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梁柱-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萧木也能听出王在晋的这句话不过是例行公事般的宽慰与逢迎,所以他的心情并没有得到什么宽慰,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继续走吧。”

    很快萧木又补充了一句,“回头可以招募一些没有饭吃的逃难百姓,每天给他们一个馒头或者一碗饭的报酬,让他们一起在不需要真正埋放火药的地方挖坑填土吧。”

    这样一来,萧木原本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挖坑填土的“土方工程”增加了一项实际意义,那就是至少给了那些吃不上饭的难民一个用劳动换饭吃的机会。

第四五三章 执行() 
爱因斯坦关于“相对论”的一个著名解释就是,“如果你坐在一个滚烫的火炉旁边,时间就会过得很慢;但当你坐在一个美丽的女士旁边,时间会过得很快”,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北京城,大明头号重要的一国之都。

    如果用萧木后世现代社会的眼光去看,用汽车、地铁的速度去衡量的话,那么大明这个时候的北京城实在是小得可怜,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开车绕上一圈——当然是在不堵车的前提下的。

    但以大明这个时空的交通水平,以马车甚至直接步行的方式来衡量的话,大明的京城确实很大,既然京城都已经这么大,那么在京城外面转上一圈所花费的时间自然是少不了的。

    事实上萧木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也并没有能够把京城城外适合安营扎寨的地方看完,甚至连三分之一的工作量都没有达到,但他却已经没有时间可以继续看下去了,因为一个上午的时间对他这个一国之君来说已经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下午之前,他必须要回到宫里去,过问前线战事的情况——虽然平时是一个把国家政事交给内阁,自己当甩手掌柜的人物,虽然对于古代战事并没有任何的了解,但萧木作为大明的皇帝,即便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看着手下的臣子们工作,也能让他们心中感到有底,而如果皇上不在,大臣们做事的时候反而就会有些没有主心骨的感觉。

    总而言之,虽然萧木什么都不会,但他的身份本身就是极具象征意义的,有他坐镇,无疑可以给紧张筹备巩固京城城防,收集前方战事情报的臣子们极大的信心。

    事实上在这一上午的时间当中萧木也并不是一无所获,至少他与王在晋找到了一处十分适合攻城一方扎营的地点——大概在京城的广渠门外不远的一处地方,根据王在晋多年的军事经验来看,如果想要从东面进攻京城的话,在此处扎营是最为合适的。

    王在晋的意思表达得十分清楚,就差没有直接说“我要是领兵攻打京城的话,就一定会在此处扎营”的话了,毕竟王在晋作为大明的兵部尚书自然不傻,不可能说出这种疑似有不臣之心,容易给人落下话柄的话来。

    不过王在晋的意思已经清楚地表述给了萧木,萧木也意识到了这里确实是一个十分适合用来实施自己的“天才计划”的地方,于是当即下令在此处秘密埋藏火药,做好伪装,同时派人在此处周围大挖特挖,务必将周边五里之内挖得面目全非才行。

    下达了这样的重要指示之后,萧木又命令王在晋派人继续寻找其他适合攻城一方扎营的地点,按照同样的流程埋火药,挖地。

    然后萧木便带着王在晋又一道回到了京城,然后又回到了宫里——跟刚刚萧木作为所有大臣的主心骨的道理差不多,王在晋也相当于是整个兵部的主心骨,自然不可能整天都在城外转悠,还是要回到城里处置前线传回来的各项军务情报的。

    有道是“皇帝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在萧木的这个“天才计划”当中,耗费的人力实在是大得惊人,在接下来的两三天当中,几乎所有的京营士卒,以及逃难到北京的难民当中体格健壮的,全都“有幸”轮番参与到了皇上的“天才计划”当中——除了最后被确定为最为核心,最为机密的若干出适合扎营的地点,需要另行派遣可靠手下秘密埋藏火药之外,京城外周边所有其他的地方几乎全都被挖了一遍,如果不是已经到了秋天,如果不是京城周边这些地方本来就不是农田,这浩大的土方工程无疑看起来就像是春耕时分集体的翻地松土一样。

    不过在大明这个时空,人力资源的成本无疑低得吓人,或者说,萧木的这个“天才计划”虽然工程量浩大,但最后实际算下来却并没有耗费多少银两——毕竟京营的士卒本身就有军饷,拉他们出来干活自然不用付钱,不过就是给他们一日三餐的伙食标准提高一些罢了,而事实上由于京城已经开始备战,积极地巩固城防,京城士卒们的伙食标准本来也就应该需要提高的,所以这一部分成本就算是不执行萧木的计划也同样会花费。

    所以事实上萧木的这个计划的执行当中真正产生的额外花费,就只有雇用那些逃难的难民的费用,而这一项的费用同样也是低得吓人,由于这些人本身就是一无所有的难民,只要给上一些吃的,他们就会纷纷抢着过来给你干活,而且任劳任怨,生怕丢掉这份好不容易得来的养活自己甚至顺带着养活妻儿的差事。

    而且话说回来,即便是不进行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如果萧木知道了京城周围的难民的存在的话,处于后世的人道主义原则,同样还是会拨款加以赈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就连雇佣难民来干活的成本实际上也不算是这项土方工程产生的成本。

    经过了一阵的计算分析,最后可以称得上是真正付出的成本恐怕就只有那些被埋到了各个事宜安营扎寨的地方,用一个个木箱子装好的火药了——这些火药无疑是战略物资,如果不打仗的话放在仓库里并不会有任何的价值,既然现在已经是要打仗了,那就没有什么节约的必要,毕竟只有打仗的时候它们才有用。

    说道火药的话,事实上这个计划当中还有一处成本的来源,那就是用来装这些火药的木箱——现成的木箱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为了执行萧木的这个计划,并不特意临时赶制了一批做工粗糙,仅仅能满足一些基本需求的木箱,用来盛放那些直接埋在土中会受潮的火药。

    所以这两天对于京城当中所有的木匠来说是很不错的两天,每个人都接到了大量的生意,甚至是一些棺材铺子里面原本处理不掉的下等货色或者下脚料,也都得到了利用的价值。

第四五四章 修整() 
虽说古代的战争不像后世现代这会那样迅速,从发兵到取得战果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的道理还是亘古不变的,一旦战争开始,双方的军队相遇,两三天的时间足以可以发生很多事情,就比方说在京城周围大兴土方工程,执行萧木的“天才计划”的时候,在京城的北方,皇太极的后金军队跟蓟辽督师袁崇焕、宣府总兵侯世禄以及大同总兵满桂的遭遇战就在激烈地进行,而且已经基本上已经有了最后的结果。

    事实上这两三天的时间当中,萧木一直在不停地接到前线传回来的军情,一会官军挫败了建奴的锐气,一会又是建奴驱兵急进,官兵未能截住,总而言之,虽然从前方传回来的军情来看,双方似乎互有胜负的样子,但到了后来,即便是对于古代战争一窍不通的萧木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那就是明军肯定不是占据优势的那一方——毕竟如果是明军占优的话,皇太极的后金军队此刻应该离京城越来越远才对,但根据不断传来的军情来看,皇太极的军队与京城的距离似乎变得越来越近了,而且,袁崇焕、侯世禄以及满桂的军队似乎也是损失不小。

    而且从这些天的军情来看,大明这三股主要的军队力量似乎并没有能够整合在一起,共同对抗皇太极,由于他们是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赶来,往往都是各自为战,分别单独与皇太极教交手,然后未能取胜——或者换句话说,就是作战失败的意思。

    终于在第三天的下午,大明的蓟辽督师、宣府、大同总兵对皇太极的拦截作战彻底宣告失败,皇太极率领的后金军队终于到了京城附近,开始磨刀霍霍地打算尝试着攻击一番大明的绝对中枢,抱着万一能够攻下京城就能抢到无数金银钱粮的心态,开始了对大明京城的窥伺。

    这三天的时间当中,萧木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和锻炼,因为每天不断的各种军情已经让萧木有些目不暇接,往往接到一个利好的军情,萧木刚刚理解其中的利好所在,还没有来得及高兴的时候,下一个不利的军情又送到了,所以到了后来,如果不是那种重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那种军情,萧木都不会有什么情感上的变化了。

    既然皇太极的后金军队并没有被拦截住,那么京城直接暴露在后金的攻击范围之内就已经成为了定局,很显然攻击的触手可以摸到京城的情况下,皇太极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机会的,这一点萧木和林檎还有朝中所有的大臣全都十分清楚,于是京城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戒严的状态。

    当然先于皇太极到达京城脚下的事大明自己的军队,袁崇焕、侯世禄以及满桂在无法拦截皇太极,与其作战不利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率领军队赶往京城,在皇太极到来之前,做好京城的防守。

    随着三股朝廷边军到达了京城之下,萧木这里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他之前从来都没有意识到的,从来都没有觉得会成为是一个问题的问题——那就是要不要让袁崇焕他们的军队进城修整。

    “用残兵败将”来形容可能有些不太合适,总之就是三路大明的主力边军人马在抵达京城城下的时候,分别派人向萧木这个大明的皇上奏请,请求率领军队入城休整,以备日后与建奴决战。

    按照萧木原本的认知,他这个大明的皇上这样的请求完全没有任何拒绝的道理,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这些军队都是来保卫京城的,保卫京城就意味着保护他这个皇上的江山,既然是来替萧木这个皇上保卫江山的军队,自然没有不让他们好好休整的理由,毕竟在城里睡有屋顶的房子跟在城外睡帐篷相比有着天差地别的差距,很显然前者对于士卒体力的恢复有着巨大的帮助,而且除此之外,明明到了自家城池之下却不得入内,很显然会影响到军队的士气。

    但就是这样一个萧木看起来理所应当,不应该有任何异议的事情却遭到了朝中众多大臣的反对,而且是绝大多数的大臣全都反对让袁崇焕他们的军队入城休整。

    而且还有一点让萧木感到疑惑的则是,虽然朝中大臣们全都反对,而且态度也都是十分坚决,但当萧木问题他们反对的具体原因的时候,他们反而却说不出一个一二三来,而只是十分笼统地说上一句“此事干系重大,还望皇上三思”之类的话,相当于根本没有具体解释。

    由于毕竟是军国大事,而且用大臣们的话来讲还是“干系重大”的事情,所以跟之前萧木的那个可以确认不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天才计划”不同,对于让袁崇焕等人的军队汝城修整一事,即便萧木是大明的天子,也没有办法在众多大臣全都反对的情况下强行同意。

    于是袁崇焕他们的军队入城修整的这件事情只好暂时搁置,至少在今天晚上,他们军队的士卒只能将就着在京城城墙之下,在帐篷里面将就一晚了,至于明天他们能不能住到城中的兵营当中,也仍然是悬而未决的事情。

    带着对于这个问题的不解,还有对于将来如何守城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京城戒严的最新情况等等问题,萧木又一次地来到了林檎的寝宫——毕竟朝中大臣们就算再有经验也只是大明这个时代的认知范畴,萧木十分想要跟林檎一起,站在后世未来的角度去思考一下当前的形势,以及可以采取的对策,而这次萧木最想要跟林檎讨论,想让她帮自己分析一下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朝中的大臣全都要反对袁崇焕他们的军队入城休息的问题。

    “依我看来,大臣们不赞同袁崇焕他们带领的军队入城修整,很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袁崇焕、侯世禄还有满桂这几个将领,尤其是袁崇焕,产生了怀疑的态度。”林檎了解了当下的情况之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第四五五章 信任() 
“怀疑?”萧木很显然没有想到了林檎给出的这个答案,或者说这个林檎的这个回答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程度,萧木十分震惊地问道,“他们为什么要怀疑?”

    “因为他们三个人谁都没有能够拦截住皇太极。”林檎答道,“尤其是袁崇焕,更是首当其冲,不仅仅是没有拦截住皇太极的问题,甚至皇太极破关而入这件事情本身,也同样能算到他的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