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6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这些将士们原本都有着怎么样的想法和打算,现在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开始倾向于效忠陛下、效忠大汉,这样李荩忱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他想要的并不是一支只是吃兵粮的军队,一支有奶就是娘的军队,而是追随自己、效忠于大汉的军队。

    换句话说,李荩忱正在努力重新塑造三百年来已经逐渐在这一片土地上丢失掉的忠诚和信仰,把曾经属于汉家将士的勇气、忠诚和无畏重新展现在自己儿郎的身上。

    曾经的汉军将士可以为了维护大汉的荣耀而远征大漠,可以十三个人困守孤城死不退让,可是三十六名骑兵就有胆量纵横西域······而现在经过三百年的乱世,这些民族的认同感、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感似乎都消散无影,否则李荩忱也不会下这样的功夫。

    他不需要属于哪个人的军队,而是需要属于这个王朝的军队。

    因此他也不会允许韦孝宽和李穆等人带着军队独立于大汉的体系之外。

    所以整编是必然的,也是韦孝宽和李穆等人没有办法拒绝的。

    显然这两个老狐狸也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整编这件事在双方已经形成共识的条件下很容易就谈妥了。而话题自然而然的又重新回来。

    这一次赵绚已经没有了之前的嚣张模样,或许是因为在商量好了军队的去向之后,他也没有了继续为了宇文家的利益争执一下的欲望,毕竟李荩忱给他们这些人安排的职位可都不算差,尤其是可以看出来李荩忱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需求。

    比如张威和赵达等人,显然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所以全部都安排到大汉腹地守城,最多负责一些粮草的转运和地方剿匪、而对于赵绚这样还有一腔热血无处泼洒的年轻人,李荩忱也不客气,赵绚被安排到了武威,担任敦煌将军,只是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李荩忱想要他做什么。

    西域,不仅仅有黄沙大漠,还有汉家男儿的理想。赵绚早就已经受够了长安城的政治斗争,向往着黄沙百战的拼杀,所以对于这个安排他自然是非常满意,更不要说现在守在武威的长孙晟,也算是赵绚认识的年轻一辈中比较熟悉的,能够和长孙晟并肩作战他也愿意。

    李荩忱的安排可以说已经满足了赵绚和张威等人的需求,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愿意再为宇文家争取什么。之前他们把住宇文家,准确说是宇文赟的处置方法不放,实际上还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毕竟李荩忱对宇文赟仁慈,自然也就会对他们委以重任,反之亦然。

第一三七四章 蓝田受降() 
不过从现在来看,李荩忱显然并不介意对这些北周将领们,尤其是年轻一辈的将领们委以重任对于诸如李穆和韦孝宽这样的老狐狸,李荩忱还是要保持警惕的,毕竟李荩忱自问要是玩心计的话,自己应该不是这些老狐狸的对手,所以还是把他们放在位高却没有实权的位置上当一个吉祥物比较合适。

    对于这样的未来,韦孝宽等人应该也早有预料,甚至已经比他们预料之中的还要好了。

    现在赵绚他们都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宇文又被这么样他们已经并不在乎了,因此双方简单讨论了一下,各退一步,李荩忱保证宇文的性命无虞,全韦孝宽等人的忠义之名,就可以了。

    说来也有些滑稽,这本来也是李荩忱这边和韦孝宽那边都制定出来的底线,所以双方对于这样的处置方法都能接受。

    伸手掀开营帐的帷幕,迎面而来的风里带着初秋的气息,让赵绚深深呼了一口气。

    这一场从开春一直持续到夏末的战争,终于要结束了。

    不过逐鹿天下的战争,却还没有结束。

    张威看向身边的赵绚,两个人都如释重负。

    他们也算是圆满的完成了李穆和韦孝宽交代的任务,并且也知道了自己的未来。

    未来可期,在这乱世之中,本来不就是一种幸福么?

    至于长安城之中的那位皇帝陛下,谁在乎呢?

    大汉新元元年八月初三。

    关中原野上,天高云淡,风清气爽,炎热的夏天似乎已经悄无声息的离开。

    戒备森严的蓝田大营,今天却敞开了大门。

    营寨上的青色旗帜已经全部被象征大汉的赤色旗帜所取代,也代表这座曾经驻扎着北周赖以纵横北方的百战之军的营寨、这个北周王朝的军事力量核心所在,正式向李荩忱、向汉军敞开。

    上午,李荩忱率军下白鹿原,渡过蓝川,于正午时分抵达蓝田。

    韦孝宽和梁士彦率领蓝田大营全部将校跪迎大汉天子。

    “臣韦孝宽(梁士彦),叩见吾皇!”

    看着两个拜倒的老将,李荩忱有一种难言的感觉。

    韦孝宽也好,梁士彦也罢,曾经都是南方王朝的敌人,在场的很多汉军将领都和他们交过手,甚至还有血仇在身,而今天也终于可以宣告这一场双方持续了数十年乃至于三百年的乱世纠纷,终于落下了帷幕。

    相逢一笑泯恩仇,哪里是那么容易?

    多少将士埋骨,多少鲜血流干。

    李荩忱眯了眯眼,并没有着急去搀扶,他需要让韦孝宽等人感受到自己的威严在,也需要给黄玩、鲁广达这些汉军将领们以宽慰。

    等到负责提前过来接洽的杨素迎上前,李荩忱方才施施然翻身下马,上前两步伸手搀扶韦孝宽和梁士彦:“两位老将军审时度势、弃暗投明,是朕之幸也,也是百姓将士之幸也!”

    “臣斗胆以抗天威,心中惴惴,陛下之赞,愧不敢当。”韦孝宽急忙说道。

    他和李荩忱之间可从来没有什么恩情在,双方只有实打实的血仇,甚至韦孝宽的儿子都战死在当初的剑门关之战中。如果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他也不会跪在这里请求李荩忱的容纳。

    不过李荩忱应该并没有要和他们算账的意思。

    而梁士彦见李荩忱的心情似乎还不错,心中也松了一口气。

    要说血仇,他手里沾着的南方将士的血也不少。

    李荩忱只是在马上等了一会儿就下来搀扶他们,已经说明李荩忱非常给面子了。

    “天下风云出我辈,这乱世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总有不服王化的人,”李荩忱伸手抓住韦孝宽的手腕,哈哈大笑着向前走,“老将军能够最后认清这一点,朕就已经很知足了。”

    韦孝宽怔了一下,不由得苦笑一声。

    自己终究还是屈从于时代的潮流了。

    而李荩忱隐含的意思自然也很明白,现在他所代表的就是正统和王化,服从于王化的自然就是大汉子民,可是如果还想着犯上作乱,那可就别怪李荩忱不客气了。

    首先这王化,本来就是一个对偏远少数民族和割据势力用的词语,以中央王朝的天子为天子,自然其余想要和中央王朝斗争的就是不服王化。现在李荩忱受命于天,手握传国玉玺,身后还有九州之中三分之二的土地,也的确可以对剩下的敌人用“王化”这个词。

    而王化的背后又是人头滚滚啊。

    熟读史书的韦孝宽当然明白,李荩忱接下来对于剩下的对手肯定不会手下留情。

    “今日就请陛下在蓝田休息一夜,明日入长安城。”韦孝宽岔开了话题。

    显然长安对李荩忱的吸引力也不小,当即李荩忱微微颔首:“长安城那边朕已经派萧卿家去了,情况如何?”

    跟在李荩忱身边的黄琦急忙说道:“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都已经先入了长安城,负责和李老将军交接城防的事情。”

    黄琦作为文官,是跟着陈智深的大部队赶过来的,只不过即使是如此,一路上舟车劳顿,再加上刚才跟着李荩忱一路策马奔驰,已然是两腿打颤,不过蓝田受降这样光荣的时刻,黄琦作为李荩忱的秘书监、不折不扣的贴身小跟班,当然是不能允许自己不在场的。

    李荩忱微微颔首:“华阴那边如何?”

    “尉迟迥想要趁机向前出击,不过车骑将军已经命令征西将军率军挺进到冯翊,并且命安东将军韩擒虎率军从豳州向东南,威慑尉迟迥的侧翼。”杨素负责接洽蓝田受降的事,所以太尉府这边是唐中负责主持。

    “豳州的北侧还有宇文盛和梁睿两股力量,所以韩擒虎不能轻动。”李荩忱径直说道,“令陈智深所部即刻北上,驻扎灞上,和尉迟迥对峙,没有朕的命令不可擅起战端!”

    “诺!”

    而李荩忱转头看向韦孝宽和梁士彦:“两位老将军对于现在的战局又如何看?”

    李荩忱问的自然是如何应对尉迟迥的威胁,在场众人里,显然韦孝宽作为尉迟迥的“老朋友”,是最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

    “尉迟迥进攻灞上的可能不大。”韦孝宽很有把握的说道。 富品中文

    

第一三七五章 长安城外() 
“哦?”李荩忱倒是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韦孝宽微笑着说道:“陛下请看,灞上是距离长安最近的一处要地,一旦驻军灞上,就等于把自己处于进攻长安的位置上,因为这里距离长安近而距离潼关远,若不进攻长安,则随时有可能会被切断后路或者被威胁侧翼,正如陛下现在所做的。”

    李荩忱微微颔首,华阴因为依靠华山还算可进可退,但是如果兵临灞上,那就真的到了只能进攻不能后退的地步,否则到时候从灞上撤军,很有可能会面对敌人的三面围剿。

    因此除了项羽进攻长安的时候曾经屯兵灞上,并且在这里设下了著名的鸿门宴之外,灞上更多的是被用来驻扎守军的,比如当初文景两帝时期,为了备战匈奴,就在长安城周围的灞上、棘门和细柳三个地方驻军,以这三支兵马作为长安最后的屏障。

    “若是尉迟迥不想直接进攻长安的话,那么他退回华阴或者直接回到潼关的可能更大一些。”韦孝宽径直说道,“而以微臣看来,现在尉迟迥应该是不具备进攻长安的力量和胆量的。”

    并不是因为尉迟迥胆小,而是因为现在李荩忱已经完全占据了兵马数量上的优势,再加上李荩忱和宇文宪之间本来就有一张有没有用、至少是存在的协议在,尉迟迥除非得到了宇文宪明确的指示,否则肯定是不敢也不愿意和李荩忱直接撕破脸皮的。

    双方再怎么剑拔弩张,终究只是剑拔弩张,但是一旦开打,那一切就不一样了,很有可能就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战争。

    一旦战败,尉迟迥肯定要承担主要风险的,尉迟迥应该没有这个胆量。

    韦孝宽对于自己这个老对手还是很了解的。

    “但是尉迟迥应该不会再退过华阴了。”李荩忱径直说道。

    再往后退就是潼关,现在宇文宪都已经赶到了潼关,尉迟迥作为前锋不可能一路撤退,而且就算是李荩忱拿下了长安,宇文宪难道就真的对长安没有一点儿野心么?

    只要有野心,控制华阴的重要性就是存在的。

    “我们必须要拿下华阴,甚至是潼关,否则就没有办法保证长安的安全,”杨素此时也附和道,“灞上之战或许可以避免,但是华阴之战必然不能避免。”

    韦孝宽和梁士彦交换了一个眼神。

    长安城的战斗虽然结束了,但是这天下的大战,还未开始。

    不过他们这一把老骨头了,恐怕是经不起折腾,剩下的就要看这些年轻人的了。

    这一战打或者不打,打的话应该怎么打,李荩忱也只不过是刚刚有了一个想法罢了,具体必然还要和萧世廉、裴子烈等人商量,但是现在他也可以未雨绸缪。

    “等入了长安,首要解决的就是稳定关中民心,”李荩忱沉声说道,“无论是安民还是秋收,又或者整编军队,都需要我们加快脚步,坚决不能给宇文宪可乘之机,要随时做好和宇文宪开战的准备!”

    至少要打的时候不至于那么仓促,也不至于挨打了无力还手。

    杨素、黄琦等人齐声拱手应诺。

    ————————…

    大汉新元元年八月初四。

    对于大汉百姓来说这应该是值得庆祝的一天,因为这一天意味着南北长达三百年的战斗已经快要接近尾声,至少人们已经能够看到胜利的曙光。

    而对于长安城的百姓来说,更多的是惶恐和担心,不过也未尝没有几分期待。毕竟最近长安城中不断的爆发动乱,兵马上街是常有的事情,这些百姓们又何尝不是提心吊胆,生怕遭了兵灾。

    毕竟一旦汉军攻城,城破之后就算不进行报复性的屠城,也有可能会进行洗劫,倒霉的还是这些无权无势的平头老百姓。现在长安城能够和平的交接出去,对于他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