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怎么说,大都督终究还是老了,正如吴明彻自己所说,到了这个年龄,不服老不行了。

    李荩忱轻轻扯了扯萧世廉的袖子,有些话还是不要当着裴子烈的面说出来的好。

    萧摩诃此时沉声说道:“事不宜迟,大都督既然有邀,某自当过去。此事事关重大,非一人所能商议决定,你们三个也跟着吧。”

    李荩忱三人急忙拱手,而等到萧摩诃离开,李荩忱走到裴子烈身边,低声说道:“刚才萧兄也是无心之举,裴兄万万不要见怪。”

    裴子烈昂起头轻轻叹了一口气,笑容之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苦涩:“大都督这两次的所作所为,按照萧兄弟之形容也并无不可,荩忱兄弟过虑了。”

    看着裴子烈怅然的样子,李荩忱也陷入沉默。

    历史上的吴明彻就是因为不想承担太多战败撤军的责任,所以不顾萧摩诃等人的再三请示,意图派遣人手向建康府征求陛下陈顼的意见,结果耽误了最后撤兵的机会,导致大军陷入重围之中。

    不知道在长安被当做“座上宾”的吴明彻,又是怎样的追悔莫及。

    当然现在的吴明彻没有经历吕梁之败,显然还在想着能够置身事外,实在不行也要让萧摩诃顶在前面。

    只是······李荩忱抬头看向前方,萧摩诃甩开步子向前,反而没有了刚才的慌乱,似乎萧摩诃也已经拿定了主意。李荩忱轻笑一声:“大都督想要让武毅将军顶在前面,又岂是那么容易?”

    走在李荩忱身边的裴子烈眉头一皱:“此言······”

    李荩忱扬起手摇了摇头,让裴子烈无须再说:“大士兄,于情,你应当帮着大都督,于理以及于你自己,你应当帮着武毅将军,如何抉择,不过在你一念之间。”

    裴子烈脸色微变,只是微微颔首

    ————————————————……

    “元胤你来了。”吴明彻相比于前几天,看上去更加苍老,一边咳嗽着一边说道,他的声音很低,即使是在孟春季节,手中也多了一个小火炉捧着。

    这捧炉虽然在样式上和后世有很大的区别,但是从原理上相差无几,其作用自然也不言而喻,显然吴明彻的病又加重了几分。看到吴明彻如此,裴子烈急忙上前一步想要搀扶吴明彻,不过旋即想起吴明彻在船上呵斥他的声音,脚步堪堪停住。

    注意到裴子烈的动作,吴明彻微微一笑,伸手指着他说道:“大士,你可终于长记性了!”

    “大都督我······”裴子烈急忙想要解释。

    “老夫说了不用你搀扶,你每一次都不听,现在终于知道了,老夫高兴还来不及呢!”吴明彻轻笑着说道,目光转而落在萧摩诃身上,“元胤,你知道老夫这一次为什么着急让你过来么?”

    萧摩诃一拱手:“敢问大都督,可是因为陛下诏书的缘故?”

    吴明彻眯了眯眼,抬头看向窗外:“是啊,算起来自从太建六年(作者按:公元574年,吴明彻曾自寿阳入朝)到现在,征战不休,已经有三年多未曾入京了,真是阔别已久啊。”

    “末将敢问大都督,陛下此时不先将军功批复下来,就着急宣我二人进京,所为到底何事?”萧摩诃沉声说道。

    吴明彻回过头看了萧摩诃一眼:“元胤,你心知肚明,又何必问老夫,老夫请你前来,为的正是此事。”

    萧摩诃皱了皱眉:“末将愚钝,还请大都督明示!”

    没有想到萧摩诃竟然如此回答,吴明彻轻轻咳嗽两声,伸手指着萧摩诃笑着说道:“萧元胤啊萧元胤,没有想到······咳咳······没有想到你也变聪明了!罢了,罢了,在场几人,皆为你我亲信晚辈,有些话就算是明说也无妨,这一次回京,陛下只是想要召见你我,询问吕梁之战的情况罢了,但是这······”

    吴明彻顿了一下,有些无奈的说道:“只是陛下的意思。”

    虽然吴明彻至始至终都没有点明,但是在场所有人都已经听明白。这只是陛下的意思,谁知道陈叔陵以及其余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子们又会给他们准备什么“丰厚的礼物”。

第九十五章 多险恶() 
“此去建康,凶险异常,”萧摩诃沉声说道,目光盯着吴明彻须臾不离,“幸而有大都督带领,末将心中安定,只是不知大都督又想如何应对?”

    吴明彻脸上闪过一抹不悦的神色,他之所以着急想要让萧摩诃前来,实际上也有想要征询萧摩诃意见甚至让萧摩诃打头阵的意思,但是相比于在战场上总是自告奋勇,萧摩诃在官场上的表现要谨慎和小心的多,丝毫不漏破绽,所有的话至始至终都围绕着请吴明彻定夺决定的意思。

    不过吴明彻的不悦只是一瞬间的,至少萧摩诃在官场上表现出的稳重也给吴明彻带来不少宽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他没有看错人,萧摩诃有足够的能耐带领大陈军队走下去。

    看来自己一把老骨头了,到头来还得给萧摩诃打头阵啊。不过若是能够保住萧摩诃,从而给大陈这么多将士们一个更是辉煌而光明的前程,吴明彻还是愿意的。

    毕竟吕梁之战最后的犹豫不决,让戎马征战一生的吴明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愧疚,如果不是萧摩诃坚持,恐怕这数万大军就真的要落入九死之地了。若是能够为这些曾经无怨无悔追随着自己的将士们保住一个年轻有为的统帅,吴明彻还是愿意付出点儿什么的。

    老将军的脚步来回走动,时断时续,他内心的纠结就算是不看他脸上的神情也能够隐约察觉出来,不过大堂上所有人都没有说话,毕竟最后应当如何处置,还得老将军自己下定决心。

    伸手捋着胡子,吴明彻淡淡说道:“京城之中应当如何应付,这个元胤无须担心,老夫在大陈为官二十多年,朝中还是有三两能够说的上话的至交,谁敢为难元胤,老夫和他们第一个不愿意,其余文武和老夫相交的虽然不多,但是元胤你的功劳有目共睹,肯定也会有很多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

    这话一出,萧摩诃急忙郑重一拱手,而包括裴子烈在内,三个年轻人都忍不住翻了翻白眼。

    您老人家说只有“两三”至交,那朝中还有谁人敢称有“至交”?

    要知道五年前挑选太建北伐之主帅的时候,有人提议淳于量,淳于量是南陈重臣,本来大多数朝臣都无异议,结果尚书左仆射徐陵、都官尚书裴忌等重臣接二连三的跳出来全力举荐吴明彻,使得吴明彻最后取代淳于量率军北伐,一举收复淮南,成了南陈开疆拓土第一大功臣,战后直接官拜征北大将军,进而拜大都督,成为南陈军中毫无争议的第一人。

    吴明彻在朝中人缘于此可见一斑,此时吴明彻提到朝中至交,显然是做好了承担这一次风潮的准备,这也着实让包括萧摩诃在内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谁都猜测不到陛下到底想要如何进一步规划命令,所以让吴明彻顶在前面终归是好的。就算是陈顼真的有所不满,也不会对这么一个为南陈立下汗马功劳、又准备解甲归田的老臣发脾气。

    “不过······”不等萧摩诃开口,吴明彻的话音就是一转,“京城固然多凶险,元胤你却也别忘了,从这里到京城,可也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啊!”

    萧摩诃脸色微变,南陈收复淮南的时间算不得长,对于淮南的经营也是以军事化为主,先构筑重镇要塞再修建道路,这也就意味着淮南屈指可数的道路都是贯通连接几处重镇的,而从这钟离前往京城,唯一的一条大路正过扬州。

    正如吴明彻所说,当陈叔陵发现在京城或许无机可乘的时候,保不齐会抢先一步下手。他既然又饿能耐直接派人前来这钟离四方楼闹事,又如何不能在扬州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动手?

    陈叔陵这些年虽然立下了不少功劳,但是胆大包天的事情干的也不少,这家伙脑袋发热,谁知道会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

    萧摩诃有些犹豫,而李荩忱却向前一步:“大都督此言不假,但是不能因为扬州是扬州刺史的地盘就不回京城,晚辈想以大都督和武毅将军的统筹能力,扬州刺史就算真的图谋不利,应该也很难逃出两位将军的算计,而恰恰我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一举抓住扬州刺史的把柄,让他以后投鼠忌器,反而不敢在京城和我们为难!”

    “贤侄你······”萧摩诃一怔,李荩忱这话说得,未免有些托大。

    “阿爹,荩忱兄弟说的有道理,龙潭虎穴咱们闯得,这扬州刺史难道还是吃人的魔鬼不成!”萧世廉此时也毫不犹豫的站出来一步,铿锵有力的说道。

    裴子烈轻轻摇头,不过还是同样向前一步:“末将以为然!”

    吴明彻轻笑一声,自嘲道:“没有想到老夫戎马征战二十多年,到头来这胆量却是越来越小,现在竟然还不如几个毛头小伙子!

    顿了一下,吴明彻手按桌子,沉声说道:“元胤,这吕梁虎狼环饲之地,我们尚且闯得,一个小小的扬州,如何去不得!我们和那北朝蛮夷打了一辈子的仗,难道还会怕了自己人的些许小伎俩?!”

    “可是大都督年迈,虽然扬州刺史应该不会直接拔刀相见,但是一旦有什么冲突和误会,末将也担心大都督的安危。”萧摩诃急忙一拱手,“若是大都督出了什么意外······”

    “元胤,吾意已决,毋庸多言,老夫没有死在北朝蛮夷的刀下,难道还会死在自己人手里?!”吴明彻冷笑一声,“老夫这一次倒要看看,这大陈立国二十余年,难道当年开国老臣都走得差不多了,就有人敢兴风作浪?!朝廷的嘉奖想来今明两日就会下来,嘉奖一来,稳住军心,咱们便出发。”

    不只是萧摩诃,李荩忱、萧世廉等人也是一怔

    “陛下的旨意······不是让我们即刻进京么?”萧摩诃迟疑问道,“若是拖上几天,会不会······”

第九十六章 请赐字() 
吴明彻摆了摆手:“此间大战刚刚停歇,朝廷奖赏尚且未下来,此时召大将回京城,难免会引起军中骚乱,陛下也曾投身军旅,不可能不明白这道理,只要老夫上书陛下,陈述清楚,陛下必然会允许。”

    萧摩诃微微颔首,吴明彻的意思他明白,安顿好军中为首要任务,否则两人仓促回京,准备不足不说,还有可能被陈叔陵趁着这个机会在军中做手脚。大军一旦混乱,那才是真的一发不可收拾。

    “事不宜迟,老夫现在就上书答复陛下,”吴明彻沉声说道,同时扬起头看向萧摩诃,“元胤,你既然来了,倒也不妨和老夫一起上书,你我二人之名字在上面,分量总是要重一些。”

    嘴角抽搐了一下,萧摩诃还是点了点头。吴明彻这是无论如何也要绑着自己一起,不过现在的萧摩诃除了依靠吴明彻的力量之外别无选择。毕竟他要面对的可不只是南陈的皇帝,还有虎视眈眈的陈叔陵。虽然陈叔陵在四方楼上搞得小动作功败垂成,但是也给萧摩诃提了一个醒,这个扬州刺史做事无所不用其极,是个狠辣不好对付的角色。

    自己行事,还是小心为上。

    当下里萧摩诃沉声说道:“上书一事应当细细商议,末将前来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大都督先行答应。”

    “哦?”吴明彻眉毛一挑。

    萧摩诃伸手一指萧世廉:“某家长子世廉年逾加冠,之前身在沙场,全心尽在杀敌之上,未曾行加冠赐字之礼节,因此末将今日恳请大都督为我这孩儿赐字。”

    萧世廉错愕的看了自家爹爹一眼,不过旋即回过神来,向前一步踏出:“大都督允文允武,智谋双全,得蒙大都督赐字,是晚辈的荣幸,还请大都督不吝赐教!”

    吴明彻轻轻呼了一声,自己想要拽上萧摩诃,而萧摩诃这也是毫不犹豫的要把自己和他绑在一起了。

    古来家族之中都是邀请家中长老或者其余德高望重的至交来给子侄辈赐字,表示家族对于子侄的信任或者彰显老一辈之间的友谊,因此这赐字有着很大的讲究,一旦承蒙长辈赐字,此人就等于和这位长辈有脱不开的联系。

    这种给对方晚辈赐字的情况在世家门阀之间多为常见,并且已经作为一种世家之间联络感情的上佳途径。

    比如现在吴明彻给萧世廉赐字,萧世廉以吴明彻所赐之表字行走朝野之间,那些和吴明彻有交情的人,自然而然都会看在这吴明彻所赐给的表字上对萧世廉多加照拂。当然这也相应的等于宣告了萧家和吴明彻之间密切的关系,萧家就已经可以算作吴明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