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国演义系统-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猩辏谷荒芄磺『眉ふ庋还墒屏Φ尼绕穑敲此骄湃拢指萌绾斡肽切┪琶钅诘氖兰掖笕逅咚的兀

    想到这里的杨阜,竟然出乎意料的笑了起来。只是笑容之中充满了苦涩,让周围的两个人,竟然也不约而同的心有戚戚焉!

    糟糕的的心情总是让人产生想要摆脱他的冲动,于是荀攸荀公达摆了摆手,然后那一声轻轻的咳嗽,家对面的两个人重新拉回了他们的议题之中。

    “我在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只在乎总结两种文字之间的变化规律,你要知道大篆和小篆,之所以能够演变成我们现在的文字,也是有着一定的变化规律的。”

    “于是我开始把全部的心思,都投放到寻找规律当中来。幸好我在之前做过一些努力,连蒙带猜的掌握了一些基本规律,这让我以后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只不过,这些书籍上的文章,在行文上有些特别的地方,他们好像无惧繁复的描述,总是想要把一些东西,尽可能详尽的展现出来,如若想要阐发某一道理,他们则会竭尽所能的旁征博引,似乎不如此,就无法达到目的,一般。而且他们的文章,读起来就像是在和老百姓对话一般,想想我们能竭尽所能的缩短原文,用最精炼的话语表达出来,写在那容不下几个字的竹简上,我就觉得,苏宁能够带给我们的,恐怕元不仅仅是粮食上的丰收,和军事上的胜利,或许正如他一直在宣传的那样,他要将他所信奉的道统,贯彻到他所统治的土地上。”

    荀彧在一旁默默的寻思片刻,然后接着说道:“从这一点上来讲,他和我们儒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毕竟双方都是想让自己认可的道理,被更多的黎民百姓所接受。只不过他在这一点上,走出了很多漂亮的路数,他甚至和张角一样,创办了一个什么盘古教,而宣传他的思想。”

    “即使那不是他的思想。”荀攸荀公达突然打断了叔父的话,只听他意味深长的继续说道,“至少不是他一个人的思想,或许其中,也有这位贝先生的影子,这一点,自从我能看懂这种文字以后,就开始深信不疑。”

    杨阜惊讶的问道:“既然你已经能够看懂这些文字,那为什么不给我们翻译一下呢?我现在也非常想知道,苏宁学问的秘密究竟是什么?”

第300章 中场阴谋家,中场不休息—7() 
“好,那我说给你听听。”荀攸荀公达的脸上,既没有炫耀的神色,也没有谦虚的做作,有的只是一本正经的宣讲,像是讲台上的老师,尤其像是种花家学校里的老师。

    但除非是荀彧这种亲近的人,否则是无法观察到这些细致变化的,所以杨阜虽然就在面前,却也没有觉察出有何不妥之处,故而这是见到对方平静的端起那本书,然后更加平静的念道:“贝特洛,1827年10月27日生于巴黎,1907年3月18日卒于同地。法国有机化学家,物理化学家,科学史学家,先在法兰西学院学医,后改学化学,1851年任法兰西学院助教,1854年完成博士论文《甘油与酸的化学和天然脂肪的人造方法》。1859年任巴黎药学院有机化学教授,1865年……”

    随着荀攸荀公达的声音前面这间不算宽广的书房,杨阜把心情开始变得愈发沉重起来,

    这显然是一份非常详尽的个人履历,相当于他在史书上读过的那些个人列传,而其中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年份,就相当于中原王朝所使用的某年号加某某年的组合。

    后来杨阜才知道,其实这里的阿拉伯数字,也有一个类似年号的前缀,叫做公元。

    只是这个公元纪年与中原王朝的传统纪念有所不同,在公元元年之前的那些时间,被称之为公元前,比如说发生周召共和的那一年,便是公元前841年。荀彧甚至从一些秘密的渠道获悉,苏宁有意将此年定为共和元年,但既无法得到西方科学家们的支持——因为他们更加喜欢用耶稣诞生的那一年,作为公元元年,依然无法得到本土十大方面的支持——因为他们更喜欢用孔夫子的诞辰之年,或者是华夏历史上传统的纪年法,推算出华夏历史的起始之年,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农历4000多少多少年?当然,东汉末年应该还是两千几百年。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杨阜,听着这些个人履历,就像是在听天书一样,里面提到的那些专有名词,更是让她费解,什么化学家,物理化学家,有机化学家,科学史学家,这tnd都是些什么玩意儿啊!

    还有那个法国是什么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秦国、晋国、齐国,哪tnd有什么法国?

    至于更后面提到的什么学院,什么论文,什么助教,告诉他杨阜从不曾听过的东西,他甚至不知道在这几个词语中间应该怎样断句,还好荀攸荀公达似乎是个天生就对文字非常敏感的人物,他轻而易举的将这些生僻的词汇,从那些冗长的句子里摘了出来,一个一个切割的非常完美,就像是在切割钻石或者是羊排。

    可是他无论怎样羡慕,他都无法修炼出这份本领,不光是没有天赋的问题,他对于苏宁所带来的那些学问,尤其是那些学问当中的专有名词,一直保持着一种强烈的抗拒心理,基于此,他不可能做到像荀攸荀公达这样,平静的端起这本书,然后更平静的朗读下来。

    那平静的声音,此时仍然在继续:“……1873年,选入法国科学院,1877年英国皇家学会接纳他为外籍会员,1886年至1887年任教育部长,1895年至1896年任外交部长。贝特洛一生的研究工作,约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这一段文字仍然是用平静的语气朗读出来的,但它的内容却绝对不会让人平静,因为其中有那么几个字,显得是如此的让人振奋,尤其是上士大夫们振奋。

    教育部长,外交部长,虽然他们都不明白这些官职意味着什么,但前面的一个“任”字,就证明这至少是朝廷的官职,只是他们的这些“部”的行政长官被称之为部长,而不是像前为凉州刺史梁鹄那样,如今被称为选部尚书。

    至于放在前面的“教育”和“外交”二字,想必和选部尚书的“选”字,在作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然而前领凉州刺史梁鹄,是当今陛下的心腹之臣,他如今所担任的职务,虽然刚刚设立不久,但却肩负着拣选官吏的重责,是朝廷中数一数二的实权人物。

    那么这位贝先生,又是什么级别的人物呢?他在他生活的那个法国,难道也是凉州刺史梁鹄那一类的人物吗?

    如果是那样的话,难道他不应该老老实实的呆在那里,像梁鹄一样吃饱喝暖,等着朝廷发放俸禄,然后回家颐养天年吗?可他为什么又大老远的跑到凉州来,帮助所谓的师弟苏宁呢?

    两人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这是一个有待于继续解决的问题。

    杨阜在这个问题上花费的思考时间,要比之前的那个问题长了许多,所以当他重新回过神来的时候,荀攸荀公达那平静的声音,已经读到了那份履历的尾端:“贝特洛1883年获戴维奖章,1900年获科普利奖章,著有《合成有机化学》(1860),《化学力学》(1878),《热化学》(1897),《烃类》(1901),《点金术之起源》和《研究上古和中古化学之向导》等书。”

    念到这里,荀攸荀公达那平静的声音,突兀的消失在了这间狭窄的书房里,以至于正在思考当中的杨阜,忽然陷入了一种痴呆的状态,他刚才还在高速运转的思维,此刻卡在哪一片空白之中。刚刚做出的所有假设和猜想,莫名其妙的化作了一句无聊的疑问。

    “完啦?这就完啦?”

    他问出这个问题之后就有些后悔,这实在是个幼稚的不能再幼稚的问题,怎么能够在这样高端的对话当中说出来呢?这只能证明自己的智商实在太低,纯粹最后让对面的叔侄二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他是有意思的,应该赶紧做些什么?以挽回对自己形象造成的损失,于是只见他搜肠刮肚一番之后,卡在那二人开口之前,用一副想要变白的口气,急急慌慌的说道:“我是想问,这段履历的最后,不应该交代一下这个人的死亡吗?我读过的那些列传,可都是这样写的。”

    列传在书写的过程当中,的确广泛的存在着他所说的这个现象,但他的这个建议或用来掩饰自己的幼稚,实在是用错了地方,因为荀攸荀公达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交代了此人的死亡。

    于是荀彧荀文若的声音便响了起来:“所以说,这好像并不是我们习惯是用的列传记录方式,至少最后的那几句话,并没有交代她何时死亡,也没有交代他的死亡原因,更没有交代他的时候待遇,尤其是嗜好之类的东西,这在我们中原地区,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杨阜听完这段话,不禁非常尴尬,荀彧荀文若显然发现了他刚才那番话中的不妥之处,不过对方只是稍微点了出来,而且很快的一笔带过。最主要的是,他还为接下来的话题开了个头,如此,便能很快的转移主意力,把刚才的尴尬立刻翻篇儿。

    那么接下来的话题是什么呢?

    杨阜几乎是条件反射的就想到,这个人在死后,是不是备极哀荣,是不是受到了国家以及君主的礼遇?然而,他突然想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此的震撼,以至于她竟然陷入了短暂的师生当中,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站在那里,只是用惊恐的目光看向对面的荀彧荀文若。像是从他那里得到了一封来自魔鬼的家信。

    “文若兄,你刚才说,这篇履历在一开始,就交代了此人的死亡时间,可是这片履历所描述的人,不正是这幅画上的那个人吗?而这幅画上的那个人,难道不是我们曾经见过的那位,如今正在渭水公司担任要职的贝特洛吗?”

    “是他没错!”荀攸荀公达微微笑着,说出了这个让她更加震惊的答案。对于杨阜来说,这四个字的意思,并不像他表面上的那么简单,而是在肯定自己一个疯狂的设想。

    一个死去的人,如今竟然出现在了渭水公司里。而且还天天活蹦乱跳的在他们面前蹦哒,时不时的还一直气势的命令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世家大族,做些他们其实并不愿意去做的事情。这种事实,让他们实在无法接受!

    难道说这家伙从一旁地府里又爬了回来,或者说,那个叫做法国的地方,并不像中原王朝那样有阴曹地府这种东西,他们那里死的人,还会留在阳间继续蹦哒。

    只知道他们并不知道欧洲大陆上的神话鬼怪,对于中原王朝的很远丰富多彩,至少希腊神话中的冥王哈得斯,是肯定会照顾一下这些文物复兴运动催生出来的科学家的。

    但这个人的的确确是活着,无论是哪一路的神明,都没有将它带走的意思,那这一切,应该用什么来解释呢?

    杨阜不禁惊恐的看着荀攸荀公达,若非这家人的确来自颍川郡,而且在多年前就已经声名显赫,那他杨阜还真要担心一下,他们是不是像贝某人那样,是个还活着的死人。

    但是那号人看到杨阜的表情变化,却没有流露出任何震惊的意思,反而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叔侄两个早就已经知道了答案,甚至早就猜到了杨阜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但他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或者说就连目前的他,甚至是目前的苏宁,也无法从他们可以认可的角度,解释为什么一个死去的历史名人,可以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毕竟系统的功能,实在是超过了地球科技的解释能力,虽然还在地球科幻的解释范畴之内,但科幻方式的解释,对于苏宁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而对于这群东汉末年的土著来讲,他们宁可相信老祖宗留下来的神话,也不会相信那些鬼怪故事都不如的科幻说辞。

    这些科幻级别的说辞,其实在这之前,就已经通过盘古教的口。秘密的把凉州换为内传播者,很多老百姓对此都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但盘古教,毕竟不同于其他的宗教,他对唯物主义的崇尚,对于无神论的坚决拥护,使他这样的宗教,几乎是在冒着普通百姓的强烈反感,在坚决的传播者,这也是他为什么在很多方面都做得比张角还好,但却不能迅速的向黄巾军一样招揽人手的原因。不过,盘古教的事情,并未引起这三位士大夫的注意,杨阜自然是不屑于去关注那些老百姓的事情,而荀彧和荀攸,都是认为盘古教与张角的太平道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是在忽悠老百姓,至于谁能够为大汉天下子民带来真正的幸福与安康,那当然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