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死,据我得到的消息,赤玛伦那个厉害的老妇人,为了对付我们大唐,派出了三位使者,分别前往大食、突厥、突骑施商讨同盟之事,意图并力对付我们大唐。四国夹击,风雨欲来。”

    裴旻怔了怔,似乎历史上没有这么一出,还是自己不记得了,不免道:“真的假的?好大的阵仗,好大的手笔!”

    郭知运颔首道:“假不了,是西域传来的。安西都护吕休璟是我好友,他截获了吐蕃使者,缴了他们的书信。此事昨日已经传向长安,裴刺史在来的途中,没有得到消息,并不意外。”

    裴旻露出凝重之色,细细一想,联系上下,却又是一笑,道:“老妇人想的是挺美的,只可惜,有些异想天开。”

    郭知运惊愕的看着裴旻,不明所以。

    裴旻自信满满道:“大食、吐蕃、突骑施、突厥四国围攻,听着骇人,其实就是纸老虎,不足为据。”

    “此话怎讲?”郭知运表情急切。

    裴旻道:“四国毫无疑问,大食最强,论及军事,即便是我大唐当前也要逊色一筹。但是据我所知,大食国正处在对外扩张状态。西方他们的埃及总督穆萨·伊本·努塞尔率兵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伊比利亚半岛,正在全力进攻西哥特王国。而东面穆罕默德·伊本·卡希姆率大食军南下远征天竺。北方穆阿维叶一世正在与拜占廷皇帝立奥三世较劲。拜占廷有神器希腊火,想要取胜,并不容易。而我们大唐在高宗时期,阻击大食于帕米尔高原后,大食一直未有继续向西域扩张的动向。”

    “大食有向西域扩张之心不假,但是他们多线作战,拿不出多少兵力。即便受吐蕃邀约,能出动的兵马也是有限,不足以撼动西域,可以无视!至于突骑施的苏禄可汗,与我大唐关系不错,且不闻他会不会应老妇人所求,就算他为利益所动,我们也可以张仪连横政策对之。据我所知,拜占庭跟突骑施关系密切,两国多次一起对付大食。针对难缠的突骑施,大食人还称之为‘抵顶者’。拜占庭与大食是宿敌,我们与之交好,他们是求之不得,突骑施岂会没有顾忌?”

    “至于突厥,嘿嘿,不是我小觑他们。他们的可汗老糊涂了,势力日衰。两年前,葛逻禄等部首领至凉州降唐。十月,原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禄屋等部至北庭都护府归降。降唐的十姓部落前后共一万多帐。一年前默啜可汗的女婿高文简、与跌都督思太,吐谷浑大酋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酋鹘屈颉斤、苾悉颉力,高丽大酋高拱毅等率领一万余帐,脱离突厥,来我朝边境归附,同年秋,默啜进攻九姓铁勒。九姓首领思结都督磨散等也跟着降我大唐。突厥早给默啜弄的七零八落,即便他答应老妇人的邀请,也不敢真的对我大唐用兵。”

    “还有吐蕃!”裴旻撇了撇嘴道:“他们入侵我大唐,损兵十万余,现在咽喉又让我卡着,能有什么气候?”

    郭知运傻傻的看着裴旻,见他神采飞扬的分析着大势局面,口中滔滔不绝,竟有一股天下大势,尽在胸中的感觉。

    瞬息间,郭知运突然觉得眼前的裴旻跟记忆中的一人重合了,这种感觉在他记忆深处也在一人身上看到过,那就是他最早的顶头上司,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文韬武略集于一身的闻喜公裴行俭。

    裴旻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郎,竟然有着儒将裴行俭的器略,实在让人难以相信。

    郭知运好半天方才反应过来,叹道:“裴刺史年纪轻轻,这见识,不可谓不高明。”

    裴旻笑道:“这也是机缘巧合,我认识两位分别来至于大食、拜占庭的商人,商人逐利,对于战事特别敏感,他们知道的特别清楚。”他此刻也在庆幸,若不是结识了阿维叶、萨伏伊,不会有今日的从容。

    郭知运随着笑道:“如此一说,突骑施、突厥确实不足为虑,只是……”他又奏起了眉头道:“大食、吐蕃若合力攻打西域,西域也将承受莫大压力。”

    “不可能的!”裴旻毫不犹豫的道:“吐蕃远处青藏高原上,这高原给了他们便利,也给了他们大大的不便。比起大食国,吐蕃对西域的渴求,更胜一筹。他们不会帮助大食攻取西域的,就算出兵,也只是是做做样子。那老妇人还是有点能耐的,相信不会做出前门驱虎,后门迎狮这为人作嫁的蠢事。”

    青藏高原的高原反应是吐蕃天然的屏障,要是没有这个屏障,大唐早就除去这心腹之患了,哪里留得到今时今日。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现在的青藏高原,道路难行,寻常人根本受不了,也极少有商人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登高原做生意。吐蕃的经济也因此一直拖着吐蕃发展的后腿,他们更需要西域发展经济。攻打陇右的主要目是切断大唐与西域的联系,他们好趁虚而入。

    这一点,裴旻早在最初,已经跟郭元振、薛讷探讨过了。

    郭知运略有所悟。

    裴旻说道这里,有些口干舌燥,忍不住道:“郭公,都来了这么久了,一杯茶也不上?”

    郭知运这才想起来,他们说的太投入了,连基本的待客理解都没顾得上,匆匆忙忙的叫了一杯茶水来,当然是薄荷味。

    裴旻也顾不得烫,喝了几口道:“何况郭公别忘记了,这吐蕃都出招了。我们有焉能在一旁看戏?”他说着目光瞧着石堡城,道:“郭公有没有兴趣一起并力,将石堡城给夺了?”

    郭知运眼睛一亮,笑道:“当然有兴趣!”顿了顿,叹道:“只是石堡城不好攻打,我多番出兵偷袭,皆无效果。”

    裴旻当然知道石堡城不好打,在他的记忆里为了拿下石堡城,哥舒翰以死伤数万的代价才将其攻下。想要正面强攻,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他也没有想着用强攻,用数万将士的命换取一座关隘。

    “郭公你看!”他手指着吐蕃的河西九曲地道:“这块风水宝地接连着鄯州、廓州、河州、洮州乃至叠州,也就是说只要河西九曲地一日在吐蕃手上,他们想打哪儿,便打哪儿,自由出入我大唐境内。杨矩这个奸细,实在罪该万死。虽然我将广恩镇攻了下来,以广恩镇为军镇,挽扼住了洮州、叠州的压力,但只要大军来袭,洮州、叠州一样会有可能陷入危机。我觉得只要河西九曲地在吐蕃手上,仅靠防守是绝对不行的。不怕让郭公知道,夺取广恩镇只是我战略计划完成了一半,还有后续收尾的事情没做呢。”

    经过之前的言论,郭知运对裴旻的能耐已经有了深切的了解,此刻听他夺取广恩镇,还不是战略的终结,带着几分麻木的震惊道:“你这是想连河西九曲地一并拿下来?”但他的神色间却有着些许不以为意。

    裴旻颔首道:“郭公高见,虽然现在看来,不大可能。但是这确实是我最终的目标,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时半会,我们拿不下河西九曲地。”

    河西九曲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要想在草原立足,没有强大的骑兵作为后盾是不可能的。

    唐军在骑兵这方面,目前还远远不是吐蕃的对手。这点裴旻有自知之明,也看的清楚明白。

    “那?”郭知运不解的看着裴旻。

    裴旻笑道:“河西九曲是我大唐的疆域,我们掌控不了,焉能让吐蕃轻易拿在手上?我早已决定,以广恩镇为踏板,效仿他们吐蕃,不断的袭扰河曲之地,一方面练兵,一方面要他们知道,想要在我大唐的疆域安逸放牧,做梦,将他们逼往青海湖方向迁移。若一切顺利,嘿嘿,这其中可操作的事情就多了。面对河西九曲地,以攻代守,远比死守更有效用。”

第二十三章 神力巨汉() 
“以攻代守!”

    郭知运双眼盯着河西九曲之地一动不动,在继任陇右节度大使的这几年,他所思所想莫不是如何利用手中的一切资源抵御吐蕃来袭,做好节度使守土的本份。

    反攻回去,这个想法他不曾想过。因为有些不符合实际,吐蕃人没有固定的据点,跟着水草而居,不比他们大唐有着迁移不走的城镇。而且他们不以骑兵为主,关键还是府兵败坏。论及兵士实力,远不是吐蕃的对手,跟吐蕃打野战,就如送肉没什么区别。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募兵制的出现,弥补了兵卒疲软的弊端。尽管裴旻离开了兵部,但是他留下的资源政策,足以维持募兵制的运转。

    第二轮的募兵制已经顺利的展开,这一次朝廷募得了十二万的兵士,同时也裁撤了十万老弱病残的府兵。募集的兵士皆以长征健儿为号,正逐步填充各地。

    陇右的军情最为关键,得到了三万个名额,兵源逐步到位。

    郭知运亲自检测过兵卒的质量,瞧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应招兵士,这位执掌一方军事的封疆大吏感动的几乎要哭出来。

    三万身强力壮的好儿男,瞬间让陇右军的素质提高了一大截。那些老弱病残或者用来充数的地痞,都给郭知运裁撤出去,军队风气,遂然大振。

    新兵有足够的热忱斗志,缺少的是训练经验。他麾下也有不少能人,练兵不在话下。至于经验,以战养战,未尝不是很好的法子。

    心念于此,郭知运双手一合,道:“算我一个!我在任上的这几年,可没少受到吐蕃贼子的袭扰,这等好事,少不了我。若一切顺利,真如你说的那样,能操作的地方可就大了。”他目光看着石堡城,若有所指。

    裴旻知道郭知运以明白他意,淡然笑道:“俗话说得好,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只要有心,他们防不了一辈子。一有疏忽,便可以咬下他们一块肉下来。陛下正在发展马政,各军的马匹也会日渐充裕。等我们骑兵起来,让我们搅乱的河西九曲,将会是朝廷的囊中之物。”

    这袭击劫掠,关键是讲究一个时机。趁虚而入,这点他也没多说。郭知运身为陇右节度使,不可能这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

    郭知运看着胸有大略的裴旻,想起了王君毚露出了淡淡的复杂表情,将杂念除去,续道:“我们两军在袭扰的时候也可以相互配合,不真不假的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侵攻。在他们大军集结之前,来一次狠的。我们的袭扰,跟他们不一样。他们只为了劫掠,尽可能的避免跟军队对上。我们却能找他们军队打,杀个痛快。在他们大军集结的时候,再行从容而去。”

    “旻就是这个意思!”见郭知运已经领会他的真正目的,裴旻带着几分亢奋的道:“他们的情况跟我们不同,劫掠的方式自然要变。我们是以城镇为主,他们却以散居为上。他们放牧的时候会尽可能的分散,唯有如此才不会破坏一地的植被生态,避免来年无草食用。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个弱点。集合两军之力,来次狠的,不过也无需次次如此。随意而行,想并力时并力,不想并力时,自由出击。让他们摸不着头脑,防不胜防。我建议洮州与鄯州之间,最好建立信鸽渠道。往来要事,以信鸽交流,更为快捷方便。”

    郭知运毫不犹豫的应诺下来。

    作为陇右节度使,郭知运能到今天这个位子,全靠战绩一点点拼杀出来的,没有半点的水分。在经验上远胜裴旻,但裴旻博闻强记见多识广,胸中韬略却在郭知运之上。

    两人相互探讨应对吐蕃之事,分析吐蕃的利弊优劣。

    裴旻道:“吐蕃确实强,但远没有世人眼中那么厉害。他们也有大起大落的时候,只是他们每每在大落之时,缩在高山之上。青藏高原的水土反应,是他们天然的屏障,让我等鞭长莫及。这有了和平喘息发展的机会,外加根底犹在,重新崛起,自然容易的多。想要真正的解决心腹之患,关键是不能心急,必需步步为营。第一步是攻占青海湖,那里也有水土反应,只是比起吐蕃深处,要弱的多,并非不能承受。只要适应了青海湖的气候,在逐步逐步的向深处扩张。对付吐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在唐朝还没有高原反应这一词语,但是跟吐蕃打了那么多年的战。对于高原反应这一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只是科技不发达,不知原因何在。只能归为水土不服。

    郭知运听得在理,不住的点头,道:“你说的水土反应,我也亲自体验过,那时我任检校伊州刺史兼伊吾军使,曾随着闻喜公裴行俭去过吐蕃,那种感觉,真以为自己要死了。”

    裴旻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过现在青藏高原的情形,在唐朝可没有青藏铁路,三千米以上的海拔全靠两条腿来走,体质弱的人根本承受不住。即便身强力壮着,也禁不起剧烈的运动。没有一定的适应期,即便是猛龙也要变成泥鳅。

    他们一直聊到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