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炊事兵-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锅没办法抬起来倒水,刷锅水打出去的方式,并不是用勺子去一勺勺的舀,而是需要借助惯性去推。

    锅铲放在靠近身体的锅边,左手抓住大锅铲把的末端,右手抓握在左手下方10公分位置,左手发力前推的同时,右手握住锅铲把往下压。

    两股力量配合到位,锅铲就会贴着锅底往前快速移动,用惯性带动刷锅水,从前面的锅铲边抛洒出去。

    没有出去的水会往回滑落,等它在惯性动能带动下,再次往前荡的时候,锅铲跟着水往前荡的动态,再次重复使用压推锅铲的动作,进一步增加水的惯性动能。

    随着抛洒出去的水越来越多,锅里剩下的水越来越少,推压锅铲的动作也同步进行加速。

    红队那边又是瓢舀,又是盆装,废了大半天才弄出去的烧锅水,谢清风只用了不到20秒就全部搞定了,连锅底残余的水都在沙沙的摩擦声中飞走。

    蓝队几人都是第一次接触大锅菜,全都被谢清风的操作整的一愣一愣。

    谢清风如此娴熟快速的动作,直播间里观众们反应也很大,感受到大锅菜这种粗暴中带着技巧的独特操作方式,“666666”弹幕刷得飞起。

    就连不远处的三位美食评审,对比红队的那边的手忙脚乱,也被谢清风这熟练度点满的大锅菜动作所吸引,交头接耳的笑着讨论了起来。

    就如之前周华健所说那般,炒大锅菜就是谢清风的主场,力量和技巧美如画。

    大锅洗完同样要冷油滑锅,接下来的动作就和小锅锅爆炒完全不同了,大锅不能拿起来颠翻,也不能起锅离火操作,一切只能通过控制液化气阀门来操作。

    而且需要注意格外火候的“延迟”!

    大锅菜的锅子大、菜量多,注定了受热反应没有小锅那么快,哪怕火开的再大,也会有一段时间的“火候延迟”。

    其中生铁锅(铸铁锅)反应最慢,不过它的锅面受热最均匀,锅底糊菜的几率比较低,反应速度和操作动作比较慢的人,都能够很好掌握。

    缺点就是火候控制更难,你从小火转到大火,锅内起温甚至需要一两分钟。

    在这个延迟时间里,容易出水的菜放的时一旦不对,锅内的温度不足以及时蒸发多余的水份,锅里的水越炒越多,原本的爆炒就会变成水煮。

    导致本该脆爽口感的菜,被煮得非常的糜烂,吃过学校食堂饭菜的人,应该都深有体会。

    反应比较快的是熟铁锅(精铁锅),以及不锈钢大锅等。

第127章 『莽夫的各种小诀窍』第5章,求月票() 
精铁锅的受热反应比较快,锅内温度的增加和降低都很灵敏,十来秒钟就能把温度提起来和降下去。

    缺点就是受热不均匀,中心区域温度远远高于四边。

    大火的翻炒动作不到位,或者手脚不够利索,就会导致贴底的食材糊掉,炒出来会带有明显的黑点,严重影响菜品的美观。

    谢清风现在用的就是不锈钢锅,这种锅灶一体式的炉子,通常都是采用精铁锅或者不锈钢锅。

    不锈钢锅受热起温很快,大火烧干锅内的水份,调小火冷油降温的滑锅结束,接下来就是正式的爆炒环节。

    糖醋包菜是一道很常见的菜,各大菜系都有不同的做法,不过主流的还是川式。

    谢清风擅长川式做法,考虑到这里是喜甜的尚海,且工人估计来自北方居多,对辣味比较敏感不适,他略微做了点修改。

    “雨晴,糖醋包菜的所有配料,现在拿过来给我,再把我切点青红菜椒片,梅涛过去搭把手,给你们两分钟时间。”谢清风冲右后方切配区喊话,接着开始制作的第一步——勾兑碗汁。

    大锅菜的加工时间虽然很长,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步进行调味,可它的分量太多,没办法做到小锅那样翻炒自如,让调味料均匀的分布在食材上。

    所以需要借助碗汁,让固体的调料提前变成液体,减去调料在锅内化开这一步。

    主题甜味的白糖、提味的食盐、提鲜的少量味精、收汁挂壁的生粉,按照适量进行配对,放入加水的大碗中化开。

    大锅菜中的这个适量,很多人看了会觉得恐怖,因为它不是按调味匙来计算,而是以按包和瓶为单位。

    以谢清风这个比例,食盐就放了近四分之一包,白糖更是500克的大半包。

    直播间里的观众看到这一幕,各种“一看就是家里有矿”、“欢迎收看盐巴白糖不要钱系列”、“卧槽,我特么一个月都用不了这么多”等调侃的弹幕,如雨后春笋般唰唰冒了出来。

    如果谢清风采用分步调味,观众们在温水煮青蛙的心里作用下,不会觉得有什么太大的冲击。

    顶多也就觉得下手有点猛!

    可他现在是一次性放进去,撕开一包调料就是哗哗倒,这场面实在过于粗鲁,所形成的视觉震撼力,妥妥的爆表满分。

    当然,这种一步到位的调味方式,仅限于像谢清风这种老大锅菜厨师。

    如果是小锅菜厨师,第一次转做一道大锅菜,脑海中没有那个调味概念,最少需要进行三次调味,才能把味道调到合适。

    调味碗汁准备就绪,开中火热锅,拧开两瓶500毫升的橄榄油,左右手各一瓶哗哗就往锅里倒。

    炒这道菜最好是用猪油,因为猪油的挂壁效果比较好,炒出来也比较香。

    可比赛没有提供猪油,那就只能用橄榄油代替,虽然它的价格比较贵,可比赛规则并没有限制不能使用,也不需要选手个人出钱来付费。

    那自然是哪种调配料更好,就用哪一种来做菜。

    这种粗暴霸气的手法,让直播间那些平日里看到的做菜场面,都是一小勺一小勺加油的观众,算是再次大开了一次眼界。

    油温起到80度左右,谢清风从魏雨晴送过来的配料中,抓起一把花椒和干辣椒丢进油里面,单手拿锅铲快速翻炒炝锅。

    干红辣椒微微发黄,立刻用漏勺连同花椒打出来,一起撇进厨渣垃圾桶。

    糖醋包菜的味型比较特殊,属于酸甜中带微辣的复合型类口味菜,讲究的是一个入口多重味道浓郁,咀嚼起来脆中带爽。

    也就是要确保做熟,又要吃起来“嘎吱嘎吱”的爽脆口感中,带有极刺激味蕾的多重复合味道。

    花椒的麻和辣椒的辣,是这道菜必不可少的副味,仅次于主题的酸甜,必须放进去才能有“灵魂”。

    可有的人很讨厌那种,吃菜吃的正香正爽的时候,咔吧咬到一颗花椒,或者吃到一个辣椒,整个人甚至变得僵硬。

    这种感觉,难受的一批!

    尤其是“麻辣抗性”非常低的北方,这种感觉更让他们觉得不爽。

    谢清风这种炝味后捞出来的做法,可以最大程度保留花椒和辣椒的独特味道,又不会导致出现上面这种“掉分”的意外。

    炝锅后油温已经起来,不用调火直接下底料姜蒜片,配色的青红椒菱形片。

    稍微翻动几下出香味,关小火来到两大盆包菜前,用最快速度往两盆菜上洒水,让切好晾了一个多小时,已经有点发干的包菜润下水。

    包菜属于前期出水较少的蔬菜,干巴巴的下锅,很容易导致出现“贴锅糊”现象。

    少量的水一起入锅蒸法,所形成的第一波高温水汽,具备隔离的作用,可以有效避免这种现象。

    而且高温的水汽可以帮着受热那些,没有接触到锅底热量的包菜叶。

    浇的水注意一定要适量,多了没办法在锅里及时蒸发,就会变成水煮包菜,失去了这道菜的独特脆爽口感。

    最好的程度为,菜叶上有水,装菜叶的容器内,不能出现积水。

    在家里做这道菜的小锅,不需要进行这一步的洒水,因为你洗完很快就会下锅,菜叶上沾的水已经足够。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大锅菜!

    谢清风对于这个动作很熟练,只用了五六秒钟就完成了,接着重新开大火,两大盆包菜全部倒下去。

    “嗤~嗤~”

    高温的油和锅,碰上菜叶上撒的水,顿时爆发出一阵爆油声,白色的水汽呼啦冒了上来。

    两大盆包菜蓬松堆积,装满了口径1。2米的大锅,上面还堆了个小尖角。

    进行到这一步,剩下的就是爆炒,开最大的火,用最快的速度翻炒,直到包菜受热发软踏缩下去。

    谢清风的动作很夸张,也很富力量感。

    左手一个锅铲,右手还是一个锅铲,双手像螃蟹一样张开,把锅铲从锅子的左右两边,贴边铲向锅子底部,两个锅铲的前端在下面相互碰触。

第128章 『被玩坏了』第1更,求月票() 
两个锅铲抄底后,双臂同时发力搂住往上提,把中间在锅底受了热的包菜,腾空掏抬到上面。

    锅底中间腾出了一个空间,锅内四边的包菜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往锅底下放滑落移动,重新把这个区域填满。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翻炒动作!

    不断快速重复这个动作,就能达到翻炒锅内所有包菜,达到所有食材可以受热均匀的作用。

    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锅里的包菜刚下锅时很蓬松,总体重量又超过了40斤,再加上大火猛烧的锅底,受热会非常的快,翻炒动作动作快了,菜会洒出去,慢了下面的就糊了。

    怎么把握一个平衡,很考验大锅菜的翻炒功夫。

    更何况持续不断蒸发的水汽,会一阵阵的往脸上扑,温度会非常高,加上消耗大量体力的内火中烧温,配上这“美妙”的艳阳高照天气。

    没有几分抗热的忍耐力,要想完成这个爆炒过程也会很困难。

    好在谢清风是一个老大锅菜厨子,在这方面早就身经百战,在爆炒的过程中,还有空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掉脸上的汗水避免掉进锅里。

    至于顺着脖子一路直下,穿过胸膛和腹部,最终给小兄弟泡澡的汗水,那就没工夫去管了。

    快火爆炒了三分钟左右,锅内的包菜开始变软,凸起的小山包消失,只剩下大半锅的分量,这时候就需要来加入第一种调味料——老陈醋。

    白醋和老陈醋都能起酸,和食材一起爆炒都能够让菜更脆口,可两者完全不能够当成一种调味料来用。

    白醋是人工合成醋,用可食用的冰醋酸稀释而成。

    其醋味虽然很大,但是不具备任何营养元素,更没有特有的醋香味,也没有任何的颜色。

    老陈醋是酿造醋,采用传统工艺通过发酵五谷杂粮或者豆类而来,含有乙酸、氨基酸和许多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这也是酿造醋可以用来做中药,具有一定的散瘀、止血、解毒等作用的原因。

    谢清风做糖醋包菜必须用老陈醋,除了它比白醋更营养,主要还需要陈醋特有的淡棕颜色,让包菜不那么惨白,能够在色泽上更加诱人。

    其次是陈醋特有的焦香味,能够中和糖醋包菜中,辣、麻、甜、酸、辛等气味,让它们能够完美的融合成一种混合菜香。

    这些加入菜肴中的作用,都是白醋所不具备的。

    特定只需要光溜溜的“酸”,不再需要任何醋的特点的菜品,可以优先使用白醋,除此之外的所有调味情况,陈醋炒菜的好处远远优于白醋,做的菜也更加营养。

    毕竟,白醋是人工合成的醋,在任何方面都比不上天然发酵的酿造醋。

    在家里做菜的话,尽量多用酿造醋,山西老陈醋、果醋、酒醋等等,都是不错的家用炒菜选择。

    大锅菜倒醋的姿势也很特别,看起来一如既往的很粗暴,直接整个瓶盖拧掉,四指扣住瓶颈,拇指压住瓶口一半,瓶子倒过来对着锅里就是一通撒。

    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左手往锅里撒醋的同时,右手锅铲翻锅动作同样要保持,爆炒这种方式锅内的温度非常高,多余的水分都已经被蒸发,翻炒的动作几乎一刻都不能停。

    大量老陈醋倒进去,锅内会随着嗤嗤的烧水声,蒸发出大量的醋蒸汽,散发出陈醋特有的焦香味。

    一瓶半老陈醋洒进去,整个菜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锅里那些原本白哒哒,看起来毫无食欲的包菜,都被裹上了一层亮的淡棕色,视觉效果瞬间就起来了,再配上那本身就能够让人自动分泌唾液的开胃醋酸。

    说实在话,累了两个多小时的谢清风,这时候突然觉得很饿。

    伸手捏了两片放到口中,嘎吱嘎吱的咀嚼吞咽,尽管还没有任何的盐味,还有一点点的夹生,可包菜上沾上的淡淡醋酸,混合着花椒、辣椒和姜蒜带来的独特混合香,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