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倾南北-第7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荩忱对北上军队的要求就是一切都要尽快,杨坚也应该明白时间的重要性,现在的大汉没有足够的时间浪费在和他的消磨上,因此只要浪费汉军的时间一直到汉军忍无可忍的时候,自然也就达成目的了。到时候汉军的首要选择肯定就是撤退而不再是和杨坚追逐。

    当初匈奴人、鲜卑人和突厥人实际上也是利用这样的方法一步步崛起的,他们不断的扰袭南方中原王朝漫长的边界,以求能够子啊中原王朝精疲力竭的时候,自己集中兵力狠狠的咬上一口。

    现在的杨坚或许已经不追求能够对汉军形成局部的优势了,但是并不代表他会放弃这个拖延时间的大好机会。

    可是随着汉军和宇文宪那边签订了和约,而吐谷浑雷声大雨点下,那接下来杨坚不可避免的依旧是汉军唯一的敌人,所以这样拖延时间、来回周旋的办法能不能起到作用,恐怕谁都不清楚。

    历史上采用这样的办法最成功的肯定就是刘皇叔了,从当初寄人篱下、不得不种田求生,到后来的入川一跃成为帝王,刘备不管后人如何评说,的确实现了一个时代的奇迹。可是三国毕竟是乱世,而现在可不能算乱世,李荩忱已经对大汉既有地盘有了稳定的控制,并且正在一步步的蚕食关中,杨坚就算是真的能够让大汉精疲力竭,也很难再进一步,终其一生恐怕也就是个跳梁小丑罢了。

    是进还是周旋,韩擒虎和李靖也拿不定主意。

    恐怕现在只有真正了解杨坚的人才知道吧。

    想到这里,韩擒虎低头看了一眼地上阴寿的尸体,可惜这个家伙死了,否则交给白袍那群家伙,应该也能得到不少消息。

    就是老天爷不给这个机会了。

    “不管怎么说,拿下银州是第一要务。”牛弘跺了跺脚,他觉得自己快跟不上韩擒虎舅甥两个想法和思路了,只能站在旁边看着他们两个干着急。

    “没错,先拿银州,”李靖此时也开口,“我们要相信灵武那边能够应付的了元谐,而杨坚到现在还没有迹象表明他前去五原了,就说明他应该依旧把银州当做一个重要据点,那我们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进攻银州!”

    当韩擒虎攻克朔方,梁睿和阴寿服毒自尽的消息传到长安,依旧是九月末了。

    九月秋高气爽,银杏叶在风中摇摇晃晃,而地上已经被铺满了一片金黄。

    李荩忱看着手中的战报,多少有些感慨。

    梁睿再怎么说也是一员猛将,历史上巴蜀随后发生的大叛乱,就是梁睿率军平定的,只不过现在巴蜀都被李荩忱整合一遍,而梁睿也没有机会走尉迟迥的老路在巴蜀耀武扬威了。

    李荩忱不知道梁睿的这种死法算不算憋屈,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这的确在他的预料之外,他以为阴寿会殉国,但是至少梁睿应该主动或者被动着选择和韦孝宽等人一样的道路。

    不过李荩忱现在知道自己错了。

    这也是个犟骨头。

    和梁睿的死同时送来的,还有老将军于翼在西北病逝的消息。

    于翼之前身体情况就已经不是很好,否则李荩忱也不会专门调动淳于量从汉中前往西北代替于翼主持灵武防务,只是没有想到这个老将军终究还是没有支撑过这个秋天。

    不过于翼活了七十多岁,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手段来看也算是寿终正寝了。朝廷已经拟定好了封号和封爵,于翼追授为雍国公,以表彰他主持西北这些年的功绩。

    这也是大汉立国以来册封的第一个国公。

    大汉的官制一直都是高官低爵,即使是萧世廉和裴子烈这样的,哪怕已经位极人臣,也不过就是个乡侯罢了,这也主要是因为大汉仿照秦代的郡县制立国,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度,实际上就已经把地方给划分的非常规整了,李荩忱并不打算再抽出来哪一块土地作为勋贵的封地,勋贵的收入不再依靠封地的产出,而是来自于朝廷的俸禄。

    汉代立国的时候,曾经实行过郡县…封国制度并行的政策,而结果自然就是引起了七王之乱,关内侯也同样势大,到了汉武帝时期,这位华夏历史上数得上雄才大略的主儿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推行推恩令和郡县制,最终才让大汉完全变成了州郡县制。

    现在李荩忱大权在握,有直接推行州郡县制度的能力,当然也就一步到位,这样不会再给后人留下什么隐患。没有了实际的封地,顶在头上的爵位实际上就已经是一个虚衔,撑死天就是和大家拿到的俸禄不一样可是都已经走到这个位置上了,还有几个人会真的把注意力落在那相差不大的俸禄上?

    因此爵位自然而然也就变得可有可无,出现高官低爵的情况也不是不能理解。

    于翼死后得封国公,更是让很多人都嗅到了风声。或许陛下也是在用这个方式向大家表明,活着的时候封侯就要满足了,再往上可就要用命来换了。

    “只是不知道淳于老将军能够支撑多久啊,”李荩忱翻动着手中的奏章,杨坚的战略意图他也能够猜出来个七七八八,他不相信杨坚会虚晃一枪,既然要打灵武,应该就是真的拼命一搏了。

    淳于量和徐德言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一次进攻?

    灵武这个地方,还真的是多灾多难啊。

    杨丽华为李荩忱端上来一杯茶,小心问道:“陛下,可是北方又有什么消息传来了?”

    李荩忱笑着点了点头:“你爹爹不守银州,而孤掷一注要进攻灵武,这一战成与败,朕自己恐怕都拿不定啊。”

    杨丽华咬了咬唇,也就是说现在一切都还难以料定。

    爹爹说不定还有机会

    而李荩忱注意到了什么,伸手指着地上说:“不过你看地上的蚂蚱,现在虽然蹦跳的正欢,不过马上就要入冬了,这蚂蚱你说就算是真的蹦,又能蹦几天?” 富品中文

    

第一四二八章 灵武议战() 
灵武,作为大汉曾经抗击突厥的第一线,早就已经不是原来那个荒芜的小土城。

    大汉灵武太守是已经于翼的侄子于仲文,于仲文现在三十多岁,却已经展露出了将帅之才,让他镇守灵武,也是曹忠和徐德言共同举荐的,并不单纯因为他和于翼之间的关系。

    经过于仲文的经营,灵武已经完全变了样子,大批的营寨沿着城池建立,而在营寨的外面,又树立起了一层土墙,甚至还在面向北侧和东侧的方向上挖开了护城壕,引来西边大河的水灌入其中,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军事要塞。

    此时于仲文的胳膊上绑着一条黑布,显然正在给于翼戴孝。随着于翼也撒手人寰,于家的老一辈人已经走得差不多了,老的将星凋零,他们这些小一辈们自然就要承担起来更重的责任。

    “兄长!”于玺第一眼就看到了前来迎接的于仲文,急忙下马迎上去,抓住他的手臂,“兄长别来无恙!”

    相比于于仲文,于玺的头上也还绑着白布,身上披着白袍,正在服丧期间。

    而于仲文也一拱手:“子玉,节哀啊。”

    “兄长亦是。”于玺正色说道。

    “你不是回安定了么,怎么又来这灵武?”于仲文紧接着问道。

    一边说着,两个人一边走入府衙,看到于玺到来,淳于量也有些惊讶。现在汉军在西北主要也是分为两支队伍,一支由淳于量带领沿着灵武布防,另外一支则由徐德言率领遮蔽萧关到安定这一线,掩护淳于量的后路,更重要的也是为了掩护关中。

    而于玺带领的那一支骑兵也是萧关唯一可用的机动力量,淳于量很是奇怪于玺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显然有类似疑问的也还有于仲文,自己这个弟弟不是去安定奔丧了么,怎么这么快就来了灵武。

    想到这件事,于玺的声音就有些哽咽:“某紧赶慢赶,终归还是没有来得及见家父一面,不过家父在遗书中说道,杀敌报国为重,他是寿终正寝,没有什么还悲伤的,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还。家父不许某服丧,让某速速赶来支援灵武。”

    原来是于翼老将军的遗命。

    于仲文和淳于量也都释然。

    毕竟古人以孝为大,于玺在这等关头不去给老将军服丧,却跑到战场上来,的确说不过去,除非是有老将军的明确指示。

    淳于量沉声说道:“老将军当真深明大义!”

    他和于翼在之前算不上朋友,甚至只能说不是敌人,毕竟双方也曾经站在对立面上,分属于不同的阵营。只不过后来淳于量路过安定的时候,就因为和于翼的交谈而生出惺惺相惜的感觉,他是能够体会到于翼这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觉的,因此当于翼去世,淳于量又何尝不是心有戚戚。

    因为他不知道不久之后的未来,自己是不是也会如此。

    而于仲文也松了一口气:“也多亏你到了,元谐已经率军距离这里不到百里,我们手中却连一千名骑兵都凑不够,这正打算向徐巡抚求援呢,你就到了。当真是雪中送炭。”

    于玺也点了点头:“先父之前就已经和徐巡抚商量好了,前线不可没有骑兵,若是连灵武都守不住,那我们也更难守住安定。杨坚的目标就是整个西北,安定一丢,西北不保。所以无论是徐巡抚还是先父,都赞同将某这一支骑兵调到前线。”

    汉军在北方的骑兵主要是三支,一支在老将军蒋元逊的手中,作为侍卫亲军的一部分,另外一支由侯秘率领跟着裴子烈北上,而最后一支则在于玺的手中,原本驻扎在萧关,起到策应的作用。因此当灵武告急,距离这里最近的、可以调动的骑兵也就只有于玺这一支了。

    淳于量捋着胡须道:“妙也,妙也,贤侄你且来看。”

    于翼急忙上前一步,而淳于量伸手在舆图上指了指:“现在元谐的五万兵马已经出五原,前锋距离灵武还有百里,而他们的斥候骑兵已经快要摸到我们鼻子底下了。”

    于翼沉声说道:“元谐此人一向胆大,行事狠辣。现在战局又对杨坚不利,所以元谐很有可能会率先发动进攻,而他想要拿下灵武,必然也不会选择从北侧突破,当初突厥人的惨败就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训了,元谐重蹈覆辙的可能不大。”

    淳于量顿时来了兴趣,要说在座的列位,对这灵武最熟悉的恐怕也就是曾经率领骑兵奔袭突厥人后路的于玺了,整个灵武北侧的山地丘陵都在他的脑子之中。

    于玺径直伸手指着灵武的东侧说道:“如果元谐真的想要进攻的话,从灵武东边的黄沙湾这边杀过来更有可能,这里出来就已经是灵武的东南方,而灵武防务之中,南侧并没有壕沟,在确保抽掉一部分兵马可以拖延和拦住安定、萧关援军的情况下,元谐更有可能会选择从南面进攻灵武。”

    “有道理,”淳于量点了点头,“灵武北面多山而南侧平坦,从南侧进攻也在情理之中,关键就在元谐会怎么打?”

    于玺摇了摇头:“老将军其实没有必要考虑元谐要怎么打。”

    淳于量顿时来了兴趣:“此话怎讲?”

    “现在我们在灵武也有五万上下兵马,再加上某带来的两千骑兵,就算是我们手中还没有列装火枪和震天雷,也并非没有一战之力。元谐那里的都是杨坚曾经用来进攻突厥的精锐,我们这里的也不差,灵武的将士们都输都是参与过当初和突厥人的血战的。”于翼径直说道。

    现在汉军的火枪和震天雷产量还不够,除了侍卫亲军之外,也就只能就近装备裴子烈、萧世廉等军,而其余的汉军都还没有机会装备这种新式武器。

    不过随着延州、鸿门等地的战报传来,至少将领们也都知道现在大汉已经有了这样的武器,他们的麾下列装也不过只是早晚的事情。经过实战检验,火枪和震天雷都已经证明了自己存在的价值,现在大汉各地的工坊也都在全力生产,但是这终究需要一个过程。

第一四二九章 今日于郎,今日汉将() 
火器的产量还不够,这也是李荩忱并不倾向于和宇文宪开战的原因之一。他更期望能够对宇文宪形成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什么方面。

    而根据战事的紧急程度,西北这边应该很快也会列装,毕竟西北要直面杨坚以及吐谷浑的威胁,还有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可能冒出来的突厥人。

    只不过杨坚显然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

    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大汉将领们已经无从把希望寄托在火器身上。

    不过正如于玺所说,当初汉军同样没有火器,不是照样把突厥人打败了么?

    面对数量甚至还不如突厥人的元谐,汉军可并非没有一战之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