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霸道大当家-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四叔,管窑镇好热闹啊!”仁天仁地俩人从未出过远门,作为水陆码头的管窑镇就是繁华无比了。

    “这算什么?等我们到了南京你就不会说这里热闹了。”赵老四卖弄似的回应道。

    “我们先去饭铺吃点东西,然后就上船,反正在船上可以休息。”随即赵老四就安排道。

    “几位官人行行好,施舍一点吧!”

    “大老爷们给点吧!”……

    赵老四一行刚到集镇上,身边就围了一堆的乞丐,一个个伸出枯瘦的双手乞讨,一双双眼睛满是渴望。

    “都走开啦!你们哪只眼睛看我们有钱,我们自己都是苦哈哈,一个个都不长眼睛,真是的。”赵老四双手一划,就将几位乞丐拨到一边,嘴里喝斥道。

    赵老四的话很有用,几位乞丐也是阴天里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看看能不能得点意外之财。因此他们被赵老四一喝就四散开了,找真正的有钱人讨钱去了。

    “几位客官想吃点什么?”三人在街上找了个小饭铺坐下,店伙计就过来招呼了。

    “来三碗阳春面,再来几个馍头。”赵老四苦日子过惯了不敢多点,点了几样最不值钱的东西。

    “好勒!客官请稍等,马上就到。”店伙计嘴甜,点多点少,都是笑容不离嘴。

    三人都是大胃王,海碗大的一碗面吃完,就着汤每人还吃了四个馍头。一结账才花了二十几个铜钱,真是既便宜又实惠!

    去时乘船其实没有风险,只要找长江帮的大客船上就好,长江帮是长江上最大的帮派,上到四川下到松江府,各个码头都有分舵,江湖上谁敢动他们的船?

    不过生命没风险,财物却要小心,这个长江帮不会管,被盗了活该你倒霉。长江帮虽然势大,也不会断了所有人财路,江湖上牛鬼蛇神各管一滩,只要不出人命,长江帮伙计看见了都不会说。

    上船时觉得一切都很新鲜的两个少年郎,开船仅十多分钟就被打了个下马威,俩人吐得稀里哗啦,刚才算是白吃了。

    “年青人真没用,还当不了我这个老头子。”赵老四取笑他们道。

    “赵四叔,坐船真难受,我觉得天都在转,你倒像没事人一样。”杨仁天有气无力地回了一句,语气里满是羡慕。

    “哈哈哈哈!你以为我天生不晕船啊!你们坐久了也一样,三天,只要三天你们就会习惯了。”赵老四大笑着比划着三个指头解说道。

    其实哪要得了三天,晚上睡了一觉,到第二天他们两人就像没事人一样了。他们体质好,自然更容易适应。

    这趟船的目的地是南京,沿路稍微大一点的镇子就停靠,不急不忙的,船速慢得很。

    他们幸亏有三人,晚上轮流睡觉,下船买食物也是派一个人拿刚刚好的钱去买,赵老四的经验还是很足的,没有半点那破绽给人可乘。就这样,三天之后终于平安地到了南京。

    “哇!南京真大呀!”船还在江心,南京城雄伟的景像就征服了两个少年郎,杨仁地忍不住发出了感叹。

    “你们等一下跟着我走,我们直接换船去松江,在南京最怕的不是各路江湖好汉,而是码头厘卡。”赵老四小声叮嘱他们道。

    “嗳!我们听你的。”杨仁天赶紧代表两兄弟回道。

    南京到松江府很近,一天的功夫就到了,没有任何波澜,三人平安地到了终点站。

    赵老四果然是老江湖,他没有出码头,直接就四下里找船了。

    “船家,运货不?”每到一条船上,赵老四都如此问道。

    “我们就是靠这行吃饭的,怎么不运?你只管说运什么?要去哪里?”问到了第三家,船老板就立马接话了。前两家都是不得空闲,正在等货。

    “我就运点贝壳,路途却有点远,要运到武昌府蕲州,你去吗?”赵老四没有卖关子,直接回话道。

    “贝壳?那个鬼东西有什么用,海滩上成堆,”船家以为听错了,故而重复了一句。

    “我们就是知道海滩上成堆,才来这里的,你说要多少船资吧!我们谈得拢就成交,谈不拢我们好找下家。”赵老四快人快语回道。

    ……未完待续

第14章 平安返回() 
船家运货有许多讲究,贵重物资不运,过汉口不运。运贵重物资风险很大,可能有钱赚没命享受。过了汉口就是水流湍急的人烟稀少之地,同样是高风险业务,普通船家是不会接这些业务的。

    当然,专靠吃黑的船家除外。至少有一成以上的船家是专干这行的。他们正相反,非贵重财物不运,对他们来说,没油水的活,浪费他们的时间。

    “其实我们没空,我们在等货,麻烦客官们去找下一家吧!”这艘船就是黑船,因此船东懒得理他们了。

    赵老四是老江湖,一听口风就明白内情了,因此他没有多说,直接又带着两个少年去找空船了。

    松江府就是如今的上海,从宋元时期开始,就是繁华商贸港口,这里的船多得于过江之鲫,但是业务也多,赵老四他们一连问了二十多艘,才找到真正愿意接业务的船家。

    这是一艘小型货船,是一家子人,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疍民。疍民是世代在水上讨生活的一类人,他们是贱民,属于四民之外,除了这行,他们什么都不能干。

    “船东,要多少钱?你说个数,我们好合计。我们谈得拢就谈,谈不拢我们好找一家。”赵老四还是那套原话,连问了这么多家,他以为还是没人接,所以说话都比较公式化了。

    “50两”船家伸出五个指头晃了晃回道,

    “行,50两就50两,但是我们只付一成定金,余款要到地头才结清。你放心,我们只要合作愉快,以后会常合作的。”路途这么远,50两真的不贵,赵老四爽快地答应了。

    一成定金是行规,水上运输风险很大,船家要与客商同担风险,所以船资也很丰厚。50两银子可以买5亩上田,哪个行当有这么高的利润?

    “客官,要去哪里运贝壳?”谈好价钱,赵老四三人上了船,船家就问他道。

    “你地头熟,依你,我们只要有贝壳捡的地方就行。”赵老四快人快语,心情很高兴,事情很顺利,因此他语气很轻松。

    “那客官要人帮忙装船吗?不瞒客官,我家是疍民,我们是在水上讨生活的,我们的亲友都是在海边聚居,去那里装船,你只要舍得出银子,一下午就装好了。”船家坦诚地道出了他的想法。

    “也行,只要不贵,我们没问题。”赵老四考虑了一下就答应了。

    可能是杨文礼真的福星高照,这趟运贝壳之旅异常的顺利,除了水上的厘卡,没有任何风波。

    贝壳是裸装的,连帆布都没盖,贝壳是没人要的破烂货,船上除了一个老太婆,连女人都没一个,因此各路江湖好汉连正眼都懒得看,太没油水了。

    ……

    “就这里?客官,你没搞错吧?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到了茅山脚下,赵老四要店家停船卸货,船家很怀疑地问道。

    “呵呵!船家你放心,错不了,这里是茅山,我们就在山那头,在这里卸货最近,瞧!已经有人下来了。”赵老四乐了,他指着山顶正在滑索的人向船家解释道。

    第一个滑索下来的人正是杨文礼,他是顺便向一众少年家丁们传授滑索的技巧要领。

    茅山临江一面是悬崖峭壁,高达百多米,如果上面不放吊索,可以说是猴子都攀不上,因此,扬文礼很放心地让船家直抵这里。

    “少爷”“少爷”“礼少爷”两位少年家丁和赵老四看到杨文礼飞奔过来,都先后向他问候。赵老四是长工,不是下人,生疏有别,因此称呼也不一样。

    “好!赵四叔,仁天、仁地,你们辛苦了!”杨文礼心情激动,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满满的感激。这一趟运贝壳之旅,对他来说太重要了,现在人货平安归来,他实在是太高兴了。

    随后杨文礼又亲切地与船东握手道谢道:“船东,劳你们费心了,本来我应该请你们到我家去招待一番,考虑到你们可能上不了悬崖,就只好省略了,不过我会用钱补上。”

    本来杨仁天杨仁地高大彪悍的身材,船家就直犯怵,幸亏他们年幼,都是初出茅庐的雏,所以他们才敢接这趟业务。现在船东看到杨文礼也是同样高大彪悍,但他虽年青,却上位者的气势明显,又成熟老道,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

    “东家客气了,我们却之不恭了。”船家心虚,于是他尽量少说,所谓言多心失,说不定一句无心的话就得罪了人。

    “礼少爷,我们只交了五两定金,余下的钱还请你补上。”这时边上的赵老四提醒杨文礼道。

    给了钱再卸货,这是行规,因此赵老四顾不得尊卑有别,大胆地说了一句。

    “好!没问题,定金当是酬劳,我还是交足五十两纹银,请你验收。”杨文礼豪爽地答应了,并且当场掏出一锭五十两的足银大元宝递给船东。

    明朝虽然已有交子,但是农村土财主不认那张薄于蝉翼的纸,都是雪花银,铜钱存在地窖里,杨家也不例外。

    不一会儿,几个少年都依次攀下悬崖,来到了小船面前。杨文礼当即吩咐道:“赶快卸货,赵四叔你年纪大一些,又一路舟船劳顿,就休息一下,让他们几个年轻人去干。”

    “是”……现场立刻应声一片,几个少年家丁,包括刚刚坐船返回的仁天、仁地都忙活起来。

    当今世上,恐怕也只有杨文礼才把这些烂贝壳才当成宝,到了这个时候,船家才真正将心放落下来。说真的,他一直怀疑这是个骗局。

    杨文礼拾起一块贝壳检查起来,海里的贝壳真不一样,厚实得多,个头又大,他很满意,不住地连连点头,他对接下来的实验信心更足了。

    说是小船,其实并不小,是五十料的小海船,到长江里面,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中型货船了。因此,十个少年家丁一起努力,也足足卸了大半天,将贝壳运到了悬崖底下。

    贝壳到了这里就放心了,这些破烂货反正不值钱,不怕被人偷,要用的时候,再来取一点,非常方便。

    “船东,隔上两个月,你再运一船来,我就不派人跟船了,你看怎么样?”船家临走时,杨文礼试着问了一句。

    “可以、可以”船东连连点头答应了,运贝壳最没风险,杨文礼又出手大方,船东当然愿意再合作了。

    ……未完待续

第15章 神箭手() 
第一次实验,杨文礼图省事,贝壳只清洗了一遍风干,就入炉锻烧。烧出来的灰,白中纷杂了肉眼可辩的杂质,纯度还比不过淡水贝壳,这样肯定不行。

    不过,这些个大的海贝,锻烧出来的白灰确实比淡水贝壳质量好得多,如果忽略那些杂质,这就是最优质的氧化钙。

    虽然第一次锻烧就失败,但杨文礼却信心十足,只要把杂质去掉就离成功不远了。

    其实后世也有贝瓷,也是最顶尖的瓷器,不过数量稀少,没有骨瓷的名气大,不为世人所知。可能贝瓷就是去除杂质费劲,后世的人工成本很高,不可能使用人工筛选。

    时代不一样,当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杨文礼不会在乎工时,因为只要骨瓷研制成功,一件瓷器他就要卖一船贝壳的钱。

    骨瓷的质地可不是明朝的瓷器可比拟的,那晶莹如玉的白,比和田白玉还要精美,不卖成天价就算他傻。

    去除杂质有什么方法?古代没有机械,也没有化学酸洗技术,唯有用铁刷子,不厌其烦地擦拭,直到贝壳露出内里的白灰色。

    “少爷,你看这样子可以吗?”杨仁月举起手中的贝壳示意说道。

    “那些沟缝里还有一点点没有去除,还要想想办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我只要纯贝壳体。”杨文礼接过贝壳只端详了少许功夫就说道。

    “嗳!我再想想办法。”杨仁月当即答应道。

    贝壳的主要生活环境就是泥沙里,沟缝里有泥沙很正常,但这些泥沙正是杨文礼不想见到的杂质。

    现在仅仅是实验,杨仁月这些少年家丁们在练功之余就帮杨文礼刷贝壳,省了他不少功夫。

    第二次锻烧实验,毫无意外的成功了,每一个贝壳都干干净净,烧出来的灰非常纯净,经过碾压,灰质细腻,有如珍珠粉一样的洁白润滑。

    现在可进行最后一步实验了,素胎烧制早已经成功了,只差最后一步釉烧。必须说一下,杨文礼发明的反射炉,炉温高到可以直接炼钢,并不代表普通的瓷窑也能达到这么高的炉温,因此,实际上全天下也只有杨文礼才能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