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昌明-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崇焕在这五天里的表现,以及他的行军路线,是颇有争议的,争议了几百年,到今天为止都没有消停过。

    争议的核心只有一个:袁崇焕到底想干什么?大敌当前,既不全力进攻,也不部署防守,他这是要闹那样啊?!

    当时人民群众的看法比较一致:袁崇焕已经叛变了,他通敌,他是卖国贼!因此,后来才有了他被凌迟处死,京城老百姓争抢食其肉的疯狂举动。

    其实,这种诡异的行动与袁承焕的想法是一致的,他没有勇气和赵率教一样战死沙场,他的想法很简单,要么皇太极溜达够了就回辽东去了,要么皇太极被逼无奈进攻北京城,但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依靠北京城的坚固防御,像宁远、宁锦大捷一样,用大炮把皇太极击退。

    但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他一次又一次的避让,只会惹来猜忌,惹来杀身之祸。而不是他脑海里幻想出来的“北京大捷”。

    很快,消息传回京城,遵化失守了,巡抚王元雅、总兵朱国彦自尽而亡!赶去救援的赵率教也中了敌人的埋伏,壮烈殉国!

    一时间,京城轰动,人心惶惶。人们纷纷议论,他们的袁督师干什么去了,为何不立刻派兵阻挡?

    遵化被攻克之后,被皇太极改造一番,如今已经成了后金的大本营。

    府衙大厅之内,皇太极坐于首位,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坐在次首,下方是多铎、多尔衮、豪格等年轻将领。

    皇太极半眯着眼睛,巡视一圈下方的众人,开口说道:“今天的议题只有一个,是撤还是攻,你们说说自己的意见吧。”

    代善略微思索,说道:“我们这次主要的目的是平定鞑靼,在外苦战了近六十天,已经征服了察哈尔,为什么不回到我们的草原上去修整,反而要继续进攻大明京城呢?”

    阿敏担忧地看着皇太极说道:“大汗,因为杨乐的空城计划,没有获得粮草补充,你你的心动摇了么?”

    他粗重的呼吸平稳了一下,眼神恢复了往昔的镇静和精明,昂然说道:“大汗,若是我们空手而归,家里的妻儿吃什么?今年草原上发生严重的鼠灾,牧草破坏严重,我们这次要是撤退了,就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修复期。因此,我建议攻城!”

    莽古尔泰点头说道:“大汗,我们还有半个月的粮草,背水一战又有何不可?只要攻下了北京城,整个天下都将是我们的,那样以后再也不用忍饥挨饿了。”

    皇太极没有说话,眼光看向多铎和多尔衮。这两位是后金的前锋小将,代表着多数将士的意思。

    多铎会意,说道:“机会稍纵即逝,如今机会来了,我们岂能放过它?趁着大明勤王的军队尚未到来,一举攻下北京城,半壁江山便唾手可得,汉族美人儿将投入我们的怀抱,青壮男子将变成我们的奴隶,中原大地将变成我们的牧场!”

    他锐利的目光四下一扫,向北京方向一指,大笑道:“大明的皇帝就在京城,这京城是汉人最牢固的城池,大明的皇帝是汉人心里的最后一道靠山,皇帝死,天下乱,所以,只能攻,不能退!”

    多尔衮赞同说道:“十五弟说得对,计划虽然有些冒险,但值得一试,如今京城里的守卫不过数万,勤王部队只有满桂率领一万人到达,而且刘策率领的十万明军正在围剿闯王,腾不出手来。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皇太极微微颔首,最后下了决心:“进攻!”

    

第91章 调兵遣将布防御,膛线步枪跨时代() 
皇太极的十万铁骑兵临城下,面对后金军的大举挺进,虽然有杨乐信誓旦旦的保证书,崇祯小皇帝还是乱了方寸。

    他在书房里来回踱步,猛然止住,对着站在一侧的高起潜说道:“高公公,传朕的旨意,令袁督师加急调度各镇援兵立刻来京驻防,不得有误!”

    “是。”高起潜不敢大意,立刻下去传旨。

    此时,共有四部明军前来勤王,除了袁崇焕入驻蓟州外,还有昌平总兵尤世威入驻密云,大同总兵满桂入驻顺义,宣府总兵侯世禄入驻三河。

    崇祯在书房转了三圈,再次说道:“王公公,你再去传朕的旨意,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务必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加强北京城防。告诉他们,谁要是不敢来,小心他的项上人头!”

    “是。”王承恩虽然觉得此做法有些不妥,但不敢不从,立刻下去传旨去了。

    圣旨传达下去,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立刻率兵前往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驻防。

    因为北京已有多年没有经历过战争,导致城防疏薄单弱。崇祯小皇帝又任命孙传庭、洪承畴等多位官员,协理京营戎政,练兵筹饷,料理守御。

    安排妥当之后,崇祯总算舒了一口气,思索片刻,问身前的孙承宗道:“孙爱卿,你可知道杨爱卿干什么去了?朕有几天没有见着他了。”

    孙承宗继任了兵部尚书,军务繁多,这些天忙得不可开交,也不知道杨乐干什么去了,不过,他身旁的曹化淳却是知道,站出来说道:“皇上,奴才听说杨大人这些天一直在工部研究什么‘膛线’,据说能使打出的子弹和炮弹在空中旋转,这样可以打得更远,就是不知道研究成功了没有。”

    “嗯?竟然有这等事儿?火炮和火铳可是守城的利器,杨爱卿能主动去工部研究火器,是为朕考虑,是为江山社稷考虑,朕果然没有看错他。要是所有的臣子,都能象杨爱卿这般敬心敬业,后金铁骑怎么会轻易地越过长城,直驱京师?”崇祯感叹说道。

    “皇上说的是。杨大人爱国之心,众所周知,老奴也是十分钦佩的。”曹化淳微笑着说道。

    “朕一直琢磨着给他个官儿当当,太小了显得朕小气,太大了又没有合适的职位,你说说什么官儿适合他?”

    “皇上,您忘了,如今他已经成为了国公爷,按照规矩,国公是不能带兵的。”曹化淳点醒道。这是明朝的潜规则,因为害怕公爵领兵之后,拥兵自重,一旦起异心,后果不堪设想。所以默认国公不能领兵、不能掌权。

    崇祯摇头道:“杨爱卿不会做那种事情的,朕信他。他不是想要组建海军吗,朕就封他为海军大将,你看如何?”

    “皇上,奴才以为,此事可以等这次的战事过后再议,大敌当前,应当先退敌要紧。”曹化淳迅速扯开了这个敏感的话题,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崇祯点点头,心里默默想着,有力挽狂澜的杨乐在,京城应该能无恙吧!?

    如今,工坊里,火铳膛线的制作过程出了问题。

    要在枪管里面刻出螺旋状的线条,谈何容易?宋应星和徐光启实验了一整天,最后下结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他俩一致认定,以目前的工具,要在枪管里面弄出膛线,根本做不到。

    “或许是我们的方法不对!”杨乐思索着说道。他拿起桌子上的火铳仔细研究,当他看到火铳身上的一条裂纹的时候,灵机一动,说道:“两位大人,既然我们不能在枪管里面直接雕刻膛线,不如将刻好膛线的铁皮卷起来形成枪管!”

    如果枪管是整体成形的话,这个年代,的确没有什么合适的刻刀,可以延伸到枪管里面去,制造出合乎要求的膛线。但是,大明朝的火枪火炮的生产,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浇筑,而另一种便是锻造。

    浇筑一般适用于熔点较低的铜合金,虎尊炮就是这样制造的。而锻造,便是打铁,这种方法更简单、更容易,因此它也是制造火铳最常用的方法。

    铁块被锻造成铁皮之后,再用铁皮卷成枪管,就好像是将一张纸卷成纸筒一样。有了这样一个思路,膛线的雕刻就变得简单了,变成了在铁皮之上雕刻上螺纹,然后卷起来就成了。

    螺纹膛线看起来复杂,只不过是概念性的问题,只要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做起来其实很简单。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螺纹是怎么形成的?

    宋应星和徐光启不知道,学过几何的杨乐却是知道,他立刻从桌子上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白纸,在这白纸上划出几条平行的直线,这些平行直线可不是乱画的,一定是要朝着斜对角的方向。画完线后,再把这张纸平卷成纸筒,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原本在纸上平行的直线,卷成纸筒之后就变成螺旋线了。

    这就是螺纹形成的原理!

    看到杨乐的纸筒演示,徐光启和宋应星两位大人面面相觑,震惊无比,他们终于相信制造膛线原理上的确是可行的,至于细节上的问题,就要靠他们和工匠们的琢磨了。

    两人拿着纸筒不断地观看,然后打开,再合起,如此往复数次。

    “既然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工艺方面的问题,应该不难解决。”

    膛线的问题得到解决,杨乐有了信心,掰着手指说道:“对于这新式火铳,暂时叫做“膛线步枪”,我有以下几个要求。”

    “一,枪管内刻有膛线!”

    “二,使用燧石击发!”

    “三,射程在三百丈以上!(一丈约3。3米)”

    “四,在一百五十丈距离内准确命中目标!”

    杨乐一口气说出了四个要求。

    徐光启和宋应星两人,再次面面相觑。

    其他的工匠更是满脸的茫然,同时又充满了向往。

    天下间居然能有这样的火铳?这样的神器真的能够制造出来吗?须知道,一般的佛郎机火炮,射程也不过是一百八十丈而已!它可是大炮,不是火铳!难道,一支小口径的火铳,射程居然可以超过一门大炮?这实在是太匪夷所思了。

    “不可能!”

    “太不可思议了!”

    “世界上能有这种神器?”

    几乎每个工匠心中都难以置信。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知道原理,还不等于就能够做出来。毕竟,这涉及到工匠们的技术水平问题。谁也不敢保证一定能够成功。在工匠们经过热烈的讨论之后,一致认为,值得去试一试。毕竟,要将刻有膛线的铁片卷成枪管,那也是很考量技术功夫的。

    “时间急迫,希望大家努力。”

    “我也不会让大家白费力气,谁能第一个制造出有膛线的枪管,我奖励他一百两银子。而且要是这次新火铳能够大显神威,皇上也会奖赏的。”杨乐祭出高额的奖赏办法来。

    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银子才有动力。

    只要有人动心,一切都好办。

    果然,听说有一百两银子的奖励,所有的工匠,顿时两眼发亮,国公爷真的是财大气粗啊!不少的工匠,都在暗中吞咽口水了。没办法,古代对这些技术工匠们,待遇不高。穷怕了的人,一下子看到有银子拿,怎么会不动心?一百两银子,足够他们一家人过上幸福安康的曰子了。

    

第92章 永不后退反冲锋,大炮之威不可挡() 
咚、咚、咚轰、轰、轰

    只听远方战鼓齐鸣,炮火连天,工坊内大地震颤,房屋震荡,杨乐和宋应星对视一眼,猛然醒悟过来:大战开始了!

    “还需要多久?”杨乐沉声问道。

    “已经是最后一道工序了。”宋应星和工匠们经过几天的努力,刻有膛线的新式火铳马上就要研制成功了,然而皇太极经过几天的准备,也开始攻城了。

    “你们制作好了就送到城墙上去,我先去看看。”杨乐离开工坊制造间,直奔北城门而去。

    这是崇祯自登基以来在京城发生的最大规模的战斗,为了一击必胜,皇太极下定了决心,以南北对进战术,分别进攻北城的德胜门和南城的广渠门。

    北路军五万余人,由他亲自率领,随同攻击的包括大贝勒代善、大将军济尔哈朗等,而大明守卫北城门的,则是勤王而来的满桂将军。

    南路军由三贝勒莽古尔泰带队,多尔衮和多铎跟随,一共四万余人。而守在南城门的,正是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战斗同时打响。

    袁崇焕率领两万关宁铁骑,在城外列阵迎敌。其实他早已到达了这里,原本想着入城修整,然后依靠着坚城利炮迎敌。但奏请失败,众多大臣坚决反对,关宁铁骑不得进入北京城中,因此他不得不在城下迎战。

    后金铁骑四万,关宁铁骑两万。

    莽古尔泰心想,自己是对方两倍的兵力,不用考虑什么战术,直接冲锋就行了。

    他居坐大阵之中,大手一挥,战鼓擂起,一阵呜呜劲急的号角声传播开来,后金营垒的大军随之出动,满山遍野的战马如同一团黑压压的乌云般,直扑京城南门。

    战马嘶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