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49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帅气威武的国字脸变得丰满圆润,腰围了肥壮了一圈,挺着个肚子。

    固然有着君王的贵气,却真的跟风采气度沾不上边。

    反观裴旻,尽管事务繁忙,他的剑术依旧未曾拉下,每日都会练习,身材保养的极好,不说八块腹肌那么夸张,却也没有多少赘肉。

    因为年岁的关系,他蓄起了短短的胡须,让本来就英武帅气的容貌,带着一丝稳重。

    与发福的李隆基,完全没有可比性。

    在裴旻眼中,自己现在的对手应该是王维、杨国忠之流的,李隆基已经让杀猪刀无情的砍了一刀,完全不行了。

    不过似乎李隆基完全没有这个自觉,还是以为自己跟十年前一样。

    “坐,高将军,将杭州进贡的龙井茶取来,给他泡上。静远是此道行家,但这龙井应该未尝过,未听过。你且尝尝,朕看来比之蜀茶,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李隆基面前,裴旻适当藏拙,就不显白自己的博学了。

    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时代他确实没有尝过龙井。

    蜀中才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杭州龙井确实起源于唐朝,但那是在茶圣陆羽之后才发展起来的。

    现在茶圣还没出生呢,自然也没有杭州龙井茶一说。

    不过裴旻没有想到,自己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也让杭州的龙井提前出来了。

    高力士给裴旻泡了一杯薄荷味的龙井茶。

    裴旻现今最喜欢的茶是蒙顶石花,蒙顶石花茶味很浓,喝不惯的人会觉得很苦,但只要习惯了那种苦味,后来的甘甜回味,确实是天下一绝。

    龙井却不一样。

    龙井味道偏于芳香,滋味鲜爽甘醇,与重口味的蒙顶石花正好相反,各有所长。

    “不错,这杭州龙井论及品后回味,略逊蒙顶石花一二,但色泽、味道、入口都要略胜一筹,确实是好茶。”

    裴旻品了一口,赞不绝口的说着。

    李隆基大方的一挥手道:“静远喜欢就好,这龙井是江南送上来的贡品,外边有钱也买不到。朕不太好这个,多拿些去。喝完了差人说一声,朕让人给你送去。”

    裴旻赶忙道谢。

    寒暄几句,李隆基故作不经意的说起了南诏的败仗,说起了今日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带着几分恼火的道:“朕也是为朝堂考虑,又不是想要包庇张虔陀。张虔陀要活着,朕将他扒皮挫骨都难消心头火气。只是南诏已经将他杀了,全家上下都没放过。让朕怎么处理?随便找一个无辜的人当做替罪羔羊?没这个道理……”

    原来李隆基不去想这事,气消了不少,但是裴旻的出现,让他有了倾诉的对象,越说火气又莫名的上来了。

    裴旻跟着一起动怒道:“陛下,这个时候还说这种风凉话的人,依我看来就应该一刀砍了。说什么屁话,装什么高尚,这些人就是伪君子,披着人皮的牲口。”

    李隆基眼睛一亮,用手掌摩擦着大腿,说道:“照静远这个意思,你是主张南边的事继续打下去?”

    “必须打!”裴旻沉声道:“陛下,现在已经没有对错了。自我唐军四万健儿战死异域,自我云南百姓受到洗劫,这已经不能用对与错来形容。臣之前说的不是气话,真的认为那些面对四万生命,面对云南无辜百姓受罪,依旧能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来质疑问题的人该杀。现在是两个国家的战争……这国与国的战争,只有胜败,没有对错。”

    “可是朕听说,不只是朝堂,民间的风气也是这样!”李隆基最好面子,很顾及自己在百姓心底的口碑。

    裴旻摇头笑道:“陛下不会没有听过真理是掌握在胜利者手上这句话吧?我们现在如此被动,根本就不是张虔陀错了。虽然他是错了,但他已经付出了因有的代价。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前线的失败,只要我们能够打赢,一切不利之言,都会烟消云散。”

    李隆基也知这个道理,愤恨的猛地一拍案几,道:“只恨章仇兼琼愚昧,辜负圣意。”说着他又看着裴旻道:“如此一来,接下来的一战只能胜不能败,一但败了,朝廷的威信更难挽回。”

    裴旻也慎重的点了点头,说道:“只能胜不能败,一但败了,形势会比今日危机十倍。”

    李隆基恨道:“只恨静远无法从西方脱身,不然将你调往蜀地,朕即可高枕无忧。”

    此时此刻,李隆基唯一深信之人,唯有裴旻,相信之前南诏之战的指挥要是换成裴旻,绝不会有今日的耻辱。

    他却不知道,在裴旻眼中南诏之战即便是猪带队也不至于打成这样。

    裴旻笑道:“我朝战将无数,这杀鸡又岂能用斩虎屠狮的刀?”

    他没说牛刀,而且带着几分恬不知耻的自称斩虎屠狮。

    李隆基非但不怪,反而听得异常安心,问道:“那静远心中可有合适的人选?”

    裴旻为难的挠着头道:“这个臣远在西方,对于朝堂之事一无所知。实在不知我大唐有什么后起之秀,不过臣麾下倒是有一人选,应该可行。”

    李隆基精神一震,毫不迟疑的说道:“举贤不避亲,静远快快说来。”

    裴旻道:“哥舒翰。”

    李隆基记忆里有这个名字,想了想说道:“就是那个斩杀突骑施王子的那个将军?”

    “对,就是他!”裴旻打着包票道:“哥舒翰此人轻钱财而重义气,极擅带兵。臣可以意性命作保,他定能不负陛下厚望。”

    李隆基并未立刻答应,而是道:“行,朕相信你的眼光。不过此事事关重大,朕需要见一见这个哥舒翰。高将军,你立刻修书一封,将哥舒翰召来长安。”

    他的眉头已经舒展,很显然裴旻已经帮他下定了决心。

    不受这屈辱!

    在战场上受得耻辱,在战场上用实力找回来。

第二十三章 一攻一守() 
    李隆基了却了南方的困恼,心情大好,让高力士去准备酒食,想要大吃一顿。

    这几日他因南边的败局,胃口都没有什么。

    裴旻想要说的事情很急,却也不急在一时。

    只是短短的一刻钟的时间,丰盛的食物已经摆放李隆基、裴旻的面前。

    皇宫御厨的手艺自是没得说,裴旻大快朵顾的吃着。

    李隆基平时吃惯了,没有什么新鲜的。但因之前胃口不好,现在也吃的尽兴。

    尤其是还有裴旻在一侧陪他说话。

    作为鹰派的成员,裴旻在处事上显然很对李隆基的脾性。

    在兴头上,李隆基突然问起了裴旻的来意。

    裴旻一时间不知该不该说。

    李隆基显然是误会了,说道:“静远不会就是为了南疆的事情来的吧?”

    裴旻摇了摇头道:“只是想等陛下吃完再说,免得你又没胃口了。”

    李隆基怔了怔,将手中的食物放下,无奈道:“说吧,朕现在已经没胃口了。”

    裴旻一脸肃然的起身离席,一步步的走到大殿中央,作揖道:“臣特来长安请战……”

    李隆基心底一颤,半晌才道:“敌人是谁?”

    “阿拉伯、吐蕃!”

    裴旻嘴里吐出了两个国名,五个字。

    李隆基表情愈发的严重。

    一旁的高力士也变色了。

    “你可知现在的局势?”

    李隆基双手拳头松开握紧,握紧松开,急促的说道:“此次南征失败,我军折损将士五万,损失器械粮草,不计其数,战后抚恤是天文数字。你之前刚刚劝朕再起南疆战事,东北也战事一直未歇,现在你又要与阿拉伯、吐蕃开战……朝廷近十数年确实发展极好,却也禁不起如此折腾,你可知隋朝是如何灭亡的?你是一代文宗,不会不知道《司马法》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

    “臣明白!”

    裴旻语气决然的道:“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并非臣好战,实在是不得不战。我朝的局势,您清楚,臣清楚,吐蕃、阿拉伯更清楚。有一句话说得好,最了解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敌人。我们的弱点,吐蕃、阿拉伯远比我们了解。臣现在可以笃定,不出一年,吐蕃、阿拉伯必定会同时向我大唐发动进攻。到时候西域将会陷入一片战火,而吐蕃是进攻河西九曲地,还是河西,这个臣算不到,主动权将在他们手上。”

    “此次南征的失败,对于我朝来说,确实未伤筋动骨。可是这一败,给了吐蕃休养生息的机会;这一败,让吐蕃士气大震;这一败,让我朝威信大减。对于吐蕃、阿拉伯两国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除非他们一并犯蠢,才会坐视我们缓过这口气。坐视我们将高昌仓建成,无粮草后顾之忧?”

    “这不可能的,用兵之道,是将胜负手控制在自己的手上,而不是求神拜佛,乞求敌人愚蠢犯错。不是臣好战求战,而是已经让吐蕃、阿拉伯逼得不能不战。”

    李隆基一脸的震撼,他终于意识到南征的决策是何等的愚蠢。

    终于意识到,南征的失败不只是当初的一个败绩。

    这一败,将西方的局面都搅浑了。

    自己当初做了一个极其愚蠢的决定。

    只是李隆基的自尊不承认自己的失败,迟疑了片刻道:“既然局面如此,为何不能拖就拖?况且防守占据一定优势,凭优势而战,岂不胜算更大?”

    裴旻摇头道:“臣算过了,防守对我大唐的损耗更大。陛下,一但由吐蕃、阿拉伯拉开战事,就意味着他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吐蕃兵力不用说,十万。他们十万大军齐出,若攻莫离驿,莫离驿作为钉子,不利于大军布防,肯定是守不住的。退守河西九曲地是必然之势,那时我朝在河西九曲地的建设将会受到重创。如果他们真的只攻河西九曲地那还容易,要是他们时而攻击河西九曲地,时而攻击河西,或者分兵攻击两地,袭扰两地,即便最终打胜,这两地也会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而阿拉伯,初步算他二十万吧!凉州军、安西军、北庭军加起来十一万,加上西域诸国的兵力,勉勉强强能够筹齐十五万。被动防守不是问题,但是我们的粮草问题没有解决。关中、陇右、河西的纯粮,万里运输,维持十五万大军的补给,臣深知都不敢计算,那是何等的数额。如果阿拉伯下了狠心,调集三十万大军,那我们还需要征兵西域。这一开战,臣无法预料要打多久。一年,两年还是三五年?不用五年,只怕打个三年,我朝的经济就要给掏空了吧。”

    李隆基听到这里脸色已经有些惨白,粗着声音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裴旻叹道:“与其让吐蕃、大食拖垮,要不主动出击,要不壮士断腕,直接放弃西域……”

    “不可能!”裴旻这话还没有说完,李隆基已经拍案而起,厉声道:“放弃西域,永远不可能。朕绝不重蹈那妇人的后尘,西域绝不会放弃,”

    李隆基说的妇人当然是武则天。

    李家人不可能不恨武则天,但是武则天恰恰又是他们的祖母,为了表示孝心。

    不论是李隆基还是李旦,对外都一直表现的极为孝顺。

    此刻李隆基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显然已经有些乱了。

    裴旻再次作揖,道:“那只有一战了!”

    李隆基皱眉道:“那你需要多少兵马?”

    裴旻摇头道:“陛下还是听微臣将意图表明,臣绝没有自大到以我朝一国之力,力战吐蕃、阿拉伯两国。臣的目标是青海湖,将吐蕃彻底打废打残。至于阿拉伯,臣只是被动的防守而已,一攻一守。攻是吐蕃的疆域,将战场设在青海湖,所有损耗皆是吐蕃的。守在西域,西域固然有我们一份,但是阿拉伯要攻占昭武九国才能真正的威胁我朝掌控的疆域。如此可将损耗,降至最低。”

    “对吐蕃是主动进攻,对阿拉伯是主动防守……”

    “先破吐蕃,再来对付阿拉伯,将两国的威胁减至最小。”

第二十四章 谁攻谁守?() 
    这也是裴旻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以唐王朝一国之力,对抗吐蕃、阿拉伯两大帝国,倒不是完全没有胜算。

    而是不值得一打。

    裴旻年岁越长,越能体会到一点,军政一体。

    军、政永远是不可能分割开的。

    这也是裴旻与其他镇边大将不同的原因

    裴旻不打无意义的仗,也不会为了单纯的胜利而战。

    如果依照李隆基说的,被动的防守,唐王朝取胜的几率确实会大那么一点点。

    但是这种胜算根本算不得胜利。

    自己的领地破坏干净,自己的经济受到致命打击,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