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意犹未尽,脚尖一点荡到左边写到:“悲歌送壮士”双腿一瞪,又到了右边上书:“丹心铸忠魂”,末了又下滑至尾处,慎重的写了八个字:

    大唐英烈,千古不朽。

    只见石屑纷飞,一起二十一个字,竟是一气呵成,没有半点间隔。

    裴旻有些呆呆的看着自己的杰作,骇然惊觉过来。

    二十一个字,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雄秀端庄,韵味十足,竟然皆是他生平力作。

    回想那种感觉,就如神助一样,只觉得满心激愤,不吐不快,一瞬间意识消失,身体自然而动,待醒悟过来,力作已成。

    忽然间他体会到了张旭那癫狂的境界,唯有进入意境,才能发挥意境!

    他为石堡城的险峻震撼,为山谷中无数大唐无名英烈的激愤,一瞬间意识代替了一切,将书法融入了剑法,将剑法融入了书法。

    裴旻的字学于书圣王羲之,又得张旭、贺知章的指点,字与字间,有三人的痕迹。

    常人看不出来,但真正的书法名家却也看出个中一二。

    而今他书法洗尽铅华,正式脱离了王羲之、张旭、贺知章的影响,自成一脉,步入书法家的行列,成为当今世上鲜有的楷书名家。

    “拉我上去!”裴旻叫了一声。

    李嗣业用力往上一拉!

    裴旻如大鹏展翅一般,跃上了城头,脑中想着先前的感觉,想着莫离驿之战,陌刀军硬抗吐蕃重骑兵用生命捍卫防线的壮烈,想着骑兵对垒,血肉横飞的场景,想着多年前王海宾阻击吐蕃,为吐蕃围杀后的战场……

    那种感觉再次涌上心头!

    手中秦皇剑猛然刺出,手中剑化做一条上下翻飞的银蛇,劲风在城楼上激昂震荡,心中不由涌起了与敌人在千军万马之中对阵沙场的痛快淋漓感觉。

    裴旻此刻的剑与他昔日的剑法不同,不论是斩虎剑法、越女剑法还是他自创的草圣剑,或是从天下剑客手中习来的各种剑技,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招法精妙,千变万化,又招招相连,环环相扣。尤其是经由他手中施展出来,更是宛若一体,前后连接没有半点隔阂,就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现在他施展的却是最简单的剑招,没有半点的浮华,半点的变化,直来直往,简单劈、简单砍、简单崩、简单撩、简单格、简单洗、简单截、简单刺、简单搅……剑的特效发挥的淋漓尽致,自有一股纵横杀伐凌冽之气。

    收剑回鞘,裴旻见周边人带着几分痴傻的看着他,尴尬一笑道:“刚刚有些领悟,创了几招剑法,怕灵感消散,诸位莫怪!”

    众人方知缘由,纷纷恍然,连连称赞。

    郭知运道:“早闻国公剑法天下无双,果有痴念。适才国公剑法杀气纵横,某不懂剑,却也看的出来,绝非等闲。尤其是最后几招,更是有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悲壮。”

    裴旻喜道:“郭公还是知己,却如郭公所说,这几招不太适合江湖拼杀,但驰骋于沙场之上,却是威力无穷,属于疆场技艺。”

    郭知运不知江湖拼杀与疆场技艺有什么区别,可他习武多年,眼力还是有的,深有感触。

    论弓仁对于剑法没什么兴趣,更加仰慕大唐文化,对于书法尤为热爱,叫着下城楼去欣赏书法。

    一行人也先后下楼,在石堡城外,看着那遒劲郁勃,点画飞扬,又充满悲壮的几个字,皆露出了动容之色。

    裴旻再见自己力作,也是满意之极。

    论弓仁的书法造诣最深,震撼道:“石堡城有国公题字,将天下闻名!”

第三十二章 终于回来了() 
相比论弓仁从艺术上考虑,郭知运的感慨更为深刻,他想起了这些年经由他手中受命攻打石堡城阵亡的将士。

    悲歌送壮士,丹心铸忠魂,简单直接,更胜千万无语。

    尤其是“大唐英烈,千古不朽”八字,更是深入他心底最深处,眼圈都有些红了。

    “某替那些阵亡的将士谢过国公了,若无国公这几个字,又有谁真的会记得这山崖下的烈士?”

    郭知运有感而发。

    裴旻道:“就算无人记得,他们的功劳,亦不可磨灭。正因为有了他们,华夏才能屹立至今。便是昔年五胡乱华那般磨难,也没能将我们击倒。”

    在石堡城住了一宿,裴旻一行人于翌日下了蒙赤岭,进入了鄯州地界。

    一入鄯州,裴旻一行凯旋之师,立刻受到了百姓的迎接。

    吐蕃自开元元年背盟以后,凭借河曲之地与石堡城的便利,没少出兵寇掠。

    鄯州兵灾虽不如洮州严重,却也有许多村庄受袭。

    鄯州百姓对于吐蕃是恨之入骨。

    大唐战胜吐蕃,并且夺回石堡城免去日后的兵灾。

    淳朴的百姓对于唐军自是感恩戴德,自发的送上了酒水食物犒赏。

    兵卒得此荣耀,一个个也都昂首挺胸,只恨不得在战场上没有多杀一个敌人。

    裴旻为了节约时间,直接离队先一步前往洮州。

    离开七月余,也不知洮州情况如何。

    身为洮州刺史,裴旻心中也挂念着洮州百姓。

    抵达洮州,少不得受到官员的祝贺。

    尤其是顾新、张九龄、袁履谦。

    他们是裴旻指定的洮州三把手,他不在的这些时日,政务皆由他们三人负责处理。

    如裴旻最初设想的一样,顾新有着淳朴的赤子之心,心向百姓,愿意为民请命,而张九龄是行政能手,处理大小政务有条不紊。至于袁履谦最是精细,掌握着财政大权,不多花一分钱,也不少花一分钱。

    三人相互配合,洮州政务全在他们的掌控之下,即便有麻烦,也早已解决了。

    裴旻看着袁履谦编写的营收账簿,对于三人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也道明了真正来意:“在长安的时候,与陛下聊到河西九曲地的事情。陛下事先给我透了底,说只要我能收复河西九曲地,便封我为节度使。陛下一言九鼎,因不至于出尔反尔,高升节度使是十之**了。”

    顾新、张九龄、袁履谦三人互望一眼,皆看出了彼此眼中的震撼。

    节度使,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却不想裴旻年不过二十五,便获得如此雄职,实在了不起。

    但细细思来,以裴旻的功绩,却又理所当然。

    能在如此年岁,立下如此功绩,古往今来,本就没有几人。

    “此次来洮州,除了了解一下洮州的情况,也想问一问你们是否愿意随我一同上位赴任?”

    节度使身为封疆大吏,权力更是重中之重,也更需要文武心腹支撑。

    武将这一行不用说,神策军肯定是随他走的。封常清、李翼德、李嗣业、江岳皆是隶属神策军,有他们在,哪里不能去得。

    至于文臣一直是裴旻的弱项,好不容易凑成了顾新、张九龄、袁履谦三人组,可不想白白便宜他人,给他人做了嫁妆。所以事先征求他们的意见,真到升迁的时候,为他们表功提拔。

    这并不算拉帮结派,身居高位者,岂能没有几个信任的得利干将?

    张九龄、袁履谦毫不犹豫的应承了下来。

    张九龄才高志远,这在地方担任功曹,哪里比得上在节度使手上任职?

    袁履谦更不用说,裴旻的铁杆兄弟,自家兄弟焉有不支持的道理。

    顾新却有些迟疑,倒不是不愿意,只是家中有上了年纪的母亲,身体还不太好,不愿意远放为官,迟疑道:“不知刺史可知是哪里的节度使?”

    裴旻也知顾新家中的情况,笑道:“郭公身体抱恙,此次大胜之后,决定告病休养,私下与我说过会给跟陛下推荐我继任陇右节度使的职位,只是不知陛下那边会不会同意。此事真无法预料,毕竟陇右节度使是个雄职,盯他的人可不少,人脉不足也是我致命弱点……”

    大唐现今有九节度使,分别是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北庭、安西、陇右、剑南这几处,其中拥兵最多的是范阳节度使,最富的是河东节度使,而陇右节度使拥兵次于范阳,富饶次于河东,存于两者之间。

    因故范阳、河东、陇右这三节度使的位子人人眼红,每每有空缺的时候,朝堂上皆会争的你死我活。

    就算有郭知运的推荐,裴旻也不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取得陇右节度使这一位子。

    若是情况允许,他也想接替郭知运的位子,毕竟对于这一带他特别熟悉。更别说他知道大唐未来的主战场生西方,只要在陇右任职,不愁无功绩可领。

    “有幸在刺史麾下任职,顾新万分荣幸。只是母亲身体不适,不敢远走他乡任官。若刺史得以继任陇右节度使,自然效命帐下,毫无怨言。非是如此,实是在下没这福分。”顾新也想更进一步,只是世间事情无法两全,相比自己的官运,他更加看重视自己的母亲。

    “无妨!”

    顾新才干只能算是一般,裴旻看中的正是他高尚的品格,虽有遗憾,却早在意料之中。

    有张九龄、袁履谦两人,以目前他的情况,以是心满意足了。

    在洮州住了一宿,裴旻与大部队汇合,一同往长安而去。

    长安李府!

    自从与李林甫再会,裴云一直住在李府,与他这位昔年的同窗好友抵足而眠,促膝长谈,大有怀念旧时光的感觉。

    李林甫自身展现的才智,再一次折服了裴云。

    裴云是裴家未来家主的候选人之一,他野心甚大,对于裴家家主是势在必得,将李林甫视为人生益友,最值得信赖的知己,有心借助他的智谋,击败其他的候选人,成为唯一人选。

    自李林甫为之定计之后,裴云一直关注着裴旻的动向,知道他凯旋归来,心底不急反喜,大笑的对李林甫道:“林甫兄,裴旻终于要回长安了,听说陛下还特地让太子十里相迎呢!”

    李林甫眼中有着不明的味道,心想:“终于回来了!”

第三十三章 太子李瑛() 
长安郊外十里亭。

    郭知运、裴旻、论弓仁在礼部的引领下走向了皇太子李瑛所在的十里亭。

    对于李瑛,裴旻印象不深,只是知道李瑛给李隆基赐死了。

    现今朝堂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皇后无子嗣:王皇后是李隆基的发妻,贤良淑德,有长孙皇后之风。在患难时给李隆基极大帮助。但不知什么原因,王皇后无法生孕,至今无子嗣。这也意味着无法依照嫡长子继承法来决定皇储之位。

    李瑛是李隆基次子,李隆基掌握实权之后,因长子李潭曾在苑中打猎时,面部为豽所伤,脸上有严重的疤痕,给破了相。

    皇帝破相不雅,次子李瑛也得以升任皇太子。

    李瑛在历史上给赐死的因由相当的扯淡。

    李隆基有一妃子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因父亲早逝,得到武则天庇荫自幼于宫中长大,对于宫斗极为热衷,工于心计。因长相娇媚,善解人意,深得李隆基的宠信是为武惠妃。

    武惠妃想要自己的儿子成为太子,以掌握天下之舵。

    在某一天某一日。武惠妃对李瑛说皇宫有贼,请李瑛帮着抓贼。

    李瑛二话不说,领着李瑶、李琚,兄弟三人穿上甲胄,入皇宫擒贼。

    而另一边武惠妃又对李隆基说,“太子跟二王要谋反了!他们穿铁甲进宫……”

    然后李隆基就将他自己的三个儿子给赐死了。

    整个过程充分的体现了李瑛的无知以及李隆基对于自己信任的人的那种近乎白痴愚昧的相信。

    皇宫大院闹贼,需要一个太子出马?

    而三个儿子穿着铠甲入宫,就是造反?还赐死?

    比后世的清宫剧都可笑的剧情,实实在在的出现在历史上。

    裴旻想着这过往,也不知是应该笑李瑛这个太子脑残,还是笑李隆基这个皇帝智障。

    也许李瑛不像当年章怀太子那样贤明,是个二货蠢蛋。所以对他的冤死,虽然是李隆基的错,却也没有人为他鸣冤。

    胡思乱想间,裴旻来到了近处长安近郊。

    远远望去,旌旗遍野,规模隆重。

    十里亭外一个穿着黄色蟒袍的人影往他们这边眺望。

    负责接洽的礼部官员正是裴旻的老大哥贺知章,含笑着看着凯旋归来的三人道:“太子殿下正在前方迎接诸位凯旋。”

    裴旻等人早已得知消息,备足了礼节功课,一并下马步行去见皇太子李瑛。

    在这种场合下,裴旻也没有与贺知章交谈,只是于之比划了一个喝酒的手势。

    贺知章作为头号酒鬼,心领神会。

    他们一行人来到近处,李瑛看着一身戎装的兵将,声势浩大,忍不住小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