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图志-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锄头、铲子、绳索等工具。又点起一万石粮草,十万两白银,便即押送了,五千军士也是一般的列队后,高声呐喊着往泉州城而去。

    大军正列队开拔出营时,只见殷贤、吴侈两人气喘吁吁的跑到郑冲面前,大声禀道:“公子,少夫人那里已经知道家中消息,便想回家中探望,但小的们已经劝少夫人暂居大营几天,等城内局面安定后再入城回家探望。少夫人深明大义,已经答应了,现下让我二人来帮少爷的忙,跟随侍候少爷。”

    郑冲骑在马上,缓缓颔首,这两个奸猾的家奴还算是有些小聪明,知道这趟赈灾,最开始的几天一定是会很杂乱,而且城内四处狼藉,张灵素此刻入城定然不便,自己还要分心照顾,是以劝服了张灵素留下,很懂得顾全大局。

    当下郑冲问道:“我这里也不需要人服侍,你二人来泉州有一段时日了,对城内情形也熟悉,便跟随我办事好了。”二人大喜过望,便即大声应了,跟在郑冲左右一同出行。

第123章 救灾的开端() 
时值午后,泉州城头的窝棚内,刘老实一家和许多灾民百姓一样,都还没有半点米粮入口,刘老实两个半大小子饿得扯着他的手腕直叫唤。

    媳妇儿王氏怀中不到两个月的女儿啼哭不停,那王氏垂泪道:“当家的,昨日便饿了半天,我这里实在没奶水,我这里还有几个衬底钱,是不是拿去买点米粮来做点稀粥喝啊。”

    刘老实是城中做苦力的,平素也没攒下几个钱,但凡有些钱财都买了粮食。他们一家和泉州许多贫苦人家一样,已经断粮,风灾骤至,水涝一起,人人都是慌忙逃命,家中过冬存粮都被泥水泡坏。

    今早大水退去后,刘老实回家一看,他们家居住的房屋已经被大风刮倒,就连黄土墙基也被大水泡塌,残垣断壁之中,也没找到什么能用的东西,粮食都成了泥塘水。

    没有了存粮,只得花钱去买粮食。刘老实自己也还有十几文钱,加上媳妇儿的衬底钱,凑了二十几文钱,便来到街上。刘老实和许多百姓一样,蜂拥上街购粮。

    却不想城东、城西两处市集都跑遍了,都没见到有粮油铺开店的。正没办法时,购粮百姓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东大街陈家米铺开店了,有大米卖!”

    一声喊后,一众百姓们便蜂拥而往。不想到了陈家米铺面前,刘老实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却听得米铺伙计大声吆喝道:“大米三两二钱一石,粗米二两二钱一石,陈米二两一石,要买的排队啦!”

    众百姓闻言皆是咒骂起来,这是什么世道,遭了灾后,米价居然到了每石三两二钱,比风灾之前足足贵了三倍!

    米行陈老板典着肥硕的肚子,站在米铺门口,还理直气壮的大声喝道:“我家米仓也遭灾,只剩下这些米粮,爱买不买!”

    百姓们无可奈何,只得买些米粮回去,准备熬些稀粥充饥。刘老实二十多文钱,只够买半斤陈米,那些米也只够熬点稀粥,一家五口人只怕一顿就没了。

    家中屋舍也被大风、大水损毁,刘老实和许多百姓一样,还是只得回到城头安身。在城头用破了边的铁锅熬了稀粥,刘老实只喝了两口,其余的都给两个半大小子和他媳妇儿喝了,自己转身喝了几大瓢清水,稍稍冲淡腹中饥火。

    许多百姓都和刘老实一家一样,仅有的一点钱财只换得少许米粮,下一顿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刘老实和十几个青壮百姓聚在一处,七嘴八舌的商议出路。

    “吃了这顿便没下顿,要不去城里大户人家卖身为奴?”

    “听说城里大户人家,自己存粮也被坏了不少,都还在往外赶家奴,咱们去,谁要?”

    “难道眼睁睁饿死?”

    “也不知道官府会不会开粥铺赈济。”

    “唉,你就别想了,官府的秋粮还没收上来,看这场风灾来得不是时候,大半秋粮都毁了。就算要赈济,也是要从邻省调集米粮,也是十天半个月之后的事了。”

    “官府?我听说知府老爷伤重不能理事,同知老爷和通判老爷都不管事,官府哪里会救济我们?”

    人人愁眉苦脸,也不知官府何时开始赈灾,更有人商议着想去乡下投奔亲戚。

    “你们看,城外来了一支军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刚才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商议的百姓们纷纷探头往城外望去,刘老实站在城垛子上,往外望去。

    只见后渚港方向,一队队明军整齐的列队而来,高举着大明的日月旗,口中高声呐喊着:“救灾救民!重建家园!”

    “是后渚港郑氏水师旗号!”“他们喊的什么?救灾救民?他们是来救我们的吗?”“快看!他们带着许多粮车!他们一定是来赈济我们的!”“老天保佑,我们有救了!”

    刘老实心头七上八下的,回到自家居住的窝棚前,吩咐媳妇儿一声:“来了官军,喊着说是要救灾的,我下去城门洞子里看看,你可看好孩儿,别乱跑。”

    说罢刘老实急匆匆的赶下城头来,城门口附近已经聚满了灾民,都是等着看这些官军到底要如何救灾救民的。要真是前来赈济的,挤在前面,便能早些领到粮食,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些官军进城,前头的士卒们分开人群,便有嗓门大的士卒打着鸣锣在前头喊着:“让路!让路!众乡亲们听好了,安平会赈灾救民,办以工代赈的善事,在东西两处集市口设赈灾招工处,要领米粮的便去那两处等候!”闻言百姓们纷纷让出路来,跟着明军队伍便往东西集市走去,刘老实裹在人流中,也不自觉的往东面市集而去。

    很快到了东头集市,明军队伍在这里一分为二,一半明军转而向西口集市而去。刘老实跟着人流来到东口集市,到了这里,只见数千明军纷纷动手,将集市杂乱的残垣断壁迅速清理出来,而后在集市中央搭起一座高台来。

    而后一众明军将士将一袋袋粮食从粮车上卸下,堆在高台旁边。台上设了几张桌案,插满旗号,有大明日月旗,郑氏水师旗号,还有大书安平会三个字的红旗,更有一大面幡旗,上书:“赈灾救民,以工代赈”几个大字。刘老实也不识字,一旁穷秀才念了后,他才听懂了。

    随后明军中十几骑马军到来,当先一骑战马上,一位弱冠少年将军到了台下,便即下马后,火急上了高台,身后十余名军士紧随其后。

    到了高台之上,那少年将军朝台下围着的百姓们一拱手,朗声说道:“诸位乡亲,在下泉州守备、郑氏长子郑冲!我安平会乃是新近得官府首肯成立的,由咱们泉州前任黄老太傅、以及松江府前任徐老尚书出面筹办。安平会便是号召城内大户们捐纳钱粮,专司赈灾救民的慈善之所。我郑氏便是第一个响应捐纳的,从今日起,泉州城内救灾救民、重建家园之事,我安平会都管了!”

    此言一出,众百姓先是一阵沉寂,跟着议论起来,“郑氏长子郑冲?难道就是那个郑氏龙须儿?”“就是郑公子,郑家有财有势,他们出面来赈灾,我们有救了!”

    当下郑冲便命几个嗓门大的军士朗声读了以工代赈的方略,都是用白话文说的,刘老实倒也听明白了。这安平会以工代赈,意思就是每户灾民可报名加入以工代赈,安平会招募工人,给钱粮,给活干。

    刘老实和其他百姓们一样,听了这话后,纷纷踊跃上前报名,明军分出一队人手维持秩序,其余人等便散到各处去搜救被困百姓去了。

    当天,郑冲便领五千郑氏水师大营官兵进驻泉州城,进了泉州城后,先派三千官兵分布东南西北四块城区,清理倒塌房屋,帮助百姓营救被掩埋的百姓。

    又派一千官兵帮助城内知府衙门维持城内秩序,接着在东西两处集市清理出两块空地来,便在两处集市上设立了以工代赈招募处,并四处贴出告示,派人敲锣告知,将安平会以工代赈招募工人重建家园的事说了。

    东西两处招募发粮赈济处,郑冲与黄汝良坐镇一处,另一处请徐光启坐镇,徐光启这边派了施福、杨猛辅佐。黄承昪、殷贤、吴侈统一筹算发放的粮食,各司其职,便按郑冲事先布置好的方略开始施行。

    郑冲开始招募工人以工代赈,便来了数千灾民。两处招工点当天便发出数千斤粮食,每个来报名的灾民便有三天口粮发放,而后便将每个灾民登记造册,若是你领了米粮却不来干活,那今后便再也领不到米粮了。

    刘老实领到了三天口粮,一共十二斤米粮,心头稍安。但他一家五口,这点米粮也还是不太够,当下刘老实大着胆子问那登记的明军主簿道:“敢问老爷,我家中还有两个半大小子,都十一二岁模样,也能干活……”

    话来没说完,那主簿道:“老弱妇孺咱们也招募的,你放心他们干的活计轻松些,便是清扫街道,灭蚊灭鼠、烧水煮药、防备疫情等活计,你回去带他们来报名便是了。不过他们每人口粮比你们青壮的少一半。”

    刘老实大喜过望,半大小子、家中的媳妇儿也能领米粮,也有活干,这便好了。

    当下刘老实领了米粮火急赶回城头去,将事情与媳妇儿和两个儿子说了,便带着娘仨一同再来领米粮。果然到了领米粮之处,人家也给了娘仨三天的口粮,并嘱咐明天一早开工,准时到东市口这里等候,如果不来,今后就不得再领米粮了。

    刘老实一家千恩万谢,临走前刘老实带着一家人朝着高台上的郑冲、徐光启拜了几拜,这才欢天喜地的回去了。

    郑冲和黄汝良在高台上,只半天功夫,便不知道受了多少人的跪拜大礼。当天招募的数千灾民,郑冲打算明天一早开始,便安排灾民上街道清理淤泥、整理倒塌的树木、先将街道清理出来。

    而后将灾民编成几队,前往后渚港等各处,开始修建船坞、码头等等。总之一切都按郑冲之前的预想,顺利的进行着。

第124章 救人积阴德() 
柳氏乃是泉州东大街上陈阿根的新媳妇,嫁与陈阿根不过旬月。陈阿根是个手艺人,他编的竹篾在东大街也是有名号的。陈阿根还有老母在堂,家中也算殷实,加上陈阿根本分老实,柳氏这新婚一个月中,小日子过得很是幸福。

    但天有不测风云,三天前的一场台风彻底打碎了柳氏的美梦。夜半大风至,吹得屋顶哗哗作响,陈阿根急忙叫醒柳氏,让她穿衣先躲出屋去。

    柳氏至今都还记得丈夫的话:“媳妇儿,你快穿衣出去,房子要塌啦!我去背老娘出来!”

    柳氏慌忙出屋,衣裳还不整,在大风中她努力抱着院中的大树,眼睁睁的看着屋舍就这般倒塌了,丈夫和婆婆都没能出来。

    第二天风逝减小,柳氏在大雨中撕心裂肺的叫喊着,一边哭喊一边挖掘废墟,想从残垣断壁中将丈夫和婆婆救出来。但她一个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力气救人?

    城中内涝,好在柳氏家地势稍高,水未曾淹没废墟,柳氏苦苦哀求过往之人出手相救,但不论是邻居还是过往行人,都是自顾不暇,也没人帮她。

    倒是有个穷书生路过,不忍心见得一个妇道人家在泥泞中磕头哭泣,便出手相助,但这书生力气和柳氏差不多,两人合力也未曾能抬动倒塌的房梁。最后书生无奈的离开了,他说他要赶回家,柳氏没有再哀求什么,书生也需要回去救自己的家人。

    到得第三天午后,柳氏三天滴水未进,终于晕倒在了残垣断壁之上。

    醒来时却发觉自己靠在一株大树旁,一个明军士兵正喂自己喝着米粥。柳氏方才清醒,急忙抓住这明军士兵的衣袖恳求道:“这位军爷,求求你救救我家相公和婆婆吧,他们还被压在屋舍下面!”

    那明军士兵咧嘴一笑,指了指不远处道:“你看那边的人可是你的家人?”柳氏循声望去,只见不远处一口水井旁,几名明军士兵正救治着两人,这两人正是丈夫陈阿根和婆婆。

    柳氏也不知哪里来的力气,连滚带爬到了两人面前,却见两人双目紧闭,柳氏吓得脸色煞白,一下子瘫软在泥泞之中。

    “没事,都还有气,只是昏晕了过去。”一个领头的明军小旗吩咐道:“来两个人把人背回营地去,请军中大夫救治。这母子两命真大,被埋了三天还能活下来。”

    柳氏又惊又喜,当下不住朝几位明军士兵磕头道:“多谢各位军爷救命之恩,小女子做牛做马也会报答恩情。”

    那明军小旗扶起柳氏来道:“不必客气,都是乡里乡亲的,你也跟着去吧,好生照料他们。”柳氏千恩万谢后,两名明军士兵背起丈夫和婆婆,柳氏便跟着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