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4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现在李荩忱所部只是突破了外城,但是也已经足够令人震惊,算起来这只是李荩忱进攻樊城的第三四天罢了,要知道同样是以易守难攻闻名的阳平关,可是硬生生的阻拦了萧世廉将近一个月。

    当然了,在守城的时候,并不只是单纯的城高池深就能够决定一切,兵马素质、将领的指挥等等都扮演着很重要的因素,指挥阳平关防守的是韩擒虎,这个虽然现在还只是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在历史上可是站在这个时代顶峰的将领,所以他的能力自然不用说,再加上进攻阳平关的萧世廉实际上是在发动进攻十多天之后才得到了霹雳车的支援等等因素,阳平关和樊城坚守的时间有很大的差距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在旁观者看来的很清楚的事情,身为当局者的曹孝达和尉迟顺自然就看的没有那么清楚了,这就意味着曹孝达他们在得知樊城这么快就被突破外围防线之后,只有惊讶,甚至还有无助。

    樊城一旦失守,就意味着襄阳面向北方的最后一个通道被堵上,襄阳彻底变成了一座孤城。

    之前有樊城和没有樊城的襄阳是不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不一样不是对于守军,而是对于援军、对于现在已经四分五裂的北周朝廷,毕竟对于曹孝达他们来说,樊城守不守得住,和襄阳的防守已经没有关系了,双方之间最后的联系——栈桥都已经被切断。

    可是对于北周朝廷来说,救援整个襄樊体系和救援一个孤零零的襄阳根本就不是相同的概念。樊城还在,就意味着北周军队就算是千里来援,也有落脚的地方,甚至还可以和城中守军里应外合,让城外进攻的军队不得不撤退。

    可是樊城失守可就意味着援军抵达樊城之后还需要攻城,就算是收复樊城,又还有一条沔水阻拦在前。

    如此艰难的救援过程,对于很多名将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而且需要大量的兵马、粮草和器械,这对于现在四分五裂的北周朝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在救援襄阳、尤其是只有一个襄阳城的时候,任何人都得好好掂量掂量。

    曹孝达沉声说道:“走,我们抓紧回城,樊城外城丢了,守军损失必然惨重,内城估计也守不了太久,这样我们的防务就必须做出调整,樊城的敌人随时都有可能抵达城下。”

    顿了一下,曹孝达环顾四周:“至少今日的主动出击,以后必须要慎之又慎了。”

    ——————————————…

    “李荩忱去见淳于量了?”萧摩诃刚刚走入大营,就接到了消息。这是萧摩诃的亲卫统领陈禹亲自送过来的,显然陈禹也意识到这件事非同小可。

    李荩忱在这个紧要关头去见淳于量,显然已经不打算给萧摩诃再多留时间了,当之前李荩忱和淳于量的默契落实到实际,萧摩诃就不得不面对更加严酷的现实。

    尤其是今天晚上萧摩诃所部,尤其是最忠诚于萧摩诃的鲁广达麾下损失惨重,萧摩诃甚至都已经没有办法确保任忠的态度,毕竟人中也是一个出了名的老滑头,事已至此,萧摩诃也不能确定任忠依旧会忠诚于自己。

    “这是捏柿子找软的捏么!”萧摩诃将这一张纸狠狠地团作一团,丢到旁边的火堆中,当然这句话是骂曹孝达的。显然曹孝达根本没有招惹曾经击败过自己的李荩忱,而是选择萧摩诃作为主攻方向,让萧摩诃多少有些气愤,怎么看都是曹孝达选择了更容易取得突破的地方。

    陈禹一时间也不敢接话,而鲁广达身上还带着伤,快步走过来:“末将指挥不当,有辱使命,还请大将军责罚!”

    萧摩诃轻轻叹了一口气,脸色缓和了不少,伸手托住鲁广达:“无须如此,今夜一战,安排不当的实际上某。你先好好养伤,军队整顿好了之后,先撤退到城南,某会抽调一支偏师掩护你的侧翼。”

    鲁广达顿时抬起头:“可是?”

    

第八百三十一章 结束了() 
萧摩诃并没有直接回答鲁广达,而是看向陈禹:“传令下去,任忠所部撤退到襄阳城西南,依靠荆山和檀溪下寨。”

    “这······”陈禹也有些惊讶,不过还是一拱手,“遵命!”

    萧摩诃下达这样的命令,完全就等于告诉李荩忱,萧摩诃即将退出襄阳城的争霸。毕竟檀溪和现在萧摩诃安顿中军的岘山都算不得襄阳城边,相比之下裴子烈所部和淳于量所部几乎可以说是贴着襄阳城下寨,萧摩诃这个时候撤退,自然就等于了放弃。

    鲁广达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当然知道萧摩诃有多么想要襄阳,更或者说每一个驻扎在江陵的将领都期盼着自己有一天可以拿下襄阳,拿下了襄阳就等于打通了北上的通道,之后不管再发生什么,这青史留名是跑不了的了。

    萧摩诃想要襄阳,那是整个江陵军中人尽皆知的,之前萧摩诃曾经一次次的提兵北上,只不过北周军队的强大使得萧摩诃根本没有能力撼动铜墙铁壁一般的襄阳城,无奈之下每次只能铩羽而归,不过好在襄阳城中的守军也因为局势的变化而不敢贸然追击,因此萧摩诃虽然历经大战,但是损失却并不算多,依旧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而此次发兵北上和以往可就大不相同,萧摩诃的麾下兵强马壮,相比之下襄阳城的城防力量从来没有衰弱到如今的地步,所以这对于萧摩诃来说当真是天赐良机。就算是真的有李荩忱这么一个令人讨厌的家伙横插一脚,萧摩诃也有攻破襄阳的机会,并且这个机会很大,毕竟单纯的兵力优势有的时候的确可以决定很多。

    因此在很多人,包括鲁广达看来,这一次无疑是萧摩诃最有可能拿下襄阳的机会,而此时萧摩诃却打算放弃了。

    不过看萧摩诃应该已经下定了决心,鲁广达知道,自己身为部将,就没有权利再多过问。而萧摩诃注意到迟疑的鲁广达,淡淡说道:“或许李荩忱说的没错,之后大陈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己,这天下的风云已经激荡起来,不过大陈已经不适合走入这风云中,否则怕是少不了要粉身碎骨。”

    顿了一下,萧摩诃闭上眼睛:“这是属于年轻人的天下啊!”

    鲁广达并没有说话,只是面向萧摩诃,郑重的一拱手,他知道,萧摩诃已经竭尽全力了,有些事情根本就不是他能够决定和主持的。

    看也不看鲁广达离开的身影,萧摩诃步履蹒跚的走到桌子旁边,陈禹此时快步走进来,看到身形佝偻的萧摩诃,险些惊呼一声,此时的萧摩诃看上去苍老了十岁,让陈禹只觉得自己认识了另外一个人,他急忙走上前:

    “大将军!”

    萧摩诃摆了摆手,叹息一声:“我没事,让我自己歇息一会儿。”

    陈禹缓缓松开搀扶萧摩诃的手,他知道大将军的脾气,若是换在平时,早就已经不耐烦的让自己离开,毕竟以萧摩诃的骄傲脾气,才不会允许别人搀扶自己,这无疑是示弱的表现,而萧摩诃从十二岁开始就追随陈霸先转战天下,可容不得自己示弱。

    然而今天······萧摩诃的手终究没有动。

    陈禹在心中默默叹息一声,他知道,大将军这一次终于还是承认自己老了,哪怕现在萧摩诃实际上年龄算不得大,但是心态老了,永远要比肉体老了更加可怕。

    当萧摩诃这样颤颤巍巍坐下的时候,也意味着他的襄阳之战即将宣告结束。李荩忱的威胁、反击的失败,一层一层的压力打下来,让萧摩诃对于自己能够拿下襄阳、拿下襄阳之后又应该如何已经毫无信心,他现在所想做的和所能做的,也就只有率军撤退,离开这注定是要属于李荩忱的战场。

    这样的决断对于萧摩诃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解脱。

    从吴明彻那里接过来大将军的职务之后,萧摩诃一直背负了很多,尤其是当时吴明彻刚刚从淮北败退,军队虽然得以保全,但是士气受到挫败,物资更是损失了很多,更不要说军中老将对于萧摩诃的质疑,毕竟突然出现这么一个相对年轻的将领来统率全军,让他们一时半刻的根本不可能接受。

    可以说萧摩诃是顶着这一切,最终取得了江陵之战的胜利,一举打破了北周二十余年来的封锁,使得南陈的大江防线第一次完整。

    显然现在更新的一代年轻人已经开始崛起,属于萧摩诃的时代虽然短暂,但是足够辉煌,而现在也到了结束的时候。单纯对于这么一个将领来说,能够在人生中取得这样的胜利已经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了,萧摩诃虽然心有不甘,却也只能接受现实。

    只要他还忠诚于南陈,这个时候就不能意气用事,做好江陵的防御才是重中之重。可想而知,之后萧摩诃应该很难有机会在主持大规模的攻势了。

    不过还好,至少萧家还有一个少将军。

    或许萧氏的荣光,才刚刚开始。

    陈禹默默地帮萧摩诃打来一盆水。

    身为家臣,自己见证了萧氏的崛起和即将走向辉煌的过程,却不知道为什么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

    当萧摩诃在营帐之中感慨的时候,淳于量看着眼前的不速之客,只觉得背后嗖嗖冒冷气。

    李荩忱来的实在是太突然,就在淳于量刚刚收到城西战况的时候,当得知萧摩诃反攻无果之后,淳于量觉得自己应该已经知道萧摩诃接下来要做什么了。

    因此李荩忱前来拜访也在情理之中,不过淳于量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前脚想着,李荩忱后脚就到了。

    这实际上是淳于量第一次见到这个已经名扬海内外的年轻将军,他站在面前,算不上玉树临风,但是仪表堂堂却是称得上的,更重要的是李荩忱的眉宇之间流露出一股英气和自信,这才是最吸引淳于量的地方。

    这个年轻人对于自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显然从来没有怀疑过。

    而李荩忱看着眼前的淳于量,似乎也知道自己前来不会是什么小事,这个老将军也并没有想象中的老态龙钟,反而是腰杆挺得笔直,目光之中带着几分凛冽。

    —————第九卷将军令完————

第八百三十二章 秋去() 
淳于量在打量李荩忱的同时,李荩忱也在打量淳于量,两个人的目光交换过之后,淳于量也没有多耽搁。

    和李荩忱联手又不是下面的小儿们随意决定的,这都是淳于量在后面主导,所以和李荩忱直接会面是必然的,只不过淳于量没有想到会在这个时候而且来的这么着急罢了。

    既然如此,那该说的自然就说。

    “大将军经此一战,麾下将士折损不说,对士气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淳于量沉声说道,“再加上汉中侯为大将军剖析当前局势,应该何去何从,想必大将军已经很清楚了。”

    李荩忱微微点头:“刚刚在路上收到的消息,大将军下令任忠和鲁广达撤退到岘山和檀溪沿线,之后想要干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淳于量怔了一下,一颔首。这消息他虽然还没有收到,但是既然是从李荩忱的嘴中这样说出来,那么十有八九也是真的了,说明萧摩诃真的打算从襄阳战场抽身而出。

    显然李荩忱对此也有所预料,更或者说李荩忱之前的劝说就很成功,不管怎么说,李荩忱已经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所以他过来的主要目的应该就是为了稳住淳于量。

    萧摩诃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是淳于量不可以,李荩忱想要进攻襄阳,就离不开淳于量的支持。可是淳于量的支持是分为不同种类和限度的,之前和李荩忱同淳于岑达成的口头协议实际上并不包括淳于量这一支本部兵马的去留。毕竟淳于岑也不可能做他老子的主儿。

    现在李荩忱着急过来了淳于量商量,所为的就是这路兵马的去留,李荩忱当然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么一支生力军撤退到章山郡去,那样对于进攻襄阳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不过即使如此,淳于家还是出了八千兵马帮助作战的,因此李荩忱就算是得不到这一支军队的支持,也是要感谢淳于家的,只不过不同的感谢之间是有区别的。

    然而对于这些已经有一定规模的世家来说,一步步向前走和左右逢源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现在淳于家还没有彻底和南陈撕破脸皮,一旦淳于量决定留下来,那就意味着淳于家再也回不去了,这其中有多少风险,恐怕只有淳于量自己才能算的清楚。

    当然了,至少在现在的情况下,就算是淳于量彻底站在李荩忱这一边,南陈朝廷也不会和淳于家翻脸,毕竟有徐陵和吴明彻这些大佬在,庇护一个淳于家还是绰绰有余的。如果不是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