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已然是小魏公公了,还怕刘若愚个鸟。

    刘若愚要弄清“八千女鬼”的真相,强迫他小魏割鸟净身,以便刘公公天天能够研究他一二。

    现在,小魏已经成了公公,刘若愚的危险自是不存在。撞见了,当单位同事客气两句就行。上有天,下有地,你刘若愚再神,我魏公公大小也是个官,没必要再怕你。

    要是那“助纣为虐”的锦衣卫总旗真要敢在自己面前出现,少不得他魏公公要教训他一通才是。

    没撞见李维和田刚两个熟人,这两人自随李永贞回京后就和良臣断了联系,想来是交了差事,自有事做。

    人家领的是锦衣卫的俸禄,又不是领的他魏良臣的工资,当然不可能天天围着他魏良臣打转了。

    良臣倒觉得忙完这一阵,还是请这哥俩喝一顿才好。虽然只是小旗,但毕竟是锦衣卫的人,和他们把友谊长存下去,总不是坏事。

    某种程度上,锦衣卫和公主驸马们相比,在皇位交接时的关键节骨眼上,所起的作用可比后者强上几倍。

    整座皇宫的守卫都是锦衣卫负责的。

    他魏公公要是能把锦衣卫及宫里的大汉将军们全买通,紫禁城换个主人都可以。当然,新皇帝是做一天还是永远做下去,就不是锦衣卫的力量能决定的了。

    小田和真田在宫城外的护城河边等着,良臣验了牌子,领了行条,便直奔东宫。

    到了东宫,映入门帘的还是大门洞开的宫门。

    良臣四下看了眼,撇了撇嘴,朱常洛这是真穷,还是不长记性,一个老婆叫打死了,一个老婆叫偷了,怎么自家大门口还不扎紧,多派些人手看着的。

    寻思上次他闯入东宫,事后倒没怎么听人说起过,和梃击案闹的满城风雨相比,就好像从来没发生过。

    如此看来,倒有可能是朱常洛故意如此,一切正常就使外人不知道东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毕竟,王恭人的死可大可小,可不管大小,事情闹开,于朱常洛这个太子而言,都不是好事。

    现在及将来,直至老子死前,朱常洛最需要的就是不动如山,天塌下来也不关东宫的事,这样,便不会有人拿东宫做文章了。

    梃击案疑云重重,真相实难确定,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桩大案不管背后是否有人授意,是真有人要杀朱常洛这个太子,还是真是个疯子闯进来,于东宫都是天大的祸事。

    去宫门的时候,良臣想到了梃击案的主人公张差,他认得对方,这是个极易被人骗的赌徒。如果有必要,倒是能在此人身上做些文章。

    到了宫门,也没人拦,良臣自是直接走了进去。还是那片熟悉的广场,心境却是不同了。

    广场的南角落,同样也有个老火者在扫地,看到那老火者的时候,良臣还愣了下,心道别是上次叫自己打昏的老头。

    他记得他闯入东宫后,还打伤了两个小火者,当时情急之下下手很重,不知道有没有打出人命。要是真把人打死了,回头得找人问问姓名,给他们上柱香,再设法给他们家人一笔钱,也算求个心安吧。

    因为怕那老火者是受害者之一,良臣便没敢去叫他,装作若无其事的直接往宫里走去。那老火者却发现了他,见是个青袍公公,忙放下扫帚迎了上来。

    “公公是来…”

    老火者正要问良臣到东宫做什么,看到对方的脸却怔了下:这位小公公看着有点眼熟啊。

    良臣见状,顿时头皮发麻,生怕这老火者认出他来。好在,那日他闯进东宫时只是和这老火者照了一面,下手又快,老火者固然觉得面熟,又哪真记得起来。况良臣现在一身青袍职事太监的装束,和那日俨然两人,老火者眼力再好,也不敢往那贼人身上去想。

    良臣不给这老火者回忆时间,只说他乃内官监的监丞,受寿宁公主所托,前来东宫探望太子身边的李选侍。

    “李娘娘在呢,公公从这里进去,问人便知。”老火者没认出人来,对方又是监丞,自是殷勤的给良臣指路。

    良臣点了点头,挥手示意老火者自去忙,穿过广场,来到一处长廊前。他记得西李是住在承华殿,不过东宫他虽然闯过,可心惊意乱之下哪记得路。出来时又是跟着混堂司的马车混出来,一路头也不敢抬,更加不可能把路记着。

    便准备过了长廊找个宫人问问,到头时,却听不远处传来笑声:“化淳这些年在内书堂可是出了名了,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每考必为前三,不知有多少公公盯着你,只等你学成就要招入名下。如今你却投我门下,倒让咱家平白无故的遭人恨呢。”

第三百九十六章 末代厂公() 
    内书堂的化淳?

    良臣下意识的朝声音传来方向看去,见两个太监正向这边走来。

    说话的那人,年纪约摸四十许岁,从其说话语气不难听出,此人身份肯定不低,要不然也不会隐含得意之色。

    只是,那太监身上所穿的服饰让良臣有些愕然与诧异,如果他没看错,这位公公穿的跟影视剧中的朝鲜国王衣饰如出一撤。

    藩属国王与太监衣服一样,颇是稀奇。良臣无意考证到底怎么回事,向那太监边上名为化淳的年轻人看去。

    此人,勾起了他的好奇心和兴趣。

    年轻人倒跟他小魏公公一样,都是青袍子,但看起来却比他小魏公公得体许多。

    单论外表与气质,年轻人真当得起儒雅一说。

    小魏公公身上,则更多的是体现出了憨厚的气质。

    憨厚这个词,可褒可贬。往褒义说,即是忠厚老实,可堪重用。往贬了说,就是愚木一根,不堪雕刻。所以,被人说憨厚者,得反省自己是不是经常表现的脑子不大够用。

    明末有名太监叫化淳的除了曹化淳外,良臣想不到第二人。

    崇祯朝有三位大珰,曹化淳便是其中之一,另两位则是高起潜和王承恩。

    高起潜之所以有名,自是与害死卢象升有关。

    不过大背景却是崇祯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力主和议,攘外先安内。卢象升却是坚决主战,内外一起平,内寇要镇压,外敌更要抗击。

    这就像了南宋初年高宗赵构想和,大将岳飞却要北伐到底的旧事。身为奴婢的高起潜,自是奉帝之意行事,对卢象升百般掣肘,不发援军,致使卢象升孤军作战,兵败殉国。

    但要说高起潜是个十足的恶人小人,也不合事实。事实上,高起潜的种种所为除了迎合崇祯心意外,更多的是受了其幕下一个叫马吉翔的人蛊惑。

    这个马吉翔后来做了永历朝的首辅,直至死在缅甸。要说明末最大之祸国小人,马吉翔绝对可以排进前三。明朝彻底灭亡,此人出力甚多,劳苦功高。

    良臣与高起潜在通州有过一面之缘,跟二叔一样高现在也未发迹,且经历和二叔也差不多。都是成年之后净身入宫,这种人,除非命运垂青,否则万万是敌不过内书堂出来的那帮太监精英的。就良臣上次见他的落魄样子,多半也就是个火者。

    然时也命也,二叔傻大个成了九千岁,高起潜同样也成了崇祯朝的大珰。所以,看人,不能看眼前,不能看一时。莫欺少年穷,有时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真理。

    高起潜最后似乎是在北京城破后投奔南都,被弘光召用为京营提督,清军过江后被部下军官强迫降清了,此后便于史书中失去了踪影。

    相比高起潜,王承恩显然于史书评价甚高,此人一生没有监军经历,也未有恶迹传出,一直是在宫中伺奉,最后城破与崇祯一起自缢殉国,忠义二字用于他身上,绝不过份。

    曹化淳这个人,要不是因为一桩不白之冤,良臣对他也没有多少了解。

    甲申年,降清的明朝官员传播说李自成兵临城下时,是内监曹化淳开门放闯军进城。而事实上,当时曹化淳早在六年前就回了家乡,因而知道这桩冤枉后自是不平。死前还写了手稿,几首诗留给子侄,情真意切,愤懑与无奈溢于言表。

    观曹化淳一生,与东林交好,没有恶迹,结果也遭到东林党人的污蔑,蒙“开城纵贼”之冤。

    家居六载还遭谤,并信从前使不真。

    或许,这位曹公公在死前,终是体会到了文人的无耻,也感受到了当年他为之敌视的魏忠贤的无奈吧。

    说起来,曹化淳和二叔是有仇的。

    曹化淳的贵人就是王安,因为王安的赏识,他才有机会入信王府侍奉朱由检,成了日后的崇祯朝大珰。

    王安被二叔弄垮后,曹化淳作为王安的亲信当然不能再留在北京。不过二叔念他是内书堂出来的“文化人”,出于骨子里对读书人的尊重,二叔没有对曹化淳赶尽杀绝,只将其发到南京待罪。后来崇祯即位,曹化淳便被召还,委以重任,成了司礼秉笔大珰。按宫里排辈,王承恩都是他名下的太监。

    除了“开城纵贼”这桩不白之冤外,曹化淳还有一个头衔,这个头衔比司礼秉笔还要显赫。

    那就是,这位曹公公便是历经两百多年风云的东厂最后一任提督太监。

    东厂,第一任厂公是谁,已不可考。

    最后一任,却是曹化淳。

    如果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日后的末任厂公,那么,他边上那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太监是谁,也不难猜。

    良臣估计这人多半就是曹化淳的恩主,二叔的死敌王安,所以,他步子放慢,微微低头,尽量不与这个东宫管事太监照面。

    来人正是王安和曹化淳。

    王安现在心情很好,因为他最看重的内书堂状元才曹化淳主动投他名下,这让他十分的有面子。

    论身份,他王安如今不过是司礼随堂太监,不比那些秉笔。曹化淳是内书堂抢手的人材,多少秉笔公公盯着他,只等学成就要召到名下,可曹化淳却没有投奔秉笔太监们,而是投他王安,这让王安很是自得。

    二人一路走着一路说着,多是王安在说,曹化淳在听。

    “咱家有个私臣叫汪文言,脑子很好用,学识也不错,等过两日化淳与他见见。另外,咱家想了,先在神官监给你谋个监丞,你且先做着。等过得今年,咱家帮你活动活动,看看文书房那里有什么空缺。”

    文书房是司礼监掌收通政司每日封进奏章,并会极门京官各藩王所上封本,在外之阁票,在内之搭票,都由文书房负责接收分发保管。宫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凡入司礼监者,必由文书房出。如同外朝内阁大学士必由翰林、詹事出。

    王安早年就是内书堂出来的,如今已为司礼随堂兼东宫管事,他许曹化淳文书房出身,可谓是重诺了。

    曹化淳自是感激,忙道:“多谢王公!”

    王安哈哈一笑,示意曹化淳不必如此,这事对他而言不过是举手之劳而矣。但王安说的轻松随意,曹化淳却不敢当真。

    “你这也是迟了些,若不然咱家倒能安排你为皇长孙伴读。”

    王安有些遗憾,曹化淳来投确是迟了,皇长孙快到读书年纪了,按规矩得选贴身伴读。人选他定了魏朝,要是曹化淳早些来见,他肯定要安排曹为皇长孙伴读。毕竟,相比文墨不怎么通的魏朝,内书堂才子曹化淳无疑是最佳人选。

    曹化淳心下有些失望,他来投王安,其实就是奔着东宫,奔着皇长孙来的。别人看来,东宫是冷宫之地,但在他曹化淳看来,却是机遇之地。

    可惜,阴差阳错,还是迟了一步。但也不要紧,只要王公公能为他谋入文书房,将来前途也不定会比皇长孙伴读差。毕竟,太子才二十多岁,皇长孙那边的人想要出头,不知要等几十年呢。

    “你是何人?”

    王安注意到了前边的魏良臣,走过来打量了良臣一眼。

    “回公公话,奴婢是寿宁公主派来探望太子选侍李娘娘的。”良臣知道这个中年太监八成就是王安,略微有些紧张。

    “寿宁公主?你从这边进去,自有人领你过去。”王安噢了一声,有些惊讶,但没有多问,挥手示意良臣自去。

    良臣忙从他二人身边小心走过,没走几步,却听身后的王安与曹化淳说道:“有件事,你替咱家跑一下。”

    “王公请吩咐。”曹化淳躬了躬身子。

    “内官监的曹公公是你本家,你替咱家去给他传句话,要他小心看着那个新进的监丞。”

    王安说着和曹化淳已是折进了长廊,走的远了。

    良臣莫名其妙,他什么时候得罪王安了,要王安特意去给他的顶头上司打招呼呢。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他这魏公公是临时差遣,除了万历和张诚那里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