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城不哗,即为堪用。

    三十里不散,称强兵。

    而历来中央禁军衰弱,取而代之的必是边镇强势。崇祯后期军头的出现,就是京营衰弱的必然。此恶果直接导致南明初期四镇可参与皇帝易更,而朝廷难制,迅速亡败。

    与各地卫所一般,京营如今名册上倒是有人,可那些兵都在达官贵人家充当奴役呢。如此一来,兵仗局这军器库又哪里可能还替这些奴仆们操办武器装备呢。

    良臣刚才看到的样货,就是良心出品。而这良心出品,在整个军器库数量极少。

    其实,他也真是充了冤大头,上午时在兵仗局,缘何王大拿和那等大小太监听说他要买军械,都怔了一下,继而个个精光直闪呢。

    无它,大头鬼来了。

    天知道,几十年来,这兵仗局压根就没在军械上面发过财。

    因为,没人要!

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爷炮() 
    《不做热兵器》,良心推荐,作者田园猫是本书番外爱好及编撰者。

    当然,此君文风,骨头实难理解,用当下话说,世上岂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旁的不说,单这书名,恶寒。嗯,也许是骨头与当下时代的年轻人脱节了的原因。

    数风流人物,还看田园猫。

    ……。。

    决定市场的,是供求关系。

    兵仗局没在军械上发过财,是因为他们没有客户。

    本来倒是有长年供货单位,可那单位因为效益不行,人员早就下海做工去了,就光剩个编制空架子在那。

    有货都没地方销。

    火药局那边倒是有赚头,那是因为矿监们需要药子炸山开矿。

    可矿监们也没人买打仗的家伙啊,他们是去发财的,有帮地痞流氓跟着欺压一下当地的士绅就可以了,哪里需要什么武器装备。

    前辽东大珰高淮倒是建了支私兵飞虎军,但人在辽东有门路,自己能搞到边军的家伙,没必要在兵仗局这买。更何况高淮起初和李成梁合作愉快,连战马都是李成梁给的,更没必要花冤枉钱。

    天津税使马堂手下也有千余号打手,但那性质完全是后世的黑社会,有几把吓人的家伙什充个门面就行了,怎可能花大笔钱买全套的军中装备呢。而且马堂和天津、山东的官府处的不错,有什么事,卫所会出人帮他镇场子。

    其余各地的公公们大体也差不多。没事最好,闹出事了,他们手下的人就是有武器也不顶事。

    矿监税使们不要,其他人更不敢要了。

    私藏军械,那是要杀头的。

    兵仗局胆再大,也不可能把军械卖给来路不明的强人们。

    没有求,自然就不会有供。

    兵仗局一直以来发财的进项不是军械,而是农具铁器打造这一块。在兵仗局历任公公的领导下,京畿一片的农具打造和销售这一块,已被兵仗局经营的滴水不露。

    不管是谁,想要生炉打铁,都要公公们点头发个准贴,要不然,你试试。

    换言之,京师周边的铁器生产制造这一块,实际上已经成了兵仗局的自留地,等同于行会性质的存在。

    在明朝,想做任何事都必须经过行会同意,没有行会同意,你就是个天才都得成白痴。

    行会的背后是士绅,是官府,是内外廷,是既得利益团体,是整个社会,整个天下。

    因而,若干穿越者一跑到明朝就做这做那,美滋滋的异想天开,其实,连挑粪你都没资格。

    粪行,是大明国有四大行之一。

    粮、布、盐、粪。

    古代社会,粪可是战略物资。

    内廷二十四衙门,除了司礼监和御马监外,其余各司各局各监的经费并不多,大半都是要自谋生路的,并且还要上贡内库,因此各单位任务很重。

    良臣以为兵仗局听着高大上,又是直接和武器装备研发挂钩,定是内廷的大单位,大有油水的地方,所以自己是有求于他们,因而调子很低,态度很软。

    却不知,事实相反。这也是吃了固有观念的亏了,若是知道他小魏公公是兵仗局几届领导班子才碰上的第一位买主,断然不可能白白扔出三百两银子给陆太监,又想着回头再给王大拿备一份了。

    供方没有市场时,求方才是大佬。

    良臣倒了过来,他不吃亏谁吃亏。

    王大拿为何没有陪他这个同门师弟过来,还不是因为不好意思亲自下场宰他小魏么。

    换陆太监来,他王师哥心里多少没那么愧疚,在张诚那边也好交待。

    良臣实心眼,全然不知他已是冤大头,这会在仓库里到处翻寻,一心想为自己弄些质量好的东西,还秉持着钱不是问题,只要东西好的想法呢。

    翻来翻去,总算是找到不少可以用的军械,什么都有,陆太监问良臣具体要多少,良臣这边也没数,就要陆太监先让人把可以用的挑出来,再看数量决定。

    这工作量可不轻,管库的太监出去叫了一帮军士过来帮忙,费了一个多时辰,累得满头大汗,总算是凑到了一批。

    不过数量依旧不多,大概有三百来把刀,五百多杆长矛,三四百张弓及箭头若干,盾牌方面倒是凑了个整,有两百副。棉甲是最多的,三个堆子,不知道究竟有多少。

    另外,良臣不想要的铁甲也被一个太监找人张罗着弄出二十来套。良臣想让他把东西搬走,可话到嘴边想想还是算了,留着就留着吧,反正也不多。

    中央军的武库,能拿出手的就这么点,良臣是非常心惊的,陆太监和一众大小太监却一个个见怪不怪,好像理所当然似的。

    难怪北京保卫战的时候,崇祯会疯了般相信一个和尚,而不是相信他自己的京营能够把城守住。

    窥一斑而知全豹,眼下还是万历年间,十几年后,如何得了。

    天下可不太平,然马已放南山,刀枪已入库。

    三大征,最后的光辉了。

    陆太监那边也是心惊,因为魏良臣一直不发话,看着跟统统要似的,就这些个装备,外面一镇总兵怕都不够了,却不知这小子要这么多做什么。

    当然,陆太监最担心的是小魏有没有这么多钱,万一硬把张诚搬出来弄个什么赊欠,他虽是个人已经得了好处,但监里真没银子上账,也没法交待啊。至于这小子要这么多做什么,关他何事。

    待这帮太监实在是没好东西往这搬了后,良臣才转身问陆太监:“公公,不知这些钱如何算的。”

    一听这话,陆太监的酒劲顿时消了,笑着道:“咱家也不和你来虚的,都捡实的给你报。”然后朝那管库太监示意给良臣报价。

    管库太监的精神头比陆太监还足,当下就满脸堆笑的给良臣报起了价。

    “刀五两、剑七两,矛三两,弓九两…”

    有这么贵?

    良臣懵在那里,不对啊,前世他看小说,不是说一把火铳才二两出头么,怎么到他这,一把刀都要五两呢。

    五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良臣路上喝碗茶不过一个铜子,坐车到京师几十个大子,左安门外便宜的姐儿五个铜板,当然,指正规经营那种。而一两银子能换几百铜子,在良臣老家,一亩上等水田不过八两四钱。

    一把刀得大半亩水田换,这价格高的良臣炸舌头了。

    “这价可不高,咱家真是最便宜给你了,若是换作旁人,怎么也得翻他一番的。”

    陆太监见良臣一脸惊容,知他嫌贵,不由解释起来。这价格嘛,相较九边而言,其实是高了些,但是对于兵仗局自身而言,真不算高。这要是京营走账的话,一把刀怎么也得七八两银子。内廷办的东西,历来都是走高不走低的。

    “我…”

    良臣好面子,先前牛皮吹了,说只要货好,钱不是问题,好处费一给就是三百两,这会哪好意思说贵了。

    只得硬着头皮让那管库太监算算总共多少钱。

    管库太监忙拿出算盘,三下五除二的拨来拨去。

    边上,则有太监把东西报数,陆太监考虑自己收了好处,不给意思下不行,再加上小魏可能还要药子,那也是个大头,所以叫人把数都凑整,零头抹了。

    “三百四十把刀,折一千五百两。”

    “剑一百把,折七百两。”

    “矛五百杆,折一千五百两。”

    三百张弓,折两千七百两,另箭头若干,折三千两。盾牌两百,折两千两。

    一堆东西一报一算,已是一万两出头了。

    良臣脸色还好,只是却不说话了。

    “魏公公,这里的棉甲一共九百四十套,一套要九两银,不知您是都要了,还是?”

    棉甲数量不少,原因是每年京营那边总要象征性的摆个造型,供朝廷阅一下,所以衣甲这块还是挺注意的。最起码,站在前面的士兵身上的棉甲不能太差,这样一来,兵仗局这块就保存了不少,以备京营那边随时替换。

    九百套棉甲,一套四两,单这一项,就得近四千两,最大头的东西。那管库太监和陆太监一个心思,担心这小魏公公没这么多钱,所以特意问声。没钱不要紧,东西少拿点就行。

    良臣呼了口气,在堆上翻了下,发现棉甲都可以,于是咬了咬牙,对那管库太监道:“我都要。”

    “噢!”

    管库太监的嘴一下张了开来,惊的满是笑容。陆太监也是惊喜,眼神却有些迷离。

    “陆公公放心,我今天先交定金三千两,过几天把余下的钱送来。”良臣强调了下,“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好,好。”

    陆太监大为放心,有三千两定金,这买卖八成是跑不了了。回头监里再分,他至少还能落几百两好处进腰包。

    今儿,真是好日子啊。

    “把这些都从账上抹去。”

    “是,公公。”

    管库太监眉开眼笑的在账本上将这些有了东家的军械给抹了,放下账本,突然想起什么,忙走到陆太监边上与他低语几句。

    陆太监听后,点了点头,过来问良臣不是对火器感兴趣么,他这库里有比火铳更好的东西。

    “噢,是什么?”良臣一个激动。

    “咱家听说,倭奴所恃唯鸟铳。然三发之后,难继矣,其兵虽众,强者无几,但杀其前行一二百人,余皆望风遁矣。所以小魏你也不必太过看重火铳,咱家这里有比火铳更好的佛郎机炮。”陆太监笑咪咪的道。

    “佛郎机炮?”

    良臣一听还有炮,有些喜出望外,忙让陆太监带他过去看看。到地一看,真有三十多门炮,不重,一个大概有三百来斤,放在船上很轻便。只是,不少炮已经生了铜锈。

    有几门,看着都是老爷炮了。

第四百四十六章 公主请客() 
    明朝称葡萄牙为佛郎机,其国传入中国之炮,便呼为佛郎机炮。

    良臣前世不是军事发烧友,所以对于火炮了解得不是太多,只知道和明朝前装药子大炮不同,佛郎机炮是后装炮,有准星和照门,有点类似于加农炮。

    重量方面,和动不动就两三千斤的红夷大炮相比,最重不超过千斤的佛郎机明显轻便的多,且佛郎机有四个子铳,发射很快,适合放在海船上作战。

    据陆太监介绍说,这些佛郎机炮是嘉靖年间,兵仗局根据广东巡检何儒呈上的图纸进行仿制的,而当时何儒就是在葡萄牙人的商船上看到这种火炮,觉得十分适合明朝水师作战,遂上书请求朝廷引进仿制的。

    此后兵仗局和工部都大规模仿制了这种佛郎机炮,用于沿海备倭,前后加起来怕有上千门。后来倭寇被平定后,佛郎机炮就变得不是太重要了,加上比佛郎机更大,射程更远,威力更强的红夷大炮输入,佛郎机炮便正式从明军装备中退了出来。

    毕竟,有明一代,北方永远是明朝重点防御和进攻的重点。相较佛郎机,威力更大的红夷大炮更受守边的明军喜欢。

    关门军变时,良臣就在山海关上看到过几十门红夷大炮,一尊尊摆放在那,看着就吓人,沈阳城头上也有,数量也不少。

    浑河之战明军之所以战败,就是因为沈阳城的这些大炮落入了清军之手,而在浑河驻扎的明军离沈阳城太近,直接处于大炮射程之内。否则,黑脸老汉这一仗就叫打回原形了。

    只是红夷炮威力是大,却不适合用于海战,太重,打一炮指不定能把船都给弄翻。眼下,不管哪国,可没有铁甲舰这一说法,商船也好,战船也好,都是以帆木为主。这注定船只所配的火炮绝不能过重,否则船身肯定会倾斜。

    海上不能用,陆上除了守城也无法用于野战,红夷大炮于明军而言,其实是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