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他们这些保密战线的人来说,能够不被忘记、能够被记住功绩,就已经是谢天谢地的事情了。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上的人,荣誉已经胜过了对于物质的追求。毕竟没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也不可能担任这样的重任。

    李荩忱紧接着说道:“现在长安城中都是什么情况?

    程峰急忙道:“整个长安城已经完全戒严,杨坚把宇文赟囚禁在皇宫之中,另外百官文武都以杨坚为中心,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得到长安城之中具体的消息了。”

    李荩忱微微颔首,杨坚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已经把长安城之中的那些变数给撵走了,宇文亮父子投降了李荩忱,宇文盛父子北上去了银州,可以说那些墙头草们几乎都已经离开,剩下的大多数都是杨坚的铁杆死党。就算是其余的人还有别样的心思,在这种情况下也已经很难翻起什么风浪。

    “李穆怎么说?”李荩忱想到了在之前的长安之乱中曾经派人帮助过羽林骑和白袍的李穆。

    程峰摇了摇头:“自从上一次我们离开长安之后,就没有再和李穆联系上过,似乎他就当这件事完全没有发生一样。”

    “这也是一只老狐狸啊。”李荩忱无奈的说道,“显然不到关键时候,他也并不打算暴露自己,至于我们能不能指望得上他,恐怕还得两说。”

    本来看在李询的面子上,李荩忱就很难真的把李穆怎么样,而且还有上一次长安城开门的恩情在,李穆可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以应付杨坚的盘查,但是李荩忱不能真的装傻。

    这个老家伙手中已经有了足够自保的筹码,自然也就不愿意再多冒风险。不过李荩忱也相信,真正到了兵临城下的时候,李穆应该也不会坐看李荩忱和杨坚双方鏖战。

    毕竟就现在的关中战局来看,李荩忱如果想要占据上风的话,也不可能在长安城下耽误太长的时间,否则那就等于给了宇文宪机会。

    如果李穆能够留到最后帮助李荩忱解决入长安的问题,那李荩忱自然不吝惜于给他高官厚禄,但是李荩忱至少在现在也不能把希望都放在李穆的身上。

    关键还是得靠自己。

    “在长安城中还有多少人?”

    程峰无奈的说道:“长安之乱后,人手基本上都撤了出来,留守的人本来就很少,还有一些已经牺牲,剩下的也只能隐姓埋名。否则现在消息也不可能几乎一点儿都探听不到。”

    “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长安城之中的情况务必要尽可能的摸排清楚。”李荩忱喃喃道,“也罢,远来辛苦,你先去休息吧,这些事情朕会交代给白袍去做的。羽林骑是朕手中的利刃而不是耳目,就不用羽林骑出手了。”

    程峰急忙一拱手,这一次长安之乱羽林骑损失也不小,正是要抓紧补充力量的时候,程峰从本心上来说实际上也是不愿意带着羽林骑再卷入到长安城之中的斗争去。

    更何况白袍和羽林骑融为一体本来也不是李荩忱愿意看到的,程峰当然也不会傻乎乎的去推动这件事。

    “现在长安的情况已然如此,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白袍能够有太多的斩获。”李荩忱的目光回转,看向杨素等人。

    他前来视察军队,作为军方官员的杨素和唐中乃至于老将蒋元逊都陪同在侧。刚才李荩忱和程峰说话,他们也都很聪明的保持沉默,毕竟羽林骑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军方的力量,甚至都应该算是一支不存在于账面上的力量,所以大家在这个时候保持沉默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杨素沉声说道:“陛下,杨坚既然有胆量亲自率军出城救援蓝田,说明他对于长安城的防务还是有信心的。现在我们也是时候完成对长安的合围了,当我大汉军队从各个方向压迫上来的时候,杨坚也就只能返回长安固守,到时候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再是如何和敌人决战于山野之间,而是如何发挥我们的器械优势,战胜长安的城墙。”

    “哈哈哈!”李荩忱和唐中等人莞尔。

    蒋元逊紧接着补充了一句:“陛下或许可以易地而处,如果现在老夫站在杨坚那一边的话,就算是身为杨坚的左臂右膀,恐怕也应该能够明白前路已经愈发渺茫,就算是心中没有别样的盘算,已经打算和杨坚‘同生共死’,恐怕惶恐和不安也是有的。杨坚在长安城中戒严,又何尝不是因为内心的恐惧?”

    李荩忱笑了笑。

    他知道臣子们所说的话一半是揣测,一半也是为了让李荩忱安心。

    毕竟李荩忱之前可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把杨坚这样的人物逼迫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自己心中又何尝不是激动和紧张的。

    而陈智深伸手一指点将台下那些阵列森然的将士,朗声说道:“陛下,一力破百巧,现在我大汉兵强马壮、将士们斗志昂扬,杨坚就算是有再多的阴谋诡计,难道又能够阻挡我大汉大兵压境?他的阴谋诡计最多也就是在自己逃命的时候用用罢了。”

    “一力破百巧,此话不假。”李荩忱点了点头,下意识的向西北的方向看去。

    希望这一次一切都能顺利吧。

    拿下长安,逐鹿中原。

    某都已经走到今天这一步了,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和等待,老天也要保佑啊。

    轻轻呼了一口气,李荩忱转而看向点将台下的将士们。

    那一道道目光早就落在了他的身上。

    “朕的旗帜在此,尔等可愿追随?!”

    “誓死效忠陛下!”

    “誓死效忠陛下——”

    数万名将士高声呼喊。

    襄阳城外,岘山脚下,声音震天。

第一三五二章 囚笼的钥匙() 
长安城,夜色完全笼罩着这座雄踞关中数百年的大城。

    龙首原上的宫殿群只剩下微弱的光芒,而整个长安城更是几乎没有一点儿灯光,只有远处月光下可以看到城墙勾勒出来的城池轮廓。

    自从战火烧到关中之后,长安城中就已经实行更加森严的戒严制度,别说是晚上,即使是白天街道上也很难见到什么行人。实际上早在大战开始的时候,听到风声的人就已经开始四散奔逃。

    对此杨坚倒是没有多加阻拦,毕竟这些跑掉的都是老弱妇孺罢了,城中的青壮年,无论是世家子弟还是车夫劳役,都已经被抓走充军了,连年的战争造成了那么多的兵员损耗,杨坚想要维持这么大的军队基数,当然必须要抓壮丁。

    只不过这些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训练的壮丁,实际上充当炮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他们的战力甚至还比不上原来驻守地方的那些乡兵,至少乡兵们还可能因为担心家园受到战火的侵蚀而和入侵的敌人拼上一拼。

    而那些妇孺老弱,杨坚并不怎么感兴趣,真的留在城中也不过是制造混乱和麻烦罢了,毕竟城里的粮食储存也是有限度的,一旦最惨烈的围城战开始,这些人都是要消耗粮食的。

    上将军李穆府邸,这个时候也几乎没有一点儿灯光。

    对于点灯用的蜡烛或者油脂,朝廷已经进行了限制,毕竟这些东西也都是可以点火的,一旦落入敌人密探的手中,很有可能被用来制造混乱。

    不过一点灯火还是顽强的照亮了前方的一片黑暗。

    李穆的小儿子武卫将军李浑撑着灯笼为这庭院之中二层小楼的望台提供了唯一的光芒。

    在光芒之中有一条长长的背影。

    李穆就凭栏站在那里,夏天的夜风吹动着他的衣襟。

    老人静静看向远处未央宫的方向,那里曾经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也曾经象征着那个雄霸九州的大汉帝国,可是如今那里不过是一个囚笼罢了,囚禁着北周的皇帝。

    而盘踞在未央宫外的隋王府,黑漆漆的一团,看上去就像是一只守着囚笼的恶犬,任何人都必须对这囚笼、也对这恶犬毕恭毕敬。

    否则谁知道什么时候这恶犬气急败坏了,就会把囚笼一口吞下,囚笼之中的人,一个都别想活。

    李穆的目光又缓缓移动,看向周围的连绵府邸以及更远处的屋舍坊间,一直到远处的城墙。

    这里有达官贵人,有落魄世家,也有寒门百姓。

    这长安城又何尝不是一个偌大的囚笼。

    至少现在城里的人出不去,但是却很想出去。城外的人也进不来,但也不想进来。

    “爹爹是在担心我们之后应该怎么走么?”李浑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打破了小楼上的沉默。

    李穆微微颔首:“老夫已经迈出了一步,只是不知道这一步到底是对也不对。”

    李浑是参与了长安之乱那天晚上李家的行动的,当然知道李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无奈的说道:“爹爹,现在大家都看的清楚,已经大难临头了,隋王殿下已然无力回天,这长安城之中的人,能够找到门路的又有谁不是在抓紧?覆巢之下,大家还都是怀着侥幸的心思想要成为那一颗完卵的。”

    李穆瞥了李浑一眼。

    李浑这个武卫将军本来就是一个虚衔,得益于李穆的功绩罢了。手下能够指挥动的实际上也就是一帮亲卫。杨坚接管蓝田大营之后,李浑横竖没有什么事,索性就回家了。毕竟他的身份也不能算不敏感,在和李询关系比较密切的几个李家晚辈之中,李浑绝对算的上一号。

    杨坚可以信任李穆,但是绝对没有办法信任李浑。

    而这个一直以来郁郁不得志的儿子在想什么,李穆也很清楚。

    他和李询来往的那些书信,李穆不过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否则当初李穆也不会让李浑去完成掩护汉人撤退的任务。

    见爹爹似乎有些迟疑,李浑上前一步沉声说道:

    “爹爹效忠的是大周,是宇文皇族,可是现在这长安城中可还有一个能够称得上代表皇族、代表宇文家的人存在么?齐王去另立门户,越王跑了、杞国公投降了,宇文神举和宇文孝伯等人又是什么下场爹爹也清楚,甚至就连陛下也不过就是杨坚的一个傀儡罢了,这一个‘篡’字只不过还没有说出来。现在这大周,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爹爹又何必苦苦不放呢?”

    这些话李浑显然也憋在心里很长时间,此时一吐为快。

    而李穆诧异的看向他,他倒是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儿子思想竟然已经变化的这么快。他原本以为李浑只是单纯的向往大汉的强盛和征伐的机会罢了,却没有想到李浑早就已经把注意力放在了研究他老子的心态上。

    但是李穆却无从反驳,因为他知道李浑说的并没错。

    的确,自己就算是为了报答先帝,可是现在这大周已经支离破碎、名存实亡,自己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李穆叹息一声。

    大潮滚滚,人心思变。

    自己这一把老骨头了,不知道还能不能耐得住大潮的冲刷?

    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远方。

    这长安城就是一个巨大的囚笼。

    而他的手中,总还算拿着钥匙。如果自己不去打开囚笼的话,就怕有人又跑到了自己的前面。

    毕竟李穆不仅仅要对皇帝、对自己的本心和忠诚负责,也要对这个家族上百口人负责啊。

    有的时候李穆实际上非常羡慕另一个陇西支脉的李家小子。那小子无官一身轻,跟着杨素倒是跑了个痛快。

    要是自己再年轻五六十岁,说不定也会走上那条路。

    可是现在自己老了······岁月,真是一个杀人的东西啊。

    李浑很聪明的没有再说话。

    他知道以父亲的性格,有的时候没有回答也就是默认了。

    李浑恭敬的退后一步。

    月色下,风吹灯笼摇曳,李穆的影子再一次被拉长。

    长安城中,点点灯火依稀可见。

    只是不知道这些灯火之下,又有多少怀着和李穆一样纠结心思的人,正对着月色和宫墙叹息?

第一三五三章 关中的土地() 
李荩忱绝对是最雷厉风行的皇帝陛下之一。

    在襄阳视察军队之后的第二天,他就率领五千轻骑先行抵达南阳。这一支队伍是侍卫亲军的核心力量,也是大汉除了西北军的骑兵之外唯一一支如此大规模建制的骑兵,完全是为了应对这一次李荩忱御驾亲征而组建的。

    毕竟对手有大量的骑兵,尤其是潜在对手宇文宪。

    如果没有骑兵,尤其是没有骑兵护卫李荩忱的话,朝中的大臣们是万万不敢放人的。

    一旦真的有什么危险,还是骑兵跑得快啊。

    李荩忱并没有在南阳过多停留,因为上洛那边的战报已经传了过来,杨坚调集了至少五万兵马准备进攻上洛,如果不是因为尉迟迥又发动了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