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钊诵淖沓彰缘镊攘Α�
吕布的戟法大开大阖,却雄浑无比,十八式乃是浑然天成的,每招之间却又变化无穷。
方天画戟重达八十一斤,长一丈。戟刃有半月牙形,可削、可刺,可砍、可斩、可撩。善使戟者,必力大无穷者,才可运用娴熟。
吕布天生神力,一杆方天画戟使的是出神入化,精妙绝伦,令一旁观看的陈卫和秦宜二人无不大受震撼,看的入神。
待到吕布练完,二人才如梦方醒。
吕布将画戟交由陈卫,一旁的侍女连忙递上热毛巾。
随意的擦了几下,待用完了早膳,这时候忽然得下人通报,说是司徒王允派人递来请柬,说是庆贺自己内人生日,请了一些好友相聚!
这王允与自己并无多少交情,怎会无缘无故的请自己?
虽同殿为臣,但吕布与这些世家门阀出身的大臣,向来并无多少交情!除了根深蒂固的世家门阀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也有这些士大夫看不起身行伍的吕布!
所以索性吕布与朝中王允等人甚少往来!
吕布忽然想到了什么,哂笑道:“自己与王允并无交情,却无端邀请我,怕是宴无好宴!”
不过吕布还是决定要去的!要除去董卓,吕布也要依靠这些大臣,这些人代表着天下士族,在朝中势力错综复杂,说不准。就有一些董卓麾下将校和王允等人有关系!
夜幕刚刚降临,华灯初上。长安城内一片灯火。吕布命人备了点礼物,带上陈卫和秦宜以及几名亲卫,赶到了王允的府邸。
虽同殿为臣,但吕布向来为这些士族清流之士不喜,所以甚少往来。这也还是第一次到王允府上。
王允府邸位于城东闹市处,府前朱门大户,两座狻猊威武雄壮。匾额上是描金写的王府两个字。
王允早就在府门前等候,见到吕布到来,笑盈盈的将吕布迎了进去。等吕布进入到大厅内时发现,士孙瑞、黄琬、杨彪、赵谦等一干朝廷大臣也在。除了这些人还有一人倒是让吕布意外,便是一日三迁,被董卓征拜为左中郎将的蔡邕。虽为中郎将,却并无实权。
早期的蔡邕,刚正不阿,敢上书七言,力陈时政,得罪许多人,因而漂泊他乡。多年宦海沉浮,起起落落,早已磨灭了他的锐气,直至年过不惑也明白了许多事,不再醉心于官场了。所以与朝中大臣的关系不温不火,往来也甚少。
今日见到蔡邕,向来与王允的关系甚好。二来也是王允可以将蔡邕拉拢过来,也是因为董卓净重蔡邕的缘故,籍此可以让董卓少一些猜忌。
吕布案席正好靠着蔡邕,朝蔡邕微微颔首。蔡邕别过头去,没有理会吕布,拿起酒杯便喝了一口。吕布尴尬的笑了笑。
王允见吕布尴尬,便笑着打圆场,邀请众人饮宴。其余人等纷纷举杯,祝贺王允夫人的夫人。由于这个时代,女人地位低,所以众人也不见王允的夫人。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允双手轻拍,屏风后,一众艳丽的歌姬,伴随着靡靡的音律飘飘而出。长袖挥舞,艳丽多姿,看的众人都是眼花缭乱。
王允、士孙瑞等人频频与吕布举杯共饮,气氛热烈。吕布是来者不拒,一边与众人对饮,一边神色不经意的瞄向一众歌姬。这些歌姬个个姿色不凡,面容姣好,身形婀娜,只是吕布并不在意。而是吕布在梦中,知道王允有一女,名貂蝉,只是吕布又不好确定,只好目光在这些歌姬中来回逡巡。
王允见吕布目光紧盯着歌女,心中暗喜。除了蔡邕外,其余人都是出生世家,都好趋风赴雅,风花雪月。
宴会本来就是无聊的,过的一个时辰,便结束了。众人都微微醺醉,除了吕布,神情自若,并无醉意。席间,杨彪等人也是不吝赞美之词,夸赞吕布少年英雄、是朝廷重臣等等不一而云。
慢慢地,众人也都告辞离去。吕布见时候也不早了,也告辞离去。王允亲自将吕布送出府邸,甚是诚恳,让人有种如沐春分之感。
王允对吕布道:“改日,若是闲暇,允再邀将军饮宴,将军得太尉大人倚重,又是朝廷重臣,日后朝廷之事,还得多多仰仗将军。”
吕布笑道:“司徒大人谬赞了!司徒大人才是朝廷重臣,布不过一介武夫,何德何能得司徒大人夸赞!”
王允连连摇头道:“将军谦虚了。”忽又道:“席间见将军目光对那些歌女似是有些喜欢。将军乃是少年英雄,自古英雄哪个不好美色,这才是性情中人。听闻将军夫人不在身边,生活多有不便。改日,允替将军说媒亲事,如何?”
吕布一愣,望着王允道:“司徒大人当真?”
王允见吕布如此,哈哈大笑道:“将军虎牢关力战天下群雄,声名远播,天下谁人不识将军。长安城中许多官宦人家子女,多有希望能将女儿嫁与将军为妻呢!”
吕布想了想,道:“若是司徒大人当真为某说门亲事,布必定铭记司徒大人恩情!”
“哪里!”
“不过,只怕有点难度!”
吕布面色故作迟疑地道。
“哦?”王允敛去脸上的笑容,疑惑的道:“莫非,将军有中意的女子?是哪家官宦之女?”
“乃是蔡邕之女!蔡文姬!”
回想当日,天空飘着雪花,披着白色大氅的蔡琰,仿若天上的仙女下凡一般!让吕布不禁有种痴迷!
王允心中有点为难,他虽与蔡邕关系很好,但同时也知道蔡邕看不起的就是像吕布这样的人!
送走吕布之后,王允便想着如何去和蔡邕说!
吕布辞了王允,回到府邸,想了想王允的举动,知道王允这是拉拢自己,要密谋诛杀董卓了!
若是如梦中一样,那门王允等人的行动便在过春之时,也就是说现在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吕布想了想,便展开一卷竹简,略微一沉思,便开始挥笔!
不一刻,吕布便写好了,传一直侯在书房外的秦宜!
吕布将竹简交给秦宜,郑重的嘱咐道:“你即刻趁着夜色出门,将这份信交于西门外高顺!记住,要亲自送到高顺手上,务要有任何的闪失。也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今夜你也不要回来,明日再回来,记住不要让人知道!”
秦宜见主公这般慎重,心知必然很重要,所以不敢多问。接过书信后,带上人便往高顺大营。
秦宜和陈卫乃是吕布的左右亲卫统领,忠心无需多表,二人一人勇猛,一人细心。将这件事交给亲宜去办,并没有什么差错。
今夜王允邀请,想必董卓很快就会知道。若是认为董卓毫无城府心机,那就大错特错了。
反而董卓是一个心机城府极重之人,否则一个暴虐之人,又如何能够权倾朝野,独霸西凉?李儒很关键,但若董卓是一个草包,就算李儒是汉初子房萧何,也不能将一个无能的人扶上现在的地位。。
吕布暗思,该如何让董卓不起疑心?忽然脑海中闪过蔡琰的身影,眼前顿时一亮。
另一边,且说亲宜很顺利的来到了高顺的大营,示意屏退左右后,便将书信交给高顺。
高顺疑惑的接过书信之后,待到看完,心中大惊,古井无波的脸上也不禁露出吃惊的神色。
原来吕布信中将今日的一切和自己的猜测已经决定都写的明明白白。
吕布这是要告诉高顺,自己准备联合王允诛杀董卓了。
高顺想不明白,为何吕布会突然有这种想法,要知道,董卓的大军分布于潼关和弘农一带,将司隶围的如铁桶一般,再加上长安城内,还有樊稠、董璜的万余兵马,岂是那般容易?若是贸然杀了董卓,且不说杀董卓会不会成功,但说杀了董卓,该如何能够控制长安,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高顺面色凝重,问道:“主公还有什么吩咐?”
亲宜想了想道:“主公说,日后他不便与将军联系,就让我与将军传递书信。”
“好!”高顺接着道:“去请张将军来!”
很快,张辽便来到高顺的营帐中,高顺将书信递给张辽,待张辽看完,面色同样变的凝重起来。
一旁的秦宜自觉的下去休息,留下了高张二人。
等张辽看完,高顺便将书信给烧了。接着问道:“不知道文远有什么想说的?”
张辽本不是吕布麾下,和吕布一样,同属丁原麾下。后来吕布杀了丁原之后,张辽便顺势归顺了吕布。
只是一直以来,吕布信任嫡系高顺等人,张辽一直未得吕布重用,好在高顺知道张辽的能力,所以二人关心甚好。
“看来主公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慎重考虑过。”
“我也知道主公必定是察觉到了什么,否则不会派亲宜传递信息,而自己不便与我等接触。只是,若真如主公信中所说,王允要拉拢主公为的是密谋刺杀董卓,却是要慎重之中。”
“杀董卓乃是利国利民之举,主公若是真的除去董卓国贼,我等就算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子谦当支持主公才是!”
张辽挥舞拳头兴奋的说道。
高顺见文远如此,叹道:“我知道文远心中存忠义,然则。。。。。”
他和张辽不同,高顺忠心的是吕布,而张辽,心中或许尚存忠义,这也是,虽同在吕布麾下,但自从投靠吕布以来,张辽与吕布貌似是貌合神离。
“只是文远可知道,王允等人是什么样的人?王允等人自恃出身世家,看不起我等出身行伍的边境鄙夫。就算主公杀了董卓,和王允等人共秉朝政,但也会受到王允等人的排挤。这是主公对我说的。”
张辽点头道:“这个我也知道。但主公有此义举,我等当支持才是。”
高顺深以为然,道:“不错。主公让训练兵马,为的是在杀了董卓之后能迅速控制长安。这件事暂时不要让他人知道。我等静等主公消息便是。”
张辽郑重地点点头,心知这么重要的事,吕布竟然信任自己,心中对吕布的好感油然而生。
第四章 董卓算计()
王允很犯难,心中想着如何去和蔡邕说。ww。蔡邕和自己的关系很好,但即便是关系好也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牺牲品。
不过,就算犯难,王允决定还是要去和蔡邕说说。且说蔡邕正在家中和蔡琰在焚香弹琴,空旷的大厅内,琴声悠悠,时而如山中之溪水潺潺,时而如环佩相击,又或如晨钟暮鼓。琴声温柔优美,荡气回肠,让人久久沉浸其中。
“老爷,司徒王大人来访!”
这时,蔡府的管家从外面进来,小声的对着蔡邕说道。蔡邕闻言便止住了琴声,对蔡琰点了点头。蔡琰会意,便抱着焦尾琴带着侍女小倩退了下去。
蔡邕将王允迎了进来,命人奉上茶水。这时候的茶水不像后事那样用开水佐以茶叶。这时候的茶,是添加佐料用来煮的。
当代文人士大夫还是喜好品茶茗茶的。蔡邕也不例外,于官场上身心淡然,无欲无求,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品茶和抚琴之上。
“老远就听到伯喈的琴声,当真是如仙乐一般,让人陶醉其中!伯喈当真是好雅兴!”
“子师说笑了!”
蔡邕淡淡笑道:“不知子师今日得闲来府上一聚?今日且留下好好,对酌几杯如何?”
“理应如此!”
二人坐下后,品了几杯茶,聊了一些风雅之事,王允这才切入主题,道:“伯喈,其实今日我来,是有人托允替其提亲的。”
蔡邕一愣,继而才明白王允所说的提亲,当是蔡琰婚嫁一事。蔡琰如今已经年过双十,本应二八年华嫁人,然则,因为战乱,又迁徙到长安,加上蔡邕一直未留心到蔡琰合适的夫婿,便搁置了此事。
只是听王允说是替人提亲,当下便疑惑道:“子师是替何人提亲?”
王允迟疑了一下,便道:“便是那吕布!”
“是他?董卓义子?”蔡邕闻听是吕布,当下便不屑,吹胡子瞪眼地道:“此人不过是个武夫,又如何能配得上老夫的文姬!”
王允早就猜想到就是这个结果,只是想说此不过是为了拉拢吕布而已,可是说了也没有用。别说蔡邕了,就连王允也不屑吕布的为人,有勇无谋、无信无义的莽夫而已。
其实王允、蔡邕这般评价吕布就有点牵强附会了。吕布早年出身于并州,在丁原帐下曾为主簿一职。主簿何职?乃是管理一州文书档案的文职,而且那时吕布年纪轻轻便能坐上主簿一职,可见吕布绝非那种武夫。然而王允等人自恃出身世家,当然看不起出身行伍之流,诸如吕布、董卓。
所以蔡邕如此评价吕布,王允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