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蓖迪约海套盼涔Ω撸鄹和肀病U獯嗡闶鞘纱砹耍桥淖雷拥氖焙虿恍⌒纳说窖模匣普獯蔚暮诠闶潜扯恕�
晚节不保。
第九章 清晨()
第九章清晨的帝国
公元665年,大唐高宗麟德二年,正月初九。五13更三点,上阳宫第一声报晓鼓敲响,各条南北向大街上的鼓楼依次跟进。随着鼓声一波波传开,皇宫大门,各坊大门都依次开启,同时城内的寺庙也跟着鼓声撞响晨钟,鼓声和钟声交织在一起,唤醒整座洛阳大城,共同迎接东方喷薄而出的朝阳。
报晓鼓并不是一口气敲完的,一共要分五六波左右。如果没能在第一波鼓声中被唤醒,还会敲上好几波,后面的几波主要提醒距离上阳城较远的坊门,城门注意把握好时间开门。薛绍所在的坊,离上阳宫较近,第一波报晓鼓敲响的时候薛绍就被十四郎唤醒了,由于城阳公主并不打算在东都洛阳逗留太久,仅仅带了十几个使唤下人维持公主府的起居生活。身为家将的十四郎只好肩负起奶妈的责任,伺候薛绍起居。十四郎脑子可能有时候不大好使,可是动起手来,那叫一个干净利落。薛绍连左边的眼屎都没擦干净,十四郎已将他的衣服穿好了,顺带连头发都打理了一番。抄起旁边铜盆里头的热毛巾,拧干,感觉温度尚可时,照着薛绍的小脸顺时针、逆时针各来两圈,接着漱口,穿鞋,下床,第一通鼓还没敲完,薛绍已经被十四郎捣腾好了。薛绍此时还没醒盹,打着哈气想要往床上爬,十四郎眼疾手快将薛绍抄在腋下,夹着出了门,他要还要负责将小郎君送到城阳公主那里把关,不合适的话,还要重新选衣服。毕竟大郎,二郎一直在洛阳念书,只有薛绍头一回见他的皇帝舅舅。怎么说也要穿的俊秀一点,此时城阳公主早已穿戴整齐,素雅的罗裙,搭配淡黄色的小袄,头发盘的高高的,上面仅插着一枚玉簪子。面容清丽可人,虽年过三十,但保养的极好,看上去更像个二十几岁的姑娘家。指挥着十四郎给薛绍挑换衣服,薛绍怂拉着脑袋,一脸不满。见个见个亲戚而已,他要看的是我的人,不是衣裳。
三百声的报晓鼓全部敲完才算穿好衣服,草草吃点东西,坐上公主府的座驾启程往正北的上阳宫而去。薛绍不明白,一大早皇帝难道不需要上早朝吗?这么早去干什么?为什么娘亲非要离开洛阳?
初春早晨的阳光没有一丝暖意,敷衍了事地照在一个个出门忙碌的身形上。将马车的影子投射在道路西侧的树上,规律地跳动着。薛绍躲在娘亲城阳公主的披风之下,虽然他系着一个小披风,总觉得丑的不行。借着娘亲披风下的暖意,遮掩一下心中的不安,越靠近上阳宫心里越发紧张起来。
马车在老黄头的手下晃悠悠向前赶着,穿越洛河上的三座桥已到达上阳宫皇城正门端门下面(三座桥自南向北,{马车前进方向}分别叫做星津桥,tj桥,黄道桥。)。
守门的将士上前看了下老黄头手里的令牌,吓得赶紧放行,并且派遣卫士在前头开道。马车又吱悠悠向前进发,薛绍想掀开帘子看看皇城到底长得什么模样,被娘亲伸手拍落,佯怒地瞪了薛绍一眼:"有什么好看的?"
薛绍撇了撇嘴,满脸都是委屈,城阳公主瞬时心软了,一边抚摸着薛绍的脑袋一边对薛绍唠叨:"娘亲小时候就在这里长大的,除了房子就是房子,连个玩耍的伙伴都没有。整天都想着以离开这里,现如今娘亲离开了这里,你的舅舅却走不了了。舅舅他一个人呆在这里很孤单的,待会儿娘亲带你去找舅舅玩耍好不好?"
"好"薛绍说出的好字都被揉圆了,不答应能成吗?
马车有了前面引路的卫士,行进起来顺畅很多,往前行进了好久,才停下。左转右转晃的薛绍都转向了。不待马车停稳薛绍蹭的窜了出去,后面传来城阳公主的呼喊:"绍儿慢些,小心摔着。"
下了马车薛绍发现自己依然站在一处园子的门口,门前站着两位披甲军士,甚是威武。薛绍径直走到右边的军士面前,伸手去摸铠甲,有一种冷冰冰的厚实感,铠甲是由一小片一小片贴片拼凑而成,算不上好看,还好缝制的还算紧凑,后世只在博物馆见过,今天终于摸到了。这位军汉被薛绍这么一折腾,动也不是,不动也不是,懆的满脸通红。
"绍儿,不得无礼。平时怎么教你的?"城阳公主下了马车,朝薛绍厉声说道。
"郎君,薛绍唐突之处还望海涵。"薛绍依言赔礼,军汉连呼不敢。
"圣人至"一声尖锐的声音打破短暂的平静,两侧军士铿的一声单膝下跪低头行礼,到底是当兵的,就是不一样,下跪都跪的这么赏心悦目。娘亲和老黄头侧身弯腰行礼,娘亲还想抓住薛绍衣裳让他跟着行礼,无奈薛绍灵巧躲过,气的娘亲城阳公主直跺脚。只好放弃约束薛绍,转而狠狠瞪着薛绍,心中一定想着如何回去收拾薛绍。
此时薛紹没有选择,必须主动起来。历史上唐高宗李治生平没什么作为,数得上的政绩要么是唐太宗李世民给他留下的班底做出来的,要么就是在武则天的干涉之下完成的。算不上一个昏君,最多是个普通皇帝罢了,外加怕老婆和优柔寡断。历史上就是因为放任城阳公主随丈夫离开洛阳,最后客死他乡。薛紹不能等待李治和城阳公主露出破绽给他,照着李治软弱的性格加之过分偏爱幼妹城阳公主,说不定今天就真的向皇帝辞行成功了。
薛紹挣脱娘亲的手,朝迎面行来的一群人奔去。微微调整步伐,向着正前方面带微笑的中年华服男子跳了过去。后者似乎早就料到一般,伸出双手稳稳接住,顺势转了一圈。吓得身旁的內侍一阵慌乱。
“绍儿都长这么大啦?再高些舅舅就抱不起来喽。”李治爽朗的笑道,伸手抚摸薛紹的脑袋。薛紹顺势搂着李治的脖子,回过头朝自己的娘亲挥手“娘亲,娘亲,你看。舅舅是不是很喜欢绍儿?”
“看娘亲回家怎么收拾你”城阳公主气恼地走过来准备接过薛紹,但被薛紹躲了过去。
“幼娘在还跟阿兄置气?让阿兄再抱会儿绍儿。自打绍儿出生,阿兄就没见过。几次宣召都不回来?是不是阿兄不派人去接,你就不回来了?”
“阿兄不是这样子的,幼娘其实……”
“好了,阿兄不是怪你。进去再说,让阿兄好好和绍儿耍耍,绍儿你说好不好?”
“好,绍儿要那位将军的盔甲穿穿。”薛紹指着门口那位将士说道,搞得后者涨的满脸通红。
“好好好,都依你。”李治也笑了,连说了三个好字,挥手示意那位将士也跟上来。
这时候一位内侍匆忙过来禀报说是吐蕃使者求见。
李治愤怒挥了挥衣袖,甩出一句:“当我大唐的玺书是个笑话吗?不见。”
第十章 没那么简单(一)()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占吐谷浑之地,遣使言吐谷浑之罪,唐高宗?13??使降玺书斥之。麟德二年(六六五)正月,吐蕃又遣使入朝,请与吐谷浑复修和好,并请在河源赤水(今qh省扎陵湖以西)放牧畜群。赤水本吐谷浑之地,吐蕃之请,表面为和亲,实则要求唐朝承认其对吐谷浑的兼并,因此,高宗不允吐蕃之请。
另外,唐朝在西域的经营一直都很吃力。唐初镇守安西的一直以来都是名将,例如郭孝恪、麴智湛(qu,一声,同曲。麴姓是鞠氏所改。)、裴行俭等。但即使是这些名将也未能完全平复西域,西域诸国总是叛附无常,而吐蕃则借此渔利。公元662年十二月(唐高宗龙朔二年,泉盖苏文打败唐军也是在这一年。),西突厥内部发生混乱,唐将苏海政冤杀兴昔亡可汗阿史那弥射,导致弓月引吐蕃拒唐军,苏海政因军士征战疲劳,不敢战,遂贿赂吐蕃,约和而还,由此弓月阿史那都支及李遮匐收余众归附吐蕃。次年,疏勒反叛,并与弓月引吐蕃侵于阗,安西都护高贤引兵击弓月以救于阗,胜负不明,结果未见史籍明载,但在敦煌的一些文献中,多次提到“西域(唐)败军”,有可能高贤打了败仗。也许正因为如此,唐朝在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以裴行俭为安西都护,这位名将的到来使西域安稳了一点。吐蕃和大唐在整体上没有发生太大的战争,毕竟打仗是要死人的,还要花钱的。
所以,一来当时唐朝的主力多在东边朝鲜战场上(大家有时会因为大唐横扫六合、吞并八荒而误以为唐初的军队多如牛毛,实力超凡无比。其实唐初的人口只有隋朝的三分之一,可调用的军队也不多,用在一场战争上一般不超过十万人马。这些军队东西南北不断调集,打来打去也挺累的,经常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在之中大唐横扫各国只是一种精神寄托,一家一家扫还是有希望的。),二来西域局势的混乱性,导致唐朝对于吐蕃吞并吐谷浑,显得无能为力。在龙朔年间西域的争夺战中,吐蕃略占上风。其次唐朝初年连年征战不断,对于国家财政也是一笔极大地负担,吐蕃也是。所以吐蕃虽然在对抗李唐王朝的前期做的很好,无奈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水平整体落后,拖到后期国库吃紧、民间赋税繁重、新君主与吐蕃三朝大相禄东赞争权,矛盾加剧,内忧外患。而反观唐朝此时国家机器已经掌握在武则天的手里,虽然她擅长的并不是打仗,但这并不妨碍他找到会打仗的人去打,顺便说一句武则天政治军事手腕要比唐高宗李治要强上太多,从未在对外征战的态度上面做出让步。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ps{以上文字首段摘自百度文库,剩下两段部分文字引用。侵权立删。}
李治抱着薛紹自言自语般将吐蕃的情况说了出来,想必是想将心中烦闷的事情说出来,心里会舒坦些。大唐此时拿吐蕃没有办法已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像李治的父亲太宗皇帝那样让四海来贺似乎很伤这位皇帝的心,就连怀里的薛紹都感到一丝惆怅之意。薛紹真的很想跟李治说:就是你因为你没当好这个皇帝,叹气是没用的,提刀上去砍的话或许能够激起大唐将士的勇气。
城阳公主从李治怀里硬生生将薛紹扯了下来,扔到亭子边上的花园里让他去玩泥巴。薛紹满脸的不高兴,绕着亭子去祸害那些花花草草,完全无视娘亲城阳公主的呵斥。城阳公主心里也感到分外奇怪,自己儿子一向乖巧懂事,怎么今天这般顽劣?高宗李治倒是毫不介意,小孩子调皮些没什么。
“让兄长见笑了,绍儿太过顽劣,回去定将他收拾的服服帖帖。”
“无妨,幼娘莫要如此,绍儿还小。再说男孩子顽劣些是好事,先皇曾说过男孩子不顽劣长大了也没什么出息。你看兄长现在这皇帝当得,也不怎么样嘛”为了给我开脱,舅舅你也不用这么拼吧,不过说的也蛮在理。
“兄长说的什么胡话,以后莫要如此。你是大唐皇帝,是大唐子民的天,怎能说这般丧气话?”城阳公主训斥完薛紹开始训兄长,看来娘亲和高宗皇帝的感情真的很好,不然李治不会说出这番话,城阳公主也不会这般答复。
“是是是,为兄的错,下次不会再说了。”看到李治故意一脸严肃的说出这番话来,城阳公主才打算放过李治。同时站在周围侍奉的一堆内侍也同时松了口气,这话要是传出去,保不齐在场的数人都会被灭口。
薛紹百无聊赖的踢着一束不知名的花朵,时刻注意着在亭中闲聊的娘亲和舅舅,万一娘亲提出离开帝都我该怎么说服舅舅坚定的将娘亲留在身边?m蛋,偏偏在这个时候老黄头离这个亭子这么远,出了事怎么第一时间赶到?而且,你就真的听得到吗?你以为你是小李飞刀李寻欢吗?高手都这副德行吗?非得将游戏调成困难模式不成,没听过不作死就不会死啊,哦,貌似他真的不应该听到过。
“奴婢见过圣人,见过公主殿下。”一道突兀的声音打破融洽的局面,自己和妹妹聊得正欢,你出来搅什么局。李治不悦写满了脸,但并没有出言责备来人。
“说”李治说道。“太医令送来的参茶,圣人趁热些喝吧,此茶养身滋补对圣人身体大有好处,听闻城阳公主来此,奴婢斗胆多讨要了一杯。”侍者小意地说道。
“哦,果真如此。幼娘快快趁热喝了吧。为兄再命人多准备些送上府中,天冷气寒,幼娘注意身子。”李治听说这茶对城阳公主的身体有好处,顿时将之前的不快扔到脑后,劝解城阳公主喝茶。
“兄长还是先喝了吧,幼娘身体早好了,倒是兄长你操劳过度,经常头晕脑胀,目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