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对于个人而言,5000平方公里真的很多了。这差不多相当于后世一个地级市的面积,想想看吧,一个地级市都是你家的……这才是真正的土豪……
这几人是马林麾下的核心将领,才会给这么多。其他的次一级的将领,就没这么多了。一般的大将,给的一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就差不多了。
而且,这也不算少了,相当于一个县大小呢。搁在德意志本土,都能建立一个不小的诸侯国了。比如克里弗公国,说起来是个公国,可面积只有1800平方公里……
当然,克里弗公国位于莱茵河两岸,是最肥沃的农业土地,不能比。而马林分给手下将领的土地,肯定要搭配不少山地的。这也是应有之意,毕竟,哪个君主肯轻易把全是肥沃平原的好地分封给别人?
像是南美最好的拉普拉塔河附近的潘帕斯草原这样的好地,就被马林封给嫡次子威廉了。更好的北美的后世老美的土地,只能留给凯撒这个继承人。分出个费城伯爵领,马林还不大乐意呢。但现在北美殖民地需要艾伯特管理,马林也就不说啥了。但他打算等艾伯特退休了,给他换个封地。当然,领地肯定会更大,而且气候和资源也不会差。
倒不是马林舍不得费城这块地,而是费城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属于北美东海岸核心区域。这中间卡着一个独立性很高的伯国,管理起来很麻烦。
在未来,马林打算把艾伯特调往巴西,作为巴西总督,统管巴西殖民地。同时,在巴西东南部,给艾伯特挑选一块最大最好的封地,作为和费城伯国的交换。
而且,未来马林也没指望在巴西收到什么税收。因为,那些贵族领地都将会是自治领——除了军事和外交。而艾伯特,将会成为这些自治领的总管,负责帮忙管理。毕竟,那些北海国军事贵族也没法分身前往巴西管理领地。
而艾伯特有着丰富的殖民地管理经验,由他帮忙管理和开发巴西殖民地,的确是个很好的选择。
当然,这对艾伯特而言就比较悲催了——好不容易把北美殖民地开发好了,却被马林踢到巴西去继续搞蛮荒之地的开发……
对此,马林只能说抱歉。大不了,多给点土地作为补偿。另外,到那时,自己差不多也是个国王了,大不了再给艾伯特提个公爵爵位呗。至于土地,给他一万平方公里也没啥。毕竟,巴西啥都缺,就是不缺土地。要是搁亚马逊热带雨林,马林给他100万平方公里的封地都成,只要他有本事开发……
说白了,马林只是觉得巴西不开发太可惜,而且怕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惦记,于是废物利用。正好,拿来补偿手下的军事贵族。同时,也可以拿来补偿自己的弟弟。也就是这个年代土地不值钱,可能手下们还会觉得亏。但几百年后,他们的后代就要感谢马林的大方了。
要知道,后世的农场,价格一般都是每公顷几千美元的。就算是5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只有1000平方公里开发成农场,也有10万公顷,至少价值几亿美元。要是有繁华城市,那里的土地可是按平方米算的,更加值钱……当然,前提是他们的子孙还继续拥有那么多土地……
第1685章 规划()
私下的碰头会上,马林向施瓦茨、卡恩、瓦格纳和施泰因道夫等几个手下重要贵族详细介绍了一下巴西的情况,并说明了以后想要将他们的封地弄去巴西的打算。不过,马林表示,会限制他们从本土招募人口去开发巴西。因为,他开发北美人口都不够呢。
瓦格纳提出疑问道:
“那么,大公,那么大土地,没有人口,我们怎么开发啊?”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决定,马林既然给了他们比欧洲还好的土地(农业上),可却限制他们从本土招募移民,这就难办了。毕竟,再好的土地,也要有人开发啊!
马林则回应道:
“也不是不让你们招人,只是限制你们从本土招募人口,特别是德意志人。我的打算是,允许你们派出几百人的本土卫队掌控殖民地。至于劳动力,你们可以抓当地人嘛。实在不行,也可以买黑奴。或者,招募法国人和波兰人也行。”
顿了顿后,马林又强调道:
“不过我要提醒诸位,在30年内,大家最好别招募和本土有联系的外国人。比如,你们想要招募法国人,最好招募背景清白,和法国本土没有联系的人。”
“为什么?”施泰因道夫不解。
马林解释道:
“美洲太大了,单单巴西,就比法国本土要大很多。但现在全欧洲被我欺骗了,大家误以为美洲是个可怕的蛮荒之地。所以,现在才没人和我们争夺美洲。”
“而如果你们误招募了和法国本土有联系的法国人,情报要是传回法国本土,你们以为,法国人会不会去抢夺巴西?法国可是有1500万人口的。他们要是铁了心和我们抢,谁都抢不过的!”
大家都点头表示明白,的确,北海国本土人口和法国相比,实在太少了。200来万的人口,连法国的零头都赶不上。也难怪马林不肯给太多人给他们,毕竟,北美也需要很多人开发的。
“那我们买罗斯人奴隶?”施瓦茨问道。
马林点点头:
“可以,买奴隶很好,奴隶没有自由,和本土关联不会太大。但购买斯拉夫人的话,要注意宗教问题。罗斯人可都是东正教徒,要是占据人口比重太大,宗教方面肯定会出问题。所以,如果购买罗斯人奴隶,必须保证人口占比不高,而且必须都改宗天主教!”
几人都连连点头,他们对这些不在意,反正,只要能将殖民地开发出来就行。
至于未来巴西农业如何发展,马林根据记忆,给出了建议重点发展咖啡种植,此外,还可以发展马黛茶种植。
马黛茶是南美巴拉圭地区一种很特殊的茶饮料,原产地就是巴拉圭的丛林地区。在后世,阿根廷人非常流行喝马黛茶,就和华夏人喝茶叶茶一般。另外,后世巴西南部几个州(也就是马林划给军事贵族的几个州)以及乌拉圭,也非常流行喝马黛茶。
马黛茶在南美地区非常重要,19世纪60年代,甚至还爆发了残酷的“巴拉圭战争”。而当时巴西之所以集结10万大军,攻入只有几十万人的巴拉圭,其目的,主要就是争夺当时盛产马黛茶的马托格罗索地区(也就是后世的南马托格罗索州)。
为什么巴西执意要夺取马托格罗索地区而不是自己种植呢?这就涉及到一个趣闻据说,马黛茶的种子非常难以发芽。因为,种子皮很厚,里面的嫩芽很难突破厚厚的种子皮。
如果直接拿种子种植,根本不发芽。然后,当时人们以为就巴拉圭地区适合马黛茶的生长呢。直到后来人们才发现马黛茶的种子必须经过巴拉圭当地某种特殊的羽毛鲜艳的鸟类吞服后,经过消化,没消化掉,而是随着粪便排出。但此时,马黛茶种子外表已经被消化了不少,加上马黛茶种子混在鸟粪里,营养充足,然后才能发芽。
而因为这种种植方式太过奇特,且那种吞食马黛茶种子的鸟类只有巴拉圭和附近的巴西和阿根廷边境地区有。所以,马黛茶的种植,后世就只在巴拉圭和与巴拉圭接壤的巴西和阿根廷的边境地区,尤其以被巴西抢走的马托格罗索地区规模最大……
马林打算,以后让巴西殖民地靠近后世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一带的地区主产咖啡。而靠近巴拉圭的丛林地区,则重点种植马黛茶。
既然知道了马黛茶种子需要经过当地某种特别的鸟类吞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马林完全可以让手下人专门饲养这种鸟类,专业帮忙消化马黛茶种子……
此外,后世巴拉圭地区貌似也是桐油的重要产区。而且,马林觉得,和巴拉圭同纬度的巴西南部几个州,应该也适合油桐的种植。甚至,可能比巴拉圭还要合适。
毕竟,巴拉圭气候虽然类似华夏南方,但地势有点低。而巴西南部几个州,山地丘陵较多,正是适合油桐生长的环境。就算沿海地区不合适,靠近巴拉圭的内陆地区丘陵也一定行。
然后,漆树什么的,在这边种植也没问题,也可以当成重要产业。果树不通说,当地环境很合适种植苹果、梨、橘子、葡萄等水果。其中,葡萄还能酿酒。当然,这些都是经济作物。
至于粮食种植,马林则推荐水稻种植。毕竟,后世巴西的主粮也是水稻,说明当地很适合种植水稻。而且,巴西的旱稻后世还挺有名。
同时,巴西貌似也是大豆的主要产国。大豆虽不是主粮,可因为能给人提供植物油,并可以用作牲口精饲料,因此重要性也很高。
至于牲口养殖,马林记得,后世巴西主要养殖瘤牛,也就是印度牛。因为,瘤牛不怕热,很适合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这么一来,想要开发巴西,也许黑奴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去印度买些会种田的贱民。因为,印度人不管种植水稻、大豆,还是伺候瘤牛,都是经验丰富的。
早期开发巴西,直接先从印度引进人口和瘤牛就是。而巴西离印度可比本土到印度近太多了,从印度引进劳动力和牛都非常方便。
马林不知道,他今天给手下们定下的开发巴西的经济规划,给巴西带来了多大的影响。因为他推崇懂得种植水稻和大豆的印度人,还推崇印度瘤牛。结果,手下的贵族们一个劲儿地引进印度劳动力和印度瘤牛。几百年后,巴西的印度化非常严重。好在,印度人习惯了被征服,倒也不怎么闹事。特别是,马林手下贵族们引进的印度人,主要是听话无比的贱民,非常好管理。稍微给他们一点尊重,人家就感激不尽了。而且,奇怪的是,他们居然自己也觉得自己卑贱,还告诉后代你丫是贱人的后代,天生血统卑贱……真奇怪……
第1686章 北美殖民地的叛乱()
因为印度贱民的这个奇葩特点,导致后来北海国的贵族们特别喜欢在巴西领地引进印度贱民,理由就是特别好管理。
这就是印度的奇葩种姓制度,因为这种野蛮文化的存在,就连那些印度贱民自己都认为自己血脉低贱,被统治和受苦是应该的。甚至,还把这一思想传递给他们的后代。所以,他们特别好管理,只要吃穿不愁,他们几乎不会反抗。
至于黑人,第一代黑奴肯定是老实的,因为不老实的早就被杀了。但第二代开始,黑人一些本性就开始展现了。他们没有经历过死亡的威胁,不知道敬畏,比第一代黑奴难管太多了。
所以,后来的巴西贵族领地,直接使劲引进听话无比的印度贱民,对只隔着大西洋的非洲的黑人没啥兴趣。这也导致,后来巴西差点成为第二个印度。而且,巴西的气候和地形和印度超相似,印度人到巴西也非常适应,并且将当地开发得很好。当到了19世纪的时候,这里的繁华程度,已经堪比印度本土了。当然,主要是在农业方面比较繁华。至于工业和科技水平,还是和印度本土差不多。而且,社会秩序比印度本土还要好。因为,这里没有那些二货一般的所谓“高等种姓”的家伙欺负那些贱民。
事实上,在印度本土,反抗殖民统治的,一般都是习惯了当大爷的绿教徒和印度教的高等种姓者。因为,他们很有主人翁意识,认为自己才是老大,不习惯被奴役。
而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贱民,他们则对反抗殖民统治无动于衷。因为,不管谁当政,他们都是悲惨的。与其如此,还不如老老实实地接受殖民统治呢。事实也的确如此,哪怕到了21世纪,印度贱民也是悲惨的。而印度人之所以自觉良好,觉得国内人民过得不比华夏人差,主要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把贱民算作人。排除了那些不算人的贱民,印度人看起来过得的确不算太差了……
马林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穿越后不久的2018年,印度还爆发了贱民暴动。那些个长期受到压迫的印度贱民,甚至自发组织大规模地纪念大英帝国征服印度的佩什瓦战争。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大英帝国把他们当人看,而印度自己人却不把他们当人看。在20世纪初,英国还殖民印度时,曾强制要求官府内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的贱民代表,以保护贱民的人权,而且是强制性的。而印度独立后,虽然有规定,可执行得很不好。所以,后世直到21世纪,印度的贱民都怀念英国的统治。
当然,英国人也没安什么好心。纯粹是因为,在英国人眼里,印度人全是贱民。所以,认为贱民应该和那些高等种姓的人有同样的权利也不奇怪。但印度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