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他们相反的,就是那些大小贵族们的愤怒了。因为,马林的这一法令,让他们今年毫无进项,日子都会变得艰难起来。
但马林才不在乎他们会怎么想,因为,这8个诸侯国的主要贵族成员,基本都参加了入侵北海国的战争。然后,不是死在了北海国,就是被关押在了奥尔登堡。留在家里的贵族,不是太老,就是太幼小。就算他们想造反,也翻不起浪花来。
而他们若是想煽动农奴造反,那就更不可能了。因为,这条法令让农奴们获得了巨大的好处,让马林在农奴们眼中的好感度爆棚,谁还会去反对马林?只要没有农奴跟随,这些不是太老就是太小的贵族,就翻不起浪花来!
当然,马林也不像把这些贵族得罪太狠。毕竟,以后他还要统治这些地区,不能把所有人得罪了。
所以,在宣布不收农奴租税的同时,马林也告诉8个诸侯国的那些贵族——之后他会给这些人一定的补偿。前提是,他们要听话。总之一句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事实上,要不是马林急着率军南下威逼诸侯联盟那些诸侯承认他对8个诸侯国(包括绍姆堡伯国)的占领,他哪会在乎这些8国贵族的经济损失?能让他们活命,都算恩赐了
但对马林而言,明显南下获得诸侯们的承认比对付这8个诸侯国的贵族更加重要。所以,马林才委曲求全,愿意补偿他们的经济损失的。
为了让这些老牌贵族安心,马林特地按照他们往年的收获,给每家贵族都打了白条,承诺回来后兑现。反正,这些贵族的封地每亩的收益不过几十磅黑麦,马林粮食多,完全支付得起
只要这些人在自己率军南下的时候不给自己捣乱,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临走前,马林宴请了8各诸侯国一批年老的贵族代表,再三重申了以后会保留他们的贵族身份以及封地利益。当然,他没说——以后他依然会把这些贵族的封地集中置换到不莱梅省去,以方便统一管理
安抚了这些贵族代表后,马林才重新聚集4万大军,从戈斯拉尔城出发,先向西去了故乡波鸿。然后,等东弗里斯兰省的运粮船通过明斯特运河运来足够的军粮后,才重整旗鼓,继续南下,直奔瑞士地区
在路过科隆大主教国的驻地波恩和美因茨大主教的驻地美因茨的时候,马林特地拜访了两位大主教,并奉上了不少从戈斯拉尔城搜刮来的金银,贿赂两位地位尊崇的教诲选帝侯,希望美因茨大主教能临时召开帝国议会临时会议,讨论和承认马林对8个诸侯国的统治权问题。当然,同为教会选帝侯的特里尔大主教马林也没落下——他同样派了使者送去了大量金银
德意志的教会诸侯和马林的关系非常微妙,一方面,出于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警惕和厌恶,这些教会诸侯对和哈布斯堡家族关系密切的马林没有好感;但另一方面,因为马林和现任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密切关系,这些教会诸侯们也不大方便公开和马林翻脸,免得被教皇大人惦记上。
要知道,他们这些教会诸侯,可比那些世俗诸侯要在乎教皇的态度。世俗诸侯的权利,来自于血脉的传承。教皇对世俗诸侯,最多只能宣布开除教籍,也就是绝罚。不过,这并不致命。至少,不影响那些世俗诸侯继续当他的诸侯。除非,有生死大敌以这个借口来上门挑战。
所以,真正算起来,皇帝都要比那些靠血缘关系继承的世俗诸侯要惧怕教皇的绝罚。因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是诸侯们选举出来的,需要良好的名声。如果被开除了教籍,诸侯们也是可以以此为借口废黜掉皇帝的。
可那些诸侯们不同,他们的封地和爵位,不需要别人选举和承认,而是来自于血脉的传承。就算被教皇开除了教籍,最多名声狼藉,却不影响他们继续当他的诸侯。这就好像后世一些名声很臭的明星,就算人人嫌弃又怎样?人家活得照样滋润
但这些宗教诸侯不同,他们和皇帝一样,都是被选举出来的。而且,从地位上讲,他们都是教皇的属下。而皇帝和教皇地位是差不多的,最多名望上皇帝有所不如。连皇帝都害怕教皇的绝罚,何况这些作为教会下属的教会诸侯?
因此,就算他们不爽马林,也不敢公开diss马林。否则,惹怒了教皇,被教皇diss了,那可就摊上大事了
所以,面对马林的请求,美因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和特里尔大主教都感到很为难。
最终,三位教会大选帝侯态度出奇一致——同意召开临时会议讨论马林对8个诸侯国的吞并问题。但是,他们只负责召开会议。等临时会议召开后,他们这些教会诸侯会表达中立。马林想要从法理上获得8个诸侯国的统治权,必须获得过半的世俗诸侯的同意
这个态度,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委婉拒绝了。因为,一般情况下那些世俗诸侯不可能同意马林合法占领那8个诸侯国的,就算有决斗书也不行。
但马林也不在意,因为,他早就做好了威逼那群世俗诸侯同意的准备。所以,美因茨大主教只要同意召开临时会议,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美因茨大主教乌列答应通知各诸侯国召开临时会议后,马林就心满意足地率军离开了美因茨。事实上,马林曾打算如果乌列大主教不答应,他就带兵赖在美因茨不走的准备的
美因茨城外,马林4万大军旌旗招展。4万精锐老兵行进间展露出来的气势,无比惊人。
城墙上,美因茨大主教乌列看了旌旗蔽日的4万北海国精锐大军,长叹了一口气:
“德意志又要迎来多事之秋了”
第1342章 巴塞尔对峙()
正所谓“兵马过万,无边无际”,四万大军行进间,威势何等惊人?别说美因茨大主教乌列看到后震惊,就是马林自己看了也都被震撼到了。
北海国军队学的是后世最标准的pla队列,对纪律要求极高。基本上,大军行进的时候,每支队伍士兵们左右腿行进的次序都差不多。
要是几个人这么走,也没什么。可4万人行动整齐划一,那场面,谁见了都震撼。别说打了,吓都能把人吓住。
更何况,马林还带了2万多民壮,帮忙运输粮食和弹药补给。那运送补给的独轮车排成的队伍,也是一眼望不到边。
离开美因茨后,马林率领大军南下,直奔沃尔姆斯。沃尔姆斯是帝国议会的开会地点,在美因茨以南40公里的地方,同样在莱茵河西岸。
等帝国议会临时会议召开后,马林肯定也要来这里的。不过,他之所以沿着莱茵河向南,主要考虑的是补给问题。因为,通过莱茵河用船运输补给,比陆地上运输补给方便多了。也因此,马林这次只带了2万民壮,就够用了。
而且,马林大军此次的目的地巴塞尔,也在莱茵河畔,只不过是在南方的莱茵河上游的河畔。马林率领大军沿着莱茵河西岸逆流而上,肯定能抵达巴塞尔。而且,这一路地势都比较平坦。甚至,巴塞尔一带的莱茵河,也属于可通航的河段。要是从巴塞尔再往上游一点,到了巴塞尔东边的莱茵费尔登,就到了莱茵河通航的边界点了。
因此,这趟行军,对于北海国大军而言,非常惬意。因为,比较重型的火炮等辎重,主要放在船上运输了。只有粮食怕受潮,才主要在陆地上运输。毕竟,美因茨再往南的莱茵河,虽然能通航,但也不能走吃水深的大船了。若是小船,吃水太浅,容易进水受潮。要是粮食受潮了,那就容易霉变了。
当然,马林之所以带2万民壮随军,除了运输粮食辎重,也有充当工程队的意思。毕竟,修建军营什么的,总不能让战斗部队去做。要是战斗部队因为修建军营耗费了太多体力,面对敌人可就不保险了。
话分两头,话说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回到因斯布鲁克后,也按照约定,命令弗伦茨贝格出动2万大军,兵临巴塞尔城下,摆出了进攻的姿态,让诸侯联军大吃一惊。
如今,巴塞尔城还在诸侯联军的控制下。但是,弗伦茨贝格已经完成了对那1。5万投降的雇佣兵的整编。后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又根据科勒的建议,悄悄从诸侯联盟手里虎口夺食,强挖了七八千老手雇佣兵,使得总兵力暴涨到3。5万人。
而且,若是论战斗力的话,弗伦茨贝格的3。5万大军,其实是有能力吊打诸侯联军的3。7万人的。不过,因为以法国人为主的“瑞士抵抗军”有2万多精兵在一旁虎视眈眈,让弗伦茨贝格也不敢轻举妄动。
所以,这次出手,弗伦茨贝格出动的是北边阿劳的2万大军。至于南边卢塞恩的1。5万人,则按兵不动,防备瑞士和法国人的联军。
当然,2万人单挑3。5万人并不保险。毕竟,弗伦茨贝格手下这2万人不是北海国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那样的十年老兵。
因此,弗伦茨贝格亲率2万大军抵达巴塞尔城下后,第一件事不是攻城,而是立即修建了坚固的土城。而且,在土城外还挖掘了几道壕沟,壕沟里插满了尖桩
弗伦茨贝格可是很早就跟随马林的人,马林的手段,他学了不少。比如修建营寨,马林就比较喜欢使用夯土的方式修建土墙。因为,土墙比木头栅栏牢固多了。添加了茅草作为“筋骨”的土墙,牢固程度还是很好的,有些像弱化版的混凝土。虽然难以抵挡重炮,但这个年代欧洲一般军队也没有重炮,而三磅炮这样的轻炮,是轰不开添加了茅草筋骨的土墙的。
而且,士兵可以站在土墙上像守卫城市一般守卫军营。这比守卫木栅栏要容易得多,也安全得多。因为,土墙上也有简单的城垛,可以抵挡弓箭和子弹。
至于巴塞尔城里的诸侯联军,也没敢出城来攻击弗伦茨贝格的军队。为什么?因为诸侯联军虽然总兵力有3。7万人。但此时,留在巴塞尔城里的,只有2万人。另外1。7万人,分散在弗朗什孔泰的首府贝藏松和巴登伯国首府巴登巴登(前面说的卡尔斯鲁厄是错误的,1715年巴登伯国首府才会迁往卡尔斯鲁厄)。
为什么呢?因为,诸侯联军是派兵去弗朗什孔泰和巴登伯国去征粮去了
眼下,恰好是秋收结束的时间,也是君主和诸侯们最佳的征粮时间。诸侯联军总兵马达到3。7万人,外加4万民壮,粮食消耗非常惊人。
单靠各诸侯国的财力支撑以及教会诸侯们的私下补贴已经难以维持,所以,趁着秋收刚结束,诸侯联军就分兵去弗朗什孔泰和巴登伯国去征粮去了。
当然,说是“征粮”,其实和鬼子下乡抢粮差不多。诸侯联军对于哈布斯堡家族治下的弗朗什孔泰和巴登伯国而言,是不折不扣的侵略军。所以,诸侯联军也不会在乎当地人的死活。他们是能征多少粮食就征多少,要是士兵看见庄园里养的鸡鸭鹅什么的,也会像鬼子一样,将那些鸡鸭鹅抓住,用绳子绑好拴在长矛上
所以,此时巴塞尔城里的守军只有2万人。面对同样是2万人的弗伦茨贝格的大军,他们毫无胜算,也不敢出城战斗。当然,他们有巴塞尔城的城墙作为依托,也不会害怕弗伦茨贝格的兵马。
至于弗伦茨贝格,也很清楚——攻城不划算,而且皇帝也没要求他攻城。而等到另外1。7万敌军赶来,他又不一定能打得过
因此,趁着敌人兵力分散的时候,修筑一个土城式样的坚固大营,就成了最佳选择
诸侯联军果然被哈布斯堡家族的莫名其妙的举动给吓到了,然后,原本还在弗朗什孔泰和巴登伯国乡下“征粮”的大军被紧急召回,然后聚集在巴塞尔,防备哈布斯堡家族军队的进一步举动。
但他们不知道,人家就是单纯地想吓唬他们而已。但偏偏,诸侯联军就被吓住了,不得不聚集在巴塞尔城里,但又不敢轻举妄动
第1343章 诸侯们的恐惧()
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哈布斯堡家族的军队和诸侯联军,都处于互相扯皮的状态,还没有彻底撕破脸。
虽然此前双方已经大打了一场,但双方都称是对方有错,己方是被动反应。直到现在,诸侯联盟和哈布斯堡家族都还在为科斯塔尔山谷的那场伏击战的对错相互扯皮,都指责是对方有错在先。
事实上,双方都很憋屈,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可都心有忌惮。
他们忌惮什么?哈布斯堡家族的忌惮很简单——他们怕在和诸侯联军死磕的时候,法国人会在背后捅刀。因此,明明军力超过对手,弗伦茨贝格也不敢放手进攻诸侯联军。毕竟,卢塞恩城外的2万多包含很多法国精锐的瑞士抵抗军可不是开玩笑的。
而诸侯联军的忌惮就更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