郁闷,张宝是不在意的。他自个眼下一大摊子事要管,哪有闲工夫去操心别人。若是只为了完成阻拦辽国介入宋夏之战,张宝完全可以只以流寇的身份在西京道四处点火,只要搅得西京道鸡犬不宁,辽国自然也就没“闲心”去管西夏的死活。可张宝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流寇。表面上他是大宋的雇佣军,但实际上张宝却是想要借此机会在辽国西京道建立属于自家的一块“根据地”,为将来收复幽云提前准备好内应。

    想要在西京道站稳跟脚,强大的武力保障是必须的,而除此之外,更要做的一件事便是争取当地百姓的支持。没有百姓的支持,再强大的武力也只是无根漂萍,随水而走。而想要争取到百姓的支持,光喊口号那是远远不够,实际的利益,才是笼络人心的正道。

    拿下了武州以后,辽人自是被单独关押起来,用以将来与辽国谈判的筹码,而对于城中的汉人,张宝自是也要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趁着城破打砸烧抢的人,无论辽汉,一律当众处死,以儆效尤。而对于那些“安分守己”的汉人,张宝则是以分发土地作为主要的拉拢手段。

    幽云之地胡汉杂居百余年,辽人虽只是少数派,但由于其统治地位,辽人在幽云之地占据了大量财富,其中土地则是重中之重。汉人虽多,但属于他们的土地却极少,多是辽人的佃户帮工,能拥有一小块自家的土地,便已经算是汉人当中的佼佼者了。

    此时武州被张宝攻破,原本属于辽人的土地也就成了张宝的战利品。张宝用这些带不走的土地作为拉拢当地汉人的手段,倒也不失为一记妙招。汉人属于农耕民族,与四海为家的游牧民族大不相同,对于土地的眷念,更是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一个能够在满是石头的岛上种出西瓜,能够在炎热少雨的沙漠里种出庄稼,能够在严寒无比的南极建起蔬菜大棚的民族,举世无双。

    土地,是大多数汉人难以割舍的情怀。通过发放田地的举动,张宝的梁山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武州城内大多数百姓的支持。不为别的,单是为了保住自己刚刚到手还没捂热乎的那块土地,就值得冒着身家性命去支持这些“流贼”。

    利益,永远是打动人心的最有效武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无利不起早,为了自身的利益,武州百姓对于张宝的募兵那是踊跃报名。不报名也可以,但因为只有成为了张宝的兵才有资格享受优先分配土地的福利,为了可以分到一块肥地,当然要报名。

    当初耶律楠征召城中三千青壮汉儿协助守城可说是阻力重重,但此时张宝这个外来户招兵却是响者云集。耶律楠的承诺那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是会重赏,却没让人看到具体会重赏什么。可张宝的承诺却是能够亲眼所见。土地就摆在那里,谁参了军,谁就能优先挑选一块肥地,而且梁山军的待遇也足以让那些过惯了苦日子的穷哈哈们心动。

    而让张宝更加高兴的,则是生活在辽国的汉人相比起宋国的汉人更加好斗一些,大多数人都是略通武艺,骑术也不错,只要稍加训练就可以派上用场。不像从宋国招募的兵卒,需要先进预备军训练个大半年才能放心用。

    在武州城,张宝招募了四千人,并且将这四千人尽数归入亲卫营,交由刚刚成为自己亲卫将的韩五统领。至于早先便进入西京道的孙安、杜壆、唐斌、郝思文四人,张宝并不打算此时就将他们召至麾下,依旧让他们留守在各山头,各自为政。

    未算胜,先算败,这是张宝做事的一个习惯,他不喜欢把事情想得太乐观。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考虑事情越是从坏的方面开始着手,越是容易发现潜在的问题。兵者,国之大事,关乎自家生死存亡,不能不谨慎对待。

    此时将孙安、杜壆等人召至身边虽可以壮大自身的力量,但同时也就暴露了自家的底牌,远没有让孙安、杜壆等人继续蛰伏有用。万一事有不谐,孙安、杜壆等人还能起到奇兵的作用,进而让张宝可以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眼下在武州城的张宝手里有两万余人,这份力量足以自保,而张宝为了不再继续被人称之为流寇,决定将此时聚集在武州城的兵马命名为武胜军。而新建立的武胜军除了已经摆在明面上的亲卫营以及栾廷玉、邓元觉、鲁智深三营人马外,在大宋境内草城川尚有高宠、杨再兴招募人手组建的两营人马以及受命继续蛰伏的孙安、杜壆、唐斌、郝思文四营人马。

    外人眼里武胜军不过只有两万余人,但实际上张宝隐藏着超过一半的兵力。而这个布置,导致任何轻视武胜军的人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

    武州的失陷,自是引起了辽国上层的重视,不过此时的天祚帝耶律延熹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付金国这件事上,对于边关一座小城的得失,并没往心里去,只是吩咐西京道官员尽快收复失地后便不再理会。

    而得了圣旨的西京道官员却是左右为难,若是没有宋夏之战暴发这件事,西京道官员早就调兵谴将对武州冒出来的这支武胜军予以清剿。西京道不是无兵可用,天德、河清、金肃三军紧挨着西夏,名义上是防备宋军,实际上就是用来替西夏“保驾护航”。若是没有武胜军跳出来坏事,此时这三军已经进入西夏阻止宋国对西夏的入侵,可偏偏就是多了一个武胜军坏事,以至于西京道官员难以决断。

    救助友邻固然重要,但保护自家利益不被侵犯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得知武胜军在武州大分田地争取民心的举动以后,西京道官员更是觉得不能任由武胜军在武州长久盘踞。别看此时宋国还没承认与武胜军的关系,可一旦武胜军在武州站稳了根脚,到时宋国是个什么态度可就不好说了。趁着宋国还未公开支持的时候将武胜军消灭或是驱逐才是上策,拖得越久,对辽国越是不利。

第252章 武胜军() 
要搁以前,管你是什么来路,辽国早就动手先灭了来犯之敌,之后才是向宋国抗议,继而武力威胁捞取好处。但今时不同往日,辽国如今最大的对头已经成了新崛起的金国。在对金国的战事中屡战屡败,逼得辽国不得不改变了过去对待宋国的态度。

    虽然辽国骨子里并瞧不起宋国,认为宋国软弱,但眼下有了金国在旁掣肘,辽国也就无法像过去那样集中力量针对宋国。而宋国虽然军事力量不强,但却十分富有,一旦与金国练手,将会给辽国带来极大的麻烦。

    若是只有宋国西军入侵西夏这一件事,那辽国联合西夏倒也不怎么犯愁,可偏偏现在又冒出来一个武胜军。虽然辽国已经认定这是宋国搞得鬼,可宋国君臣死不认账,辽国手头上的兵力又不足以三线作战,而且更要紧的是,辽国不知道除了这个武胜军,宋国会不会还安排了别的什么军,自己兵分三路应对,万一宋国再闹出一支什么什么军,到时怎么办?继续分兵?本来就兵力不足,再继续分兵岂不是更容易被人各个击破。

    辽国在犯愁,宋国君臣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河北田虎、淮西王庆、江南方腊,这三位就跟事先商量好的一般,竟然相继起事,各占一方与朝廷分庭抗礼。原本宋国君臣还打算坐看辽国上下焦头烂额,没想到自己屁股下面的椅子也着火了。

    田虎、王庆、方腊三人聚众造反,自封为王割据大宋江山,身为大宋天子,赵佶是不可能置若罔闻。而当黄经臣将西北一行的结果禀告赵佶以后,赵佶并没有怪罪张宝的抗旨不遵,反而接受了张宝的意见,命宋江率领盐山军前往江南,皇卫军奔赴淮西,黄经臣带回的西军则直接杀进河北,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剿灭叛逆,确保赵家江山无恙。

    宋国君臣没工夫去管辽国的死活,就连这回征讨西夏能否成功都被放在了次要,先平息国中叛乱才是重中之重。而在这种情况下,远在武州的张宝也就成了自由人,这也正是张宝所希望的。

    想要在武州站住脚,那就必须要争取到武州百姓的支持,而仅靠同为汉人这个理由,明显不够。张宝占据武州以后,通过分田地,提拔原来官府下级官吏等等手段将大批北地汉儿的利益与自己的存亡捆绑在了一起。

    收买人心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事情,唯有用利益,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武州本就汉人居多,得到了这些北地汉儿的支持,也就基本站稳了根脚。没人愿意将到手的利益轻易拱手让人,为了自家的利益,这些北地汉儿也会支持张宝。除非张宝势微,败亡在即,那些北地汉儿才有可能生出另寻新主的念头。

    张宝需要做的,就是不断胜利,随着他的胜利越来越多,也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他。不是那些支持他的人势利眼,而是这就是人的天性,趋吉避凶,就算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兵丁都知道在名将麾下效力存活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像武州这种汉辽杂居之地,辽人是主,汉人为仆。在张宝未来之前,汉人只能担任官府内的下级职位,而在张宝到来以后,这些“怀才不遇”的汉人纷纷得到了提拔,获得了重用。这好不容易翻身当家作主了,有几个愿意再让人呼来喝去的当奴才。而张宝的强大,就意味着这些人所获得的权势有了保障,他们又怎会不为张宝用心做事。至少在张宝出现颓势以前,他们的心还是向着张宝的。

    而张宝对于这些北地汉儿的忠心那也是心知肚明,他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王霸之气,那东西太缥缈,实在靠不住。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清醒的认识,对于兵权,张宝抓得很牢,看得很紧,所提拔的武州官吏多是文职,就算是有武职在身的,也被张宝全数交给了韩五。而韩五则带着这支新军驻扎在武州城西的一处大营内,与武州城遥相呼应。

    武州只是朔州辖下的一城,被张宝夺走以后,身为武州直接上官的朔州自是不能装聋作哑,只是西京道的大同府还没有给出明确指示,朔州也不敢轻举妄动。而张宝利用这个时间加固城池,储备物资,做好迎战的一切准备的同时也派出一支骑兵北上逼近朔州。

    得知武州的武胜军先发制人,竟然还有胆主动挑衅,朔州官员是又惊又怒,得不到大同府的指示,他们只能自行决断,总不能坐等武胜军兵临城下吧?

    一万步卒,五千骑兵,这是在确保城防无虞之后朔州可以拿出的全部人马,统统交给了朔州大将萧先锋,出城迎击来犯的武胜军。

    两军在灰河边相遇,萧先锋先发制人,主动发起攻击,而遭遇辽军的武胜军此时却无心应战,且战且退,直至退后三十里才稳住阵脚。而萧先锋得势不饶人,一心想要一鼓作及击溃眼前的武胜军,进而兵临武州,彻底将武胜军歼灭,收复武州。

    激战持续了大半日,从清晨一直到傍晚,在萧先锋的督战下,一万五千辽兵轮番上阵,妄图攻破武胜军的战阵,但武胜军的战阵虽看似岌岌可危,似乎只要再努一把力便可攻破,可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眼看着武胜军的战阵摇摇欲坠,但就是不落地。

    眼见天色将晚,不愿就此罢战给武胜军喘息机会的萧先锋已经开始安排人准备夜战,但就在此时,他却得到一个噩耗,也不知何时,自己的身后竟然又冒出了一支武胜军。此时自己这边的一万五千人激战大半天,早已兵疲马乏,这时又冒出一支武胜军参战,自己哪还有余力抵挡。

    直到此时,萧先锋才想要退兵,伺机再战,可武胜军蓄谋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