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儿子提吉旼是什么意思刘禹锡当然知道,只是他知道这位老友超然于世外好久,绝不肯轻易卷入权利斗争的漩涡,尤其是登上弱势一方的战船。
并没有回答儿子的话,老文豪只是挥挥手,示意他去干自己该干的事儿。
当房门再次被打开,带着满脸的泪花,杞王李峻第一个迈入房间。一看见刘禹锡,马上跑到床头,带着哭腔叫一声:“先生”
杞王是真心落泪,因为刘禹锡虽然不是杞王李峻的老师,但是他也跟着白居易一起悉心教导他,辅佐他。礼法在前,他虽然不能尊刘禹锡为师,但是仍称呼他一声先生,取意为老而教学者。这便是一种尊敬,发自肺腑的尊敬。
看见杞王,老文豪挣扎着想起身。李峻知道他是想行礼,急忙出声制止:“先生堪比峻之恩师,岂能让老师给学生行礼?该是峻给先生行礼才是。”
话音落地,恭恭敬敬的给刘禹锡行了个大礼,举止谦卑至极。
紧随杞王之后,众人走上前去,一一与刘禹锡见礼。
等众人礼毕,刘禹锡拖着游丝般的气息开口说:“老朽已经行将就木,怕是不能辅,辅佐杞王了,以后还要仰仗诸位。”
剧烈的喘息虽然让老文豪说话断断续续,但是众人还是能听明白他的意思。除鱼弘志外,剩下的四个人异口同声道:“梦得放心,我等就是拼得一死也会为杞王分忧,定不会让小人如愿。”
如果鱼弘志不在这里,估计几人会说扶杞王登大宝。可是现在鱼弘志在,说话难免要避讳一些。好在虽然话说的不够直接,但是刘禹锡已经开始点头表示自己听的懂。
“咳咳咳咳”
咳出一口浓痰,刘禹锡感觉嗓子轻松许多,急忙趁机说:“国公能来,老朽不胜感激。有国公这般呕心沥血,相信大唐兴盛指日可待,老朽九泉之下必然可以瞑目!呵呵呵”
也许他还想趁着这个机会多说几句话,但是身体却不支持他这个奢侈的想法。就算是喉咙里没有痰,肺部也开始发出抗议,让他只能一个劲儿的喘息。
被点名的人慢慢走到床前,看着那张毫无血色的脸,叹息着说:“咱家今天本不想来,可是咱家发现小混蛋在这朝堂上太孤单,想要给他找几个伴儿。”
第165章 一代文豪的落幕(下)()
简短的一句话,却包含着一个残酷的现实,也给杞王出了个难题。
说鱼恩太过孤单,是因为他始终站在世家门阀的对立面,在这个门阀当道的朝廷,已经与四面楚歌无异。
想给他找个伴并不是说要带着鱼恩支持杞王,只是说他们叔侄可以站在杞王这边,但是有个前提条件是杞王必须打压门阀。
也正是因为这样,听完这句话所有的脸色都变得闪烁不定。谁都不是傻子,大家都能听出鱼弘志话中的隐语,显然都陷入犹豫不定的取舍中。
上柱国公开出的条件很诱人,答应他的话瞬间就可以得到他和鱼恩的支持。这两个人一个代表着神策军右厢,一个代表着义勇军,合在一起便是朝廷最大的一股军事实力。
可是一旦答应他的话,就代表着杞王将彻底站在门阀的对立面。从今往后,几乎不可能在文臣中得到任何支持,因为这是个门阀控制下的朝堂。
对于杞王和他的支持者来说,他们虽然注定要站在门阀的对立面,但是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为杞王无论是想当太子,还是要登上大宝,都需要门阀的支持。
在他们的设想里,自己应该先委曲求全,争取如李德裕那样实干派门阀的支持。利用这些人登上大宝后,再一点点的清除朝堂上的门阀势力。而不是像鱼恩这样,处处触动他们的利益,成为门阀的眼中钉。
在门阀当道的现在,如果真要让他们站出来,登高一呼反对门阀,这些人不是没有这种勇气,只是不想做无畏的牺牲。
马植悄悄拉了拉杞王的衣角,在杞王转头看向自己的时候,他略微晃动一下脑袋,拒绝的意味十分明显。
因为角度的问题,鱼弘志看不到马植的小动作,刘禹锡却能尽收眼底,失望瞬间涌上心头。喉咙也因为剧烈的情绪波动变得痒起来,一番剧烈的咳嗽已经在所难免。
“咳咳咳咳咳咳咳”
听见咳嗽声,杞王马上走到床边,扶着刘禹锡坐起来。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看不出丝毫做作。礼贤下士的动作,让所有人都跟着心中一暖。
“呵呵呵”
也许卧床太久,身体已经虚弱至极的原因,想咳出一口浓痰对于他来说都变成奢侈,只能通过剧烈的喘息来让嗓子好受一些。
等嗓子稍微好受些,刘禹锡大声质问:“殿下可还记得顺宗?”
一句话让杞王犹如醍醐灌顶,忽然发现自己的犹豫不决是多么愚蠢。
当年唐顺宗立志革新,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变法革新,想要消除大唐的众多弊端。可是好景不长,因为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被俱文珍带着士族官僚逼迫退位,所有参与变法的人也跟着倒霉。
刘禹锡是想用顺宗告诉杞王,想要向世家门阀开刀,皇帝也难逃厄运,你就算当上皇帝又能如何?倒不如答应鱼弘志,至少这样可以有一股自己的中坚力量,不至于步顺宗的后尘。
被老文豪这么一提醒,回味过来的人不只是杞王,还有屋子里的所有人。他们都想起那个不堪回首的往事,都意识到自己的迟疑有多么愚蠢。
也不用别人再说什么,杞王马上无比坚毅的说:“好!本宫答应国公,以后大家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送给刘禹锡一个赞许的眼神后,老狐狸躬身给杞王行礼:“咱家与侄儿以后唯殿下马首是瞻!”
紧接着向屋子里众人一一行礼告别:“咱家还有事儿,就先行一步。”
话音落地,推开房门,走出寝室。
老狐狸刚走,马植便焦急的说:“殿下不该答应他。没有门阀的支持,太子之位肯定与殿下无缘。”
“没有门阀的支持当不上太子,但是有门阀的支持肯定当不上皇帝!”
回答他的不是别人,正是杞王本人。杞王年纪虽小,但是有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悉心教导,他的心智并不低。经过刘禹锡点醒,他忽然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的爹在走哪条路?
从自从鱼恩入仕开始,他哪一次不是与门阀背道而驰?又哪一次不是因为皇帝的支持才化险为夷?
在不断的斗争中,鱼恩安然无恙,皇帝手里的权柄越来越重,反倒是门阀们被不断削弱。
这说明什么?说明皇帝对于一切都心知肚明,他需要鱼恩来对抗门阀,也在帮着鱼恩对抗门阀。
既然皇帝已经知道门阀的坏处,那么他还会把皇位留给门阀支持的人么?让后来人向唐玄宗那样,把几代人努力削弱的结果再给加倍的还回去?
“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
就在大家沉思的时候,刘禹锡忽然剧烈咳嗽起来,脸色也因为憋闷终于有了一丝血色。许久过后,血色退去,老文豪终于可以平心静气的说两句话。
“老朽贞元九年进士,也曾年少轻狂,也曾意气风发,也曾遭奸人排挤,也曾郁郁不得志。风光时贵为尚书,落魄时边州刺史。一生大起大落,可是老朽始终不忘初心”
声音细若游丝,像是在跟别人诉说,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后面的声音越来越小,杞王为了听清只能附耳到老文豪嘴边,这才能勉强听个大概。
“老朽比子厚幸运,因为老朽见识到了大唐复兴的希望,老朽去地下见顺宗可以给他一个交代”
“老朽会对顺宗说,义昌驸马是个宝,造福大唐,造福百姓。他在大唐的一潭死水里,活生生的搅动出一条回路,撼动铁板一块的门阀”
“如果能让老朽再活几年就好了,老朽相信凭他的手段,几年之后大唐定然又是另一番天地!也许还能看到圣上您没有达到的愿望”
“老朽知足了”
一声满足的叹息后,老文豪最后一次闭上双眼,双臂如绳子一般下垂,气息断绝。
杞王放下老文豪,走到房门边,伸手推开紧闭的房门,然后带着哭腔大喊:“刘尚书,卒!”
第166章 凯旋()
就在鱼恩到达太原不久,唐武宗的诏书就到了太原。诏书里,皇帝大肆赞扬以乌乞该为首的主动归义回鹘人。还让鱼恩将回鹘人一分为二,一部分就地安置,另一部西迁到凤翔,为大唐守卫西陲。
与诏书同来的还有一封圣旨,皇帝褒奖义勇军的圣旨。在圣旨里,唐武宗不吝言辞的赞扬义勇军的勇武,让他们到长安听候封赏。
收到诏书以后,鱼恩马上派人给原回鹘叶护愠没斯,现在的大唐归义候李思忠去信,让他带着所部往西迁徙。
回鹘人这边刚安排完,又来了鱼弘志一封火急火燎的密信。信中只有寥寥几字:圣上欲上尊号,借机开源节流。朝堂阻力难料,神策军恐有动荡,速归。
简单的几个字,却让政治嗅觉敏锐的驸马爷嗅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等刘沔归来,即刻就得回返。急忙下令召集三军,带着这些人匆匆踏上归途。
因为速度快而晃荡的马车里,驸马爷再也没有心情用棋艺煎熬别人的眼睛。因为他已经猜出皇帝的意图,旅途上再也无心消遣,全都被忧心忡忡所取代。
通过鱼弘志的只言片语,不难猜出唐武宗是想走顺宗的老路。通过削减神策军军费来节流,触动门阀利益来开源。
这也难怪,所谓开源节流,无外乎就是削减开支,增加进项。大唐传承至今,利益早已被瓜分殆尽。无论是开源还是节流,难免会触动到那些既得利益者。
在鱼恩开来,唐武宗难免有些太着急。他应该先彻底掌握神策军的军权,再去触动门阀的利益。如今一下子两面都得罪,难免如顺宗那样,逼迫这些人走到一起。
历史与现在有惊人的相似,也有不小的差异。
唐顺宗绝对是操之过急的典型,他推行变革的时候刚刚即位,对于神策军和朝堂的掌控力几乎为零。
而唐武宗却不同,从开成五年登基到会昌二年,他已经登基三年。无论是对于军队的掌控,还是对于朝堂的驾驭,都不是唐顺宗可以比拟。
也许在唐武宗看来,军队上自己可以掌控神策军右厢,又有义勇军的支持,朝堂上还有李德裕的鼎力相助,自己完全可以避免顺宗的悲剧,所以他才敢这么做。
可事情真是这样么?
太监们掌控神策军靠的就是钱,他们通过追加粮饷,提拔军官的品级,来换取将士们的拥护。一旦削减神策军的粮饷,鱼弘志还能不能再控制右厢真不好说。他之所以这么火急火燎的让自己回京,恐怕也是出于这方面的担心。
随着车轴嘎吱,嘎吱的晃动,鱼恩的思绪飞转,他要在扑朔迷离的未来中捋出一条线,一条最可能发生的线。
会昌二年秋七月,得胜的义勇军终于结束自己满场的旅程,回到长安。
对于大唐积弱以来,首次扬眉吐气的完胜,唐武宗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早早就安排人带着圣旨等在城门口。等义勇军出现在城门口的时候,等候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皇帝褒奖的圣旨。
“义昌驸马,岐山县侯,义勇军指挥使,检校国子司业鱼恩接旨!”
随着马公儒尖细的嗓音,鱼恩带着所有义勇军将士跪倒在地,恭恭敬敬的颔首高呼:“臣鱼恩接旨!”
“制曰,鱼恩不辞辛劳,带领所部履立奇功,特赐检校中书侍郎,同中枢门下平章事。义勇军所部将士,官升一级,奖俸半年!”
简单的几句话,却是满满的含金量。给鱼恩新加的两个头衔,分量更是额外的中。因为这两个头衔标志着,鱼恩封侯之后又拜相。
短暂的惊讶过后,鱼恩回味过来,叩首高呼:“臣谢主隆恩!”
在城门郎和他的士兵们羡慕的目光中,义勇军全体将士紧随鱼恩之后,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声音:“罪臣谢主隆恩!”
因为曾经当过朝廷的反贼,所以他们在皇帝面前从来都是以罪臣自称。倒不是他们谦虚,只是他们希望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感谢皇帝的恩德。
等鱼恩接过圣旨,马公儒接着昂声高喊:“圣上口谕,义勇军暂住玄武门,重玄门。所部校尉以上,随鱼恩进宫听封!”
闻言鱼恩心里一惊,因为皇帝这道口谕,正好验证了他的担心。因为玄武门和重玄门是皇城的北大门,原来由神策军左厢镇守,他这么布置肯定是害怕有人逼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