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剑圣-第5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林甫多次帮裴旻大忙,裴旻用着也很顺手,还不舍得将他除去,只能选择满足他在这方面的欲望。

    反正张九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在青海湖处理青海道的开通,以加重青海湖在唐王朝的地位,短期内是无法估计河西、陇右之事的。

    裴旻今日占据了青海湖,就没有想过在还回去的道理。

    张九龄留下来的诸多事情,也只有李林甫搞的定。

    至于王之涣、王昌龄、王翰、牛仙客这些人,都要逊色许多。

    反正裴旻这里看着,李林甫也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李林甫得到了重任,果然喜笑颜开,认认真真的处理着新到手的政务,将一切都处理的妥妥当当的。

    这一切裴旻看到眼中,也颇感欣慰。

    这一天,裴旻意外收到了一封朔方的来信。

    看着信封的落款,居然是朔方节度使王君毚。

    对于王君毚,裴旻还是有着一定印象的,两人多次并肩作战了。只是后来他去了朔方,也就断了往来。

    这关系就是越走越亲,长时间不往来,关系也就淡了。

    裴旻见十年没有联系的人突然联系自己,有些意外。

    拆开来了信,看着信中的内容,霍然而起。

    信中的内容居然是关于李光弼的。

    裴旻自然听过李光弼的大名。

    后世人常说李家出奇葩,这一点也没错。

    李隆基是唯一一个盛世皇帝,除了他找不到一个出生于忧患,独挑大梁,立下赫赫武功,又于自己作死,将自己打下来的天下败光的君王。

    而他的儿子李亨,也是唯一一个崛起于战乱之际,没有匡扶宇宙之才,反而处处拖后腿,却能克定大局的皇帝。

    李隆基自不用说,李亨继位后,号令天下兵马勤王,他的大决策几乎没有正确的。

    他用房琯为平叛主帅,一个月败光勤王军,导致不得不想回纥求救。

    他不同意谋士李泌的建议趁乱直捣叛军老巢的计划,错失良机,导致安史之乱的灾难无限扩大。他用鱼朝恩牵制郭子仪,导致郭子仪兵败,用鱼朝恩牵制李光弼,导致李光弼兵败……

    都是坑天坑地坑队友!

    遇到唐王朝这种大动乱,遇到李亨这样巨坑的皇帝,安史之乱硬生生的给结束了。

    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上天赐予的郭子仪、李光弼这样的盖世名将。

    靠的是一腔热血的张巡、许远、颜杲卿、雷万春、仆固怀恩这些深感唐王朝恩德的名臣良将。

    一个个的忠臣良将就是顶着一个拖后腿的皇帝,硬生生的平定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最大的功臣,毫无疑问就是李光弼。

    在裴旻眼中,李光弼的军事才能应该更要在郭子仪之上。

    李光弼用兵之灵活多变,战略大局之精准,令得他多次击破贼寇的软肋。

    中兴第一功,李光弼是当之无愧的。

    郭子仪之所以出名,在于他的中庸,懂得进退,换句话说就是政治觉悟高明,但比起真正的用兵,郭子仪应该会逊色李光弼一二。具体用个数据来形容,郭子仪的统帅若是九十八,那李光弼就是九十九或者一百。

    这能够得到李光弼的消息,裴旻实在是有些开心。

    毕竟人才难得。

    认真的看下去,裴旻嘴巴都要笑歪了。

    这居然是一封介绍信,信中的内容正是要将李光弼介绍给他,希望李光弼能够在他麾下任职。

    原来王君毚知道李光弼的脾性,他要是一离去,安思顺压根止不住李光弼,反而可能会因为少了自己的存在,令得两人败坏朔方兵事,故而动了撮合李光弼跟安思顺女儿的用心。

    结果李光弼根本不领情,也不知什么缘由,李光弼不但不接受娶安思顺的女儿,还直接弃官不干了。

    态度之坚决,八匹马都拉不回来。

    王君毚心底有火,但也实在怜惜李光弼的才华,不忍心将李光弼的干略给埋没,于是将之介绍给裴旻,希望裴旻能够好好的治一治李光弼那桀骜不驯的脾性。

    “这简直就是刚刚瞌睡,就有人送了枕头!”

    裴旻大喜的笑道,之前他想将郭子仪收为己用,但是郭子仪的脾性,实在不讨他喜欢,双方根本不是一路人,也就不强求了,但是心底还是有着小小的遗憾的。

    对于南霁云的拉拢也是如此,南霁云跟着张巡,不算屈才,可终究不是跟着他。

    却不想李光弼,居然送上了门来。

    “有得必有失,莫过如此。没有求得郭子仪、南霁云,却来一个更加厉害的李光弼,上天待我不薄!”

    王维见裴旻如此夸赞一人,忍不住问道:“裴帅,这个李光弼真的如此厉害,你都要将他夸上天了。当初的哥舒翰、高仙芝都没见你这么夸赞。”

    裴旻道:“那是因为,高仙芝、哥舒翰不如他,这个李光弼,我跟你说,也只有忠嗣可以与之相比。在用兵的灵动方面,忠嗣还不及他?”

    王维都有些傻眼了,王忠嗣、哥舒翰、高仙芝是何等人物,李光弼一个无名小卒,居然能够与他们相提并论?

第四十一章 桀骜不驯,不存在的() 
    裴旻自无法与王维细说李光弼的功绩,他总不能说李光弼在太原之战中,以一万兵卒,对抗史思明、蔡希德的十万大军,杀敌七万余数。也不能说他,擅于以少胜多,以数万兵卒,虎步商洛,将史朝义的十数万大军困在洛阳,动弹不得,也就神秘兮兮的笑道:“摩诘还不信我的眼光?”

    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王维接不下话来了。

    裴旻识人用人的本事,可谓天下无双,这个人尽皆知。

    但是身为裴旻的秘书,王维却发现裴旻很多时候有神算的潜能。

    这历史上擅于识人用人的人并不少,可从来没有若裴旻这般,很多时候他人都未见,只听名字就将对方的能耐了解的一清二楚。

    要不是王维跟随裴旻多年,知道他是实打实的人类,都要怀疑他是不是神仙了。

    李光弼是在王君毚信到以后的第三天,抵达了凉州姑臧。

    李光弼久在朔方,那里人口稀少,多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

    哪里比得上凉州这个唐王朝第三经济文化中心地?

    在裴旻的治理下,河西、陇右较之历史上的河陇更加富庶。要知道史书上以“天下称富庶者,无出陇右”来称河陇之地,今日河西、陇右之富,可想而知。

    边塞诗人岑参曾作诗云: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现在的凉州,呈现的就是这种景象。

    依照经济比重,凉州姑臧的经济水平已经超越了洛阳,只是因为人数的原因。

    人口稀少是大西北唯一的弱点,这个于身在中原的洛阳是没得比的。

    故而洛阳依然是唐王朝的第二经济中心地。

    不过因为开明的风气,凉州姑臧里的胡人是最多的,远胜长安、洛阳。

    但又与长安、洛阳大不相同,凉州姑臧里的胡人大部分都穿着汉人的长衫,梳着跟汉人一样的发鬓,有的手中还拿着厚重的书本,或者背着书篓,在李光弼看来是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但往来的凉州百姓,却见怪不怪了。

    裴旻一直很重视凉州的文教,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的凉州,首府姑臧受到的文化冲击最大。

    之前因为地方长官不重视,导致西北这一亩三分地西方文化以及西域各族文化横行,大有喧宾夺主之势。

    裴旻设图书馆,奖励教学,开办公塾,鼓励私塾,让王昌龄、王之涣一行人主持各种诗文赋会,并且允许胡人入仕,这入仕的前提是精于华夏文化,懂得儒家经典。

    经过数年的努力,河西的风气大变,四处都可以听到幼儿读书之声。

    兼之有张旭、张九龄、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王维等等这一系列的诗人坐镇,各种精美的诗篇层出不穷。

    天下经典,七出河陇,半点不虚。

    原本的文学荒漠,硬生生的变成了天下士林向往的地方。

    凉州变化之大,不言而喻。

    李光弼并不擅长这些,但见这些景象,心底也很有感触。

    他是一个契丹人,因为家世的原因也没有受到什么排斥,但是同样依附唐王朝的族人,却没有他这个福分。

    并非唐王朝对他们不好,而是强大的文化差异。

    契丹作为游牧民族之一,源于东胡鲜卑,昔年太宗皇帝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以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故而以李为姓。

    他的那些族人因为接受唐王朝的管制,却因为习性的原因,未能融入其中,故而有些不上不下,令人挂心。

    要是自己的族人也如凉州这边,就不会有这问题了吧?

    李光弼心底沉吟着,顺着人流,来到了武威郡王府。

    随着裴旻晋升王爵,原本的节度使府改名为武威郡王府。

    看着气度恢弘的郡王府,李光弼没由的有些忐忑。

    桀骜不驯是对人的,李光弼确实在朔方的时候有些不服管制,主要原因是看不顺眼。

    王君毚、安思顺都是很不错的将领,但是李光弼的战略远见以及战略思想远远的凌驾他们。

    王君毚、安思顺的一些行为在李光弼的眼中显得有些幼稚,而李光弼的一些思想又过于先进,双方就有了一定的分歧。

    故而李光弼就显得特立独行,桀骜不驯。

    但是在这个恢宏王府的主人面前,李光弼却没有那种感觉。

    他在朔方的时候,时常了解大唐王朝的各处战局。

    对于东北的情况,李光弼是完全的不屑一顾,但西北的战局他如获至宝,不论是裴旻的大局观,还是王忠嗣的战术运用,又或者河西、陇右军强大的战斗力,以及带着几分先进的练兵方式都让他受益匪浅。

    作为一个通晓兵事的将军,李光弼除了看兵书以外,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战例,史上的各种各样的经典战例。

    但是史上的那些经典战例多为史上名将研究透彻了,李光弼也研究不出什么新鲜花样。

    故而新鲜的战例是李光弼最为渴求的,裴旻的每一个战例他都研究过。

    越是研究,李光弼对于裴旻的敬意越深。

    也因如此,李光弼心底还是有些紧张的。

    送上了拜帖,李光弼在门口焦急的等着,自己身份在朔方一地,还有些看头,但在凉州姑臧却只是一个萌新。

    听着急促的脚步声,李光弼眺望着,心底期待中,更忍不住跳了跳。

    裴旻看到李光弼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好年轻,二十出头的年岁,一张标准的国字脸,加上一对粗厚的眉宇,还有一对高挑的丹凤眼,加上黝黑的肌肤,不同于华夏人的帅气,英俊,看着很是威武,有一种关东大汉的味道。

    他这心念一动,又觉得好笑,李光弼是契丹人,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本就是关东汉子。

    “你就是李光弼?”裴旻现在见多了名将,也没有多少激动的感觉,只是高兴,不过王君毚信中多次说李光弼桀骜不驯,得好好压压傲气,也将喜悦之心藏着,带着几分好奇的看着面前这位力挽狂澜的大将。

    郡王府外左右两边的护卫见是裴旻,纷纷作揖问好敬呼:“裴帅。”

    整个唐王朝,也只有裴旻能当裴帅二字。

    一瞬间李光弼已经知道面前此人是谁,带着几分激动的道:“李光弼见过裴郡王!”

    要多恭敬,有多恭敬,什么桀骜不驯,都不存在的。

第四十二章 有些跳了() 
    裴旻本想着李光弼真的如王君毚说的那样桀骜不驯,自己还真要杀杀他的傲气。

    甭管李光弼在历史上的表现如何,这要当自己的部下,首先一点,就得听自己的。

    不然别说是李光弼,就算是韩信、孙武都该干嘛干嘛去。

    但见李光弼这般恭敬的问好,裴旻也笑道:“我已经收到了王节度的来信,他在信中多番夸赞,说你是少见的将才。某最欣赏有才之士,不管你在朔方发生了什么,到了这里就是你的家。来,入内叙话。”

    裴旻已经当了多年大佬,除了超前的认识,在识人方面也有自己的一杆秤。

    见李光弼对自己并无半点桀骜,裴旻也不会乱摆架子,免得真的将这样的大才拒之门外。

    李光弼见裴旻亲自迎接自己,心底感动之余,也很是感慨心道:“都说裴郡王,爱才惜才,礼贤下士,今日一见,果然不虚也!”

    邀请李光弼入内,坐定上酒。

    李光弼的样貌,一看就知道是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