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想,夏军的战斗力突然高得出奇,随着后方的日趋稳定,他们的武器、粮草的供应都已经上来了,加上各军新的将领更加坚定的贯彻军纪、裁汰老弱,现在的夏军可以称得上焕然一新,作战起来更加勇猛无畏,将突厥、燕国联军压制得节节败退。
夏军在连续取得正面战场的胜利之后,遂向沦陷区的夏朝军民发出号召,这些军民本不甘沦于外敌之手,联军的主力是突厥人,他们打仗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掠夺,这是他们在草原上的习性,他们只懂占领土地却不懂如何治理土地,对占领区的百姓一律用残酷的手段对待,那也别怪百姓们不待见他们。
听闻夏军正在反攻,百姓们早已坐不住了,各地的反抗烽烟纷纷点燃,对联军的后方形成了严重的威胁,他们的主力都在前方,在后方没有留下多少兵力。后方反叛的消息传来,燕军想要回师,他们的头脑还算清醒,但突厥势强,燕军的建议并没有多少分量,他们仍然执意在短时间内击溃正面的夏军,回头再收拾那些百姓。
可随着后方的情况日益严重,前方的战事又陷入胶着,突厥的粮草和兵器都已经跟不上了,他们这时候才如梦方醒,缺乏兵力保护的辎重队屡屡遭到夏朝军民的截击,这样下去,他们三十多万大军都会饿死的。
意识到这一点的突厥人只能选择后撤,而早已料到这一点的虞谌则率领大军趁势猛攻,一下子就把突厥的后军杀得一塌糊涂。
突厥军连忙调整阵型,准备应对夏军,不料后军的溃兵竟一股脑的冲进了他们的阵中,将他们的阵型冲得七零八落,而如潮水般的夏军随即杀到,面对这样一支毫无秩序的军队,他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踩死他们!”
一天时间不到,突厥的三十万大军就土崩瓦解,溃军相互践踏、绵延数十里。这一战,突厥损失惨重,草原上最为骁勇的战士折损大半,而杀红了眼的夏军则穷追不舍,直像是要将他们完全歼灭为止。
战斗中,见到突厥情况不好,出于保住实力的考虑,燕军果断撤退,没有遭受太大的伤亡,但是溃败的突厥军队却向着燕国的方向撤退,这无异于将夏军也引了过来,可若是派兵截杀他们,那这些突厥士兵将把燕国看作是大敌。
正当姬昭和他的大臣们左右为难之际,夏军果然尾随而至,燕国上下立刻紧张起来,他们怎么会不知道夏朝的脾气,若是这一战他们赢了还好,现在输得干干净净,突厥远在长城外,又新遭重创,根本没理由为燕国火中取栗。
可面对挟大胜之威、气势正盛的夏军,仅凭燕国又怎是对手?忐忑不安的姬昭只能硬着头皮向夏朝派出了使臣求和。
://。。//45/45569/452464523
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 燕夏轶事(中)()
原本,姬昭对夏朝接受求和抱有的希望不大,毕竟夏朝这回损失不小,他们哪里能就这么算了?
可是,使臣带回来的消息却是,夏朝愿意接受和谈,这让燕国君臣喜出望外,立刻再次派出使臣赴洛京商定和议内容。
根据和议,燕国必须对这场战争付出应有的赔偿,数额极其巨大,在燕国的再三恳求之下,夏朝同意可以分十年还清,另外,燕国必须将国内的突厥败兵一个不留的驱逐出境,这一条无异于让燕国与突厥交恶,但是面对夏朝的兵锋,他们只能选择答应。
至此,燕狄之乱已经正式画上了句号,但正在兴头上的燕国君臣并没有意识到夏朝为什么要接受和谈?
其实,他们不知道,当时夏朝的情况也不好,尤其是执掌朝政的李祐昌,他虽然已在太极殿上指点江山,但是那些明枪暗箭始终对准着他,让他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对他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处理内政,既然突厥已败、燕国短时间之内也不会兴风作浪,那么现在正是好时机。
夏兴宗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在很多方面都是特立独行,事实证明,他的做法虽然看起来暴力,但产生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比如用严刑峻法来惩治贪墨。
万圣五年,只用五年多的时间,夏兴宗就稳定了自己的地位,他朝中的文武大臣人才济济,民生也进入了快速恢复的轨道,夏朝的国力正在重新凝聚。
这些年里,燕国与夏朝的关系处在一个不冷不热的状态,他们多次以朝贡为名来到洛京,实则是为了刺探夏朝内情,以决定今后对夏朝的策略。而他们入眼的多是,夏朝民生安泰、夏皇宝座稳如泰山。
得知这些的燕国君臣,尤其是姬昭很不甘心,当初费了那么多力气才和突厥联合,可最后他们却是功亏一篑,而且这几年为了赔偿那天文数字的款项,燕国的经济情况实在不容乐观,他们经历了一个由强转衰的过程,而夏朝却在由弱变强,这样下去,他们很快又能恢复到以前那般强大。
这时候,他们也明白了,夏朝当时之所以没有急着跟他们算账,是因为他们没有那种力量,而现在,他们已经恢复过来了,这笔账早晚要算!
燕国君臣个个如坐针毡,他们不想坐以待毙,决定做些什么。首先,他们又派人去联络突厥,试图得到突厥的庇护,虽然他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过,还不知道突厥会怎么对待他们,但他们现在也管不了那么多了。
其次,夏懿宗的事情他们也听说了,他们利用这件事在夏朝民间散布消息,称夏懿宗死因有疑。
第三,他们联系到了夏兴宗的反对者,暗中资助他们在夏朝四处活动,牵制夏兴宗的精力,如此三管齐下,燕国君臣才放心了许多。
但是没想到,派出联系突厥的人被砍了头,和礼物一并奉还了回来,突厥人的意思很明白,他们还没有忘记被燕国抛弃的事,他们不会再与燕国合作。
而流言也没有起到预想中的作用,对夏朝百姓来说,这件事早就不重要了,况且只是流言,他们最多也就是谈一谈,不会真的去关心什么。反而那些散布流言的人被夏朝查了出来,被关进了牢中,之后的事情燕国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那些企图为夏兴宗制造麻烦的反对者们,他们的下场更为凄惨,夏兴宗对于国家的掌控力出乎了燕国的预料,所有反对者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剪除,他们的势力本就不大,在社会安定的时候,这些人注定只能是跳梁小丑。
所有的招数都失效了,燕国无计可施,唯一能够希望的,就是夏朝不会知道是他们。
结果必然要让燕国失望了,夏朝不是傻子,燕国到底做了什么,他们一查就清楚,可一向急切的夏兴宗这回好像恢复到了以前做太子时的隐忍,他很有耐心,并不急于要解决燕国问题。
和平的时光继续向前推进着,又过了五年,万圣十年,当燕国君臣把一切都当做没有发生过的时候,灭顶之灾就降临了!
是年三月,夏朝的青年名将轩辕晟领兵十五万突然攻击了燕国边境,同时,夏朝发布宣战檄文,将燕国往昔罪行公诸于众,引起夏朝百姓愤慨,让这场战争变得名正言顺。
夏军从集结到进攻都是秘密进行,燕国一点准备都没有,开战伊始就猝不及防致使大败,轩辕晟领军一路战无不胜,将敢于阻挡在前面的燕军尽数碾碎,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横扫了燕国的大半国土,数十万燕军面临彻底崩溃的境地。
危急时刻,燕国连发求和书,乞求夏朝停止进攻,但夏军却马不停蹄,让燕国君臣被绝望包裹着。
四月中,夏军已兵临燕都长子城下,自几百年前燕国将都城从蓟城迁到这里,还没有别国大军这么近距离的威胁它,姬昭甚至可以感觉到,夏军的刀已经架在了他的脖子上,仗还没开始打,他就被吓瘫在了王座上。
然而,让燕国君臣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发生了,夏军包围长子城,却只是围而不攻,轩辕晟还派出使者,要求与燕国和谈。
这个要求正是姬昭做梦都想要的,他急忙派出使臣与夏军接洽,还一口气就答应了夏军的全部要求,完全不顾其他大臣的劝说,他们渐渐明白了,他们的王已经被夏军的攻势吓破了胆,有人不禁哀叹:“燕国……要亡了……”
比起十年前的那份,新的和议条款只能用欺人太甚来形容,明明夏朝才是战争的发动者,可他们竟要燕国赔付巨额款项,比起十年前的竟是翻了一倍。除此以外,夏朝还要割取燕国三分之一的领土,赔款又割地堪称国耻,但即便是这般耻辱,燕国也只能选择答应,否则那句话就要真的应验了。
不过尽管当时没有应验,在几百年后,那一天还是来临了。
夏朝历经兴宗的勇武、恒宗的文治,在平宗时国力再上巅峰,其之后熙宗顺利接棒,问题就出在了继熙宗位的中宗身上。
中宗早年就耽于享乐,其言其行怎么看都是一个十足的昏君,还好有赵太后管理朝政,夏朝才没有过早的在中宗手上衰落。
但是,祸患已经埋下,长出恶果不过是时间问题。
根据历史记载,夏中宗开文二十年,赵党之乱的爆发让赵太后一夜之间失去了治理朝政的地位,权柄重新回到了中宗的手上。
://。。//45/45569/452462833
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 燕夏轶事(下)()
赵党之乱,这场发生在夏朝权力中心的权柄之争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未解之谜,最大的一个谜团就是,原本势力羸弱的中宗一党到底是怎么样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庞大的赵太后一党击倒?
按理说,赵太后执掌朝政这么多年,对于朝廷的掌控力应该很强,她又怎么会不知道中宗他们在谋划些什么?可是,事实证明,她好像不仅不知道,而且在中宗他们行动的时候没有碰到任何阻力,似乎是赵太后手上的势力一下子就消失不见了。
从后来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当时公认的赵党其实还都在,但是他们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反应可谓迟缓,甚至是什么都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拿下了。
虽然,中宗一党对外宣称,是赵太后的侄子赵成逊试图刺杀他谋夺夏朝基业,但经过后来的反复研究,时任太学博士的史学家陈翀认为,这可能只是一个铲除赵党的借口,这个说法最大的漏洞在于,既然赵成逊意图刺杀皇帝,那么其他党羽为何什么动作都没有?反而是中宗一方的左御卫上将军突然开进洛京,这一点难道不奇怪么?
因此,以陈翀为首的许多史学家更愿意将这一事件称作“开文政变”。
此外,陈翀也研究了当时的大量资料,将这一事件归类于一场有预谋政变的证据又多了一项,从势力上看,中宗一方处于明显的劣势,一个弱者可以击败强者,很多时候是靠弱者心灵上的强大,但是中宗肯定不在此列。
那么,答案只剩下一个了,那便是在赵太后身边出现了背叛者。
在陈翀的研究过程中,三个名字出现在了他的眼中:吴显忠、刘义才、黄恩,这三个人曾经都是夏熙宗和赵太后身旁的得力之人,如果他们没有问题,那么必定会被当做赵党处置。然而,事实却是,这三个人在事后得到了中宗的宠信,风头一时无两。
吴显忠,北境荡州人士,广平二十年,凭借武举入仕,颇有勇力,曾效力于骠骑大将军吕奉帐下,与突厥作战屡立战功,甚得吕奉器重。后来被夏熙宗征召入京,授其右卫大将军之职,封爵荡平侯。一年后,升任右卫上将军,封浒侯。
刘义才,南境平州人士,广平十七年,科举进士及第,入朝为官,出身寒门。任洛京京兆府尹期间,颇多政绩。于广平十九年,进入户部,担任右侍郎。次年,又升迁为户部尚书。在赵太后执政期间,也有不少建树,得赵太后欣赏,并在广平二十三年,升任门下侍中。
黄恩,东境夷州人士,出身贫贱,为了生计而选择进宫当太监,他生性机灵,懂得审时度势,再加上长着一张谁都能哄的嘴,所以很得上司欢心,过了没几年,他的地位就跃然于众人之上。广平元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将他推到了刚刚登基的夏熙宗身边,帮着夏熙宗对付前朝老臣们,于是他很快取得了夏熙宗的信任。而在纳赵芳媛为妃这件事情上,他又很明智的站在了夏熙宗这一边,让夏熙宗对他愈发的信任,并于五年之后升他做了后宫总管。
可以说,他们的地位只高不低,先后得到了夏熙宗和赵太后的极大信任,但就是他们,在开文政变之后,摇身一变从“赵党”变成了御前红人,他们的转变对于满朝文武来说有些太突然了。
而陈翀则认为,其实这并不值得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