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婺华有些惊奇的看着李荩忱,在她的眼中,李荩忱应该算得上半个完人,他的确做到了之前很多帝王甚至都做不到的事情,带给了这个时代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哪怕是他有一些缺点,诸如荒淫暴烈,又如残忍好杀,大家实际上都不是不能忍受,毕竟身为天下之主,肩膀上要承担着万民的期望,重压之下谁又能没有一点儿需要发泄的呢?

    可是李荩忱却并没有如此,他呈现在沈婺华眼前的形象,既是威仪九重的帝王,又是一个浊世翩翩佳公子,当然还可以是横刀立马的大将,他似乎很完美,以至于完美到沈婺华都认为他已经没有什么烦恼和遗憾,以至于她都快忘了,李荩忱终究是人不是上天。

    宋飞、郑庆、李求······这些人的音容笑貌在李荩忱的脑海之中闪过,恍如昨日。

    若是他们还活着的话,现在是不是也能够有资格登坛拜将了?

    李荩忱叹息一声,当然还有李成,哪怕自己和他没有血缘关系,这也是把他一手养大的人,不是亲生也胜似亲生了。本来应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却背负着当年战败流落的耻辱无颜归去,与其说是他牺牲成就了自己,倒不如说是成就了李荩忱。

    伸手握紧了船上的栏杆,李荩忱冷声说道“有朝一日,朕会把欠下的债都还上的。”

    旁边的沈婺华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

    她从来没有听到过李荩忱如此狰狞可怕的声音,也因此她心里非常清楚,李荩忱并不是在开玩笑。

    ————————

    在大汉诸多的封疆大吏之中,吴惠觉应该是李荩忱最不熟悉的一个。两个人算起来也就只是见过一面,而且还是在李荩忱出兵江南的时候。当时李荩忱驻跸淮西的晋熙郡,吴惠觉和陆子才率军南下作为李荩忱的侧翼,曾经前来面见这位未来的皇帝陛下。

    而当时淮东战事也很紧急,毕竟吴惠觉等人对面是抵抗李荩忱最彻底的樊家,吴惠觉当然不敢长时间丢下大军逗留,而李荩忱也是匆匆安排了事宜之后就让两人回去了。

    因此这应该算是吴惠觉和李荩忱的第一次正式会面。

    吴家现在也依旧是大汉将门之中一等一的存在,尤其是李荩忱请吴明彻担任朝廷新设立的培养将领的书院的山长,更是结束了吴明彻赋闲在家、不尴不尬的情况。吴明彻奉命为大汉培养知晓兵法和练兵方式的将领,几乎也就确定了他在未来军中依旧不可撼动的地位,毕竟这是一个尊师重道的时代。

    更何况吴惠觉作为镇守淮南前线的主将,任何人都不能忽略他的存在。

    似乎完全遗传了自己父亲的性格,站在李荩忱面前的吴惠觉恭敬有加,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简直就是吴明彻的翻版。李荩忱知道,这样的将领虽然不出众,但是也不会犯下大错。

    。

第一二四七章 父业子承() 
也难怪吴明彻每次出征都喜欢让吴惠觉来镇守自己的后方,不仅仅是因为吴惠觉是自己的儿子——以吴明彻对军中的统御能力,别人的忠诚同样都能保证,而如果他真的为儿子和家族着想的话,更应该让吴惠觉跟在身边以求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功劳。

    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吴惠觉一向沉稳的性格,相比于更擅长奇兵制胜的萧摩诃,显然吴惠觉更合适担任掩护后路的任务。而事实证明,当初吕梁之战,正是因为吴惠觉在后方的调度有方,凑齐了足够的船只,有以后军遮护两翼,才给了吴明彻可以快速跳出包围网的机会,否则被包围在北岸,就真的只能看着涛涛淮水却无可奈何了。

    后来吴明彻南下,也依旧是留下吴惠觉把守淮南,而吴惠觉也的确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长期以来无论是防守淮水不给北面的王轨一点儿可乘之机,还是向南对付接踵而来的陈叔陵和樊猛,吴惠觉都没有落了下风,甚至还有机会杀过大江、攻破京口,为李荩忱解决了樊猛这个心腹之患。

    因此吴惠觉虽然从没有在正面战场上建功立业,但是却依旧是大汉不可忽略的一员重将。

    “臣参见陛下!”还不等李荩忱上岸,吴惠觉就已经三步并作两步过来。

    李荩忱当即伸手搀扶住他,对于吴惠觉,李荩忱自然是无法轻视的,吴家在军中的影响力几乎都在由吴惠觉继承,而李荩忱现在忙着稳定国内的各个世家派系,连消带打想要削弱他们的力量,李荩忱之所以有这样的胆量,就是因为他的背后有军队的支持。

    这一次李荩忱改变之前的计划,直接前来这最前线的钟离,多少也有稳定淮南军心的意图。毕竟李荩忱这些年南北轮转,几乎整个大汉军队都曾经直接的受命于李荩忱,这其中甚至也包括诸如淳于家等原本的江南将门,而淮南,准确的说应该是淮西的这些军队,却都一直在吴惠觉和陆子才的掌握之中,从来没有直属过李荩忱。

    并且这也是不折不扣的军中出身江南的将领最多的一支队伍,甚至清一色的都是江南将门出身,这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家族多多少少都合东南世家有着牵扯,甚至本身就是东南世家的一部分,诸如吴家。

    因此李荩忱这一次前来视察淮南防线、安稳人心的重要性也就凸显出来。当然了,李荩忱这一次前来自然也就相应地冒着很大的风险,毕竟谁都不知道平静的水面下会不会是暗流涌动,而一直被李荩忱想方设法打压的东南世家也会不会选择在这远离建康府、也就远离李荩忱统治核心的地方铤而走险。

    尤其是这一次李荩忱的北上是临时起意,这意味着心思缜密的人会来不及做准备,但是也相应的意味着鲁莽的人很有可能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冒险出手。所以护卫在李荩忱身边的李平等人都是紧张兮兮的,而陈禹更是先一步带着白袍赶了过来。

    当然了陈禹不仅仅要负责李荩忱的安全问题,从钟离向北距离北方更近,显然也是为了负责和长安那边的消息对接问题。现在南北通商,白袍的人往来两淮更加方便,而入了宇文宪的境内,宇文宪和杨坚之间也就更不用说了,大量的探子无孔不入,再加上中原、关中和河北经过这么多年北朝的统治,早就已经变成一个整体,更遑论平原之上道路四通八达,根本难以设关卡排查,以至于现在双方已经形成了对其置之不理的状态。

    反倒是李荩忱和杨坚之间,因为可以通行的道路主要都集中在武关到秦岭再到西北的贺兰山一线,山口关隘终究还是数的过来的,所以双方对于来往行人还会严格盘查

    因此有趣的是,大汉的探子想要进入关中,更便捷的道路竟然是北上穿过宇文宪的控制区域再折而向西。尤其是双方的注意力都放在排查东面或者西面的人身上,对于操着南方口音的过客反倒是并不在意,这也算是利用了人潜意识之中的漏洞。

    随着大汉对外工作的全面展开,白袍这个曾经大汉最神秘的机构也逐渐浮出水面,尤其是在之前的正旦大典上,白袍展露出其狰狞的爪牙,让百官深切的感受到了白袍的力量。

    虽然之后在陈禹主导、李荩忱默许下,白袍转往江北以躲开内部纷争,但是威名在前,有陈禹带着白袍的中枢亲自坐镇钟离,应该也足够震慑一些宵小之辈。

    钟离郡依旧是李荩忱熟悉的那个钟离郡,高耸的城墙象征着大汉在两淮防线上最坚固的门户,而并不算宽阔的街道上多少显得有些萧瑟,毕竟现在城中大多数随军军属都去参与开垦了,城外甚至要比城内还要热闹。

    在这坚固如铁幕一样的防线后面,唯一能够展现出来一点儿生机和活力的,恐怕也就只有随军军属们开垦出来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了。当然他们在这些土地上种出来的粮食和蔬菜也就是勉强改善一下伙食罢了,大军日常的人吃马嚼主要还是得依靠朝廷调拨。

    李荩忱着急疏浚邗沟,也有一层原因在这里。以后粮食和器械等等都能够通过水运运送到淮南前线,自然也就能够节省很多人力物力。要知道即使是在千年后拥有高度发达科技的时代,通过这条京杭大运河进行的水运也依旧是最便宜和划算的运送方法。

    “现在的淮南大军是什么情况。”李荩忱刚刚跨过府衙的大门,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钟离现在有驻军八万,另外梁郡等地尚有五万,加上广陵郡的两万,整个淮南这战之兵超过十五万,除去守城所必须,应当还有十万大军可听从陛下之调遣,挥师北伐!”吴惠觉一边引着李荩忱向前走,一边介绍现在淮南防线的情况,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经营,淮南防线总算是又恢复到了当初吴明彻北伐之前的盛况。

    顿了一下,吴惠觉紧接着说道“另外水师邱志将军处有水师将士两万,战船百艘,来往运送人员可用之大船达到三百艘,可以在一天之中把整个大军转运到对岸。”

第一二四八章 加到八成() 
李荩忱微微颔首,他知道等到邗沟疏浚、可以通行大船之后,水师就可以直接把五牙大舰调拨过来,到时候水师的规模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而现在吴惠觉所谓的战船百艘,都只是一些楼船以下的船只,实际上很难对北方的敌人造成足够的威胁。

    当初吴明彻也曾经寄希望于水师,只可惜水师的战船围攻北徐州良久不得克,逼迫吴明彻不得不转而以求通过吕梁寻找到突破口,却被接连不断赶来的北齐以及后来的北周军队阻拦。说到底,北周的水师是必然没有办法和南陈水师抗衡的,但是面对层层水寨和高大的城墙,南陈的水师也束手无策。

    因此水师缺少可以攻坚的重型器械和大型战船是上一次淮北之战失利的客观原因之一。

    长久以来李荩忱并不倾向于通过淮南进攻,水师上的缺陷也是他考虑到的问题之一,而现在这个问题显然可以通过邗沟的疏浚而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弥补。

    “北岸的滩涂情况可都摸排清楚了?”李荩忱当即把目光转向邱志,他把邱志放到淮南来,也是考虑到这家伙算得上自己的一员福将。当初打夷陵、下湘州,都是这家伙身先士卒,最后打开局面,甚至在劝降南陈水师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让李荩忱有了直达湘州城下的最大助力。

    邱志急忙说道“属下前来淮南之后,根据之前留下来的资料,派人趁夜色摸排,已经绘制出来一张淮水沿岸的地形地势图,还请陛下移步。”

    李荩忱随着他手指的方向,便看到了那一张舆图,上面已经密密麻麻标注了很多文字,显然在李荩忱之前,邱志他们就已经在研究如何强渡淮水了。

    而李荩忱通过和陆子才等人的交流也大致明白吴惠觉他们的打算,以水师作为偏师佯攻北徐州,然后水师的运兵大船运送兵马直接沿着清江口转入吕梁,再接着向东包抄,和水师一起夹攻北徐州。

    这实际上也是当初吴明彻的打算,只可惜吴明彻是在北徐州城下顿兵太久之后,又转而走这条道路的,而当时北齐的援兵已经赶到,而南陈的水师却根本没有办法起到强有力的支援作用,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吴明彻腹背受敌。

    因此可以说吴明彻的这个想法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他忽略了南陈水师的实际能力。当然了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面对陈顼的强硬命令,吴明彻也的确别无选择,如果他不转而进攻吕梁的话,就只能选择班师回朝,那样一心想要成为又一个刘裕的陈顼肯定不会轻饶他。即使是在吕梁之战的后半段,南陈已经明显处于劣势,可是陈顼竟然还迟迟不下决断,导致大军一度处于危险之中。

    事后无论是在南陈时期,还是大汉时期,淮南的将领们对于这一场大战都进行过分析,虽然总结出来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水陆上的配合问题一直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

    “以现在的双方军力,攻破北徐州的把握有几成?”李荩忱沉声问道。

    他从舆图上就可以看出来,这一次吴惠觉他们还是把北徐州作为进攻的中心,毕竟北徐州在淮北防线上的地位和钟离之于淮南防线几乎无二,想要彻底打击到敌人的士气并且削减敌人的实力,北徐州就是必须要拿下来的。

    所谓的北徐州的北,是相对于乔迁政策下诞生的南徐州——镇江而言的,因此实际上北徐州便是后世的徐州,而徐州之于淮北,从古至今千年来,都是重中之重。因此明知这注定是一块硌牙的骨头,但是无论是谁都不能坐视不管。

    现在的李荩忱和之前相比,已经不再参与战术层面上的制定,而只是负责战略方向上的指导和确认,身为大汉的皇帝,他一来不可能和普通的将领一样面面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