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雌-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仿,而丝绸之路的繁荣所带来的丰厚收益,肯定会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赚个钵满盆满,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主在商业上获得的利益渐渐会超过他们的土地所得,如此一来,他们就会逐渐演变为一种不同于过去所有士族的全新社会群体——那就是“财阀”。

第137章 新的随行者() 
自汉武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或华夏北方政权多次迁民开拓敦煌地区,汉人、鲜卑人逐步超过原来的土著,成为当地人口的主体,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多大族。

    拥有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的汉人开荒屯田、兴修水利,骁勇善战的鲜卑人养马畜牧,两个族群各尽其能,可谓泾渭分明。

    但到了唐朝,因朝堂策略引发双方产生了严重冲突,曾在莫高窟留下诸多历史遗迹的鲜卑氏族消失了,于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中原士族开始大力发展更适合汉人社会生活的农耕经济,将大片适宜游牧的天然草场开垦为粮田,并因此使得敦煌地区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古代的最顶峰。

    但是物极必反,因为滥垦滥伐,再加上过度灌溉,沙、瓜两州的生态环境终于崩溃,原本水土肥沃、草木繁茂,面积多达十数万平方公里的绿地逐渐转化为新的沙地和戈壁,而曾经创造繁华盛景与灿烂文化的敦煌与瓜州两座古城也变成了残垣断壁,渐渐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不过,亲眼见识到敦煌千年前后状态的巨大落差,李曜并没有触景伤怀,反而觉得灵台一片清明,想出了一个便于执行自己宏大计划的新切入点,决定出手改造敦煌的经济结构。

    正如老子曾经曰过的一句话——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者,乃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来源,生杀之本始。

    世间的人与事,皆兼具着对立而不绝对的两面性,总是善与恶、利与弊相互并存。

    相同的一件事物,在不同时代通常会时好时坏,时善时恶。

    后世被公众猛烈抨击的“财阀”自然也不例外。

    古今中外,但凡成就大业者,俱都懂得以正反两面去看待事物,他们不仅会善用事物的正面,还会善用事物的的对立面。

    所谓“趋利避害,化弊为利”,便是说的此道。

    唐朝虽然有着严格的坊市制度与宵禁制度,但在天高皇帝远的沙、瓜两洲却显得异常宽松,而唐朝建立之初实行的扶商政策,更促成了这一地区外贸经济的空前繁荣。

    在李曜看来,这个时代的敦煌简直就是一块绝佳的资本主义萌芽地。

    “西沙贵坊”就像一粒埋进土里的种子,若想让其成长为世界上第一家“财阀”,乃至由多家“财阀”组成财力更雄厚和势力更庞大的“财团”,并以此来带动整个敦煌城走上原来时空中十三世纪佛罗伦萨的经济发展轨道,当然还需要李曜的精心呵护和栽培。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便是缔造一个稳定的地方政治环境。

    因此,李曜觉得只凭一份奏折显然还不能让自己的便宜老爹对敦煌的中原士族放心,难保他还会相信某些近臣的馊主意,没完没了地派人来继续折腾,于是她便建议张护拿出实际行动向大唐朝廷表明忠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贫道觉得今上显然对你们这些敦煌的中原士族不放心,否则朝廷也不会一直不在沙州设立刺史、长史、司马等主官,甚至改‘沙州’为‘西沙州’,大有降格、废置之趋势,兴许过不得多久,西疆还会有第二个贺若怀廓大驾光临,到那时只怕贫道已身在异地,可没有办法再帮张参军让别人病故了。”

    聪明人不需要别人太多点拨,升官欲与发财欲同样强烈的张参军听了李曜的这番话,只片刻工夫,便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但绝对让唐皇李渊既放心又开心的决定——派遣自己唯一的嫡子张栋随同李曜一行前往长安,名为赴京求学,实为入朝为质……

    “道长在看甚么呢?可是有甚么心事?或者说有甚么事物忘拿了么?四郎可以马上派人打马回去为道长取来。”

    李曜正想着,耳畔忽然传来张家大少爷张栋一而再,再而三的问话,殷勤之意溢于言表。

    李曜暗暗翻了个白眼,口中却平心静气地道:“无事,只是随便看看。”

    此次回程,除了何潘义为打点好刚开张的“西沙贵坊”,近一两年都将留在敦煌之外,李曜的其他原班人马皆在队伍当中。

    不过她身边的随行者数量却增加了不少,亦不知是不是张护故意所为,他自己的儿子去也就算了,还连带敦煌李氏、赵氏、曹氏、令狐氏、索氏、翟氏、宋氏、阴氏、汜氏的嫡子们集体去长安为质,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上百号男女随从,可谓是尽显世家排场。

    不仅如此,张护还让嫡女张檀在李曜身边做道僮,李曜自觉有太多不可为外人道的秘密,一个鱼巧巧本就足够令她伤脑筋,自然是打算当场拒绝,可张护承诺只要李曜将他女儿荐入宗圣观,他就捐赠一千亩田土给属于李曜名下的道观“明华观”作为斋给基业,李曜顿时为之怦然心动,也只好捏着鼻子答应了。

    另外,做人口生意的何潘礼出了血本,在梵音会上一口气从某个铁勒部落酋长手中买得五百多名奴婢,准备带回长安大卖特卖,而李曜为了让自己未来的镖局有个安全隐蔽的业务接洽点,便打算在长安开设一家大规模的豪华酒楼,于是也主动增添了两位随行者。

    这其中一位是出自瓜州南市“石氏酒肆”,被李曜以一百金,折合一千缗铜钱的高价买下来的金发舞姬。

    这位金发舞姬原本没有名字,因此前主人石七为她取了个颇具唐人特色的汉名“金连连”。

    金连连自称故乡远在“西海”以北,幼时遭西突厥人劫掠并落到了粟特人口贩子手里,然后又经过一番辗转,被卖到了石七的酒肆,石七的妻子正好是个舞蹈高手,见她生得貌美又聪明,觉得可培养为接班人,便传她舞艺,经过数年的勤学苦练,金连连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了瓜州城最出色的舞姬。

    本来那石七不打算卖人,但忆起李曜曾在他酒肆里的惊人表现,只好叫了一个自认为高得离谱的价格,希望能以此吓退李曜,不想李曜眼都没眨一下,便拿出十锭金子,直接把他的招牌舞姬给领走了。

    至于另一位,正是在梵音会上与李曜合奏《飞天》的琵琶手路儿。

    说起路儿跟随李曜远赴长安的缘由,其实很简单,很励志,也很……狗血。

    早在梵音会结束的第二天,李曜在敦煌城中碰到了“梵音会之乱”中毫发无损的高昌世子麴文泰和绯璎,谁知还未来得及打招呼,就见被五花大绑的路儿从麴世子的华车中蹦了出来,李曜不忍心见到一代音乐大师被反应不及的麴世子护卫坐骑活活踏死,只得出脚相救,轻轻踢飞了一人一马,于是看起来一脸懵逼甚至有些崩溃的麴世子二话不说,便带着爱妾及其一百多号随从一溜烟地逃走了。

    随后,李曜一问才知道,那麴文泰为路儿的琵琶技艺所折服,便主动邀请路儿到高昌国担任乐官,结果遭到路儿的婉拒,他说:“多谢世子的厚爱,但请恕鄙人拒绝,鄙人不远千里来此地,便是欲往唐都长安,因为那里才是鄙人实现梦想的地方,所以真的很抱歉……”

    就这样,未来名为“裴神符”的传奇音乐家路儿,很荣幸地成了李曜名下一位年薪百贯的私人乐师。

第138章 斛尤,大忽悠() 
瀚海欲空青见月,燕支未染白如琼。

    当李曜一行来到了删丹长城外,恰好有幸看到远方焉支山七月飞雪的壮丽奇景,然而队伍中的许多人却无心也无力去欣赏。

    戈壁茫茫,黄沙漫漫,敦煌的世家子弟们全部都是生平首次远行,经过上千里长途跋涉的折腾,各个都已疲惫不堪,几乎提不起精神。

    安红玉策马凑到李曜身边,打了个哈欠,有气无力地道:“李仙子,快瞧瞧,孩儿们都快栽下马去啦,要不你给大伙儿吹个提神的仙曲儿,如何?”

    初抵肃州时,安红玉从父亲安修仁口中得知凉州总管杨恭仁已被朝廷召回长安,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便忙不迭地认赌服输,好像求之不得似的,立马和鱼巧巧、张檀三人成众,几乎随时随地都粘在李曜身边。

    李曜指了指天上的一团火轮,没好气地道:“你还真当我是神仙呐,我这会儿也是口干舌燥,待到歇脚的时候再说。”

    话音落下,戈壁上忽然出现了一大队人马,如同潮水般涌来。

    马上骑士的打扮大多不似汉人,而在如林而立的长枪大槊当中,隐隐还有一面黑色大纛高高飘扬。

    轰隆隆的马蹄声,仿佛无数把敲进胸口的锥子,敦煌各世家的子弟们毕竟成长于边地,无一不认出那面大纛乃是铁勒部落酋长的象征,整个队伍中顿时一阵骚动。

    张栋虽幼习武艺,弓马娴熟,却也不过是个刚及束发之龄的少年,哪曾面对过这般场面,惊慌之下,不由自主地问向身边的李曜:“道长,对方……似乎来者不善,我等该如何是好?”

    李曜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单人匹马冲了上去,其所及之处,有如波分浪裂一般,对面人马竟主动让开一条道,惊得诸多敦煌士族子弟目瞪口呆。

    待得李曜来到那大纛之下,张栋看清那所谓铁勒酋长的身形面目,竟忍不住惊呼了出来:“女人?”

    女酋长忙催马迎出几步,在马上拱手一礼,激动非常地道:“黛双得知道长今日返程会途经此地,特意前来参拜。”

    李曜连忙还礼,随即环看一眼,这才微笑着道:“五娘,你们倒是往返得挺快,看来朝廷对你们相当看重,不知你现在是甚么身份?”

    此时的祁黛双,头戴乌纱幞头,身穿绯色官袍,腰系金带,脚蹬乌靴,完全不复过去那邋遢假小子的形象,而祁大略、伏风海、盖秀元等数位黄山寨骨干亦都在场,瞧来尽皆改头换面,与过去判若两人。

    祁黛双喜不自禁地道:“朝廷把焉支山、甘浚山北麓、龙首山直至红谷方圆数百里之地设置为焉支州,并任命黛双为刺史,四叔为别驾共同治理地方,对了,还有……”

    祁黛双说着,忽然指着身边一位低着头的青年,介绍道:“这位是梁元度,是为焉支州的长史,此次我们入京向朝廷称臣纳贡,元度便是咱们使团的正使。”

    梁元度弯身一揖,面带愧色地道:“当初梁元度有眼不识真人,言语有所冒犯,还祈道长见谅。”

    李曜打量了梁元度一眼,忆起对方的确曾在黄山寨当堂揶揄过自己,不由淡然一笑:“呵呵,梁长史无需这般客气,毕竟无知者无罪嘛……”

    自从李曜帮助黄山寨解除狼山部的威胁之后,曾经出言讽刺李曜的伏风海、盖秀元两人自觉心中忐忑,是以一见梁元度带头,便有样学样,纷纷上前向李曜请罪。

    瞧见李曜与原黄山寨一众人等谈笑风生,安红玉也打马赶了上来,祁黛双等人又是一番见礼,随后祁黛双一声号令,列阵而待的迎接队伍立即左右一分,毕恭毕敬地策马伴随在李曜一行的两侧,张栋等敦煌士族子弟见此情形,无不为之动容。

    行进间,梁元度向李曜眉飞色舞地讲述自己赴京面圣的前后经过。

    原来就在李曜离开红谷的次日,祁黛双便迅速返回了黄山寨,经过寨中骨干的一番激烈商议,遂决定采用已消亡多年且几乎名不见经传的铁勒“斛尤”部的名义,迅速组建了一支上百人的使团,除了使团正使由能够讲一口流利突厥语、铁勒语、大唐官话的梁元度以外,副使则由全寨武艺最好的伏风海担任,祁黛双按捺不住好奇,也扮作铁勒部落的贵女加入了使团。

    而在此之前,李曜为了减少祁黛双等人的麻烦,曾事先给庐陵公主写了一封信,委托对方照应一下祁黛双的使团。

    庐陵公主虽骄纵奢侈,脑子却非常聪慧,自觉兹事体大,便将信转交给凉州总管杨恭仁过目。

    杨恭仁何等见识,瞧见信上说这是一支主动脱离突厥统治并准备归附大唐的部落,哪还不知此事的重大意义所在,自是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不但以极高的规格接待这支所谓的“斛尤使团”,其后还为避免遭遇吐谷浑人的袭击,隆而重之地派出整整五千人马,就像呵护着易碎的瓷器一样,将祁黛双、梁元度等人一路护送到了关中。

    说来也巧,斛尤使团抵达长安的时候,马邑的高满政刚好投降唐朝,正是李渊心情大好之际,一听这会儿又有什么来自碛北的部落遣使附唐,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