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平安道越是不动,镜城的朝鲜官吏心中就越是忐忑。
抱着大伙都下水,才能大家好的念头,魏公公亲密战友朴正泰极和游说公公巡视平安道。
然,公公积极性却不是太高,因为他发现朝鲜真的是太穷了。镜城这边好歹没叫日军扫荡过,平安道那边却是叫日军深入过的,因此皇军过去的话,未必能盘活多少资金。
公公现在想的是等汉城方面来主动和他谈战争补偿款的事,这样大家就能把盘面开出来了。
是否巡视平安道,是这个盘面谈得拢还是谈不拢的下一阶段。也就是你汉城要是不满足咱家,咱家就再打一下平安道。
以打促谈,以谈促和嘛。
哪能跟个莽夫一样只知道打呢。
打,不是目的。
第五十八章 有钱()
公公也不能在朝鲜耽搁太久,他必须争取在一个月内解决朝鲜问题,最迟再拖个几天。
毕竟,以公公带入朝鲜的大明皇帝亲军的兵员和实力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单凭军事手段解决朝鲜问题的。
时间拖的越长,危险也就越大,要是一旦陷入朝鲜反动官民的汪洋大海之中,公公怕是连回国的希望都渺茫了。
正所谓,人不能太浪,出师未捷身先死这种事,公公是绝对不容发生的。
所以,公公其实是迫切希望汉城方面早点遣人来见他这天使,大家好好坐下来喝喝茶,谈谈心的。
归根结底就是钱的事,为了中朝父子深情,也为了两国世代友谊,你们多少给点让咱打发那死要钱的皇爷就行。
要是没钱打点,宽奠的事,皇爷肯背锅么!
为了大明,也为了自己,公公期待谈判的心思就比较坚定。
不管怎么说,有天朝亲使的衔头在,朝鲜方面也不敢过分得罪他。就是有所质疑,他们也没法去北京打听情况。
具有高度政治智慧的公公早在入朝之前,就下令义州切断朝鲜和大明的陆路通道,同时还要金州留守官兵阻断海道。
水陆不通,朝鲜人到哪去确证这位亲使是不是真的代表大明天子来要钱的呢。
照时间看,汉城方面这会早就得到天兵入境的消息了,说不定议政府的特使已经在来的路上。
因而,等上个两三天,“和谈”肯定会展开。
然而,已经彻底摸透公公心思的亲密战友朴正泰很认真的告诉公公,他和大明皇军将士绝对不能在镜城迟滞,必须马上巡视平安道。
原因有三个。
一是,朴正泰负责任的告诉公公,汉城来的使者绝不可能和他就“壬辰倭乱”大明在朝的损失进行谈判,就是使者肯谈,也得议政府和王上同意,这一来二去,没个把月时间别想坐到谈判桌上。
二是,公公若真想得到汉城方面的补偿款,就必须打掉平安道禁军,进而威胁黄海道,使汉城方面感受到足够的天朝威压,如此,议政府和王上才有可能选择花钱消灾。
三是,平安道并非公公认为的穷地方,而是大大滴有钱。
纳尼?
公公这人天生耳根子软,听不得别人吹风,当时就心动了。反复思量,觉得朴桑的三个说法很有道理,消极等待可不是解决事情应有的态度。
唯有斗争,方能求团结嘛。
他立时认同朴桑的友好建议,并真切询问平安道滴为何有钱。
朴君眼神很是暧昧,饮了一口清茶后,给公公讲起了本国经济问题。
经过朴君的介绍,公公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教条主义错误,那就是他误将现在已经成为大明法定货币的白银也当成了朝鲜的货币。
而事实上,朝鲜现在根本没有什么法定货币,他们实行的大明开国初期的实物税法。即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田赋,田赋则以米和正布以及其它各种实物交纳,此制度称为贡物制。
“壬辰倭乱”期间,朝鲜的军粮供应成为首要问题,在战乱时代不可能征收贡物,因而朝鲜开始在忠清道和全罗道改征大米以代替所有贡物。
就在四年前,汉城的议政府决定在京畿道试行“大同法”,把以往向宫司为首的中央各司献纳的常贡(别贡除外)及向地方官厅献纳的需米和其他杂物全部废止,代之以对土地一律征收大米的制度,所征收的大米称为“大同米”。这就更使得金银之类的金属价值变低,除了黑市使用,一般百姓基本不会拥有。
不过,平安道和咸镜都护府却没有实行大同法,而是实行实物制和银、铜钱并行的制度。
原因很简单,这两个地方需要和大明互市。
随着大同法在南方各道的实行,大量的金银在逐利商人的运作下流到了北方。镜城因为经常遭到女真侵袭的原因,所以商人们认为不安全,故而金银主要流入的就是平安道。另外最南方的全罗和庆尚两道也是金银铜的流入大区,壬辰倭乱并不影响商人和日本贸易。
有互市,有金银流入,还没有实行大同法,这就是平安道为何有钱的原因。
但,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有矿!
银矿!
这个银矿就是位于平安道境内的端川银矿。
据朴正泰说,开发这个银矿的就是现在的朝鲜国王李珲,其为世子时受封光海君。
公公微微点了点头,这个光海君是朝鲜历史上一个十分有意思的主,其未为国王之前的经历倒和本国的争国本很相似。不过角色却是反的,光海君是福王的角色。也正因为其不是嫡长子,所以其在继位之后得不到万历的册封,最后还是光海君行贿明朝使臣,万历才派太监刘用册封他为朝鲜国王。
端川银矿的具体地点就在距离洪原府西南五十多里的山中。光海君开发端川银矿的目的是为了筹措军费,当时因为朝鲜本国没有从事矿产开发的技术人员,还特地从大明延聘技术人员入朝。
“天使若能兴兵巡视平安,威摄洪原,则端川银矿必入天使囊中”朴正泰绘声绘色的给天使公公展示了美好的钱景。
“朴君,你对大明的忠诚,令我钦佩和感动。”公公习惯性的用右手拍了拍朴正泰的肩膀,这是以示鼓励的意思。
“你放心,只要有大明在,你就不会有事。”说话间,公公将左手嚼了一半的高丽参放到桌上,命亲卫取来地图,示意朴正泰与他一同观看。
“洪原?”
公公的视线落在洪原所在的圆圈上,那是块硬骨头啊,平安道在此集结的兵马不下万人,其中更有两千朝鲜禁军,战斗力不容小看啊。
朴正泰见状,生怕天使因为畏惧洪原守军众多而放弃兵进平安道的念头,忙在旁边说了一通,大意平安道的兵马都是废物之类,根本不可能当大明天兵一击。
公公听的不住点头,然后当即立断,命朴正泰统领镜城朝鲜兵马作为前锋攻打洪原。
“这!。。。”
朴正泰慌了,镜城的兵马哪里打得过平安道的兵啊。
“你放心,皇军就在你身后!”
公公深深的看着朴君:年轻人,你的觉悟在哪里?
第五十九章 鹰犬()
平安道的府尹郑仁弘是堂上官,从二品大员,大北派的骨干人物。
所谓大北派就是当年拥立光海君的朝鲜官员,小北派则是反对光海君,拥立宣宗大王嫡子永昌大君的官员。
光海君即位后,即将弟弟永昌大君流放到江华岛,对于当年支持他的大北派人物也给予了回报。
本只是正四品司宪府掌令的郑仁弘便得了光海君重要,担任平安道府尹,成为显赫的红袍堂上官。
据朴正泰说,这个郑仁弘出镇平安道很可能是光海君特意为之,因为光海君对大明不敬,故而需要郑仁弘出镇平安道,以防大明过问永昌大君的事。
这个说法得到了魏公公的认同,光海君这个人对大明确是不太地道,与其父宣宗大王对大明的态度判若两人。在对后金的战争中,光海君便持观望立场,反复刁难明朝要求朝鲜出兵的使臣,还派人往北京活动,呼吁豁免朝鲜派兵。
后来还是公公的便宜老师杨镐态度坚硬,光海君才不得不派姜弘立带一万兵助战。萨尔浒明朝战败后,光海君便基本倒向后金一方,此后后金对明战争中,朝鲜火器兵出力甚众。即便“仁祖反正”后,朝鲜私下采取了所谓“亲明”态势,但明面上仍依旧大力支持满清对明作战。
至于那个类似朱常洛角色的永昌大君,公公仔细想了想,觉得这小家伙挺惨。
其被哥哥光海流放时,史记为“人背大君,连人带物,推之门外,关差备门。此情此景,罔极何言?大君用头撞人背,号哭曰:‘母亲救我!’无人应答,又喊道:‘姐姐救我!’哭声传内外,天地震动。”
永昌被流放到江华岛后,受了光海示意的江华官员对永昌苛刻至极,“严禁围篱下人,绝其饮食,烘其卧床,使不得卧帖。?攀窗欞以立,昼夜号泣,气尽乃死。”
另一种说法是守卫将木灰水抖到饭中让永昌食用,结果三天后中毒而死。
从政治角度看,如果有可能的话把永昌那小家伙救下来,对于日后妥善处理朝鲜关系有极大的臂助,可惜永昌那小子被流放的地点江华鸟位于汉城,公公就是想动这心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说,此行巡视朝藩是为钱,不是来干涉他国内政的。公公真要掺和这兄弟相争之事,那光海还不急眼跟公公来个不死不休么。
自卫反击,扫荡一两个道依皇军的实力是没有问题的,再深入下去,妄想凭借两千多人来一场灭国之争,公公自思他没这个本事。
当务之急,还是打断平安道府尹郑仁弘的脊梁骨,迫使汉城方面赶紧来签合同更现实一些。
在大明亲使和天兵的整顿之下,镜城都护府的朝鲜兵马整编为一个临时旅团,军将士卒一律按大明皇军编制,只是对外镜城的朝鲜军队还是号称协助大明天兵“剿匪”。当然,指挥权这块肯定是由大明天使魏公公亲自掌握的,钱粮开支方面则由朝鲜方面承担。
至于剿哪里的匪,并不重要。
朝鲜旅团的统帅自然是暂代镜城都护府使一职的朴正泰,旅团长一职是原镜城兵马制使朴锡东,但是前线实际指挥的却是水军将领玄宇。
经朴正泰引见,公公隆重接见了以玄宇为首的水军将领,对他们在镜城事变中起到的作用高度肯定,并当场赐玄宇飞鱼服一件,手书“不世鹰犬”赐下。
朝鲜旅团实际兵员5400人,分三个大队,每个大队驻有一支约150人的皇军中队为监军。另外金国南部皇卫队负该旅团军纪和军法执行任务,另有约千余朝鲜青壮随军充任转运事务。
对于重用朝鲜降将一事,皇军将领表示了不同意见。
公公四字便释了诸将心中怀疑,谓“以朝制朝”。
21日,朝鲜旅团从镜城明川县出发,奔吉川县,尔后突然折向东南属平安道的利原郡,并迅速攻占。
随后,魏公公亲率皇军主力抵达利原,次日全军即浩荡从利原出发,开往洪原,声称要讨不敬大明之罪臣。
………
镜城的本国兵将做了明使的鹰犬,并和明军一起向洪原大举开来的消息,让驻洪原的朝鲜禁军别将柳希奋脸色很难看,麾下诸将神情也很诡异。
因为他们实在不明白,镜城的文武官吏为何都沦为了明人的走狗。他们打不过明军便罢了,何以还助纣为虐呢。
而且,明军行动也是奇怪,那明使麾下不过两三千兵,怎么敢裹挟着镜城降兵攻打重镇洪原呢。
他们应当守在镜城才是。
“敌军一共有多少人?”副将、平安道兵马节度使韩贵沉吟片刻,问那探子。
那探子也是经验老道,凭借敌军打出的旗帜和队伍长度估出当在六七千人左右。紧接着说据他观察,明朝的兵马当不会超过两千之数。
韩贵精神一振,对众人道:“镜城的兵只是摄于明军才不得不替他们效命,军心士气不会太高,对明使也未必有多少忠心,当不会为明人卖死力,故而我看我们的敌人只是那两千明军,其余不足为虑。”
众将议了一会,都认同韩贵的分析,别看敌军有六七千之数,但真正的敌人也就明使麾下那两千明军。镜城的伪军不过是叫明军裹挟强迫来当炮灰的而矣。
“兵法云,擒贼先擒王,然我看先击弱再击强才是正着…”韩贵提出应当果断出击进攻镜城伪军,只要镜城的伪军被击溃,明军单凭一己之力万难攻打洪原。
“真的要和天朝开战吗?”平安道参军李庆心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