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585章 总参制度()
果然不出乎马林所料,当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开出男爵和男爵领地的条件后,古登道夫接受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拉拢。
不过,为了不落下“违约坑雇主”的恶名,古登道夫并未直接公开倒向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而是打算采用“出工不出力”的办法,来应付目前的雇主路易十二。
具体办法就是,古登道夫带着人马,在米施泰尔山谷和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几千人马打一场假仗。
古登道夫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约好——开打后,双方的火枪手在装弹时,只装填火药,不装铅弹。然后,大家装模作样地互射,忽悠一下法国人派来的督战人员。
实在不行,就在米兰公国境内抓几个农民,打扮成士兵的样子,让守卫米施泰尔山谷的米兰军队杀一批,让法国代表看到战斗的“惨烈”就行。
而对此,卢多维科。斯福尔扎这个米兰公爵也没啥意见。反正,这年头的君主都不太把老百姓的命当回事。
当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不是啥好人。他给古登道夫儿子丹顿的封地,位于瑞士瑞士东部苏黎世湖边上的迈伦小镇。这里农业条件倒是良好,毕竟位于苏黎世湖边上。
但是,想要保住这块好封地,必须保证哈布斯堡家族对瑞士的控制啊。要不然,被瑞士联盟给夺走,这男爵领就没了。所以,以后古登道夫的军队,难免要沦为哈布斯堡家族的打手
想通了这一切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心里开心得不行,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然后,他突发奇想,派人去秘密拉拢瑞士抵抗军的统帅齐格,许诺册封其为伯尔尼男爵,并将伯尔尼作为其封地。要求就是,齐格率领瑞士抵抗军投靠他
然而,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却是低估了瑞士西部地区的人对哈布斯堡家族的仇视
瑞士东部地区,属于德语区,自然更德意志化。比如苏黎世地区,对哈布斯堡家族虽然有抵触,但不是那么强烈。
而瑞士西部地区,属于法裔占优的地区,甚至西部地区主要讲法语。不像东部地区,多是德裔,讲德语。法语区的瑞士人对哈布斯堡家族非常仇视,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仇视和鄙视哈布斯堡家族的。而齐格,恰好出生于法语区,对哈布斯堡家族自然不感冒。所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拉拢以失败而告终。
不过,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也没那么在意。因为,只要法国人不派主力亲自下场,弗伦茨贝格的大军就不会害怕瑞士抵抗军。
而古登道夫糊弄法国人,也会让法国人产生“胜券在握”的错觉。要不然,要是古登道夫公开反水,法国人可能会在羞恼之下,派出返回国内的主力精锐参战。
而现在这样的情况是最好的,法国人以为古登道夫的军队会攻入瑞士,威胁弗伦茨贝格的后路。这样的话,他们暂时就不会出手干预瑞士战事。
至于更远的将来马林给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信件里暗示过——西班牙人不会善罢甘休,还会卷土重来的!一旦西班牙人卷土重来,法国人就没精力理会瑞士这边的战事了
事实上,马林猜的也没错,西班牙人目前的确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反攻。不过,重新执掌兵权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建议在秋收后再动手。因为,到那时,大军的粮食才会充足。
而且,这几个月的时间,正好让西班牙人拿来练兵,以增强战斗力。
除此之外,吃过被猜忌的大亏的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次也聪明了许多。这一次,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决定不再独揽大权,而是打算让西班牙军队分权。
当然,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所谓的分权,不是指分润指挥权,而是和别人分润军队的控制权
为了打消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对自己的猜忌,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特别提出——将西班牙军队分成几部分。除了第一军团由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自己亲自掌控以外,其他军团的军团长,都由两位西班牙国王亲自任命。这些军团长的任务,就是掌控好各自的军队。
但是,这些军团长到了开战的时候,必须听从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指挥。除非,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下令谋反。否则,他们不能拒绝命令。
同时,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没有给那几个军团的中下层军官直接下达命令的权利,必须通过他们的军团长转达才能生效。而且,平时的时候,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也无权管理除了第一军团之外的其他军团,最多只会监督下几个军团的训练效果,不能直接干涉其余军团的事情。
如此一来,只要几个军团长是国王的心腹,就不用担心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权柄过大,甚至造反什么的。
这个方案,立即受到了斐迪南二世和胡安三世的欢迎。因为,兵权的分散,让他们安心不少。毕竟,举国兵马都掌握在某一人手里,是个君主都没法安心的。而北海国的马林,是每次战争亲自担任主帅,自然不担心兵权旁落了。
事实上,这个建议,也是马林通过在西班牙的间谍,提供给贡萨洛。德。科尔多瓦的。
或者说,这就是后世总参谋部制度的变种。在后世的德意志,总参谋部就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这个部门在平时并不掌管军队,但一旦爆发战争,全国的军队都会由总参谋部的军官团提供战术指导和决策。
也就是说,总参谋部负责指挥下令,却不具体掌兵。而具体统兵的将领,则没有决策权。这样,就避免了某个统帅兵权过重的危险。
而马林通过间谍给贡萨洛。德。科尔多瓦提供的方案,其实就是总参制度的变异版本。
在这个变异版本中,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位名将,一个人化身为总参谋部,不再负责具体掌控所有兵马。平时,除了第一军团之外的其他军团,都由别的军团长管理。
只有在开战后,贡萨洛。德。科尔多瓦这个主帅,才有指挥各个军团的权力。但若是下达叛乱的命令的话,各个军团长是有权拒绝,甚至采取行动的
事实上,马林早就打算在北海国实施总参模式了。可问题是,现在北海国懂军事的参谋都非常稀缺,更别说搞什么参谋部了。因此,这个制度,只能等眼下这帮孩子们都成长起来,再推广实施了。
好在,自己还没有老,可以亲自出马指挥军队。但等到自己老了,凯撒上位后,北海国应该有足够多的合格参谋了。那时候,建立总参制度,自然水到渠成。
而有了总参制度的存在,以后北海国的军事决策就不会犯低级错误。同时,决策权和掌控权的分离,也能避免出现将领叛乱的情况。
以后,北海国将会维持多个军团的规模。但各个军团互不统属,平时总参也没有指挥各军团的权利。甚至,总参的级别,不高于各个军团的军团长。但各个军团的军团长没有调兵权,战时各个军团长听从总参的指挥。而和平时期,则听从国王的指挥(不包括开战权)。如此,就能充分避免某个军事强人出现,并指挥军队叛乱了
第1586章 儿孙自有儿孙福()
事实上,总参制度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早在明朝建国的时候,明成祖朱棣,就建立了位卑权重的内阁。不过,那时候的内阁,和明朝中后期的内阁完全是两回事。
朱棣创建的内阁,内阁大学士品级很低,只有正五品,比从四品的下府知府还要低一级。但内阁有皇帝的支持,可以和六部尚书抗衡。但没有了皇帝的支持,只有五品的内阁大学士是无法和六部尚书争锋的。
这样一来,内阁就必须依赖皇帝,才能和六部抗衡。而皇帝也因此牢牢掌握了权柄。
可惜的是,朱棣的后代们不懂其中奥妙,不住提升内阁的等级。原本“位卑权重”的内阁,变成了“位高权重”。特别是到了喜欢修仙的嘉靖皇帝这里,内阁首辅竟然抛开皇帝后就能制衡六部。然后,皇帝的作用就可有可无了
等到了万历时期,万历皇帝就悲哀地发现——他爷爷挖的坑太大,现在内阁可以撇开他这个皇帝单干了
然后,心灰意冷的万历,干脆几十年不上朝了。反正,他去了也没用,内阁已经不需要他了
所以,明朝后期的内阁,已经成了可以取代皇帝的超强力量。有了不亚于君主的权柄,自然眼红的人就多了。所以,明朝后期的党争极为激烈。因为大家都清楚,谁掌控了内阁,就获得了堪比皇权的力量
而获得了堪比皇权的力量后,入阁的文官们吃得那叫一个饱啊明末的时候,全京城也就崇祯皇帝最穷,那些文官大佬们个个富得流油
说到底,还是嘉靖那个蠢货,忙着修仙,把权利都下放给内阁首辅严嵩,造成了内阁尾大不掉之势。他自己倒是可以靠锦衣卫把权利拿回来,可惯例一旦形成,他的后代们又没他利用厂卫的手段,自然只能被内阁架空了。
所以,有了明朝的教训,马林在起草成立总参的文件的时候,加了一条原则——总参只有在战时拥有指挥权,平时,敢插手军队指挥权的一律枪毙!
此外,马林反复强调,总参和军队没有从属关系,地位不高于地方军队主帅。这一点,即使是国王也无权更改!如果后代国王有强行修改的意图,大臣们可以依据此条款将其废黜
这一条非常狠,就是马林害怕子孙后代有像明朝皇帝那般乱来的。嘉靖并不是第一个提高内阁地位的皇帝,他的前几任,也在提高内阁地位上出力不小。总之,不是嘉靖一个人的责任。明朝内阁的地位提升,是一步一步上来的,不是一步到位。到了明末,内阁已经可以欺负皇帝了。
马林可不愿意出现明朝内阁那种情况,所以,他以后成立总参的时候,会公开宣布这两条原则,即使是后来的君主也不能违背。否则,会被依法废黜
当然,除了总参制度外,马林还不得不考虑另一个军队大佬——军务大臣,也就是后世的国防部长。
这个人物的身份,肯定是高于地方军团长的,也高于总参。如何防备这个人独揽军权,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因为,在平时,总参不能调动军队,可军务大臣肯定有权啊。毕竟,从理论上讲,军务大臣地位在军中是仅次于国王的。
马林思来想去,最终决定——军务大臣在调动兵马时,只能调动军团级别以下的单位。若是调动军团级别的单位,必须请示国王。然后,由王室签发命令。而军务大臣,无权对军团级别的单位直接下达命令。
另外,马林还打算模仿后世的毛子,成立内卫部队,专门包围首都。这支军队,由国王亲自掌控,其他人无权插手。而且,其建制,直属王室,不归军务大臣管,军务大臣也无权调动内卫部队的一兵一卒。或者说,这支部队,就是北海国的宫廷禁卫军。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现在的北海国,说这些还为时过早。马林很清楚,他这一代,肯定是自己亲自掌控军权了。毕竟,他头脑里有领先时代几百年的军事知识,没人能做得比他更好。
但是,他不敢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也有军事才能。要是遇到个军事白痴,再独揽军事大权,很有可能像明英宗那个白痴一样,葬送举国精锐。
所以,以后马林肯定会将军权交出去,只留下首都的禁卫军,由王室牢牢掌控。而其他地方军队,会教给总参指挥打仗,平时则交给国防部管理
当然,军费开支,肯定也交给内阁承担了。不像现在的北海国,军费开支都是马林个人承担的。
也幸亏这年头欧洲粮价昂贵,而马林又死死地保守住了粮食高产的秘密。要不然,马林根本没能力养活那么多军队。
但是,在未来,粮食高产的秘密肯定会泄露出去。到时候,霍夫曼家族就没有能力承担那么多军队的军费了,只能把军费负担交给国家税收来承担。
一旦如此,那些军队的指挥权,也势必要移交给内阁的国防部。到时候,王室就会只剩下保卫首都的一个禁卫军团的控制权,避免王室被人轻易颠覆。
那些都是以后的事情,马林其实也不指望自己的后代能一直占据王位。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撑过法国大革命那一波。只要那一波撑过去,进入到19世纪以后,就算王室被颠覆,也不会轻易被送上断头台了。
马林从没指望子孙后代世代为王,只希望后代别被人像杀鸡宰狗一般屠杀掉就行。只要能撑到19世纪以后,基本就不会被轻易屠族了。像满清那种血债累累的皇室都能存活下来,马林不信自己后代名声还能比他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