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礼监-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哥,我们走吧。”

    车厢里,吴秀芝一点也不愿搭魏良臣一程。吴德正更不想顺捎村子里这个“不良”少年,于是拍了拍车门,示意车夫驾车跟上张公公的马车。

    车夫鞭子一甩,马车顿时向前驶去,留下一脸尴尬的魏良臣。

第十三章 在下许显纯() 
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伐其身…

    良臣脸上讪讪一笑,山不转水转,秀芝姑娘,有缘日后再见。

    搭不了别人的顺风车,良臣也只能凭借毅力继续向前了。

    别说,这一路走的还真是得劲。

    就仿佛前方有尊金光灿灿的大佛在向他招手,走近一看,大佛下面还有一排婀娜多姿的姑娘们在随风挥动手中的秀帕。

    对未来充满希望的魏良臣沉浸在对美好生活的幻想之中,不知不觉忘记了脚下的艰辛和疲惫。

    肃宁县的城墙在一个多时辰后终于出现在他的眼前。

    它是那么的残破、渺小。

    整个墙体简直就是灰蒙蒙一片,远看不起眼,近看更不起眼。

    也就巴掌大的地方,若非此处是一县之治,只怕也就是个稍大的镇子。

    现如今天下太平,四海安靖,城门口可没有什么兵丁把守。

    大门洞开,任由百姓出入。

    城门洞子叫摆摊卖菜的给占据了,中间留下可供车马通行的空隙。

    魏良臣在城墙下面一避光处蹲了下来,这处城墙长满了爬山虎,抬头还能看到有燕子在上面筑窝。

    喘息稍定,良臣急着赶大车,便拍拍屁股上的灰尘,跟着人群进了城。

    县城,他是一点也不陌生,这两年他隔三岔五就会和那帮无赖子一起来耍。要么是百无聊赖,满大街乱转,要么就是寻人打个架。总之,没什么好事,要不然名声也不会那么臭。

    不过,肃宁县的城墙给人印象破败不堪,城中景象却是焕然一新的很。

    穿过城门洞子,良臣眼前便是一亮。

    城中房屋整齐有序,有高有矮,依次而建。虽说县城不大,可也分了商业区、生活区。街道上很是干净,大小商铺的牌匾一目了然的悬在店门口,让人一看就知道里面卖的什么。不远处,卖糖葫芦的叫卖声让良臣有些恍惚,感觉回到了前世的乡村集市。

    在去车马行的路上,良臣仔细观察了这个时代的城市居民们,发现不管贫富,这些居民的精神都很好,脸上大抵是看不到所谓菜色的。

    穿着上面,有钱人肯定穿得好些,没钱的穿的虽然旧些破些,但无一例外都很干净。不像良臣前世看到的晚清照片,上面的人如同要饭花子般。

    看来看去,良臣忍不住嘟囔一句,还是汉家的服饰好看。嗯,汉家的女子更好看。

    正前方,两个少女有说有笑的结伴而来,看到肤色有点黑的魏良臣正盯着她们看。一个是害羞的扭过头去,一个则是瞪了他一眼。

    良臣哈哈一笑,正事要紧,径直赶去车马行。

    路上,偶尔会有街上经过的牛马拉的粪便,但用不了多久就会被粪行的人清理拾走。这些整日和臭物相伴的古人,竟是承担了后世环卫工的职责,且并非官府组织,完全的市场化,着实让良臣有些惊讶。

    若非亲处这个时代,魏良臣断难相信,他是在大明朝的万历年间。

    城中乞丐肯定是有的,但插标卖儿卖女这种事,良臣看不到。一路的观感让良臣越发肯定,万历年间乃是中国封建社会最繁荣、最鼎盛的时期。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商业经济,这个帝国都是那么的让人惊叹向往。

    这还仅仅是北直隶河间府的一个小县城,其它地方又是如何呢。

    良臣暗骂了句前世的那些历史专家们,万历年可不是什么里里外外透着帝国的幕气,而是朝气蓬勃的一个大时代!

    只可惜,大厦将倾。

    这段盛世,被刻意隐藏在历史长河之中。

    有的人,就是不愿意汉人知道,属于他们的朝代有多么的辉煌。

    ……

    车马行在县城的北头,占地很大,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汽车站。

    在行会之中,车马行也是大行,比起粪行,无论是收入还是规模,还是分布,都要大的许多。

    行会,是这个时代的特色。

    不管是做什么,想要立足经营下去,首先就得加入行会,否则,很难经营下去。

    肃宁县的车马行是河间府王家的产业,这王家据说有人在朝中当官,所以地方上很是给面子,整个河间府的车马行都叫王家垄断了,利润很是可观。

    良臣到车马行后,得知一刻钟后就会发去往京城的大车。他松了口气,幸好来得及,要不然就得等到明天了。

    县里每天要发两班去京城的大车,一班是早上卯时,一班是午时。下午是不发车的,因为若是下午发车,那晚上是没办法赶到下一处车马行歇脚点。要是停在了荒郊野岭,虽说没有拦路的强人,但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出什么事。野兽这东西,可是防不胜防的。出了事,没法救治。

    和前世一样,良臣也是买票上车。不过这票不是纸质的,而是一根木筹子,上面刻了编号。

    卖票的人问良臣要买几等车,这把良臣问住了:还分软卧铺,一等舱、二等舱?

    仔细一问,良臣不禁乐了,感情这交通业上下五千年都是遵从一个服务理念。

    原来,车马行每次发车,一共发六辆。其中三辆是没有车棚的马车,上面能坐12人。两辆是有车棚的马车,能坐8人。余下那辆也是有棚的,不过只能载4人,原因是这辆马车里能睡人。

    没有车棚,刮风下雨那就避无可避,票价当然低。有车棚的和能睡觉的票价肯定也不同。

    人分贫穷富贵,车分三六九等。

    车马行想的还是周到的,客人有富有穷,有能吃苦,有不能吃苦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客人,设计了不同的车型,这也是挣钱有道。

    当然,你家要是有钱,大可以自己雇一辆马车,这个车马行也是提供的。要是官家人或有官家给的凭证,还可以去官府办的驿站坐免费的车。

    出行的途径有很多,就看你是哪种人了。

    魏良臣想着去京城得十天左右时间,这一路相当漫长,所以要是能在车上睡觉,那肯定舒服无比。可囊中羞涩,有这想法也不敢落实。

    良臣只能安慰自己,前路有无限富贵等着自己,眼面前的困难,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再说,现在是热天,不冷,路上真是刮风下雨的话,反而凉快。

    这么想着,良臣痛快的花钱买票。

    递给卖票的人两颗银豆子,找回4枚小平钱后,良臣拿着木筹子就去上车。

    大车上已经坐了一车人,良臣数了下,共有9人,看起来自己是第十人。另外几辆马车上也都有客人,良臣没去看。

    把包袱从背上解下放到脚底后,良臣就在那耐心等着发车。

    陆陆续续又有客人过来上车,车马行的人也忙着给马匹喂料。各辆车上的客人也开始自来熟的相互聊起来,就和良臣前世坐车一样,都是那种熟悉的味道。

    发车时间到了,良臣见车马行的人都来了,想着马上就要发车。自己坐的这辆大车上只有11人,少一个人就意味着大家能多一点活动空间,还是不错的。

    然而没这好事,这边车夫刚上来,那边就有一个青年人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青年人一到车旁,就把木筹子递给了车夫,然后爬上马车,见众人都在看着他,不由一拱拳,略含歉意道:“叫各位久等了,惭愧,在下许显纯。”

    。。。。。。。。。。。。。。

    谢谢斐度书友100元打赏。

第十四章 不就一个丘八么() 
一  许显纯?

    魏良臣扭过头,吃惊的望着那青年,不知这人是同名还是就是那位五彪之一的狠人。若是后者,那今天真是运气当头,出门遇贵人了。

    须知许显纯,可是他二叔日后的阉党骨干班底,“五彪”之一,官至锦衣卫都指挥佥事。

    东林党的领袖杨涟、左光斗、周顺昌等人尽皆栽于其手,可以说,许显纯为良臣他二叔扫清东林党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然,和良臣二叔一样,许显纯的结局也悲惨。

    仔细一打量,良臣有些不确定,潜意识觉得眼前这位自称许显纯的青年不可能真是那位,因为这青年长得可是十分高大英俊,并且骨子里透着一股儒雅,和史书所记的那位以阴毒狠辣出名的许显纯完全不沾边。

    或许,真是同名罢了。

    世间哪有这么巧的事,自己这亲侄前脚出门找二叔,后脚就碰见二叔的小弟。

    又不是拍电视剧,良臣腹诽一声。

    都是出门在外,大车上的一众旅客哪里真有怪那青年迟来的意思,况且发车时间也没误。

    大伙都面带微笑的和那青年客套两句,车夫在前面也笑着摆摆手,示意青年坐下。大车马上就要出发了。

    青年点了点头,却没有立即坐下,而是有些为难。

    车上的空间本就不大,又搭乘了12个人,加上大包小包,留给那青年的空间着实有限。并且,青年边上坐着的是个胖子,占的位子颇大,如此一来,留给青年的位置更是有限。

    众人都看出了青年的为难之处,那胖子也有些尴尬,努力往里面挤了挤,可和没动没什么区别。

    “我和你换下吧。”

    这时,良臣起身让那胖子坐他那边,他坐胖子这位置,这样子就勉强能让青年坐下。

    此举倒是能解决问题,不过良臣边上的人却有些不乐意,那胖子若是过来,他们可就要挨挤了。

    但这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碍于面子,良臣边上那两人都没吭声。胖子也没拒绝,起身和良臣换了。

    “多谢,多谢!”

    青年忙谢过那胖子,又朝良臣笑了笑。二人坐下后,车夫便扬鞭赶车,几辆马车陆续驶出车行。

    这一路,车上的人互相认识着,有两人是去过京城的,其余的都是头一次去,因此对京城很是有些好奇。

    于是,众人就听那两个去过京城的人说些京城的繁华和趣事,又相互说起些各地发生的奇事,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多时辰。

    这大车没有车棚,烈日当空,良臣可没精神和大伙聊天,听了一会,就顶了件衣服在头上,靠在车栏上闭目。

    论天下大事,良臣知道的可比他们多。至于这些人口中的奇闻,他更是见的多了。

    要不是没法说,良臣还真想和他们显摆一下,说说皇帝老儿和郑贵妃的八卦。

    车轱辘一颠一颠的,初时叫人十分不适应,时间久了,竟有点催眠的意思,搞得良臣都开始打盹了。

    自称许显纯的青年除了起先和大伙说了几句,后面便没再说话,而是取了一本书在那看。

    马车如此颠簸,真不知他是如何看得下的。

    经过一个凹坑时,马车颠的幅度有些大,一下把良臣惊醒,困意全无。车上的人也都被颠得厉害,不过这样一来,车上又热闹起来。

    摇了摇头,努力让自己清醒后,良臣这才注意边上的许显纯看的是一本地理书,书名似乎叫什么《地理参赞玄机集》,上面还有不少插图。

    这个发现让良臣很是困惑,因为在他印象中,古代似乎对地理舆图十分重视,朝廷严禁民间私藏,除了官府以外,一般人很难看到地理方面的书籍和图册。

    某种程度上,和地理有关的书籍和地图,对于朝廷的重要性可不下于军国重器。

    历代农民起义之所以大多失败,除了组织力度和装备士气问题,缺少地图,对地理地形无知也是原因之一。

    没有地图,不通地理,便如一瞎子般。

    起事之后不知道占领要隘,军事交通要地,做到进可攻,退可守,反而只知攻打毫无防备的州县,初时成果是大,但最终结果肯定是被知道地理的官军重重围困,届时插翅难飞,自是失败。

    有此念头,良臣自是怀疑,这青年不怕犯禁,难不成是官府中人?

    但又觉不像,若这位许显纯是官府中人,他便没理由坐这车马行的大车进京,直接坐驿站的车不就行了。

    带着一肚子困惑,良臣不由问青年道:“许大哥,这书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噢,这书是我在府里买的。”许显纯也有些看得倦了,主要是马车太颠,他看得有些吃劲。

    “买的?”

    良臣怔了下,这答案出乎他的意料,想不到自己根深蒂固的历史知识竟然都是骗人的。

    见状,许显纯也奇怪了:“怎么,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