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3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机会,可是如果我们现在就冒冒失失的行动,那么以后就算是有机会也无法把握了。”

    听到这里,李荩忱轻轻叹息一声,只可惜历史上吴明彻在吕梁之战中突围失败、因为背疾发作最终无力抵抗而被俘,否则如果有他在的话,之后南陈在各个战线上或许会更好受一些,毕竟相比于吴明彻,之后统军的萧摩诃以及任忠等人终究还是缺少这么一些全局观和统率能力。

    南陈在历史上最终没有办法抵抗隋朝的大军,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生力量过早地消耗使得南陈在之后尉迟迥叛乱等等情况下根本没有能力出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吴明彻的话音转回来,倒也在很多人的预料之中,而姚察若有所思,沉吟片刻之后朗声说道:“若如司空和镇西将军所言,现在我们还需要等待,那应该等候多久?”

    吴明彻显然并不打算回答这个问题,很干脆的看向李荩忱,而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这一次朝堂上李荩忱最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大家都想知道该做什么,更想知道该怎么做。

    李荩忱当即沉声说道:“我们需要等一个时机,一个周人认为我们暂时没有意识到这个机会,所以并不打算直接北上的时机。从现在来看,襄阳的尉迟迥、汉中的韦孝宽以及淮北的王轨虽然都在集中兵马,但是他们在防线上依旧保留了足够的兵力,凭借这些城池和关隘,他们完全可以在短时间内阻拦我们的前进,如此一来我们就算是动手也没有办法在一两个月内突破防线,之后就只能等着周人安然回师,同时这样做的后果······”

    李荩忱的目光在周围扫过,大家都心知肚明。

    这样北周很有可能正在进行的内乱就会因为这外部力量的干涉而终止,毕竟现在北周朝堂的争端主要集中在杨坚和宇文宪之间,而这两个人在解决外敌和对方之间,选择外敌的可能性最大。

    治理洪水,堵不如疏,而想要将这一次冲突平息下去,将怒火转移到南陈身上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则。到时候进攻的南陈军队很有可能首当其冲。

    成功就不说了,不损失惨重、能够及时抽身而出就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因此我们要等,等他们乱的一塌糊涂。”李荩忱的声音扬起,“届时我们兵分三路同时北上,突破敌人的防线之后直冲长安和洛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若是要打的话,就要直接将这两个最重要的重镇拿到手中!”

    大殿上有些轻响,一些明白这样做有多么困难、但是对敌人有多么沉重打击的将领们不由得倒吸凉气。他们惊讶于李荩忱的胃口。不过转念一想,如此久的蛰伏,倒是应该换来这样的结果。

    而那些对战局尚且不甚了解的文官也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陈顼死死攥着扶手上的龙头,他似乎终于意识到为什么李荩忱和自己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因为陈顼并不想放弃每一个机会,而李荩忱更多的是蛰伏培养力量,等待着最大的那个机会到来时候一把抓住直接一击制胜!

    想当年自己在战场上的时候,也是这样的雷厉风行,也是这样的果断胆大,可是现在的自己,竟然已经因为这些事而有所犹豫,竟然害怕失去了一次之后就永远不可能得到······

    是因为华皎之乱那一次的江陵之战失败的太惨了,还是因为······自己终究老了?

    “陛下,臣以为镇西将军所言极是。”右仆射袁宪此时站出来朗声说道,“当以休养生息为主,静观局势变幻。”

第六百九十二章 历史终究改变() 
    “臣附议!”徐陵和吴明彻当即一齐站出来。

    而这两个大佬都已经表态,其余的官员也不含糊,纷纷站出来表态,包括刚才开口质疑李荩忱的姚察,此时也在赞同的人群之中。

    陈顼缓缓点头,现在朝堂之上几乎一多半朝臣都已经表示赞同,陈顼当然没有固执己见的必要,更何况他也不得不承认,李荩忱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若是依照李荩忱所言,说不定一切真的会有转机。

    现在更让陈旭感兴趣的,已经不是李荩忱准备怎么具体安排布置了,这实际上是李荩忱应该和萧摩诃等人商量确定的,最后陈顼只要能够看到一个准确合理的答案就可以,他更感兴趣的是李荩忱如此和盘托出自己的观点,难道他对于这大陈依旧有牵挂?

    还是说李荩忱的心中,尚且有其余的计划?

    这个年轻人,一直以来都给陈顼一种危险的气息,陈顼即使是现在依旧不敢掉以轻心。

    休养生息为主,静观局势变化······可是现在这局势变化都在瞬息之间,当北方的消息传到建康府的时候实际上都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而再等建康府这边拿定主意、开始采取行动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或许是另外的模样,如此说来真的想要静观局势变化,并且在局势有所改变的时候第一时间采取行动,那么只可能由身在前线的将领在第一时间就作出准确的判断并且动手。

    陈顼终于知道李荩忱想要的是什么,他不仅仅想要南陈停下现在进攻的脚步,还想要整个前线的自主控制权和指挥权,当然了这指挥权实际上还是落在李荩忱和萧摩诃以及淮南的吴惠觉三个人身上。

    但是不管怎么说,陈顼等于是去了对于战场的控制,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身在建康府,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兵权的皇帝,这让陈顼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感,因为曾几何时,陈伯宗也是被他这样控制的,这个傀儡皇帝就只有在京城之中等待前线结果的命运,当陈顼平定华皎、全胜归来的时候,陈伯宗自然就只能乖乖的挪屁股让位。

    而实际上类似的情况在南朝一代一代的君王更迭之中发生了太多。现在李荩忱想要前线的掌控权和判断权,谁能保证不久之后当他取得对北周的胜利之后,不想要陈顼的皇位?

    想明白这一点,陈顼的心几乎一下子提了上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固然不假,可是也得看看是什么样的将领。李荩忱可不是那种忠诚和死心塌地于南陈的人,之前他就已经流露出了太多不听从命令的态度甚至也是这样在做,此时突然变得乖巧,陈顼可不会就此彻底相信李荩忱。

    只不过现在群臣都已经附议,陈顼也着实没有打断李荩忱的机会,他这个皇帝可也不是凭借一己之力就坐在这个位置上的,皇位的稳定是需要这些大臣,更或者准确说是他们身后的世家的支持的。

    这才是皇位能够根深蒂固的根本。

    当年侯景虽然闹腾的厉害,可是终究只是依靠着自己的兵马锋锐,一时间无人能挡,可是之后随着各个世家联起手来一起支持陈霸先,侯景也只有节节败退的份儿。

    陈顼当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为了未来的事情就撼动整个大陈的根基。当下里微微皱眉,他沉声说道:“战局变幻莫测,不过朕相信李卿家以及荆州的萧卿家、淮南的吴卿家有判断能力,朕当在建康府等候你们的佳音。”

    李荩忱抬头看向陈顼,他没有想着陈顼会如此轻松的答应,不过转念一想,陈顼想要打破现在的僵局,这也是唯一的办法。

    对于陈顼来说,总共也就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依旧和往常一样大权在握,但是问题就在于这样陈顼可能到最后也没有办法抓住机会打开局面,到头来眼睁睁的看着北方和自己的力量此消彼长,最终在东南一隅苟且偷生,等待着灭亡,这个过程或许尚且需要一定时间,或许陈顼根本就看不见了,却是没有办法挽回的,只能任其这样滑落,一直到深渊的最底处。

    在历史上陈顼就只有这样的选择,南陈在吕梁的失败折损了几乎所有的可战之兵,让南陈国力在很长时间内都一蹶不振,当陈后主登基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已经开始逐渐蜕变成隋朝这个庞然大物,而南陈就只有坐以待毙的结局。

    虽然李荩忱并不是想要给只知道唱《玉树后庭花》的陈后主洗白,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当陈后主登基的时候,整个国运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面对掌控了荆州、淮南的隋朝,南陈除了等待之外的确找不到期与任何有可能打破这个命运的机会。

    可是最终南陈能够等到的,也就只有隋朝的铁骑了。

    因此就算是陈后主不荒淫无道,就算是陈后主励精图治,可是到头来这命中注定的事情,岂是那么容易挽回的,这想要和整个时代的大潮站在对立面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想到这里,李荩忱更想到了在大军压境之中被推上皇位的宋钦宗、想到了被护卫着一路南下一路辗转的南宋小皇帝、想到了虽然将魏忠贤连根拔起却最终也只能在内忧外患之中吊死在煤山的崇祯爷、也想到了在瀛台面对毒酸奶却只能一口吞下的光绪······

    他们或是壮志未酬、他们或是懵懂年少,他们自从生下来,命运似乎就已经被确定。这无从说是帝王家的悲剧还是命中注定,或许用刘宋的小王爷刘子鸾的一句话来形容最贴切不过。

    愿来世莫生帝王家。

    有太多的无奈和血泪凝聚在这黄金龙椅之上。

    所以此时李荩忱甚至感觉自己在帮助陈顼,因为至少自己给了他另外一个选择,哪怕是这个选择到头来的结果并不一定比前一个号多少,但是至少陈顼可以选择,可以尝试。

    而陈顼选择了李荩忱为他重新规划的道路。

    生存还是毁灭,一切都在这一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李荩忱轻轻地呼了一口气,拱手:“臣,遵旨!”

    历史,终究是发生了改变,向着从未有过的方向。

第六百九十三章 风景不殊() 
    之后大朝会上还说了几个地方民政的事情,但是这已经不足以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因为李荩忱的回答、陈顼的命令已经足以让所有人感到惊讶,也感到振奋。

    已经倔强了太久的陛下终于决定有所改变,这让死气沉沉的南陈朝堂似乎也被注入了一丝动力和生机。

    至少李荩忱告诉他们还有其余的选择,至少李荩忱告诉他们,现在这天下大势,尚且有力挽狂澜的机会,而很明显李荩忱就站在了潮头上,很明显如果他们愿意的话,李荩忱愿意在自己的身边为他们同样留下位置!

    这让一些还在观望的官员们已经暗暗下定决心,更让大多数年轻的官员热血澎湃!

    当大家以为吕梁之战和荆州之战后,这天下战线已经陷入僵持、很难在短时间内甚至是自己这一代人之内打开局面的时候,李荩忱率领孤军挺进巴蜀,最终彻底击溃北周驻军以及后来前来支援的韦孝宽和尉迟迥,将巴蜀控制在手中,而整个战线也随之发生变化。

    当大家都以为现在的北周政局动荡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下手的时候,李荩忱又告诉了他们新的可能,告诉他们只需要狠狠的一击就可以让敌人彻底崩溃——前提是时机把握的非常正确,但是如果连这个都赌不起的话,那就干脆直接等死吧。

    可以说李荩忱一次又一次的给这个已经偏安东南太久的王朝和朝廷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些已经不知道多少次幻想着能够北伐、幻想着有一天可以复土中原的官员们,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山河举目,风景不殊!

    这是三百年来南朝所有人的牵挂和无奈!

    或许曾经有人说这样偏居一隅也是安全的,或许有人说长江天险无法跨越,只要守住这一亩三分地就好,大家都能平安过日子,又或许有人说那些世家在朝堂上争权夺利,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声望,甚至包括北伐也是。

    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之下,刘裕已经收复了中原却不得不撤退、祖逖杀到了黄河边却只能击水叹息,陈庆之七千孤军深入河洛到头来却一点儿接应援兵都没有······

    李荩忱从来不觉得那些人总结的有问题,世家之间的争权夺利对南朝的北伐是一个非常大的掣肘,这样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后来的南宋身上,从而导致从南向北进攻长期以来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直到有一天淮上布衣朱元璋揭竿而起,打破了这个魔咒。

    可是李荩忱也并不觉得,这“风景不殊”的感慨对于任何人都没有一点儿触动。从老到少,当每一个人看着舆图上“雍州”、“徐州”这些熟悉的地名时候,当每一个人看着这和曾经诗词歌赋吟诵的长安与洛阳截然不同的风景时候,恐怕心中最深处终究会有一丝触动吧?

    风景不殊,这是怎样痛苦的感慨!

    风景不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