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情况显然并没有李荩忱预料之中的那么好,想到这里,李荩忱也轻吸一口凉气,如果不是杨素及时的将这个消息送过来,李荩忱很有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判断然后贸然出兵。

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要出兵() 
    这样到头来非但李荩忱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有可能被还在阳平关的李询杀一个措手不及。并且李荩忱如此冒冒失失的行动还会提醒杨坚和宇文宪,现在北周的卧榻之畔还有棘手的敌人需要解决,不是内斗的时候。

    如此一来可就得不偿失了。

    甚至李荩忱怀疑韦孝宽这个老狐狸也有想要用这种办法来算计自己的意思,毕竟在之前的巴蜀之战中李荩忱也能看出来,韦孝宽在心底是想要尽量维护北周内部的统一的,至少是在名义上的统一。而一旦李荩忱出兵汉中,那么北周内部意识到了威胁所在,自然就会暂时放下矛盾和争执。

    难怪李询会在这个时候有如此大的动作,如果没有韦孝宽的默许或者直接命令,李荩忱不相信杨坚能够如此轻易的调动李询这个韦孝宽的部将和亲信。

    李荩忱可没有天真地以为韦孝宽这个老狐狸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之前在巴蜀李荩忱之所以能够压制住韦孝宽,主要还是因为李荩忱充分的利用了地形地势上的优势以及巴人对周围山川的熟悉,同时挑拨韦孝宽和尉迟迥部之间的矛盾,使得双方多次不得不各自为战,从而给李荩忱可乘之机。

    但是虽然李荩忱胜了,却不代表韦孝宽就是一个处处不如李荩忱的对手,在巴蜀之战中,韦孝宽展现出来的极其敏锐的反应能力和果断的判断力,让李荩忱很多次都没有办法将敌人的小失败变成大的崩溃,也让明明占据地利、人和的李荩忱打起来分外的棘手,最后不得不通过和谈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想通此间关节,李荩忱更是打起精神,自己的对手原本是韦孝宽和尉迟迥,这本来就是两个不好对付的角色了,现在又多出来了杨坚和宇文宪,这两个人显然又在韦孝宽二人之上。

    天下如棋,想要和这些敌人博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杨坚想要调动兵马,主要还是因为宇文宪这些天正在京城外操练兵马,”杨素不知道李荩忱在想什么,只能自己先斟酌说道,“显然是在警告杨坚不要耍花招。毕竟陛下最近频繁召见杨坚,已经引起宇文宪的警觉。”

    “如此说来,杨坚有所反应也在情理之中,”李荩忱也回过神来,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李荩忱并不觉得奇怪。

    历史上宇文赟就是更信任杨坚,并且最终听从杨坚的命令逼死了已经解甲归田的宇文宪。现在宇文宪虽然因为种种阴阳差错成功赶在洛阳见到宇文邕,接受遗命成为北周的摄政王,但是依旧没有改变宇文赟对他的担忧和怀疑。

    甚至这种担忧更重几分。

    毕竟宇文宪文武双全,又是曾经的北周兵马大元帅,真的要是想要篡位并不是没有这个实力。相似的剧情曾经九年前在南陈上演过一次,陈顼就是以皇叔和摄政王的身份废掉陈伯宗上位的,现在宇文宪重新走一遍这条道路也未尝不可。

    要说宇文赟对于宇文宪没有一点儿提防和担忧是不可能的,而想要彻底压制住宇文宪,自然就需要一个更容易掌控、更忠诚的人站出来和宇文宪分庭抗礼。而宇文赟挑选出来的这个人自然就是杨坚。

    杨坚出身寒门,祖辈都是忠心不二的武将,而他素来有文采,娶得是独孤家的女儿,自己的大女儿杨丽华又嫁给了宇文赟,在宇文赟看来,这位岳父老丈人显然是一个根正苗红的大忠臣,而且战功赫赫、足智多谋,显然足够拿来对付宇文宪。

    只是宇文赟怎么也不知道,相比于宇文宪,这位老丈人才是整个北周最大的威胁,也是历史上北周的终结者。

    只不过任何的枭雄最擅长的就是隐瞒自己真正的野心,此时能够真正看出来杨坚野心的恐怕也没有几个人,在杨坚还没有击败宇文宪、彻底从宇文赟手中拿过来朝政大权之前,恐怕就连他的那些亲信们也不敢设想以后自己会成为从龙功臣。

    有的时候世事难料、人心叵测,便是如此。

    在历史上宇文宪已经解甲归田,宇文赟依然和杨坚商讨之后准备对宇文宪下死手,更何况现在宇文宪无疑已经占据了北周朝堂的半边天,所以宇文赟对杨坚更是信任,这也在理解之中。

    杨素压低声音说道:“现在双方之间还有最后一层窗户纸,所以将军切不可轻举妄动,甚至不只是将军,陈国那边也最好不要有动静,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双方暂时转移矛盾的理由。”

    李荩忱微微皱眉,这个道理他当然清楚。对外的战争一向是转移内部矛盾的最好办法,一旦对外战争打赢了,那么既可以曾江团结力、又可以转移百姓的注意力,无疑是一石二鸟的方式。

    甚至就算是对于杨坚和宇文宪这种情况,如果战争再一次爆发,双方肯定也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战场上,而到时候双方麾下的军队都参与到战争之中,此消彼长,很容易就会有一方崛起,而另外一方因为在战争之中的失利而颓废。

    当然无论怎么说这是一种赌博,一旦失败了,那么后果自然就会更加严重,但是这种赌博却是很多人都愿意去做的,毕竟赢了之后的利益实在是诱人。

    突厥现在因为之前宇文邕浩浩荡荡的五路北伐而有所收敛,因此北周有可能的目标就只剩下李荩忱和南陈,然而李荩忱这边不用说,整个巴蜀的防御就像是一个刺猬,再加上李荩忱这个难缠的对手,北周显然并不想继续来找不自在。

    可是南陈这些年苦心经营的两淮防线和大军云集的荆州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这也就使得杨坚和宇文宪都没有资本主动挑起战争。

    但是如果李荩忱或者南陈主动打上门来,那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若是能够在双方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暂时将矛盾转移出去,对于杨坚和宇文宪来说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杨素最担心的就是李荩忱或者陈顼会贸然出兵。

    那么就像积蓄已久的火山,终于找到了最合适的喷发之处,无论是李荩忱还是南陈,肯定是首当其冲。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想隔岸观火() 
    李荩忱现在完全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去自找苦吃,但是他没有办法保证南陈的那位君主和自己有着相同的想法,毕竟李荩忱尚且有杨素告诉他到底都发生了什么,而并没有人告诉陈顼,陈顼想要做出判断主要还是得依靠猜测。

    这位陛下一向是不喜欢放过“机会”的人,就连李荩忱在一开始都有错误的判断,更何况陈顼,李荩忱相信陈顼在知道北周内部出现动乱之后肯定会想着出兵。

    尤其是上一次大战,南陈在淮北和襄阳都没有斩获,所以要说陈顼对此一点儿都不郁闷,李荩忱可不相信。

    这实际上才是杨素想要来找李荩忱的根本目的,无论是李荩忱还是弘农杨氏,想要获利自然就需要杨坚和宇文宪撕扯下来最后一层遮羞布,对立彻底公开化,而这个时候南陈和李荩忱说什么不能有太多的动作。

    显然杨素只能阻止李荩忱,却对建康府那边鞭长莫及,所以他需要李荩忱来传递消息。

    当然杨素心中清楚,除了弘农杨氏之外,其余的几个世家也不可能没有一点儿动静,比如闻喜裴氏这些天似乎就在频繁的派人到南边去,要知道在南陈,闻喜裴氏可是有不少余脉的。

    当先至少现在杨素不会将这件事告诉李荩忱,一来杨素必须要让李荩忱意识到,弘农杨氏是李荩忱唯一的选择和合作伙伴,二来杨素也清楚,闻喜裴氏等等世家的动作和李荩忱有可能采取的措施并没有什么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双方甚至还能够相互补充,所以并没有要告诉李荩忱的必要。

    李荩忱固然是弘农杨氏的血脉,但是更是南陈的镇西将军、是巴蜀的实际拥有者,杨素考虑这些问题的时候当然要更侧重于李荩忱后面这个身份。

    而李荩忱也在斟酌,他想要提醒陈顼,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直接上奏,毕竟到现在李荩忱依旧是南陈的臣子,还是有能够上奏的能力的,只不过李荩忱当然不敢保证陈顼会不会对自己的奏章看都不看就直接丢在火堆里,或者自己强调不要做什么,就坚决要做什么。

    对于别人李荩忱不敢打保票,但是对于陈顼,李荩忱真的觉得自己可以这么怀疑。

    而除此之外,最简单的办法自然就是写信告诉萧摩诃,再让萧摩诃上奏转述,只是现在李荩忱和萧摩诃之间已经断了音讯,李荩忱甚至不清楚萧摩诃的态度到底怎么样,看来这信还是让萧世廉来写比较好,至少陈顼不可能对萧摩诃的话置之不理。

    另外最简单和最直接的办法自然就是即将到来的南陈使者许善心了,李荩忱当然不会明确的向许善心提起这件事,只是不知道这个被徐陵称赞为“少年天才”的家伙,会不会明白自己的暗示

    “某会安排的,这个处道兄尽管放心,”李荩忱斟酌说道,“但是只是这样隔岸观火,会不会”

    不出兵是肯定的,但是李荩忱当然不会傻乎乎的只是看着,这样固然不会将自己卷进去,但是也没有办法掌控整个事态发展到最后的结果,李荩忱可不敢保证宇文宪在这个时空中就是杨坚的对手。

    一个王朝的缔造者,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李荩忱相比于杨坚,其实也就是多出来了几千年的经验,并且对于杨坚这个人通过一些传记记载了解的比较清楚罢了。可是现在天下大势已经因为李荩忱或多或少的影响而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李荩忱并不能保证杨坚在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候还会做出相同的判断和决定,同样也不能保证自己了解的那个杨坚就是现在的杨坚。

    和这样一个赫赫大名的帝王作对手,要说李荩忱没有一点儿压力是不可能的。而想必此时身在长安的宇文宪也能够感受到压力,只不过这种压力和李荩忱的不太一样罢了,否则这一次宇文宪也不会用操练兵马来表示自己对现在杨坚的不满以及威慑。

    至于杨坚显然并没有因为宇文宪的这一次动作而有所屈服,陛下的支持本来就让他有和宇文宪正面叫板的资本,而现在就在阳平关的李询部兵马更是随时都可以进入关中,而其余尚且可以被宇文宪控制的兵马还在襄阳或者邺城,一旦真的起什么乱子,只要杨坚能够保全自身,那么鹿死谁手尚且不得而知。

    恐怕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到现在杨坚和宇文宪依旧还在保持着最基本的克制吧,玉石俱焚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但是宇文宪和杨坚就这么僵持下去对于李荩忱来说并不会获得太多的好处,原本李荩忱需要的就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外部情况,从而使得自己可以一门心思的建设巴蜀,使得巴蜀成为以后自己角逐天下的根基之地,可是如果现在宇文宪和杨坚保持这个状态,那么李荩忱依旧能够感受到北周这个庞然大物带给自己的压力。

    李荩忱也不是能够洞察一切的圣人,现在整个天下大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李荩忱也没有了继续依靠自己的历史知识推测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本事,因此接下来的每一步,他都不可能单纯凭借这胆子大就可以往前走。

    杨素看着李荩忱,这个年轻人展现出来的野心确实让杨素有些惊讶,不过换过来说,也只有这样有野心的人,才能够成为弘农杨氏的盟友,才能得到整个关陇集团的支持。

    不管弘农杨氏也好、闻喜裴氏也罢,这么多家族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追求和不同的愿望,但是归根结底他们想要追求的就是家族的壮大和繁荣,如果没有野心的话,那么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哪里有资格说决定别人的命运

    “将军,现在也到了我们应该做出选择的时候,”杨素不慌不忙的微笑着说道,“杨坚于京城势弱,但是有陛下的支持;宇文宪于京城势大,但是在文官的支持以及陛下的宠信上和杨坚有很大的差距,不知道将军觉得他们两个人最后谁能胜出”

第六百三十三章 选择哪一边() 
    杨素一语中的,直接说出了杨坚和宇文宪的优势和劣势,李荩忱不由的瞥了他一眼,这个家伙能够在历史上挣扎出那样的名声,果然还是有几分过人本事的。

    如果不是李荩忱拥有足够丰富的历史知识,恐怕真的很难直接做出这样的判断。

    现在李荩忱也只能庆幸,至少杨素这样的人是自己的盟友而不是对手。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