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支方面,如今赵风共有大军五十余万,平均每人每个月吃一点五石粮食,全年要消耗九百万石粮食。
当然,这五十万大军当中,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县兵,所以每个月耗粮,才平均在一点五石。
另外,这五十万大军,每年需要支付的钱饷,平均每人每月是三石,加起来就是一千八百万石粮食。
新兵都是一点五石粮食的钱饷,随着参战次数越多,杀人越多,粮饷也会越多。
将领虽然拿的粮饷多,但被几十万人一平均,就是这个数据了。
至于各级官、吏的粮饷开支,一年共计五百万石左右。
这里的粮食开支,共计三千二百万石!
第一千零四十二章 付出代价(二)()
就算每年再拨出三百万石粮食,去兴修水利、道路、桥梁,也足够把一千万石粮食储备起来。
要知道,三百万石粮食,已经相当于全年粮食赋税的百分之十了,用全年赋税的百分之十来进行基础建设,已经算是非常难得了。
毕竟赵风这边,是每年都是投入这么多,去进行基础建设。
而其他诸侯,一般就是弄个大型工程时,才会投入特别多,其他时候,一把都不会这么投入。
赵风沉吟了一下:“随便给多少?”
“总需要一个由头吧!”
毕竟给少了呼厨泉可能不会出兵,给多了赵风又舍不得。
田丰略微思考了一下:“呼厨泉送了我们五万匹战马。”
“这些战马的价值,大概在九百万石粮食左右。”
“虽然是之前换取俘虏的筹码,但战马的价值,是实实在在的。”
“主公就当当初少了一半的筹码,支付给呼厨泉四百万石粮食,到四百五十万石粮食便可!”
赵风听后,沉吟了下来。
四百万石粮食,可是一笔非常客观的粮食了,占一年粮食赋税的百分之十五。
要知道,当初张燕为了从赵风这里筹集两百万石粮食,可是送了赵风十万大军的!
虽然名义上是互助,但实际上,就是交易。
当然,张燕当初之所以可以养活那么多大军,主要是因为,张燕是按照征徭役形式计算的。
徭役,是统治者强迫平民从事的无偿劳动,包括力役、杂役、军役等。
所以张燕几十万大军的开支,并不多,只要提供吃的就可以了。
赵风是因为变法,想间接废除徭役制,所以不管是士兵、百姓,只要征集过来干活,都会发放粮饷。
如果当初,秦始皇不是用强征徭役的方式,弄的民怨沸腾,说不定也不会秦二世而亡了。
当然,前提是秦始皇能支付的起那么多钱饷。
赵风这也是为了长远的打算,给钱干活,起码不会弄得民怨沸腾!
而且间接废除了徭役制,也可以避免百姓为了逃避被征为徭役,从而卖身给世家,成为黑户。
虽然看似赵风额外支付了一大笔粮食赋税,但实际上,百姓得了这些粮食,基本上也是换成了生活用品,或者直接吃掉。
不管是哪种形式,最后还是会回流到市场上。
要知道,凡是实行变法的郡地,都没有所谓的私田、私地了,全部收归政府所有。
此举打击最大的,其实就是世家、豪强,不过赵风的治地,变法郡地只是少数,这些世家,要么接受,要么以同等条件,置换到其他没有变法的郡地。
反正早年经过战乱,人口死了无数,总能安置下来。
等以后百姓富足了,赵风可以学习后世,把房地产弄出来。
当然,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自然不能完全照搬,但收取少量的土地流转费用,以此来规划百姓‘合理’建造房舍,还是行得通的。
另外,汉代的宅子,都是永久使用权,赵风也可以征收后世所谓的房产税,来节制世家、豪强。
当然,这些同样需要另设变法之地,赵风不会胡乱施行的。
另外,这也是赵风跨出最后一步后,才会考虑的问题,现在弄的话,赵风估计就别想安稳发展了。
赵风沉吟了良久:“这样,元皓你先拟一份文书,让呼厨泉的人带回去。”
“先期给予两百万石粮食,以资呼厨泉军用调度。”
“消灭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后,再给予两百万石粮食!”
赵风其实也弄了一个文字游戏,那就是‘消灭’二字。
消灭了就给,没有消灭,哪怕是击溃了阎柔的鲜卑大军,依然不给。
当然,这也不完全算是文字游戏,毕竟有利益才有动力。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五天。
这天。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呼厨泉派人传来口讯,说感谢主公慷慨!”
“粮食筹备齐全后,呼厨泉会即刻率领大军,赶往幽州!”
赵风沉吟了一下:“让传口讯之人,回去告诉呼厨泉,粮食运到美稷,需要耗费不少的时日。”
“等到那时他在出兵,会耽搁大军行程。”
“让他先率兵开赴幽州,直接从幽州那边提取两百万石粮食。”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一眨眼便过去了五天。
这天,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呼厨泉派人传来口讯,同意了主公的要求。”
“同时,呼厨泉还表示,如果去了幽州,主公不提供粮食的话,会破坏双方的友谊。”
赵风听后,嗤之以鼻,什么鬼友谊,还不都是利益。
当然,这话自然不能明着说,赵风笑道:“让传讯之人,会去告诉呼厨泉,我们自然不会破坏双方的友谊。”
“另外,四百万石粮食,对我来说,也算不得什么,没必要为了些许粮食,而破坏了我的名声。”
“这次如果互惠互利了,下一次或许还有这样的机会!”
花四百万石粮食,请匈奴出兵一次,确实是有利于双方的。
要知道,匈奴就算南下劫掠,在一个月内,最多也就是劫掠太原郡、河东郡、上郡,三郡之地。
而这三郡之地加起来的粮食,总共也没有三百万石,这还是全部被劫走的情况下。
如果三郡做好了应付准备,最多也就劫走一百万石粮食。
毕竟只是劫掠,算是打秋风的一种形式,又不是占领三郡,不可能耗费太多时间。
而一旦各地粮食收割完了,匈奴人也就劫掠被不到粮食了。
所以在同等出兵的情况下,等得到四百万石粮食,对匈奴人来说,吸引力还是比较大的。
毕竟不管是南下劫掠,还是出兵其他地方,只要是交战,就肯定会死人,性质都差不多。
田丰对赵风行了一揖:“诺!”
说完,转身就退出了议事厅。
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乌桓介入()
时间缓缓流逝,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里,各方战事依旧,没有出现什么特别的情况。
唯一比较出彩的战事,就是吕姬率领女兵,替吕布坚守住了都城。
根据那边的汇报,只差一点,吕布的都城就会被曹操攻破。
吕布守住了这一波攻势,鲁肃又率兵在骚扰河南尹,曹操会不会就此撤军,或者让部分将领率兵回援,就不得而知了。
毕竟就差一点,就能攻破吕布的都城,曹操为此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短期内,想要在发动一次这样的攻势,可不太容易。
毕竟伤兵多了,也非常影响士气。
而相比与进攻方,吕布对于处理伤兵与恢复士气,就要占优势些。
江东那边的,因为孙策身亡,加上赵风派人插手继承人的问题,所以目前依然没有确定人选。
在没人领导的情况下,孙策的江东大军,便停止了进攻袁术。
单凭刘表与刘备的联军,袁术应付起来,虽然吃力,但也不是一面倒。
另外,有传言说,江东因为孙策死了,刘表有意染指江东。
只是没有具体出兵,是真是假,还优待确认。
这天。
田丰走进议事厅,对赵风行了一揖:“启禀主公。”
“赵刺史送回战报,说呼厨泉已经率领一十二万匈奴骑兵,开赴到了幽州。”
“匈奴大军一到,便大了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一个措手不及,损兵惨重。”
“眼看能完全覆灭掉阎柔率领的鲜卑大军。”
接着话锋一转:“不过,关键时候,乌桓峭王率领八万乌桓大军南下!”
“如今幽州战事,又不好说了。”
赵风听后,沉吟良久:“乌桓峭王搞什么?”
“以为我是公孙瓒?好欺负?”
当初就是在阎柔的牵头下,乌桓峭王与鲜卑联合,一起进攻公孙瓒,这才导致公孙瓒大败。
当然,当初赵风也从中插手了一下,不过最终,并没有对公孙瓒动手。
另外,就是因为当初公孙瓒之事,导致现在幽州的上谷郡、渔阳郡西北地区,都归乌桓占领,辽西郡、辽东属国,又被鲜卑占领。
如今已经与公孙康,失联好些年了。
当然,这也是公孙度有意为之,不然的话,偶然联系一下,还是可以的。
赵风绝不相信,真要有信互相联系,鲜卑人能完全阻断通信
田丰沉吟了一下,对赵风行了一揖:“或许是乌桓峭王,看我们与匈奴人联合在一起,怕鲜卑大军被灭了后,我们会掉转兵锋对付他们。”
“所以现在就就与鲜卑大军联合了起来。”
“当然,这里面,可能是阎柔派人游说的,也可能是曹操派人游说的。”
“或者是曹操派人,让阎柔去派人游说乌桓峭王的!”
赵风点了点头:“三种可能,确实都有可能存在。”
“有了乌桓峭王的插手,幽州那边的战事,只怕又要陷入长时间的消耗了。”
“元皓以为,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处理幽州之事?”
“幽州之事不解决好,曹操只怕也不会撤兵回防了!”
“难道我们再次四路出兵,逼迫曹操不得不回防?”
田丰沉吟了良久:“乌桓大军介入,只怕幽州战事,短时间内是无法接触了。”
“就算动用主公有伤天和的办法,也要等到明年才能见效。”
“而且此举要用到的人力、物力颇大,只怕无法完全隐瞒下来!”
“这对主公的名声,会非常不好。”
“如果主公非要确保,吕布不会曹操消灭掉的话,目前也只能兵发四路大军,来逼迫曹操撤军!”
赵风这个有伤天和的办法,就是动用大量的海盐,去撒在乌桓、鲜卑、匈奴的草场上。
因为土地盐分过多,会导致原本肥美的牧草,可能根本长不出来,就算能长出来,也会影响很大。
当然,具体一亩地要撒多少盐,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赵风也没有实验过。
所以这事操作起来,也不太容易。
一旦牧草长不出来,游牧民族就会死伤惨重,所以有伤天和。
不到关键时候,赵风因为顾虑太多,不会擅自下令。
毕竟这事一但传扬出去,只怕所有的游牧民族,都会仇视赵风,恨不得消灭赵风。
因为他们会时刻担心,指不定什么时候,赵风便派人来这么一次。
所有不但有伤天和,还后患不小。
赵风沉吟了良久:“放心,不到最后时刻,我不会用那个方法的。”
“毕竟我们的长期战略,是要汉化这些外族,而不是把他们都消灭掉!”
赵风非常清楚,就算消灭了匈奴、乌桓、鲜卑,也会出现满人、金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
不是汉人不能适应游牧民族的生活,而是目前的管理制度,掌权者不好控制游牧民族。
要知道,目前的大汉百姓,绝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就生活在一个地方。
甚至有些百姓,一直生活在乡、里,连县城都没去过。
不是他们不想去见见世面,而是法律制度不允许他们乱跑。
除非你是士人,也就是读书人。
当然,此举在黄巾年间,暂时失去掌控力度。
全国因为战事,而流离失所的百姓,简直不要太多。
但随着诸侯王的稳定,禁止人口流动的律法,也会慢慢恢复过来。
而游牧民族,因为生活问题,他们必须要不停的更换草场。
所以这与人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