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廷的使者似乎也快到了吧。

    李荩忱这个时候方才想起来自己似乎已经连轴转了三四天,甚至睡觉都是直接在书房,只是为了早上起来第一眼就能够看到送过来的公文以及已经等候在外面的唐亦舜和唐正良等官员。

    到现在李荩忱方才明白勤政也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不过现在如此多事情需要他来处理,主要还是因为巴蜀刚刚平定,各级别的管理尚且混乱,这也是为什么李荩忱更加迫切的想要确定一个稳妥的行政管理体系。

    这些事情不可能全部压在他一个人的肩膀上,现在是巴蜀一个地方,李荩忱尚且可以处理,如果换做了整个天下,那么李荩忱恐怕非得累死不可,他还没有高尚的有如秦始皇和雍正爷那样勤于政务,如果能够有人分担一下,未尝不是好事。

第六百二十五章 制衡的难处() 
    一个被两个大势力夹在中间的小国想要生存下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制衡,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找平衡,既让两个大国感受到这个小势力的存在感,又不会贸然出兵将这个小势力灭掉。

    这当然就需要一定的技术,并且这个小国也应该有一定的实力,从而使得这两个大国更倾向于借助它的力量,而不是冒着腹背受敌的危险强行将这个小国一口吞下。

    对于这个小国来说,制衡一来可以确保自己的安全,二来可以趁此机会不断地从两边获得好处,从而趁此机会壮大自己的实力,直到有一天不吭不响的成为足够和两个大国并肩存在。

    想要制衡,肯定就需要相当高的智慧和手段,一旦出现什么差池或者过早的展现出来野心,那么肯定少不了身死国灭。比如二战前期的“平独镇露大波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自己什么都没有获得,反而整个国家都被硬生生的切开。

    而三百年前的刘皇叔或许应该算是一个正面的例子,能够从新野一城之地辗转于曹操和孙权两个枭雄的手中,最终不但全有荆州和益州,而且还一度成为可以同时挑战孙权和曹操的存在,可惜之后刘皇叔专断独行,再加上巴蜀根基维稳,最终蜀汉盛极而衰,转而变成了三国之中最弱小的一个,只剩下了北伐的夙愿却永远都不可能完成。

    李荩忱现在同样处于这样的位置上,南陈和北周都向他表示了善意,因为这两个国家的朝廷都不傻,都知道李荩忱是一个不好找热的刺猬,除非举国之力而来,否则一时半会儿很难将李荩忱解决掉,反而有可能导致自己在其他防线上的失利。

    而如果能够拉拢到李荩忱,自然而然的就给对方的侧翼形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李荩忱向北可以进攻汉中、向南可以进攻荆州的侧翼,无论是向哪一边,对准的都是两个王朝不可能拱手让人的地方。

    因此李荩忱虽然立足未稳,但是南陈和北周的善意已经抵达了,甚至北周的使者杨素要比南陈的使者许善心更快一步,当然杨素是悄然一人前来,和许善心的大张旗鼓截然相反。

    不过许善心显然也知道自己现在在谁的地盘上,所以船过了夔门之后,他就让人先将仪仗收了起来,而李荩忱麾下的水师将领王昌也倒是很给朝廷“面子”,几艘楼船在夔门外排开架势,顿时让许善心乘坐的船只显得分外狭小。

    许善心当然也知道王昌这根本不是什么护送,而是在向自己耀武扬威,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毕竟入蜀之前许善心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而许善心这样的态度,显然已经不是一个宣旨使者应该有的态度,南陈朝廷对李荩忱拉拢的态度已经可想而知。

    不过李荩忱对此并不领情,至少李荩忱还没有派出除了王昌之外的其余麾下将领或者官员前来迎接,最近的迎接人手由顾野王带领,才刚刚到合州,因此李荩忱对南陈朝廷使团的冷淡也无需多言。

    甚至许善心在巴郡都没有见到实际上掌管巴郡的主官骆牙,因为现在骆牙已经风尘仆仆的赶到蜀郡参见李荩忱。

    李荩忱一边斟酌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再见一见杨素,一边快步走入议事堂。

    议事堂上总共就只站着五个人,萧世廉和裴子烈站在一侧,而骆牙和唐亦舜相对他二人站立,巴人八部公认的领袖杜齐则站在萧世廉的一边只是竖起耳朵听着却并不开口说话。除了杜齐之外的四个人靠的很近,正在低声谈论着什么,五个人见到李荩忱走过来,急忙上前。

    虽然只有五个人,却是李荩忱整个统治体系之中的核心了,这四个人是文武官员的顶端,更代表着曾经追随李荩忱入蜀的南陈派系、以峡江唐氏为首的巴蜀本地派系以及同样不可忽视的巴人八部。

    可以说这三部分构成了李荩忱现在的整个体系,李荩忱任何的决定只要他们同意了,也就等于三大派系达成一致,这样这个政策和命令当然才有成功落实下去的可能。

    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派系李荩忱当然并不想着重去管,至少现在在这蒸蒸日上的体系之中形成一点儿竞争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巴蜀已经开始平稳的建设和发展,不再是当初一切应该以团结一致对外为主题,李荩忱当然也要开始逐步的放开舆论并且将自己全部攥在手中的力量下放。

    在南陈和北周这两个庞然大物之间,李荩忱要学会如何制衡,而在自己的这些手下面前,李荩忱更要学会如何信任和放手。

    “都到了。”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某之前的规划都已经写成信件或者当面和你们说过,都谈谈吧。”

    萧世廉和裴子烈对视一眼,并没有着急开口说话,他们身为军方将领,一旦按照李荩忱的设想担当一方主官,那么就必然还要多抓起来民政,这当然是占了便宜的,所以他们根本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而骆牙和唐亦舜未来一个是泸州一带的主官,一个是蜀郡一带的主官,虽然都是经营后方,但是这后方也包括地方军权,他们等于变相的掌握民政和军政,这让他们多少心中有些惶惶然。

    想要率军征战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梦想,可是他们更清楚自己的定位,身为文官,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军事,很难在这上面有所建树,甚至一旦处理不当,还有可能成为自己被政敌——哪怕现在还没有——攻击的地方,所以作为很有自知之明的两个人,骆牙和唐亦舜实际上是想要拒绝的。

    沉吟片刻,骆牙上前率先说道:“将军,下官之前一直都是处理民政,现在骤然要训练兵马,一时半刻属下恐难胜任啊。”

    李荩忱怔了一下,旋即笑着说道:“你和伯贤的任务主要是招募兵马和提供足够的粮草,蜀郡这边的兵马操练会由某和戴才亲自负责,而泸州那边则会交给陈智深,这个你们放心便是。”

    顿了一下,李荩忱声音紧接着一沉:“而且蜀郡这边和泸州那边虽然位于后方,但是不代表就不会有兵戈之事。”

第六百二十六章 未来() 
    “将军此话何意?”骆牙顿时诧异的皱眉问道。

    而原本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样子的萧世廉和裴子烈,此时也有些好奇的看了过来。

    李荩忱伸手一指舆图:“你们看这边,从泸州继续向南可就是南中,虽然南中多是蛮荒未开化之地,但是数百年前蜀汉就曾经设立建宁、云南等郡府,并且南中曾经在蜀汉末年成为支撑蜀汉的动力,只可惜现在周人对巴蜀尚且无暇顾及,就更不用说南中了。”

    骆牙脸色微微一变,他已经清楚李荩忱想要干什么。

    开发南中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当初蜀汉只是庲降都督就换了好几任,最终的目的自然就是彻底同化南中。现在李荩忱这里尚且缺少人力物力,却主动再去开发南中,在骆牙看来多少有些巴蛇吞象的感觉,至于会不会被撑死,那骆牙可就心中没有数了,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想到李荩忱最终会把目光落在南中上。

    李荩忱缓缓说道:“南中之开拓只是某的一个设想,可否成行尚且需要派人前往南中探查清楚,毕竟南中这些年和巴蜀这边也已经没有多少联系,这个任务可以交给杜将军,巴人有不少部落在巴郡南部山中,更靠近南中,应该对南中更为熟悉吧?”

    杜齐当即一点头:“这个自然,不少部落都和南中的部落有联系,甚至有的时候我们还会相互贸易,属下回去就安排。”

    李荩忱点了点头,杜齐的这个态度让他很满意,说明巴人不但在主动融入李荩忱这个体系,并且想要在其中扮演更多的角色,这种向上的劲头是李荩忱乐于看到的。

    实际上李荩忱也并不是着急想要开发南中,而是想要给自己留一个后路。

    李荩忱不知道自己能够将这种制衡持续多长时间,更不知道一旦决定和一边撕破脸皮之后,还能不能维持和另外一边的关系,所以李荩忱必须尽快扩充自己的实力并且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选择。

    至少在短时间内南陈和北周都不是李荩忱想要主动招惹的,因为李荩忱一旦贸然出手,很有可能引来一边的举国之兵,甚至还有另外一边的趁火打劫——李荩忱从来不怀疑陈顼在对付内部叛徒上的决心,毕竟九年之前的华皎之乱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也不怀疑北周朝廷对自己有没有恨得咬牙切齿。

    只不过因为现在南陈和北周在太多的地方僵持,所以一时半会儿谁都不会松动先进攻李荩忱。

    这一块带着刺的肥肉,要么自己一口吞下,要么大家谁都别想吃到嘴里。

    而整个巴蜀的周围,荆州李荩忱是打不得的,一来萧摩诃在,李荩忱下不去手,二来一旦进攻荆州,那么就等于和南陈全面开战。

    汉中李荩忱一时半刻也招惹不了,这里沟通关中和襄阳,是北周的命门所在,北周绝对不会允许敌人的兵锋抵达长安城外。

    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南中都是李荩忱接下来扩张唯一的选择,虽然南中一向是出了名的穷山恶水,但是李荩忱也只能咬着牙上去,此时他就等于把这个重任交给了骆牙。

    至于骆牙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完成任务,那李荩忱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李荩忱的当务之急还不是南中。

    萧世廉沉声说道:“世忠,汉中那边一直没有动静,我们是不是要派出更多的探子?”

    萧世廉主要负责剑阁的防务,这也是考虑到南陈在荆州的主将是萧摩诃,让萧世廉担当自然也不合适,对此萧世廉并没有意见,他当然清楚李荩忱想要干什么,更不希望那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自己会站在萧摩诃的对立面。

    萧世廉这个时候主动问这个问题,自然也想要提醒李荩忱,现在李荩忱最重要的敌人依旧是北方的北周,若是能够先将精力放在汉中上,或许可以趁着现在韦孝宽和尉迟迥都在襄阳的时候趁机将整个汉中拿下来。

    巴蜀自成一体,想要从这群山之中挣扎出一条道路,自然就要占有巴蜀的两侧,也就是北侧的汉中和东侧的荆州,这样才能继续向北进攻关中、继续向东进攻江南。当初的诸葛亮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刘备拿下来巴蜀之后,几乎立刻指挥着刘备顶着曹操的兵锋进攻汉中。

    因此身为北侧的主将,萧世廉当然想要夺取汉中,并且以此为机会建立进攻襄阳或者关中的跳板。

    李荩忱当然清楚萧世廉的意思,但是他更知道现在还不是进攻汉中的时候。因为现在的李荩忱依旧需要一个和北周核心地区、也就是关中地区之间的缓冲地带,显然汉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李荩忱直接将汉中拿下来的话,北周肯定不允许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出现在侧翼后方,到时候李荩忱必然会成为北周优先对付的目标。

    沉吟片刻,李荩忱低声说道:“暂时先不用,只要守住剑阁、葭萌关和米仓山一线,就算是敌人有什么小动作也逃不出我们的眼睛,还有就是梓潼一带的山寨和关隘都要开始修缮了,但是一定不要大张旗鼓,如果需要人手的话尽快报给某。”

    而李荩忱紧接着看向裴子烈:“朝廷那边暂时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但是大士你也不能松懈,尤其是训练新军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南部郡的工坊尚且还在,新军的兵刃和衣甲由那个工坊就近提供。巴郡的人口现在是最多的,尤其是又有了巴人下山,应该会有不少兵员,此事不可掉以轻心。”

    “诺!”萧世廉和裴子烈同时应了一声。

    李荩忱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说明大家在短时间内应该不会面对战争了。虽然这些事务同样很繁忙,但是总胜过生离死别。这一年来他们见过了太多的战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