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⒆樱 

    顿了一下,杨素更是忍不住上前两步:“这些年杨氏上下费尽心思寻找老家主的苗裔都没有结果,都觉得这孩子应该已经没于兵荒马乱之中,一直到有人写信来,说陈国的年轻将军李荩忱很有可能就是老家主的孩子,李将军,这是真的么?!”

    说到这里,杨素的脸已经憋红,显然很是激动。

    弘农杨氏的上一任家主杨愔一生为人刚正,最后死于政变,直系亲属也被杀得干净,使得弘农杨氏在很长时间中一蹶不振,但是随着现在弘农杨氏再一次崛起,寻找上一任家主的后代显然就变成了家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弘农杨氏诗书传家,讲究的就是坚守正义,虽然杨愔险些让整个杨氏灭门,但是无论怎么说都是弘农杨氏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证明了杨氏的家风和骨气,一向被家族尊重和称赞。

    所以弘农杨氏残存的上一辈人并不埋怨杨愔,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是换做自己坐在杨愔的位置上,不可能比杨愔做得更好,因此他们反而想要寻找到杨愔的血脉,让老家主的刚正之血得以传承。

    现在李荩忱是杨愔后代的消息传来,弘农杨氏上下当然坐不住了。杨素这一次是带着北周朝廷的命令,更是带着弘农杨氏上下全族的期望而来的。

    看着激动的杨素,李荩忱叹息一声。

    他不用猜也知道写信的人是谁,知道这件事的人本来就寥寥无几,怜儿和萧湘肯定不会,就算是写了李荩忱也肯定知道,裴子烈和萧世廉也不可能瞒着李荩忱,因为这样贸然联系弘农杨氏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更何况之前他们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也不会瞒着李荩忱,那么就只剩下最后一个人了。

    李荩忱怎么都没有想到,乐昌这个丫头竟然用这种方式帮了自己一把。虽然李荩忱不知道当初乐昌看到了为什么不说,但是他也清楚,让弘农杨氏主动和自己联络,乐昌这确实是帮了大忙。

    乐昌在巴蜀之战开始前给李荩忱写的信上曾经明确的说,自己会竭尽全力帮助李荩忱,李荩忱没有想到乐昌的帮助竟然会在这个时候以这种方式到来。

    不过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李荩忱等待这个答案也已经很久了。他微笑着从怀中将自己珍藏的锦囊掏出来展开,锦囊上的杨树花纹甚是醒目。

第六百一十五章 弘农杨氏() 
    汉末南北朝以来,世家众多,而弘农杨氏应该是其中比较奇怪的一个,弘农杨氏起源于西汉丞相杨敞,到其玄孙杨震的时候,达成了“四世三公”的成就,家族越来越兴盛,之后陆续出现了“西晋三杨”、北魏杨播以及杨愔等位极人臣之辈。

    弘农杨氏历来以诗书礼仪传家,文武并重,讲究的是刚正浩然之气,所以长久以来家族之中位居高位者少,而在其余各行各业有出彩的人多,家族中还出现过不少将领和文学家。

    比如现在站在李荩忱面前的杨素,在历史上就还有“军事家”这一层定义,按理说这样的人不应该出身于一个经文传家的大家族。

    因此对于弘农杨氏的兼容并包,李荩忱还是久有耳闻的。

    当然钦佩归钦佩,李荩忱当然不会仅仅因为一个锦囊和锦囊上的花纹就彻底将自己当做弘农杨氏的人。他伸手将锦囊递给快步走上来的杨素,而杨素的双手有些颤抖,锦囊上的花纹让杨素很激动。

    他如何能不认识这花纹,弘农杨氏家族庞大,一些远房和支脉自然很难认全,所以一旦出门在外,都会用这种带有家族花纹的信物来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对方的敌意,当然在这之后也会互相询问一些家族的事情,否则也不能保证带有家族花纹的信物会落在别人的手中。

    因此实际上现在杨素也没有办法真的确定李荩忱就是弘农杨氏的人,毕竟这锦囊也没有谁能够保证不是李荩忱捡到的,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李荩忱知道这锦囊上花纹的含义,那么在之前不可能没有一点儿表示,一直到弘农杨氏的人找上门来才懵懵懂懂的将锦囊拿出来。

    而如果是李荩忱无意中捡到的话,肯定不会一直私藏在怀中,毕竟这只是一个已经因为年代久远而褪色了的锦囊,除了上面的花纹样式奇特一些之外几乎没有其余的特点。

    这只能说明这是李荩忱非常珍视的东西,就算是他不知道这锦囊的含义,却也知道这应该是自己的生命中应该守护的东西。

    因此杨素可以确定,就算是李荩忱不是所谓的杨愔的子嗣,也是当时杨家那一支逃难队伍当中的重要人物,毕竟这种代表家族血亲身份的锦囊可不是谁都能有资格使用的,就算是家中的妻妾实际上都没有这个资格,可是李荩忱的年龄摆在这里,除了那个谁都没有见到过的遗腹子之外,整个队伍中没有谁的年龄还能够合适。

    尤其是李荩忱出生的时候正是当初杨愔被杀的年份,又是出现在那南北交界的地方,一条条一项项几乎都可以证明李荩忱的身份。杨素才不相信会有这么多没有因果的巧合。

    杨素不相信,李荩忱同样不相信,他静静的看着杨素。如果说之前的李荩忱还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真相而惊讶的话,那么他现在已经完全冷静下来了。

    弘农杨氏子嗣的身份固然让李荩忱感到惊讶,但是他现在并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所以之后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都不可能单纯的从这个角度出发。

    现在李荩忱更想要知道是弘农杨氏此时找上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李荩忱才不会天真的以为杨素在来到这里之前没有一点儿谋划和准备。

    无论李荩忱是不是弘农杨氏的后裔,弘农杨氏都会想办法和李荩忱联络的,或者说现在的几个大世家都在尝试着联络上李荩忱,南陈的徐氏连徐德言这样的嫡系子嗣都派来了,意思不言而喻。

    毕竟李荩忱异军突起于巴蜀,而北周朝堂上争斗的你死我活、南陈则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谁能保证不久之后这天下的主人就不会是这个年轻人的,所以各个世家闻风而动、至少先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必然的。

    当然现阶段派遣人前来联络和探路的主要都是南陈的世家,弘农杨氏这样的北方大族还是第一个。

    一旦弘农杨氏和李荩忱达成一些默契,那么其余的北方世家嗅到风声之后肯定不会再傻傻的等着,整个关陇集团内部本来就是一体同进退的,弘农杨氏做了领头羊,后面肯定还有很多人跟上来。李荩忱当然不相信这些家伙能够真的对北周朝廷忠心耿耿,哪怕宇文氏也是关陇集团的一部分。

    历史上这些关陇集团的世家不也是抛弃了宇文氏,站在了杨坚这个山东寒门这一边么

    更何况如果李荩忱的弘农杨氏子嗣身份得到证实,那么李荩忱就是货真价实的世家子弟,其余的世家自然会对李荩忱更加信服,并且觉得他会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益。

    杨素激动的将手中的锦囊放在李荩忱的桌子上,他长长呼了一口气,然后对着李荩忱、更或者说对着桌子上的锦囊、对着那锦囊象征着的顽强的生命郑重一躬身。

    片刻之后,杨素直起腰,微笑着说道“世忠贤弟,能够在这里找到开封王之血脉子嗣,当真是老天待我弘农杨氏不薄”

    开封王是当时杨愔的封爵,此时杨素以“开封王”称呼之,就是在明确的向李荩忱表示,弘农杨氏依旧承认杨愔是弘农杨氏的骄傲,依旧承认杨愔是曾经带领弘农杨氏走上顶峰的人。

    显然只有确定了这一步,才能让确定弘农杨氏和李荩忱谈话的基调,这是一个家族和家族的一个成员谈话。

    李荩忱皱了皱眉,不过并没有多说,他的沉默也算是接受了杨素这“贤弟”的称呼,当然李荩忱少不了腹诽一句,这个家伙还真是跟自己不客气,刚才“将军”还叫的恭敬,现在就这样了。

    旋即李荩忱指了指座位“处道兄请坐,按年龄处道兄为长,若是处道兄站着,小弟坐着,那实在是有违礼数,小弟心中过意不去啊。”

    杨素点头坐下,而李荩忱不慌不忙的说道“某自小被收养长大,二十年飘零,只剩下这个锦囊可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今日终于知道血脉归宿,也算是如愿以偿。”

    顿了一下,李荩忱感慨道“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弘农看看,看看那父辈曾经流血牺牲的土地。”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世家兴亡() 
    李荩忱的话落在地上,杨素顿时眉毛一挑。

    李荩忱的意思自然再明白过不过。李荩忱回到弘农,也就回到了关中,甚至可以说已经横扫关中,当然不可能“衣锦夜行”,必然是带着无数的兵马抵达。那就意味着北周的中枢彻底被李荩忱灭亡。

    这一句话中,李荩忱已经将他的雄心和野心暴露无遗,而李荩忱似乎并没有想要遮遮掩掩的意思,他直勾勾的盯着杨素,似乎在说就算是没有弘农杨氏的帮助,早晚有一天李荩忱也会实现这个目标。

    杨素轻轻打了一个寒颤,他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这个妖孽,他只能期望弘农杨氏和李荩忱一直站在一边,李荩忱一直以弘农杨氏的子嗣身份自居,否则和这样的人做对手,实在是太艰难和太累了。

    不过转念一想,这样的虎视狼顾,这样的枭雄姿态,正是当初杨愔在老一辈人口中的姿态,蔑视任何的对手,所到之处万人信服!

    而显然现在的李荩忱比当初的杨愔飞扬跋扈之中更平添几分成熟稳重,而这时势、这天下大局也给了他更多奋起的机会!

    李荩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个专门为他量身定做的时代。

    现在整个天下,虽然李荩忱并不是最强势的一个,但是无疑却是最有潜力的一个,因为李荩忱年轻,因为李荩忱此时身在巴蜀,远离直接的纷争,不需要和杨坚而或者宇文宪那样随时提防身边的对手。

    这巴蜀就像是为李荩忱量身打造的空间,李荩忱在巴蜀的这一亩三分地上至少在短时间内可以安安心心的发展、坐山观虎斗。

    一个庞大的世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兴盛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一味的和朝廷作对,那么想要衰败却非常快,比如当初的王谢世家,因此世家在未来的发展上往往喜欢多方面的“投资”,不能把鸡蛋和家族的未来寄托在一个人或者一个势力身上,对于一些规模庞大的世家尤其是如此。

    最著名的自然就是三百年前琅琊诸葛家的“龙虎狗”三兄弟,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分列三国,这样最后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诸葛世家都有立足之地,也不会因为一个国家的灭亡而导致整个家族一蹶不振。

    显然李荩忱就是弘农杨氏选中的另外一个篮子,并且有李荩忱和弘农杨氏的这一层关系在,弘农杨氏肯定会悉心经营这个篮子。

    杨素端起来茶杯喝了一口茶,虽然依旧还是春天、杨素身上穿的衣服也不算厚,但是背后依旧被汗水浸透了。谁都无法想象,刚才的杨素到底都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

    让自己平静下来之后,杨素沉声说道:“世忠贤弟还请放心,弘农杨氏不会忘记任何一个血脉宗亲,现在天下时局动荡,不过相信不久之后的一天,世忠贤弟肯定可以荣归故里。世忠贤弟乃是天下公认的年轻翘楚,能够取得如此功绩,也足以告慰老族长的在天之灵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这是杨素在代表弘农杨氏向他表态。能够得到弘农杨氏的支持,李荩忱当然是很高兴的。这些关陇世家到底有多大的能量,李荩忱可是心知肚明。

    历史上杨坚出身山东寒族,就是硬生生的给自己安上了弘农杨氏子嗣的身份,从而使得自己成为关陇集团的一份子,最终依托关陇集团扶摇直上,一统天下。

    而杨坚恐怕怎么都不会想到,短短两代之后,李渊同样是借助关陇集团的力量收拾余烬、荡平动乱的天下,将隋朝取而代之。

    可以这么说,隋唐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朝代,其建立和发展的背后,都有以弘农杨氏为代表的关陇集团世家的身影。这些世家内部相互扶持,当他们支持朝廷的时候,整个王朝上下齐心,自然会蓬勃发展,当他们对朝廷有所不满的时候,恐怕也就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

    没有谁会天真的以为世家到了南北朝末期就已经消散踪影,实际上世家这种中国传统的上层阶级依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整个时代,甚至说得不好听一些,李唐的皇族实际上也是一个规模更为庞大的世家罢了。

    一直到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稳定,世家才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