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朝风云之弘云录-第9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陈翀则认为,其实这并不值得意外,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尽管他们深受赵太后的信任,可她毕竟只是个太后,她能给他们的,皇帝一样能给他们,还能给他们更多,而且赵太后已经老了,早晚有死的那一天,满朝上下包括中宗有多少人在盼着她死?与其等到那时候被清算,不如做一个明白人改换门庭,方便来日得到更大的富贵。

    果然,他们没有下错注,政变之后,凡是与赵太后有关的那些大臣们都被扣上了赵党的帽子,有的下狱待死、有的夺职流放,包括中书令韩任谓,接替他的正是门下侍中刘义才,这样他一人就掌管了中书省和门下省,地位之重已经不是其他人可以企及的了。

    同样有功的吴显忠升任辅国大将军、黄恩则加封为司空,这是夏朝开国以来,第一次有宦官得此殊荣,原本应该在朝堂上掀起滔天非议,可惜的是,那些夏熙宗时的功勋老臣、赵太后提拔的贤臣们,已是死的死、贬的贬,没有多少人可以留在他们原来的位子上,满朝只剩下唯唯诺诺。

    为防民间出现异议,夏中宗命令礼部以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来宣扬他和他的“贤臣良将们”是经过了怎样“艰苦卓绝”的斗争赢得了这“最后的胜利”。

    然而,百姓们对此却异常冷漠,他们谁不知道,夏中宗是副什么德行?这种人会英明神武?只怕做了一个多么荒诞的梦都不会。

    正如百姓们所想的,夏中宗在夺权之后,对朝堂进行了大清洗,很多忠良之臣都被排斥,换上的都是他所谓的“能臣”,其实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这些人在朝堂上造成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而在光荣行列中,吴、刘、黄三人是最具代表性的,他们早年也堪称是良才,可是在不断的接近权力巅峰的过程中,他们迅速的腐化,几年之后,他们早就没有什么才能了,唯一有的是结党营私、大肆敛财之才。

    夏中宗骄奢淫逸,对朝政不管不顾,刘义才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把持中书省,排除异己、任人唯亲;吴显忠自以为是、残忍好杀,甚至为了霸占吕家的小女儿,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骠骑大将军吕奉诬陷致死;黄恩贪赃枉法、横行无忌,纵容子侄仗势行凶。

    百姓们对此三人恨之入骨,将他们合称“三贼”。

    夏朝国势日渐衰颓,而远在北方的燕国却有中兴之势,历经数代君王卧薪尝胆,燕王姬璜武功卓著、对东夷各国屡战屡胜,拓地两千余里,燕国一时兴盛。

    很快,姬璜又将目光投向了正在衰退中的夏朝,几百年前他的祖先曾与夏朝签订的耻辱的城下之盟,今日燕国强大,到了一雪前耻的时候了!

    自开文二十三年起,姬璜率领燕军开始频频犯境,前线将领屡次上书请求朝廷增派援兵,可夏中宗完全不以为然,只派了使臣带着少量礼物前往燕国,用他的话说就是:“蛮夷嘛,无非就是求利,拿些东西打发他们不就好了?”

    ://。。//45/45569/452289759

    

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 国耻……() 
皇帝昏昧,朝廷不管不顾,燕军又加强了进攻,夏朝守军很快败退,不仅被迫退出全部的燕国故土,还死伤甚重,军中多有不满。

    燕军来势凶猛,夏朝不得不重视起来,吴显忠趁机上书,建议由他率领大军反击燕国,他此举并非是因为什么“忠君报国”的虚话,而是为了让他的亲信可以立功,建立起属于他的更大权势。

    在他看来,燕军没什么大不了,只是前线的军队太窝囊,还未开战,他就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这为这场战争的前景蒙上了一层巨大阴影。

    夏中宗正在惶惶之时,听闻吴显忠毛遂自荐自然大喜,立即调给了他十五万兵马,想当年轩辕晟就是率领十五万大军横扫了燕国,这回又是十五万,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这十五万大军和当年的一样,都是精锐,可惜的是,吴显忠不是轩辕晟,可怜了这十五万士兵将无法得胜凯旋。

    吴显忠骄狂自大,姬璜看准他的弱点,两军一接战遂以佯败引夏军来攻,却在中途设伏,聚歼了夏军,吴显忠仅率百骑仓皇逃命。

    大军被一鼓而歼,极大的震撼了夏朝,也振奋了燕军和燕国上下的气势,姬璜顺势向这阵脚大乱的夏军发动猛攻,连连告捷,与当年会合突厥不同,这次燕国是靠自己击败了夏军,姬璜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雄心壮志,他将创造燕国立国以来最伟大的时代。

    十五万精锐被歼,夏中宗就被吓破了胆,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这个国家领土有多么辽阔、子民又何其之多,损失十五万人并不是最致命的事情,他们完全有余力阻挡燕国的进攻。可是这一切,无能的夏中宗都看不到,他不顾朝臣和前线将领的反对便向燕国提出议和。

    当年发生在燕国身上的一幕,现在在夏朝身上重演了,姬璜趁机提出许多苛刻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两条就是赔款和割地,他既然要为先祖雪耻,那么这两条是必不可少的。

    在此之前,夏朝已有多长时间没有赔款割地之举了?没有人记得清楚,可是现在,他们还是要做了,更令人不满的是,作为战败的罪魁祸首,吴显忠的处罚竟是不痛不痒,只是罚俸一年、暂时停职。

    和议订立之前一直到订立之后,夏朝民间爆发了庞大的反对浪潮,无数男男女女走上街头,愤怒的高喊:“赔款割地、丧权辱国!”

    太学生们则在太学祭酒和博士们的带领下,集体向夏中宗请愿,拒绝议和、整军再战,可是一心想要化干戈为玉帛的夏中宗对这一切都置若罔闻,当和议正式落笔之后,群情激愤的太学生中站出一人,指着宫门大骂:“昏君无道!亲奸佞、诛贤臣,毁我大夏大好河山!大夏列祖列宗的颜面都被你丢尽了!”

    马上,守卫宫门的御林军士兵就冲上来想要抓住这个学生,不想周围的太学生和博士们却一齐上前阻拦,掩护这个学生逃走。这个学生名叫罗伦,当时还籍籍无名,在几万太学生中显得不太起眼,但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下、在皇宫之前数落皇帝,他的胆量可见一斑,很快,他的名字和行为就被传诸出去,人人称颂叫好。

    只是他们未曾想到,几年之后,罗伦成为一个白衣谋士,帮助郁郁不得志的皇子李棠问鼎帝位,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夏朝第一名臣。

    开文二十九年的一个夏夜,夏中宗因饮酒过度而暴毙,当时他虽已立太子,却也是一个庸弱无能之人,而觊觎太子之位的都暗怀野心,皇帝一死,他们就相互联络,企图在洛京城中上演一场兄弟之间的大厮杀。

    但是,李棠的横空出世,却将所有皇子的美梦都击碎了,这个原本在皇子之中最无足轻重的一个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洛京的京兆尹府、城防衙门和左右卫,将洛京完全封锁起来,其余皇子的人马都被钉在了原地,甚至连御林军都倒向了李棠一方,而这些都是在罗伦的辅佐之下完成的。

    李棠以绝对优势夺取了帝位,这就是夏睿宗,年号“承安”。

    正式登基后不久,他便听取罗伦意见将他的兄弟们以“图谋不轨”的罪名,软禁的软禁、流放的流放,可展示给世人的,却是这些皇子相互争权夺利,最后落得一场空的戏码。在这场没有得到完全展开的夺权战中,流血的事件很少,朝臣们大多也都健在,其中包括刘义才和吴显忠,宫内的黄恩也依然做着他的后宫总管,一切仿佛跟夏中宗在位时没有什么变化。

    可实际上,正是在罗伦的指点下,夏睿宗才暂时隐忍不发,因为刘、吴、黄三人的势力依然很强,还不具备一次性将他们斩草除根的能力。

    表面上,夏睿宗依旧宠信着三人,三人也日益骄横跋扈,不曾想夏睿宗早已在暗中积蓄力量。

    五年隐忍,一朝爆发,夏睿宗承安五年的春天,准备万全的夏睿宗首先向吴显忠发难,以他“督军不力、暗吞军需”的罪名将其处死,家人流放、部属多被歼灭。而后,又以“结党营私、徇私舞弊”的罪名将刘义才夺职下狱待死,其党羽皆是这个下场。至于黄恩,一个宫廷宦官,夏睿宗以“忤逆圣意、悖于圣恩”为名将他贬为庶民,之后又借着他的党羽企图行刺皇帝,正式以谋逆罪下旨将他处死。

    这三人一死,民间百姓纷纷酌酒相庆,大呼痛快,这也改变了夏睿宗原本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不过夏睿宗没有功夫庆贺,他要大力清除那三人的党羽,改革前代弊政,此外,他还要洗清当年赔款割地的国耻,一场新的战争已经初见端倪了。

    夏睿宗即位,铲除三贼,罗伦居功至伟,他被封为尚书令、执掌朝中政务,在夏朝以往的历史中,并不缺少君臣相宜的局面,夏睿宗和罗伦只是其中之一,但这也足够让夏朝的国力重返巅峰。

    需要说明的是,夏中宗虽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但在他做皇帝二十九年时间里,大部分时候朝政还是由他的母亲赵太后来处理的,所以夏朝国力的衰退程度并没有那么严重。

    因此,夏睿宗用了差不多六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朝政的改革,让朝廷焕然一新,大量的有识之士和能臣都成为了朝廷的支柱力量。

    内政问题已经解决,那么,该解决外侮了。

    ://。。//45/45569/452282487

    

第一千八百九十章 苦战() 
夏睿宗承安十二年,经过周密准备,夏朝左羽林军上将军、著名的皇族名将李炜率麾下十万大军踏上了伐燕的征途。

    首先遭受进攻的便是多年前被割让的夏朝故土,时间过去不长,这里的百姓们对夏朝依然有留恋,再加上这些年姬璜过度南征北战,领土是扩充了不少,但燕国却缺乏完全控制这些土地的力量,大量财富的流失让燕国国力已经不堪重负。

    况且,燕国对于异族人一向抱有敌意,对夏朝人尤其不好,制定了许多为难夏朝人的政策,待在他们的土地上,夏朝人忍无可忍,而恰在这个时候,夏军打回来了!

    李炜趁着边境上的燕军疏于防备之际,率军猛攻,很快就把燕军驱逐出了百里之外,同时,李炜下令,无论是夏朝人还是燕国人都必须同等对待,他们需要的是尽快安定民心。

    夏军突袭的消息传到了姬璜耳中,多年前他全歼夏军的战绩依旧让他欣喜不已,所以面对这次夏军的进攻,他具有心理上的优势,既然他可以打败他们一次,就能打败他们第二次。于是,他也集结了十万大军,亲自率领着前去迎战夏军。

    当姬璜正在率军赶来时,夏军已经取得了多场胜利,守卫夏朝故土的燕军一败再败,几乎没有能力重整旗鼓,他们只能暂时退回燕国境内,等待援军。

    而夏军也没有深追,在收复了全部故土之后,李炜命令大军驻扎原地、结阵待命,他知道,以姬璜的个性定会亲率大军前来。

    三日之后,哨骑来报,燕军果然出现了,在竖起的大旗中就有姬璜的王旗,李炜大喜,立即开始下达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全军开拔,而第二道便是趁着燕军远来、现在饥渴交迫发动进攻!

    李炜的判断十分正确,姬璜率领大军一路急行,他根本没有把这支夏军放在眼里,就想着尽快与他们交战,他的傲慢和急切埋下了最终失败的恶果。

    燕军刚到,人困马乏正要原地休息,没想到夏军就杀过来了,姬璜还没来得及将哨骑派出去,只能急忙传命全军结阵迎战,可夏军的推进速度太快了,他们轻而易举的就突破了燕军仓促构筑起来的脆弱防线,向他们还没有多少准备的纵深杀进去,燕军的阵脚顿时大乱。

    关键时刻,姬璜显示出了一个领导人该有的魄力,他挥起大刀一马当先冲入了战场,他以勇力著称,即便是一队三十人的骑兵都被他轻易冲破,那些步兵更加不是他的对手,一顿挥砍下来,夏军付出了超过五十名步兵的伤亡也没能挡住他。

    姬璜的强势,极大的鼓舞的燕军的士气,他们开始站稳脚跟、伺机反扑,战场情势通过哨骑汇总到李炜面前,他看出了姬璜的用意,便传令士兵们不必惊慌,且战且退,将姬璜孤立起来。

    这一招确实有效,这样的乱战到处都是人,可能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姬璜又怎么能知道夏军实际上是故意将他引过去,正杀得兴起的他还以为是他的进攻起了作用,想也没想就冲了进去,结果却与身后呼应的士兵们越来越远。

    当姬璜醒悟过来的时候,他已经被团团包围了,一个人的力气终究是有限的,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更何况这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