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自己,不过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费用啊,看来现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赚钱,才是最重要的,有了钱,就可以实施自己的计划了。
坐在七叔马上,环顾四周,眼前地势开阔,这是一片多好的土地啊,这在后世,还可以种植水稻,看来农作物的推广也势在必行。
“七叔,这次,巨子能给留多少财帛和耕牛,有无留下工匠,墨门谷中人员全部都要搬迁吗?”
“公子,我们会给你留下五十户墨门人家来耕种土地,内堂各堂人员各留五名,外堂人员各留十名,所以这次一共会留下七十五户人家,按每户耕种一百亩计算,一共需七千伍佰亩,所以公子放心,我们的土地是够我们耕种的。”
“巨子已派人去燕北收购粮食和耕牛,李家庄的粮食和耕牛我们都不会带走,公子好好经营李家庄。“
”多谢巨子安排,我想见一下巨子。“
王莽一路行来,在李家庄附近转了一圈,显然土地是充足的,等墨门子弟都迁走后,只剩几十户人家,劳动力严重不足,来到大汉朝,王莽还没有时间去了解大汉朝的情况,想去招一些流民,这也需要墨者提供帮助,这样才能完成,不知墨门现在家底如何,能提供多少钱财。
在墨门谷的大堂上,王莽见到了巨子元华,元华还在和三老议事,见王莽过来,示意王莽坐下,几案旁边,三老愁眉苦脸,见众人都不言语,王莽说:”巨子大人,三位师父,你们有何事发愁,不妨说出来,小子说不定有办法。“
”莽儿,你有所不知,现在我墨门全族搬迁,主要物资搬运不便,劳力缺乏。“
”巨子不必担心,不知那新墨门建得如何了。“
”现我墨门谷已初建房屋百余所,开春以后就会有先期三百名子弟迁过去。“
”巨子可将重要物资换成黄金,再到燕北购买,这样也不会有搬迁之苦。“
“莽儿言之有理,只是燕地上些紧要物资不好购买,炳昌日前带千金已到燕地,还未有回音。”
”不知巨子让王莽经营田庄,可留有钱财与莽,小子想招募流民,不知现今大汉可有流民。“
“现大汉虽不是乱世,但想招募流民却不是难事,至于钱财,足够莽儿经营田庄之用。”
“小子想请墨门暗卫堂帮助招募流民,还请巨子允许。“
“眼下招募流民需到关东’,也只有开春后让啊七来安排吧。”
”好的,那小子先行告退。“
刚从大厅出来,碰到雄孩子李晋正在练剑,王莽停了下来,看李晋一招一式比划着,墨子剑讲究以守代攻,注重防守,李晋倒练得虎虎生风,一套剑法舞下来,汗水浸温了衣衫。
”大哥,你过来了,什么什候又进山去打猎?“
”怎么,又想进山了?“
“今年就不去打了,明年你只有在草原上打狼了。”
“大哥,你有所不知,我和那伍十多名墨门子弟全部都要留下守卫墨门谷的,以后天天都会在一起的。”
“那敢情好,你武功练得如何了?“
”不怎么样,父亲让我练剑,总是不得要领。“
”对了,李晋你不是要想学武功么,其实战场上撕杀都是用长兵器,你应该使用长兵器,你学武艺还必须有战马。“
”战马就不要想了,这次全部马匹都要送往燕北。“
”我给你出个主意,到时你可让伯父多给你留几匹小马驹,我想伯父也是愿意的。“
王莽想这个世界没什么交通工具,最多有什么马拉车、牛拉车,这可得给自己留点种子,以后全部都要靠自己来经营,难啊!
”大哥,以后我会留在李家庄,只有在大哥家里吃食了。“
雄孩子,首先想的是自己的吃住问题,”你知道子弟中有多少认字吗“
“子弟中有多少可以识字的。“
“我墨门子弟能识之人要多一些,大哥为何这样问。”
“李晋,如果我墨者都能识字,先代祖师所倡导的大同世界就能建立起来。”
“大哥,我不懂什么大同世界,你能说一点我能听懂的么?”
(本章完)
第21章 学堂大计()
第二十章:学堂大计
“李晋,你想不想让所有墨者子弟都能读书、识字。”,王莽笑着说。
“当然想了,不过都识字,又有谁去耕种、狩猎,田地无人耕种,我们岂不是没有粮吃。”
”李晋,所谓天下百工,各司其职,其实农业耕种也有很大的学问,你想不想我们在李家庄有一个学堂,我墨门子弟可以学习百家知识,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能识字。“
李晋满脸期待地说:“那敢情好,我们又可以一起玩。”
“你怎么永远想的是玩,我在跟你说正事,你想不想做这件事。”
“想是想,就是有学堂必须有夫子,墨家子弟都是幼时父母教学,要办学堂必须请夫子。”
“夫子的话我来想办法,关健是要巨子同意。”
“那我们一想去找巨子和三位族老。”,李晋边说边拉着我来到正堂。
巨子还在和三老议事,见我又出现,便笑着说:“王莽,还有什么事。”,“巨子,刚才我看见李晋在练剑,便想到庄中很多子弟还不识字,所以想在庄开办一学堂,让子弟们都能够识字。”
”莽儿,想法倒是好想法,只是庄中无夫子,我墨者大部份人员会迁往燕北,三位族老也要前往,无人教导啊。“
”巨子,我墨者理想是建立大同世界,建立学堂,让天下庶民子弟都能读书,不就是我们墨者的愿望么。'
“莽儿,话虽如此,但修学需有圣人教导,况学业须长年修习才能有所成。“
”巨子,先不要说修学,我只想让每位墨门子弟都能认识字,以后对他们从事天下百业有益无害。“
”你有何办法?“
”巨子,可将常用之字编成童瑶,让我们孩童读起来能够郎郎上口,这样就能够记住了。“
”莽儿,那何为童瑶?“
”是专为儿童作的短诗,如果巨子允许,我可将我所知的童瑶记录下来,先让大家看看适合不适合。“
巨子感觉不可思议,但一想王莽既然如此说,恐怕早有准备,当即便吩咐仆人搬来竹简,让大师父执笔,王莽当即站在大堂之上背起了三字经:”天在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孤陋寡闻,愚蒙等消。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王莽慢慢地一字一句地背完,大师父也一句句地记录完,巨字认真的听着,若有所思。
”莽儿,你所背童瑶虽有宇宙万物之规律,但也含有儒家之理念,童瑶中亦有一些从未出现过过人名,不知为何?“
”不好“,王莽心想怎么背着背着,连千字文中包含后世中一些历史人物都给望了,吕布这些是三国才出现的英雄,看来以得注意了。
”巨子,小子刚才背的是童瑶《千字文》,虽有儒家言语,但也无妨,以前小子曾说过,儒家对于修身还是很有用的,况且孩童只是学字,读起来郎郎上口,有助于记忆罢了。“
”莽儿说得有道理,巨子,我刚才记录下来,觉得以此童瑶来教导子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些字句也可改成我墨家学说。“
”大师父你说得有道理。“王莽见大师父同意,也很高兴。
”巨子,那就由三位师父将《千字文》修改后再让子弟们学习,不知可否?“
”至于学堂一事,你就和三位师父去办,以后李家庄、燕北子弟均可照此来学习。“
王莽放下心来,这样等自己接手李家庄以后就可以少一件事了,等学堂办起来,可以不用夫子,什么三字经、百家姓都可以作为教材。既然命运安排自己成为王莽,总要为这个世界作点什么,如果什么也不做,难道等到的结果就是被人杀死。
不知不觉间,王莽内心有了一点变化,与其这样消极的逃离,不如积极的去面对,等开春过后,自己就要经营李家庄,还是要早作规划才对。
离开大堂出来,王莽开始第一次对来到大汉朝有了一些信心,办学堂就是开端,那么怎么开始呢?
回到家中,王莽几乎半个月都没出门,一个人将自己关在房间里,母亲认为他在温书,也没有多在意。
王莽一个人静静地跪坐着,品着有着葱蒜味道的煮茶,伴随着清晨的阳光,此刻,让人心中产出万籁俱静的悠闲。
手中无意的把玩着脖子上的狼牙挂件,王莽却想着自己应该如何走下去,如何走好自己的路。
出仕当皇帝而被杀?
那样也不错,至少曾经辉煌过,记得历史上那个王莽被杀已经69岁了,老头也活够了,至少成为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和平演变成功改朝换代的皇帝,那也不错。
不过,现在自己似乎有了第二个选择,因为有了墨门的支持,看能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因为王莽相信,要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只能消灭世家门阀存在的物质基础,或者重新形成一个与世家对抗的集团,这样以后自己才会有希望。
正想着,无意中抬眼就看到了有些拘束的王鹏,王莽指对面说到:“坐呢。”
看到王鹏没坐,王莽也不在意的说道:“王鹏,你有什么事吗?”
王鹏闻言道:“公子,我听说你以后要接手李家庄经营田产,我想公子以后身边不能没有自己的人,我家两户亲戚想投靠公子为奴,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坐吧。”
王鹏犹豫地坐下,心里面七上八下,心里面怪着父亲,为什么不自己来跟少公子说。
“你父亲要你来说的吧。”
“是的,公子。”
“你家亲戚是做什么营生的?”
“回公子,我家亲戚都是老家的佃户。”
“你老家是哪里的?”
“老家是荆州的,两家亲戚得罪了乡里的豪强,不得已才来到渭南投靠我父亲。”
“没有问题,你叫王伯安排吧,不过要让夫人知道。”
“是,少公子。“,王鹏答应着却不起身。
”还有什么事吗?“
“公子,小人想跟公子学认字。“
王莽看了他一眼:“你想学什么?”
“公子教什么,小人便学什么。“
”我不会教你什么四书五经,想学其它的吗?“
王鹏心想不教四书五经,那公子教什么,便问道:”那公子教我什么“
”教你经世致用的学问,愿意吗?“
”小人愿意。“
王莽想,就让王鹏这小子做自己的第一个实验品,让他先从小学学起吧,什么九九乘法表就让他先背背。
”你先下去吧,我考虑好了再教你。“
”诺。“,王鹏悄然地离开了房间。
(本章完)
第22章 给我一个理由()
第二十二章:给我一个理由
王莽早早地起来,不停地在院子里跑步,今天的他显得特别阳光,对于大汉朝衣裤相连的衣服他觉得不习惯,他穿着还在野外生存训练时穿的短装,有节奏在跑动着,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人生不是靠心情而活着,而是靠心态去生活,调整心态看生活,处处都有阳光,他决定不再消极,他要按自己理解的生活来改造这个世界。
王鹏早早在来到房里,收拾好房间,他感觉到公子今天特别不一般,似乎有了什么变化。
王莽停下了跑步,看着天上刚刚初升的太阳。
“王鹏,你那荆州的亲戚可安排好了。”
“公子,已经安排好了。“
”你去把他们叫过来,我有事情问他们。“
王鹏答应着,不一会领着两名三十四、五的男子来到了正堂。
“小人拜见公子。”
“你二人叫什么名字,从南方来,可知水稻种植之法?”
其中一人答道:“回禀公子,他叫牛二,我叫田广,我二人均为荆州人,我二人本是种植水稻,所以对种植水稻还是懂的。”
“好,以后你们就带领大家种植水稻。”
田广看着王莽,欲言又止,“公子,关东之地,从未有人种植过水稻,小人也不知能否种植得出来。”
“放心,肯定能种植的,你们先下去想一想如何种植水稻,将细节告之王伯,让他记录下来。”
“公子,为何要记录下来?”,王鹏不解地问。
“王鹏,你不知道,耕种有很大的学问,需要你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提高产量,这样庶民才有温饱。”
“是,公子。小子受教了,我马上告诉父亲,让他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